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统编教材八上第四单元
辛亥革命后,中国人民革命的洪流汹涌滂湃、势不可挡。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相继爆发。不久,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诞生了。
——江泽民《在纪念辛亥革
命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壹 铸魂良方
贰 五四风雷
叁 开天辟地
1915年
1919.5.4
1919.6.5
五四风雷
工人声援
(陈独秀)中国近现代史上伟大的爱国者、革命家、启蒙思想家、民主主义者,中国托派的精神领袖。——毛泽东
吹响号角
1917年
十月曙光
1920 上海
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
中共一大召开
1921.7上海
1923.2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期时命革义主主民旧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写到前面
课程内容
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1919年发生的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新文化运动冲击了旧思想、旧道德和旧文化,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中国人民在艰苦的环境中,不断进行着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
壹 铸魂良方
思想的洗礼
魂之由
魂之核
魂之声
“新文化运动”课标新表述(2019版)
学习要点:陈独秀、胡适与《新青年》;民主与科学的口号;文学革命。
学习提示:理解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壹
辛亥革命失败后的北洋政府时期,特别是1915年袁世凯复辟帝制的丑剧,使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仅仅靠移植西方政治制度难以挽救中国,要从根本上改造中国,还要有文化的觉醒和思想的启蒙。
1916年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着力营造“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学术氛围,聘请陈独秀、胡适、李大钊等一大批具有新思想的学者到北大任教。
魂之由
中国文化启蒙运动的先驱
站在新旧时代的一代文宗
基础梳理
背景:
兴起:
主要阵地:
代表人物:
内容:
口号:
实质:辛亥革命在思想
文化领域的继续
性质:
意义:
材料:“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鲁迅 《狂人日记》
材料:行政院有位朋友给胡适打来电报,邀他去做行政院秘书,胡适不愿从政,于是复电拒绝,秘书拟写的电文是:“才疏学浅,恐难胜任,不堪从命。”胡适说,多费钱,我的白话电报只用5个字:“干不了,谢谢。” ——胡适
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文学革命
魂之核
材料:陈独秀指出:“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两轮”“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即后来的‘民主’)”,把科学和人权作为近世以来社会发展的两大要件。
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毛泽东
提倡科学和民主,反对专制和迷信。
材料一 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陈独秀《敬告青年》,1915年《青年杂志》第1卷1号
材料二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民主、科学),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1919年《新青年》第6卷第1号
文学革命
设问:前一段是文言,后一段是白话。从写文言到作白话,陈独秀转变的目的何在?
答案:发起文学革命,提倡白话文,借白话文宣传民主、科学等
魂之核
鸦片战争后,救亡图强成为近代中国的主题。在探索过程中,先进中国人逐渐形成了共识:必须唤醒大多数的民众,来共同担负救国的责任。他们深知要唤醒民众,文言是不合适的。文言晦涩难懂,当时中国五亿人之中,懂文言的不过百分之一。根据这段材料,我们可以得出的信息是( )
A.文学革命是唤醒民众的唯一途径
B.文学革命促进了中国教育的发展
C.文学革命成为启迪民智的当务之急
D.文言文不利于文化的普及
C
壹 新思想,一声春雷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它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思想文化进行了一次猛烈的扫荡,促进了中国人民特别是知识青年的觉醒,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也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做了思想准备。
意义
1、(2019·四川泸州)在中国古文中没有第三人称的女性代词。提倡白话文以后,刘半农勇于破旧立新,以一句话为例,创造了“她”字——她说:“他来了,诚然很好;不过我们总要等她。”“她”字的创造反映了( )
A.洋务运动创办新式学堂 B.戊戌变法改革科举制度
C.辛亥革命传播民主共和 D.新文化运动倡导文学革命
2、(2019·四川南充)“女学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列女传’(修身课)。在操场的树荫下,在宿舍里,她们常常聚在一起,争得面红耳赤,后来由争论变成抗婚、逃婚,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婚姻自由。”这则材料反映的实质是( )
A.维新思想开始传播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民主科学思想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D.洋务运动兴办新式学校
3、材料: 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们本身都是非常激烈的。他们不承认任何传统的权威和因袭的教条,礼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乃至汉字、中医、京剧等传统文化,都遭到无情的批判。这个勇猛的、也是简单而绝对的批判运动,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虽不可避免地具有一些形式主义的偏向。
——摘编自李新《中华民国史》
(1)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2)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你觉得应该怎样正确看待中国的传统文化?
