六年级语文单元练习卷(第七单元)
(练习时间:120分钟)
一、语文基础(40分)
1.写字测试。请把下面的诗句端正美观地抄写在横线上。(2分)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2.读拼音,写词语。(8分)
() () () ()
() () () ()
3.在带点字出确的读音下面画“ ”(6分)
玉轴(zhóu zhòu) 乐曲(yuè lè) 低垂(cuí chuí)
豆汁(zhī zhì) 抡(lūn lún)圆 气概(gài kài)
4.判断下列句子中带点词的使用是否正确,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在括号里打“×”。(4分)
(1)夏天的晚上,乡村小路上没什么人,非常幽静。( )
(2)电话的信号不好,通话的时候声音断断续续的。( )
(3)他今天喝了很多酒,已经很陶醉了,趴在桌子上起不来。( )
(4)锅里只煮了大米饭,没放其他东西,煮了好久,已经很纯熟了。( )
5.请把下面句子的意思写出来。(6分)
(1)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2)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6.按要求写句子。(6分)
(1)李茗同学做什么都很认真,我们不得不佩服他。(改为肯定句)
(2)高山的影子倒映在湖面上。(改为拟人句)
(3)请从“曲终人散”和“有板有眼”中任选一个写一个句子。
7.请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2分)
要是能早点回家??那该多好啊??
8.将下面的成语补充完整。(6分)
余音绕( ) 轻( )曼舞 ( )云流水
巧夺( )工 画( )点睛 妙笔生( )
二、阅读理解(30分)
(一)课内阅读。(10分)
①有一年秋天,贝多芬去各地旅行演出,来到莱茵河边的一个小镇上。一天夜晚,他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一所茅屋里传出来,弹的正是他的曲子。
②贝多芬走近茅屋,琴声忽然停了,屋子里有人在谈话。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哪!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哇!”一个男的说:“是呀,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③贝多芬听到这里,推开门,轻轻地走了进去。茅屋里点着一支蜡烛。在微弱的烛光下,男的正在做皮鞋。窗前有架旧钢琴,前面坐着个十六七岁的姑娘,脸很清秀,可是眼睛失明了。
(节选自《月光曲》)
9.请在选文第①段中用“ ”画出跟第②段中“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相照应的地方。(2分)
10.文中哪些词句可以看出兄妹俩生活贫困?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3分)
11.有人说姑娘是一个善解人意的人,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3分)
12.第③段中带点词语“可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二)课外阅读。(20分)
姥姥的剪纸
①小村里,左邻右含的窗子上,都贴着姥姥心灵手巧的劳作。
②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一张普普通通的彩纸,在姥姥的手里翻来折去,便要什么就有什么了,人物、动物、植物、器物,无所不能。我从小就听人啧啧赞叹:“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
③这自然是夸张的说法,但反映了姥姥剪纸技艺的深入人心。慈祥的姥姥有求必应,任谁开口都行。每当有人请姥姥剪纸时,姥姥撩起蓝布裙擦擦手“说吧,派唅用场?往哪儿贴?”等请姥姥剪纸的人乐颠颠地走了,她接着干活儿:洗衣服、纳鞋底、择菜、淘米、喂猪、薅草……
④我看惯也记牢了姥姥剪纸时身心入境的神态,那剪刀行在纸上的刷刷声,悦耳至极。我是个出名的调皮蛋,经常变着花样刁难姥姥。一天,我用双手死死地捂住姥姥的双眼,让她摸着剪窗花。岂知工夫不大,一幅“喜鹊登枝”便完成了。嗬!梅枝与喜鹊形象生动,大小疏密无可挑剔。我服了,可还耍赖:“姥姥,你从我手指缝里偷着往外看了!
⑤“你让姥姥眼花了!”姥姥用指头点了一下我的鼻子,“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
⑥是的,庄稼人大都喜欢喜鹊,姥姥对“喜鹊登枝”最熱悉不过了。数九隆冬剪,三伏盛夏剪,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灯光下剪,甚至摸黑剪。姥姥的手就是眼睛,好使的剪刀就像她两根延长的手指。
(节选自苏教版语文教材第六册)
13.请解释文中带点词语的意思。(4分)
(1)无可挑剔:
(2)熟能生巧:
14.选文第④⑤段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3分)
15.文中的姥老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至少从两个角度来谈一谈。(4分)
16.第②段中人们说的话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4分)
17.请想象一下,“喜鹊登枝”的剪纸应该是一幅怎样的剪纸呢?请把剪纸的内容和它表达的寓意写出来。(5分)
习作
18.请以“我来教你 ”为题目写一篇习作。
要求:(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横线上可以填上你最擅长做的。(2)4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