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会响的玩具学案
年级:三年级
课型
新授课
课题
会响的玩具
教学目标
了解传统玩具的三种发声原理,利用废旧材料,设计制作一个会响的玩具。
掌握制作玩具的技巧,学会用画、剪、贴等手法装饰、表现你的玩具。
学会变废为宝,为自己喜欢的乐曲配乐。在感受美术创意制作乐趣的同时,与家人朋友一起分享自己的的喜悦。
教学重点
掌握三种发生的原理,制作出不同的玩具。
学会用画、剪、贴等表现手法,通过不同的组合装饰会响的玩具。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大胆创造,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设计制作。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非洲鼓、手腕摇铃、其他三种原理的成品玩具、三种原理制作的学生作品。
学生:纸杯、易拉罐、黄豆、塑料瓶、沙子、彩纸等容易找到的废旧材料,双面胶、剪刀、胶水等制作工具。
教法、学法
演示法、讨论法、案例教学法、分层合作学习法。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本节课把手工制作的美术课,转化为以配乐为目的的音乐课。用当下最流行的非洲鼓现场伴奏,从生活中的游戏玩耍到课堂上。对于重难点的解决,采取实物演示与图片分析相结合的方式,从美术造型的角度了解玩具的特点。通过出示以往学生的步骤练习,引导学生总结制作方法。评价阶段采取组内推选并展示的方式,激励学生大胆创作。最后以全班合作配乐的形式展示本课成果,并鼓励学生勇于表现。课后用自己的玩具配乐给家人或朋友听,分享自己的快乐。
基本环节
学案设计
导案设计
创设问题,激趣导入
本节课本着“艺术无界、爱美术、爱音乐、懂科学”的理念进行讲授。由当前流行的打击乐器——非洲鼓,现场为《铃儿响叮当》配乐,激发学生的兴趣。
由学生跟着教师的非洲鼓打着节拍并合唱,以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出示事例,掌握特征
分层介绍击打、摩擦、气流冲击孔洞这三个发声的科学原理。
再让学生观看三组学生、大师作品的图片,小组内讨论作品的制作材料、原理、装饰方法。
总结出用易拉罐、泡面盒、纸杯、木材、矿泉水瓶等废旧材料,通过画、剪、贴的制作方式,加以不同的组合制作出击打、摩擦、气流冲击孔洞这三种不同发声原理的玩具。
为加深学生的制作印象,播放以往学生的制作过程,详细分解画、剪、贴三步骤。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掌握三种发生的原理,了解如何合理选择使用废旧材料。
师生合力,我会创作
用易拉罐做一个会响的玩具,装饰要有创意,色彩鲜明,为我们的《铃儿响叮当》配乐。
激励学生在事件过程中大胆、自由地去创造设计。
小组展评,自我提升
从创意、外形、色彩或者声音方面进行评价,组内评选最佳作品。
比一比谁的玩具最美丽,谁的玩具发出的声音最动听。
娱乐生活,拓展延伸
全班拿起自己制作的会响的玩具,随老师的非洲鼓一起,为《铃儿响叮当》配乐并合唱。
课后尝试为自己喜欢的乐曲配乐,与家人、朋友分享自己的快乐。
变废为宝,尝试配乐,分享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