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 课件(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 课件(共2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2-22 10:08: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及实践
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


高秉涵的离家→回家→想家
一、离家
——祖国为什么要统一?
二、回家
——港澳为什么能统一?
三、想家
——台湾为什么没统一?
一 、少小离家

1949年13岁的高秉涵跟随大批国民党官兵退居台湾。高秉涵回忆:“从到台湾那天起,就想家,想了40多年”。
港澳台问题的由来

1842年《南京条约》,割香港岛;
香 港
1860年《北京条约》,割九龙半岛;
1898年《展拓香港界址专条》,新界租期99年;

1553年葡萄牙人取得澳门居住权;
1557年,葡萄牙取得在澳门的定居权
1887年《中葡友好通商条约》,成为殖民地;
澳 门

台 湾
1895年《马关条约》,割台湾及其附属岛屿;
1945年日本战败,台湾光复,回归祖国;
1949年,国民政府败退台湾,两岸分治。
实现祖国统一是解决近代领土遗留问题的必然选择
港澳问题:
殖民侵略遗留问题
台湾问题:


中国内政问题

外交途径
自己解决,决不允许干涉

二、回家是天大的事
高秉涵担任法官后,审理的第一个案子是金门逃兵案。1963年冬天,一名台湾士兵在值岗时,冒险抱了一只轮胎就跳入金门海峡,他想游回自己在厦门的家,再看一眼妈妈。可惜游了一整夜的他,被回流的海水又冲回了金门......他被判处死刑......临刑前,法官高秉涵劝其喝点酒,士兵拒绝了:“我要清清楚楚地回家,我怕我喝了酒,灵魂不认得回家的路。”
一国两制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一国
两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
大 陆
港澳台
社会主义制度
资本主义制度
前提和核心
主体
补充









不会动摇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祖国大陆与港澳台地区存在哪些差异?
“从历史角度看,大陆与香港、澳门、台湾长期处于分离状态,实行不同的社会制度。从现实来看,港、澳、台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经济有了较大发展,那里的人民已经习惯于那里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2)原因
1979年元旦 《告台湾同胞书》发表,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
1981年9月 “叶九条”的提出。
20世纪80年代初 邓小平明确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1984年 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确立法律依据。
(3)形成过程
经济制度差异、政治制度不同、思想观念差异、文化生活差异
“一国两制”
(4)实践:港澳回归
1982年中英首次谈判

1984年签署《中英联合声明》
1997年7月1日香港顺利回归
1986年中葡首次谈判
1987年签署《中葡联合声》
1999年12月20日澳门顺利回归



材料一:“主权交接仪式的一整天都在下雨,但是我相信天下所有中国人都会觉得,这是为中国人洗刷耻辱的一场雨。” — —钱其琛《中国辉煌外交》
港澳回归意义:
材料二:邓小平的“一国两制”是国际关系史上的理论和实践创新,也是中国政府和中国共产党对世界和平事业的重要贡献,为国际社会提供了一个以‘和平统一’方式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新模式,树立了好的典范,这是中国对人类社会的贡献。
——宗道一《邓小平和中英香港问题的谈判》
①洗刷了百年耻辱;
②开创了港澳和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
③为其他国家的和平统一做出榜样;
“娘,这么几十年,我还有这个毅力,还要活着,就是为了最后能够活着见你一面,娘,你要等我活着回来。”
第一封家书
大陆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后,高秉涵知道与家联系有了希望,开始寻找渠道。1979年8月最终寄出了写给母亲的
第一封家书:

1987年老兵发起自由返乡运动。阔别近40年,高秉涵返乡回到村庄,忆起当时的感受:“我几乎要休克。这就是所谓的近乡情更怯吧。
如果妈妈还在,我要敬上一杯茶,如果妈妈不在了,我要敬上三炷香,总之,就是要见到妈妈。
1987年,第一批台湾返乡探亲人员登上万里长城。


