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人民解放战争 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人民解放战争 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2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2-20 14:41: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七单元《人民解放战争》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刘伯承和邓小平被誉为战场上的最佳搭档。1947年6月底,他们指挥的哪次军事行动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  )
A.强渡黄河,挺进鲁西南,发起鲁西南战役
B.转战陕北
C.发动渡江战役
D.粉碎国民党军队全面进攻
2.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后,形成的局面是(  )
A.解放军被迫战略转移 B.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C.解放军进行主力决战 D.解放军推翻反动统治
3.1949年元旦,《人民日报》发表了毛泽东题为《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新年献词,献词号召“……在全国范围内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为此,中共于4月发动了(  )
A.淮海战役 B.辽沈战役 C.渡江战役 D.平津战役
4.在国民党军大部主力已被歼灭,人民解放军已解放东北全境、华北大部、西北一部和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各解放区已连成一片。人民解放军已有把握在全国范围内战胜国民党军,该背景下进行的战役是(  )
A.平津战役 B.渡江战役 C.淮海战役 D.辽沈战役
5.1949年初,北平和平解放,人民举着写有“庆祝华北解放”的标语欢庆游行。这反映的是(  )
A.平津战役的胜利 B.淮海战役的结束
C.渡江战役的开始 D.开国大典的举行
6.“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毛泽东这首气壮山河的诗篇反映的是( )
A.百团大战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7.下列图片可以归纳为一个学习主题,最准确的表述为(  )

A.民主革命走向胜利 B.发展变化的国共两党关系
C.人民军队的成长历程 D.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
8.某剧组要拍摄一部民国题材的影视剧,下列场景不应该出现的是(  )
A.1912年,政府颁布了剪辫、废缠足的法令
B.1918年前后,上海报纸上刊登大生纱厂的股票行情天天看涨
C.1937年,记者从东北用电报发送沈阳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被炸毁的报道
D.1945年8月,重庆民主人士在机场迎接国共谈判的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
9.“蒋介石,善欺骗,重庆摆下鸿门宴,三次电邀毛泽东,________。”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横线上应填写(  )
A.假和谈实为内战 B.一心一意谋发展
C.真心真意谋和平 D.两党合作共为民
10.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为何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 )
①诚心诚意和中共商讨国家大事 ②发动战争的准备不足 ③采取假和平策略欺骗人民 ④把拒绝和谈、制造内战、破坏和平的罪名嫁祸于共产党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
11.下图是解放战争时期三大战役的示意图,其中“?”指的是什么战役(  )


A.台儿庄战役 B.百团大战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12.在特定的历史时期。脍炙人口的口号、标语、诗词等往往有着巨大的政治感染力,具有明显的时代气息。下列口号、标语、诗词等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②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③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④“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A.①②③④ B.④①③② C.③②①④ D.④②①③
13.图片无言,历史有声。下列对如图反映事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双方签订了《会谈纪要》,停止了内战
B.该图片的背景是解放战争胜利后
C.戳穿了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D.中共争取到了国内和平
14.1947年7月23日,毛泽东致电刘邓:“下决心不要后方,以半个月行程,直出大别山。”刘邓立即复电――半个月后行动,跃进到敌人后方去。与上述电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北伐战争 B.抗日战争 C.解放战争 D.抗美援朝
15.据统计,从1946年1月到6月,国民军队对解放区的大小进攻达4300多次,侵占解放区城市40座,村镇2500多处,材料主要反映了(  )
A.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B.全面内战已经爆发
C.国民党军队进攻陕甘宁解放区 D.南京国民政府破坏“双十协定”
16.刘老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某专题复习时,得出结论:“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下列史实能支持这一结论的有:(  )
A.1924—1927年,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B.1928年,“东北易帜”后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完成了南北统一
C.1937—1945年,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赢得了北伐战争的伟大胜利
D.1946年6月,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战败后逃往台湾,致使大陆与台湾骨肉分离
17.如下图是解放战争时期某次战役的形势示意图。对这一战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莫定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B.揭开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
C.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D.宣告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
18.近代台湾经历了“被割占—回归—分离”的历程。这一历程分别与下列哪些战争有关(  )
①鸦片战争②甲午中日战争③抗日战争胜利④解放战争⑤抗美援朝战争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②④⑤
19.南京不但素有“六朝古都”之称,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同时还见证了许多近代史上重大的历史时刻。下列历史事件不是发生于南京的有(  )
A.中华民国成立 B.中国工农红军的创建
C.蒋家王朝的灭亡 D.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20.毛泽东在一次谈话中说:“(1945年)这一次我们去的好,击破了国民党说共产党不要和平,不要团结的谣言。”请回答“这一次我们去”取得的成果是(  )
A.《双十协定》 B.《论解放区战场》 C.《论统一战线》 D.《论联合政府》
21.山西现有红色遗址600多处,见证了革命战争年代不同时期发生在我省的重大历史事件。下图是小明同学利用暑假去参观太原解放纪念馆时拍摄的照片及批注说明。据此判断,与太原解放的背景直接相关的事件是(  )

