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少版八上生物 5.3.1发酵食品的制作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冀少版八上生物 5.3.1发酵食品的制作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9-12-20 17:02: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节 发酵食品的制作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发酵食品的制作过程及原理。
2、、举例说出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术。
3、举例说明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来源:学,科,网]
能力目标
1、通过实验的过程,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2、尝试制作酸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制作酸奶的过程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1、发酵食品的制作过程。
2、尝试利用发酵技术制作酸奶。
3、举例说明发酵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1、发酵食品的制作过程及其原因。
2、举例说明发酵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活中常见的发酵产品:酸奶、米酒、味精、抗生素、加酶洗衣粉等的图片、生物技术成果的图片),自制的一份酸奶。
五、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情境导入
学生观察图片或多媒体画面,回答自己的感受,谈自己的生活体验。
甜面酱、豆腐乳、味精、酱油、豆豉、泡菜……
你们吃过面包、酸奶吗?你们洗衣服时用过加酶洗衣粉吗?还记得多莉绵羊的故事吗?通过多媒体或图片给学生展示。请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发酵产品?发酵技术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不可分,有极重要的意义。从而引出本节课题——《发酵食品的制作》。




酸奶的制作
[来源:Z|xx|k.Com]
二、发酵食品的制作原理和过程
三、日常生活中发酵原理的应用
学生品尝酸奶,激发学习兴趣,
归纳总结制作酸奶的过程。
小组讨论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归纳总结发酵食品的制作原理和过程
阅读教材,了解发酵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
拿出提前做好的酸奶,请学生品尝。
(品尝自制的酸奶时,教师要提示学生品尝前一定要仔细观察酸奶的色泽和形态,确认质量合格后才能品尝 )。
你们刚才品尝的酸奶是什么味?其它同学想不想也自制一份可口的酸奶让我们的爸爸妈妈品尝呢?
要求学生阅读教材114页活动:酸奶的简易制作。请同学将酸奶制作的步骤讲给大家听。
投影展示酸奶的制作过程。
向学生出示如下问题:
1、制作酸奶为什么要加糖?
2、为什么要将牛奶煮开?
3、煮开的牛奶为什么要冷却后,才可加入酸奶?
4、加入酸奶的作用是什么?
5、发酵时为什么要密封瓶口?
6、为什么酸奶和牛奶的口味、形态不同?
7、你能举出一种利用相同原理制用的食品或饲料吗?(教师要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给予肯定的指导)。
引导学生总结:发酵食品的制作原理:利用乳酸菌或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使之大量繁殖,分解有机物产生乳酸菌或酒精的过程。制作过程:一般包括灭菌、接种、密封、发酵等步骤。
让学生们说说自己了解的发酵食品方面的情况
出示有关图片,介绍人们对发酵原理的应用,开阔学生视野。
课堂小结
构建知识体系,畅谈收获。
指导学生总结概括,尽可能扩大学生的参与度。
巩固练习
独立完成练习
反馈、释疑。
六、板书设计
第一节 发酵食品的制作
步骤:
酸奶的制作
原理
发酵原理
日常生活中发酵原理的利用
七、课下作业
帮妈妈做馒头或面包等发酵食品。
八、教学反思
根据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理念,在本节教学中,为了使学生自主、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从而解决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树立科学的世和谐、全面的发展。我借助学生的童心、好奇心,驱动其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逐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微生物的知识归纳出发酵食品的制作原理;再通过学生自学、相互交流、教师点拨弄清酸奶的制作过程,辅助以家庭生活中发面做馒头、做泡菜的实际经验,总结出发酵食品的制作过程;通过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发酵食品总结出发酵技术,进一步引出克隆技术、转基因技术这些前沿的技术生物,激发学生的爱科学、爱生命、爱国家的情感。本课教学改变教师独占教材的“满堂灌”,把设计重点放在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解放学生思维,做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组织者而不是统治者。真正从学生实际出发,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参与课堂教学过界观与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