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先决条件,但仅仅满足有提出问题是不够的,提出问题的目的是为了有效解决问题。人
生就是解决一系列问题的过程。个体克服生活、学习、实践中新的矛盾时的复杂心理活动,其中主要是思维活
动。教育心理学着重研究学生学习知识、应用知识中的问题解决。
1949年
停止炮击金门、《告台湾同胞书》
两岸三通
八项主张
武力解放台湾
九二共识
和平统一,
一国两制
和平解放
《反分裂国家法》、“和平之旅”









改革开放
1979年
1992年
1995年
2005年
2008年


20世纪五十年代中期
大陆方面
2015年
习马会
海峡两岸关系发展大事年表
三、 想家——台湾为什么没统一?


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先决条件,但仅仅满足有提出问题是不够的,提出问题的目的是为了有效解决问题。人
生就是解决一系列问题的过程。个体克服生活、学习、实践中新的矛盾时的复杂心理活动,其中主要是思维活
动。教育心理学着重研究学生学习知识、应用知识中的问题解决。
1949年
“一国两府”到“两国论”
两岸三通
“一边一国”
反攻大陆
九二共识
调整“三不政策”
三民主义统一中国
“和平之旅”









1987年
李登辉时期
1992年
陈水扁时期
2005年
2008年


蒋经国时期
台湾方面
2015年
习马会
根据材料概括统一台湾的有利因素有哪些?
三国:孙权派卫温到夷洲
元朝:台湾称琉球,归澎湖巡检司管辖
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1683年:康熙帝统一台湾,后设台湾府
1885年:清政府设台湾行省
1895年:日本侵占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1945年:国民政府代表中国收回台
材料一
台湾自古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材料二
两岸经济联系加强
根据材料概括统一台湾的有利因素有哪些?
材料三:2019年中国综合国力排名世界第二。
1990年台湾GDP为1700亿美元,大陆GDP为3878亿美元,小小台湾的经济体量居然相当于大陆的43.8%。2019年,台湾GDP相当于大陆的4.5%,不足广东的四成。
材料四:
2020年台湾领导人选举将至,蔡英文争取连任。民调显示蔡英文支持率为22%垫底。《环球时报》社论指出,坚持“九二共识”这是大的潮流。在岛内,谁与这一潮流相向而行,谁将在战略上赢得主动,赢得民众的支持
中国综合实力的强大
台湾人民渴望统一
议一议:谈到祖国统一有人信心十足,但也有人忧心忡忡,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


李登辉
陈水扁




蔡英文
党际“融冰”
经贸“交互”
文化“寻根”
为什么台湾还没有统一?
材料:高秉涵感叹文化台独
83岁台湾老兵高秉涵受访时,感叹无力改变文化“台独”, “4个孙子孙女,她们可以说全都是现在的小‘台独’”。他问小外孙女“你是中国人吗?”“我不是,我爷爷是中国人,我是台湾人。”
政治:台湾岛内的分裂势力阻碍
综合:国力不够强大
材料:几十年来,美对台军售可谓绞尽脑汁,费尽心机。概括起来,有以下特点: 一是当我军装备有所发展时,美国就会向台湾提供一些先进武器装备来“保持平衡”。 二是当在政治上需要表态支持“一个中国”原则时,美国就总要卖些武器给台湾,好让台湾当局有些“以武拒统”的本钱。
国际:国际反华势力干涉
83岁的高秉涵愿望是在有生之年看到祖国统一。“习近平总书记所做的十九大报告给了我希望”,高秉涵说“…我原来认为,我这一辈子见不到统一了,现在我觉得在有生之年还能见到统一。”
四:七十年的愿望






道路自信
理论自信
制度自信
《台湾四百年》
作者:许倬云
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
关键词
关键词
关键词
关键词
国家认同
主权能见
互信变通
《台湾老兵口述历史》
作者:赵川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正本清源
命运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