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4.3人类的聚居地 聚落 教案 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4.3人类的聚居地 聚落 教案 表格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9-12-22 14:43: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能够区分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的差异并分析聚落形成的主要因素
通过实例分析理解环境对聚落的影响
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正确理解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人地关,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教学重点
1、城市和乡村的差异2、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难点
实例分析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小组合作法,探究学习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美国航天局拍摄的地球夜景视频
提出问题:
①刚才我们看到的时而星星点点,时而簇拥成团有亮光的地方是什么?
有亮光的地方是我们人类的聚居地
②人类的聚居地会有哪些值得我们探究的地方?为什么代表人类聚居地的亮光会在一些地方簇拥在一起?
【学习新课】
认识聚落
[读图]给出周庄和昆山市区的图片,通过这两幅景观图,大家能看出这两个地方有什么不同吗?
[总结]一个是乡村一个是城市
[视频]播放周庄和昆山市区的短片
[组内合作]在纸上写出城乡差异体现在哪些方面?比如:人口、车
辆......
[完成表格]乡村聚落PK城市聚落
[讲述]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的区分主要依据生产方式的不同
[读图]乡村:耕作—农村
放牧—牧村 主要从事农业生产
捕鱼—渔村
伐木—林场
城市:工业、服务业等
[讲述]昆山现在的面貌我们正在经历着,昆山过去的面貌你知道吗?
[读图]昆山的过去VS现在
[总结]一般是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
[小结]1、聚落分为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
2、乡村:生产方式是农业
城市:生产方式是工业和服务业
3、一般来说,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
[过渡]那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又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呢?
探秘聚落
[资料展示]给出昆山资料,分析在昆山形成聚落的原因
[小结]水源充足、土壤肥沃、交通便利、自然资源丰富、地形平坦......
[过渡]环境不但影响着聚落的形成,同时还会影响聚落的形态
[读图]1、在平原地区,聚落规模大,人口众多,房屋密集——团块状
例:四川成都
2、在山区等地,有的聚落沿河流、山麓、谷底延伸——团块状
例:甘肃兰州
[过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住进了钢筋水泥的丛林中,它们越来越现代化但是越来越没特色,接下来的四张图片你都认识吗?
[读图]1、江南水乡斜顶屋2、北京四合院3、福建土楼4、黄土高原窑洞
[过渡]它们不仅是建造师智慧的结晶,更可以说是因地制宜的产物
[小组活动]集思广益搭房子
热带雨林地区2、内蒙古草原3、极地地区4、西亚沙漠地区
要求:1、说出当地的气候类型以及特征
2、介绍一下你们组设计的民居
3、说一说为什么你们要这样设计民居
[小结]1、自然环境影响聚落的形成、分布
2、聚落要适应和利用自然环境
保护聚落
[讲述]现在,那些传统民居变得越来越少,有的聚落已经消失,有的聚落遭到拆迁,对于这些传统民居,我们的态度是什么?是拆?还是完全保留?
[总结]保留好的有历史价值的,修缮已破旧但尚可利用的,拆除破旧危房,逐步改善
[讲述]中国有好几个有特色,有历史价值的聚落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读图]平遥古城
西递、宏村
丽江古城
我们要更好地保护世界文化遗产
[课堂小结]
认识聚落——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
探秘聚落
保护聚落

学生观看视频,认真分析所看到的地理事物
小组讨论,归纳出城乡差异体现的方面
分析城乡差异的具体方敏
思考,回答
小结


通过分析昆山的资料,归纳出影响聚落形成的原因
听讲
读图
小组合组,设计合适的房屋
小结
讨论对于传统民居的态度
读图,了解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