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 菌
一、教材分析
细菌是最古老、最原始的生物,在进化的历程中处于最低级阶段。因此将《细菌的控制和利用》安排在本单元的最前面来学习。本章用1课时完成。其内容包括: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细菌的生活特点,如营养方式、呼吸方式和繁殖方式;细菌与人类的关系,。在本章的教材内容安排上,体现了由表及里,由形态到生理功能、由感性到理性再到实践的编排原则。
细菌微小,肉眼看不见,学生对细菌形态结构、生命活动没有多少感性认识,所以本章首先安排了学生活动用显微镜观察细菌形态、观察细菌的结构模式图,进行细菌升值的模拟实验,然后通过讨论,归纳总结细菌的特点。关于细菌的生活特点,从生殖方式、营养方式和呼吸方式这两方面来了解。通过对细菌的学习了解细菌分布广的特点。对于细菌对人类的关系从两方面来认识,主要是列积累大量实例,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知识并应用于实践。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分析能力有一定的提高,课外知识丰富,对新事物、未知世界容易产生兴趣、求知欲强的特点,通过多媒体演示直观教学帮助学生降低学习难度。通过学生熟知生活常识,引导学生从宏观到微观的理解,并引导学生关注生物在社会生活中的重大作用。
三、教学方法
1、多媒体教学法:通过图片、动画等直挂教学手段,创设生物微观世界,激起学生感性认识,获得生动表象,利用数学计数法,让学生认识细菌的繁殖速度惊人之处,这种学科联盟方式,能促进学生对知识全面、深刻地掌握和理解。
2、推理法:培养学生推理得出结论的方法和能力通过指导学生学习细菌的营养方式,使学生学习透过表象、思考、分析、研究事物内涵的方法。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记住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2.说出细菌是怎样生活和繁殖的。
3.关注细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与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尝试模拟细菌的分裂生殖过程。
3.通过计算手上的细菌数目,培养学生的推理计算能力。
(三)、情感目标
1.通过细菌与人类的关系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去看待客观事物。
2.了解细菌与人类的密切关系表现在有利与有害两个方面,从而纠正许多人误以为细菌都是有害的错误观念。
五、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景创设导入。
从生活实例出发,
提问:同学们,我们都知道病从口入,所以饭前要洗手,知道为什么吗?
积极思考尝试回答:
手上有细菌;细菌太小,肉眼看不见
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主动参与学习
细菌大小
让学生活动举起双手观察有没有细菌?能不能看到细菌?想不想了解细菌的真面目。
教师利用比喻来形容细菌大小,10亿个细菌才是一粒小米那么大。
观察、思考、讨论
明确细菌个体微小只有在电镜或高倍镜下才能看见。
通过活动使学生对抽象微观的细菌有了直观的认识。
教师利用比喻来形容细菌大小
使学生直观认识细菌。
细菌的形态
展示细菌的不同形态图,让学生区别分类
3、总结归纳细菌的三种基本形态
4、介绍一些与学生身体健康有关的细菌,如:肺炎双球菌、大肠杆菌
了解细菌的三种
形态----球形、杆形、螺旋形(确定细菌的命名)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图形,总结归纳知识的能力
细菌的结构
先通过视频观察细菌的结构,再观察课本中的图片认识结构。
比较细菌和动植物细胞相同点与不同点。
对特殊结构要进一步的解释说明特别是芽孢的认识。
通过观察认识细菌的结构。
分组讨论细菌和动植物相同点与不同点。
让学生观察芽孢的形成过程。
通过直观演示让学生自主观察对比,主动获取知识。
强化图文分析能力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和语言描述能力。
细菌的营养方式
根据细菌的结构,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引导学生区分自养和异养
指导、创设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间的讨论。举一些异养细菌的两种生活的细菌。
观察、思考、讨论
总结细菌的两种生活。
让学生从生活中应该养成多观察、多积累知识。
培养学生分析判断能力
培养学生之间协作交流能力。
细菌的呼吸
让学生认识到细菌呼吸和动植物呼吸有所不同。
让学生阅读课本总结细菌的呼吸方式。
分组讨论总结
培养学生分析总结能力。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细菌的生殖
通过视频观察细菌的生殖方式。
通过“技能训练”认识细菌繁殖速度快。数量惊人
观察思考认识。
通过计算认识了解细菌繁殖快、数量多。并对搞好卫生进行讨论。
加强直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掌握生物学的研究方法。
细菌和人类关系
让学生查阅资料找出细菌与人类的关系(有益和有害)。
根据查阅资料回答问题。
培养学生查阅资料的能力。
课堂小结
学生回忆本课的收获。
分组回答本节课学到的知识。
让学生对本节知识有系统的认识,提高学生的知识归纳能力。
六、教学反思
1、本课能紧紧围绕教学重点组织教学,学生通过观察录像、分析资料、小组讨论、归纳总结等环节使难点层层突破。通过师生之间互动交流,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基本上达到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2、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通过视频、图片资料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顺利地完成了自学和对问题的分析这个目标任务;指导学生把所学的书本知识跟现实生活有机地联系起来,较好地完成了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增强对学生情感方面的教育。
3、在教学中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如关于细菌呼吸没有采取好的方法突破,使学生对此问题了解不够好。;芽孢与孢子之间的区别没有讲。最后对于有害细菌的控制也没有很好联系实际。
所以不断地充实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地追求更好,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总结经验使自己不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