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乘整数》教学设计
单元教材分析:
通过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和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学习,拓宽学生对乘法意义的理解,进一步丰富学生对乘法计算方法的认识,为接下来学习分数除法打下良好的基础。
单元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1)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2)能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来解决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分数问题。
2、数学思考
在学习过程中,发展学生合情推理的能力,使学生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和结果。
3、问题解决
(1)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分数问题,并运用相关的分数知识加以解决。
(2)能探索和发现解决有关分数问题的有效方法,了解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4、情感态度
(1)愿意了解社会生活中和分数相关的信息,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的价值。
课时安排:
共分为12课时。
第一课时:分数乘整数
教学内容:
教材第2页例题1及“做一做”第1、2题,第6页“练习一”第1题。
课时目标:
1、知识技能:在学生已有的分数加法及分数基本意义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例,通过对分数连加算式的研究,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过程方法:通过观察比较,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引导学生探求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演示,使学生初步感悟算理,并在这过程中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领略到美。
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能正确熟练地计算分数乘整数。
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出示复习题。
(1)列式并说出算式中的两个因数各表示什么?
5个12是多少?
(2)整数乘法的意义是什么?
(3)计算:
(4) 同分母分数的加法计算法则:分子相加的和作分子,分母不变。
(《标准(2011版)》指出:“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本课内容与已有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教学。如,分数乘法的意义是整数乘法的扩展,因此,在让学生表示“几个相同分数相加”的分数时先复习整数乘法的意义,为后面学习分数乘整数做铺垫。)
2.思考:100个相加是多少?(设置悬念,激发学习热情)
3.引出课题。分数加法是否也有简便算法?今天我们学习分数乘法。(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出示例1,指名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1)分析演示:
师:每人吃块蛋糕,块是什么意思?问:一个人吃了块,三个人吃了几个块?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解答3个人一共吃了多少块?列出算式。
(几个相同分数相加,对学生而言,难度并不大,完全可以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借助圆形直观图表示出题意,探究计算方法。这一直观图延续了三年级学习简单的分数加法时所用的直观图,有助于学生利用已学的知识自主探索。)
(2)观察引导:
这道题3个加数有什么特点?教师问:求三个相同分数的和怎样列式比较简便呢?引导学生列出乘法算式。(三个相同分数相加也可以列成乘法算式,和整数乘法相同,可以根据乘法的意义,把分数乘法转化成分数加法,计算出结果。)
(3)比较和12×5两种算式异同:
提示:从两算式表示的意义和特点进行比较(让学生展开讨论)
通过讨论学生得出:
相同点: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相同
不同点:是分数乘整数,12×5是整数乘整数
(4)概括总结:
教师明确: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相同,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出两算式的意义?
2.教学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1)推导算理:问:表示什么意义?引导学生说出表示求3个的和。板书++,学生计算++。师板书提示:分子中3个2连加简便写法怎么写?学生回答后板书==块,教师说明:计算过程中的加法算式部分是为了说明算理,计算时省略不写。
(2)引导观察:的分子部分、分母与算式两个数有什么关系?
(3)概括总结:根据观察结果总结的计算方法
3.反馈练习:
⑴教材第2页“做一做”第1题。第2题。
⑴教材第6页“练习一”第1、2、3题。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回顾总结。
(四)作业设计:练习一2、3题。
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过整数乘法的意义和分数加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对整数乘法和分数加法已有了一定的经验,因此我把它们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启发学生通过知识的迁移来理解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在探索计算方法过程时,学生通过整数乘法意义的回顾,经历计算方法的自主探索过程,通过交流,掌握在计算过程中进行约分的方法。同时,课堂中注重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的运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