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从种到界[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节 从种到界[上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48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07-11-22 10:48:00

文档简介

课件13张PPT。 第二节从种到界属门种科目纲双命名自学练习分类列表界每一匹马是一个动物个体,但所有的马都属于动物的同一个物种。 种属门种科目纲双命名自学练习分类列表界斑马除全身的毛是黑色和白色条纹相间外,其他特征与马极其相似,斑马和马被划分到一个属——马属。
属属门种科目纲双命名自学练习分类列表界驴是另外一个属的动物,体型比马和斑马都小,但与马属有不少共同特征:第三趾发达,有蹄,其余各趾都已退化。它们被划分到同一个科——马科。
科属门种科目纲双命名自学练习分类列表界犀牛不属于马科,它的足不是一趾,而是三趾,趾端有蹄。但它和马科动物每只足的蹄数都是奇数,都属于奇蹄目。
目属门种科目纲双命名自学练习分类列表界马、牛、羊、虎、兔等这类动物之间差异更大,但它们都具有胎生、哺乳等特征,都属于哺乳纲。纲属门种科目纲双命名自学练习分类列表界下列这些动物背部都有脊柱它们都属于脊索动物门的脊椎动物亚门。门属门种科目纲双命名自学练习分类列表界属门种科目纲双命名自学练习分类列表界界金松
Sciadopitys verticillata(Thunb.)Sieb.et Zucc
金松亦称日本金松。杉科。常绿乔木。原产日本。我国亦有栽种。为庭院观赏植物。木材可供建筑和制器具等用。1768年,瑞典著名的植物学家林奈(Carolus Linnaeus,1707—1778)在《自然系统》这本书中正式提出科学的生物命名法——双名法,这个问题才得以解决。按照双名法,每个物种的科学名称(即学名)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属名,第二部分是种加词,种加词后面还应有命名者的姓名,有时命名者的姓名可以省略。双名法的生物学名部分均为拉丁文,并为斜体字;命名者姓名部分为正体。例如,银杉的学名为Cathaya argytophylla Chunet?Kuang。属门种科目纲双命名自学练习分类列表界四种生物的学名,关系最密切的是:1.Paramecium aurelia
2. Aurelia aurelia
3. Paramecium caudatum
4.Chilonmus Paramecium1.生物的分类单位有哪些,它们由大到小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____ 中的物种最少,共同特征最多,个体间差异最小,__ 中的物种最多,共同特征最少,个体间差异最大。
2.什么是分类的最基本单位?
3.一个物种就是一个生物吗?
4.生物学家主要通过__________________对生物进行分类?
5.同种生物之间亲缘关系最近,还是同界生物之间亲缘关系最近?
6.在植物园或公园里,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各种植物的标牌,请仔细想一想除了植物的名称外,上面一般还写了分类单位中的那一个等级? 上面拉丁文的第一个词一定是表示那一级分类单位界 、门、 纲 、目、 科 、属、 种种错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同种)(属)种界(科)属门种科目纲双命名自学练习分类列表界你能通过自学完成吗?每一个生物物种可按如下方式表示它在生物分类中的位置,如:
桃隶属于梅属、蔷薇科、蔷薇目、双子叶植物纲、种子植物门的被子植物亚门
人隶属于人属、人科、灵长目、哺乳纲、脊索动物门的脊椎动物亚门
根据书中图表,那你能说出马的分类位置吗?马隶属于马属、马科、奇蹄目、哺乳纲、脊索动物门的脊椎动物亚门属门种科目纲双命名自学练习分类列表界再见第二节 从种到界
?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
2.明确“种”是最基本单位,同时生物的亲缘关系是最密切的。
3.概述生物分类的依据和意义。
4.同学至少知道一种植物或动物在生物分类学上的位置。
能力目标
1.通过自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表演”,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及与人沟通合作形成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生物分类能力并应用于生活中。
情感目标
1.通过对本节学习,继续培养学生唯物辩证观点。
2.通过对本节学习,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和实践能力。
3.通过对本节学习,学生对课本图片的观察及教师的介绍,培养同学们爱护生灵、爱护地球的情感,提升自我素质。
?
●教学重点
1.说出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
2.概述生物分类的依据和意义。
?
●教学难点
1.说出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
2.教学组织对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的阐述。
?
●教学方法
采用“小话剧”表演的方法,结合自学式、问答式的教学方法。
?
