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机械运动1.2运动的描述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机械运动1.2运动的描述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9-12-22 19:17: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年级物理《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2.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二、过程与方法
  能够运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2.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观察、想象、讨论等双边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涉及的物理学知识。
  【教学重点】
  机械运动,物体运动或静止的判断。
  【教学难点】
  参照物的概念及参照物的判断。
  【教学方法】
  观察讨论法,实验法,演示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通过观看桃林口水库美丽风光,激发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热情,教师由人在竹排上的感觉,导入《运动的描述》课题。
  二、探究新知
  1.运动的普遍性
  (1)教师播放视频动画。
  (2)师生思考生活中看似不动的物体是否也在运动,从而得出“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
  2.机械运动的概念
  (1)让学生试着说一说什么叫做运动?
  (2)教师进行总结,指明这里的运动,物理学上叫做“机械运动”,物理学上还有别的形式的运动。
  3.参照物的概念
  (1)教师播放“乘客动与不动”视频,提出问题。
  (2)学生讨论。
  (3)师生交流,得出参照物的定义。
 参照物:描述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哪个物体做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参照物是假定不动的。
  (4)学生动手实验
  学生活动:将课本放在课桌上,再将文具盒放在课本上,用手慢慢拉动课本,观察并思考:
  如果以课桌为参照物,文具盒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如果以课本为参照物,文具盒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5)师生交流,总结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方法。
  一看选哪个物体作参照物。
  二看被判断物体与参照物之间是否发生位置变化,如果发生了位置变化,那么被判断物体就是运动的;如果没有发生位置变化,那么被判断物体就是静止的。
  4.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教师由学生实验,分析出物体的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2)学生自学教材,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自学课本第18页想想议议,两幅图片,思考物体运动或静止的相对性,然后小组互相交流,可以选取书上的一幅图片,也可以选取生活中的事例加以说明。
  (3)小组代表发言
  (4)学生设计场景、表演,解释说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前后桌四人为一组,讨论设计一个场景,几名同学到前面表演,一名同学进行解说,说明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三、生活链接
  1.教师出示“古诗词、歌曲”中的诗句,利用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体会意境。
  (1)两岸猿生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2.天体间的“运动与静止”
  (1)我们通常所说的“太阳东升西落”,是以谁为参照物呢?
  (2)地理学科中所说的“地球绕着太阳转”又是以谁为参照物呢?
  (3)地球同步卫星与地球一起在做同步运动,如果以地球为参照物,地球同步卫星是运动还是静止?
  3.趣闻轶事中的“运动与静止”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2000米的高空飞行的时候,发现脸旁有一个小东西,飞行员以为是昆虫,敏捷地一把抓了过来,令他吃惊的是,抓到的竟是一颗德国子弹。这名法国飞行员怎么会有这么大的本领呢?
  四、当堂检测
  五、课堂小结:学生谈收获,教师出示课件总结。
  六、课下作业
  1.课本第18页的“动手动脑学物理”。
  2.中国飞人刘翔,跑110米栏的运动到底有多快,学生预习下节课内容,找到答案,下节课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