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眼睛和眼镜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2 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体验目标
使学生具有眼保健意识。
二、教学设想
1 重点、难点、疑点
(1)了解眼睛的成像原理
(2)了解近视眼与远视眼的调节。
2 课型及基本教学思路
课型:新授课。
基本教学思路:利用多媒体课件或制作眼睛模型,通过讨论方法了解眼睛成像原理以及眼镜的矫正方法。
三、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
1、打开课本93页课后练习1?
2、照相机成像的原理是什么?
(二)进行新课
1.导入新课
闭上眼睛,什么也看不到。睁开眼睛,你就看到了这个美丽的世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眼睛和眼镜。
2.教学互动
互动1
眼睛就好似一架照相机,你知道是如何看物体的吗?
明确 利用眼球模型(或多媒体课件、挂图)观察分析,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当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上时,我们就看见物体了。
互动2
照相机时如何拍摄远近不同的物体?
明确 通过改变像据,使远近不同的物体都能成像在胶片上。
互动3
眼睛是如何看清远处与近处的景物的?
明确 讨论分析,看远处与近处景物通过调节晶状体形状,使景物的像始终落在视网膜上就看清楚了。
互动3
探究探视眼的矫正。
明确 由于长期不注意用眼卫生,使晶状体变凸,或睫状体调节能力降低,远处的景物的像落在视网膜前面,形成近视眼。引导学生设想用凹透镜将光线发散,使远处景物传来的光仍能会聚在视网膜上,从而能看清远处的景物。
互动4
探究远视眼的矫正。
明确 远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薄,近处物体的像成在了视网膜后面而看不清。引导学生设想用凸透镜将光线会聚,使近处物体传来的光线仍能会聚在视网膜上,从而看清近处的物体。
互动5
近视眼镜和远视眼镜各自的度数不同,镜片相同吗?
明确 通过观察、比较、归纳出眼镜度数不同,眼镜的凹凸程度不同。度数越深,焦距越小。
3.达标反馈
1..眼睛就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物体在视网膜上的像是倒立的。(填“正立”或“倒立”)。
2.下面所示的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的图是 ,能正确表示近视眼矫正方法的是
3、图中的四幅图,分别表示远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是 ( )
A.②① B.③① C.②④ D.③④
4.学习小结
(1)内容总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眼睛是怎样看清物体的,了解了远视眼与近视眼的矫正方法。
(2)方法归纳
本节课通过制作眼球模型了解眼睛结构及成像原理,观察了远视眼与近视眼的矫正方法,运用了讨论的探究方法。
(三)布置作业
1.社会调查:(到医院、眼镜店等场所调查保护眼睛的措施。)
2.物理同步练习册61.62页
(四)板书设计
眼睛和眼镜
一、眼睛
看远处物体 睫状体放松 晶状体变薄 成像在视网膜上。
看近处物体 睫状体收缩 晶状体变厚 成像在视网膜上
二、近视眼和远视眼
类型
症状
产生的原因
成像位置
矫正方法
近视眼
?
?
?
?
远视眼
?
?
?
?
三、眼镜的度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