●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1)选善表演的4位同学,分别扮演四种动物,即:马、牛、狗、老鼠。
(2)拟定话剧表演稿《动物间的争论》。
2.学生准备:(1)被选中出演话剧的同学准备简单小道具,并进行简单排练。
(2)全体同学复习有关动物特征知识。
?
●课时安排
1课时
?
●教学过程
[利用“小话剧”,引出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
教师:上课前,先请同学们欣赏一段小话剧——《动物间的争吵》,欣赏的同时,请注意收集有关信息。老师来做话外音处理。
动物间的争吵
话外音:农家一小院,东墙根拴着一匹马,西墙根拴着一头牛。门口蹲着一只“老”狗。墙角处那一定是老鼠新打的洞……
夏日中午,一丝风也没有,马和牛似乎都有些不耐烦了。俗话说:“风马牛不相及”。可今天,大家看,马和牛都有那么点意思。
“马”:(摆弄着四条腿,踱过来踱过去,不时还甩甩大尾巴)
“牛”:(很钦佩的自言自语)马这种动物真是健美大将,还长着长尾巴,甩来甩去的,多好看呀!
话外音:马被牛的夸奖感动了,竟然小跑了一圈。
“马”:谢谢你的夸奖,牛兄。其实,在我们的家庭里,还有比我更漂亮的。你听说过“斑马”吗?它的皮毛是黑白条纹相间的,除此之外,其他特征我们很像。
所以,我们同是马属的动物。
“牛”:我倒没见过什么斑马,可驴我是见过的,和你可真差不多。
“马”:(直摇头)牛大哥,至于这个驴,虽说也有不少和我相同特征,比如第三趾发达,有蹄,其余趾均已退化,但你看它的体型可比我小多了。所以,驴不是我们马属里的动物,但却可以和我们分在同一科——马科。牛哥,这下你可明白了吧。
“牛”:照你这么说“科”比“属”大喽。那咱俩理应是同一“科”吧?
“马”:牛大哥,你看我善于奔跑,主要是我第三趾发达,其余各趾消失(或退化),你呢?(说着举起了蹄给牛看)
“牛”:(也举起了蹄和马的蹄比)哟,我的前后足各具两趾,趾端有蹄,咱们长得不一样,不能划在同一“科”里。
“马”:对喽。如果你画画妆,头上长一两个单角,前后趾具三趾,而不是两趾,变成“犀牛”的样子,咱们便能有幸分在同一个“目”里。 
“牛”:什么目?原来还有比“科”大的单位。
“马”:奇蹄目。因为趾是奇数的原故。
“牛”:那我便是偶蹄目了。原来,你们马是马属、马科、奇蹄目的动物。(很不高兴的)怨不得别人说咱们是“风马牛不相及”,还真是那么回事。
话外音:这时,马和牛的对话引起了狗的兴趣。它从门外遛进来。
“狗”:马兄弟,那你说说,我——狗,还有牛兄弟和你可都是四条腿的动物,咱们就没有一点联系?
“马”:有联系,有联系。你看,咱们繁殖后代的方式都是胎生哺乳,咱们可都是哺乳纲的动物。“纲”比“目”要大。
“狗”:照你这么说,猪、羊、兔、老鼠,还有吓人的大老虎和咱们都是同一个纲——哺乳纲?
话外音:它们的谈话吵醒了洞里的老鼠,老鼠偷听到这儿,也禁不住冒了一句……
“鼠”:哺乳纲动物肯定也包括捕我的蝙蝠和蛇了?(说完竟遛进了洞)
话外音:一石激起千层浪,马、牛和狗便针对蝙蝠和蛇是否属于哺乳纲动物争吵起来……
同学们,老鼠说的对吗?
(全剧终)
[抛砖引玉——确定生物的分类等级]
教师:小话剧看完了,我给同学们提一个问题:“小老鼠说了句什么话激起了动物间的争吵?”
学生抢答:哺乳纲的动物肯定也包括捕我的蝙蝠和蛇了?
教师:老鼠说的对吗?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共同学习生物的分类等级——从种到界。先请同学们看P85~P86页的彩图内容——马是怎样被列入不同等级的分类单位的。请结合话剧内容自学。
学生:结合话剧内容,仔细观看P85~P86页彩图。寻找问题答案。
教师:请回答:小老鼠的话对吗?