A.百团大战,主动出击 B.挺进大别山,战略进攻
C.渡江战役,解放南京 D.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22.小明读初中时,爷爷给他讲述了一个亲身经历的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的某场战役的故事,这个战役可能是( )
A.四渡赤水 B.百团大战 C.台儿庄战役 D.平津战役
23.1949年初,北平和平解放,保护了故宫、颐和园等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与此事关联密切的国民党军官是(  )
A.邓小平 B.傅作义 C.朱德 D.赵登禹
24.大型百集史诗电视剧《毛泽东》真实、客观地展现了一段伟人的辉煌人生,下列关于毛泽东不同时期的图片,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④①②③ D.①④③②
25.诗言志,史铸诗。下列诗句再现了中国近代史上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重大历史事件,其中与中国共产党有关的是 (  )
①日头一出红又红,朱德来会毛泽东
②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③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
④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简答题
26.蒋介石邀请毛泽东去重庆谈判的目的是什么?
27.在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之间的分分合合,对中国的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探究历史并解答下列问题。
(1)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正式建立的标志是什么?
(2)广州黄埔军校的创立是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结晶,哪一位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曾经在该校担任过政治部主任这一重要职务?
(3)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发动的哪一次武装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4)哪一事件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5)1949年,人民解放军百万雄狮兵分三路,横渡长江,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国民党残余势力逃亡去了哪里?
(6)从国共两党的分分合合的史实中,你等到了什么启示?
28.19世纪末以来,台湾与大陆经历了“分离——回归——再分离”的历史,请用史实加以说明。
29.你认为国共两党应该怎样相处才更有利于中国革命的发展?
30.南京是中国近代历史的缩影,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屈辱与抗争。初二某班开展“图说近代南京”活动,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帮助完成图中配制的解说词。

图一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 图二 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开幕典礼
(1)图一场景发生在 ①(事件)以后,这场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②。
(2)图二场景发生在③ 年的辛亥革命后,这场革命的领导人④建立⑤ (国家名称)。

图三中国地区日本投降签字仪式在南京举行图四人民解放军占领“总统府”
(3)图三场景发生在⑥ 年,日本侵略者曾在此地的大屠杀中屠杀中国人⑦ 以上。现在,终于低下了头。⑧ 是近代中国一百多年来反侵略战争第一次取得的完全胜利。
(4)图四场景发生在 ⑨ (战役名称)以后,⑩ (事件),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府垮台。



参考答案
1.A 2.B 3.C 4.B 5.A 6.D 7.B 8.C 9.A 10.C 11.C 12.B 13.C 14.C 15.D 16.AD 17.A 18.C 19.B 20.A 21.C 22.D 23.B 24.A 25.B
26. 一是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二是在政治舆论上获得主动、把不愿和平的罪名强加到中国共产党身上。
27.(1)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2)周恩来
(3)南昌起义
(4)西安事变
(5)台湾
(6)启示:国共合作有利于中华民族,分裂给中华民族带来灾难
28.甲午战争战败签订《马关条约》,把台湾割让给日本。抗战胜利,被日本割占的台湾,回到祖国怀抱。1949年解放战争胜利.国民党退居台湾,大陆与台湾再次分离。(写出2点即可)
29.纵观历史,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国共两党,和则两利,斗则俱伤”。
30.(1)①鸦片战争 ②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③1911④孙中山;⑤中华民国  (3)⑥1945 ⑦30万 ⑧抗日战争胜利  (4)⑨渡江战役 ⑩南京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