学生1:不尽对。从第五列图上所列动物显示,有蝙蝠,而没有蛇。说明蝙蝠是哺乳纲动物,蝙蝠也是胎生哺乳的。而蛇是卵生的,是陆地上的爬行动物,比哺乳动物低等。
学生2:比较蛇和蝙蝠,它们也具有共同特征,即都有脊柱,应同属脊索动物门中的脊椎动物亚门。
学生3:像鲨、龟、企鹅、蛇、蝙蝠、马、牛、狗、鼠……这些都有脊柱的动物,同属脊索动物门中的脊椎动物亚门。
教师:很好!很对!!很清楚!!!
那你能明确说明马在生物分类上的位置吗?
学生:马属马种、马属、马科、奇蹄目、哺乳纲、脊索动物门的脊椎动物亚门。
教师:那“牛”呢?
学生:牛是属于牛种、牛属、牛科、偶蹄目、哺乳纲、脊索动物门的脊椎动物亚门。
教师:对极了。同学们收集信息的能力的确很强。
教师:接下来请同学们齐读P85页第一自然段。
学生(齐读):为了科学地将生物进行分类,弄清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把它们分成不同等级的分类单位。将生物分为植物界、动物界和其他几个界。每个界又被分为六个更小等级,它们从大到小依次是:门、纲、目、科、属、种。……在一个门里,可能会有成百上千种生物,但在每一种里,只有一种生物(一种生物便是一个物种)。因此,“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同种生物的亲缘关系最密切的。
教师:请同学们再默读几分钟。之后,老师可要问你问题的。
学生:认真默读。
(几分钟后师生互动)
教师:请同学抢答我所提问的问题。
1.分类学上最大的分类单位是什么?
学生:界。
2.刚才的马属于哪个界?桃树是哪个界?
学生:动物界。/植物界。
3.每个界中又被分为六个更小等级,从大到小依次是什么?
学生:门、纲、目、科、属、种。
4.从小到大依次是什么?
学生:种、属、科、目、纲、门。
5.分类单位中最小的单位是什么?
学生:种。
6.课本上是怎样描述种的?
学生:种是最基本单位,同种生物的亲缘关系是最密切的。因此,同种生物的共同特征也最多。一种生物便是一个物种。包括许多个体。
7.六种分类单位中,哪个单位包含的共同特征最少?举例说明。
学生:门。单位越大,共同特征越少。如蛇和蝙蝠。都属脊索动物门中的脊椎动物亚门,但它们之间共同特征就少。无论从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来看,差异很大。蛇外有鳞片,而蝙蝠体表则被毛。蛇心脏两心房一心室,体温不恒定;蝙蝠心脏是两心房两心室,体温恒定。蛇卵生,蝙蝠胎生。所以蝙蝠比蛇要高等,它们分属于不同“纲”,蝙蝠分属哺乳纲,蛇属爬行纲。哺乳纲最高等,爬行纲低等。
8.请回答生物分类的依据是什么?生物分类的意义何在?
学生:根据生物在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上的相似程度来分类。
意义在于了解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课堂小结]
师生互动,共同小结。老师板书,学生总结。
教师:今天我们学了第二节……
学生:从种到界
教师:学习了生物的分类单位,从大到小依次是……(学生接述),最基本单位是……(学生接述),分类单位越小,共同特征越……(学生接述)分类单位越大,共同特征越……(学生接述)。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生物分类的单位是
A.门、纲、目、科、属、种 B.目、科、属、门、纲、种
C.属、种、科、目、纲、门 D.门、纲、目、属、科、种
答案:A
2.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是
A.科 B.纲 C.属 D.种
答案:A
二、问答题
1.一个物种就是一个生物,对吗?
答案:一个物种不是一个生物。物种是生物界发展的连续性与间断统一的基本间断形式;对有性生物,物种呈现为统一的繁殖群体,由占有一定空间,具有实际或潜在繁殖能力的种群所组成,而且与其他这样的群体在生殖上是隔离的。所以,一个物种不是一个生物,而是一个种群的概念。
2.马和驴能否繁殖后代?
答案:马和驴不是同一个物种,是同一科的的动物。可杂交,产骡,骡不育。
?
●板书设计
从种到界
?
一、生物分类单位
1.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2.最基本单位——科
?
二、生物分类依据
生物在形态结构上特征
?
三、生物分类意义
1.生物分类是了解生物多样性基础。
2.生物分类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基础。
?
●活动与探究
1.去公园里,仔细收集不同植物标牌上的资料,记下植物的名称和分类单位。
2.给桃树挂牌,写清分类单位。
3.查找桃树的拉丁文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