(1)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存在着绝对否定的问题
(2)①要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文化;
②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中考真题
D
C
基础梳理
阶段 时间 运动中心 主力 斗争
方式 口号 结果
前期
后期
1919
年5月
4日
北京
青年学生
学生罢课
1919
年6月
5号后
上海
工人阶级
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释放学生,罢免三贼,拒签和约。
反帝
反封建
彻底
贰 五四风雷
“五四运动”课标新表述
学习要点:
巴黎和会的失败与北京学生游行;工商各界支持;上海工商学联合行动;
学习提示:理解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1919年5月1日,上海《大陆报》以北京通讯首先披露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政府接巴黎中国代表来电,谓关于索还胶州租借之对日外交战争,业已失败。”外交失败的消息见诸报端,像一把火点燃了蓄积在国人心中仇日的怒火。
贰 五四风雷
(晋文源·百校联考二)?1919年5月7日,太原市学生联合会领导大中学生3000多人在文瀛湖畔集会,声讨日本帝国主义,抗议北洋军阀的卖国行为,声援北京学生的爱国行动,并宣读了致中国代表团电文。下列与这次集会直接相关的史实是( )
A.五四运动
B. 九一八事变
C. 北伐战争
D. 一二?九运动
(2019·浙江宁波)8.“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下列叙述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有( )
①激发了青年的爱国热情
②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
③加速了新文化运动的步伐
④建立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A
A
五四百年
一、讲清楚为什么五四运动对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具有如此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二、讲清楚为什么马克思主义能够成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指导思想;
三、讲清楚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够担负起领导人民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历史重任;
四、讲清楚为什么社会主义能够在中国落地生根并不断完善发展。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上的讲话》
下面是习主席在纪念某历史事件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摘录。此事件应是(? ? ? ? )
A.辛亥革命 B.五四运动 C.北伐战争 D.万里长征
A
材料三:“此次沪上风潮始由学生罢课,继由商人罢市,近且将有劳动工人同盟罢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失此不图,将成大乱。”
——《淞沪护军使卢永祥电》
材料一:“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道: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材料四:北京军阀政府于10日先后罢免曹汝霖、陆宗舆的职务,下午又接天津总商会一封急电:“本日仅准曹汝霖辞职,似此可以谢国人乎?……查栖息于津埠之劳动者数十万众,现已发生不稳之象,倘迁延不决,演成实事,其危厄之局,痛苦有过于罢市者。”军阀政府被迫于当晚决定罢免章宗祥的职务,并连夜将决定送往天津。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材料一最能反映出五四运动怎样的性质?为什么?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写出五四运动中起了领导作用的是哪些人?
3、从材料三、四可以看出来五四运动取得了怎样的结果?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1919年6月11日,陈独秀在北京街头亲自散发由他起草的《北京市民宣言》时被捕,消息迅速传遍全国,各界、各省函电交驰,要求释放陈独秀。北洋军阀迫于各方压力,释放了陈独秀。
紧扣史料探寻事件
答案:1、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运动。“外争主权”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内除国贼”,矛头直指北洋军阀。
2、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具有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
3、取得了初步胜利;工人阶级在运动中展现了伟大的力量。
中考真题
(2019·湖南娄底)(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五四运动,爆发于民族危难之际,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以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进步性、各族各界群众积极参与的广泛性,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9年4月30日)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1分)
(2)材料认为五四运动有哪些重要特点?(2分)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五四运动“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中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3分)
(4)五四运动有哪些精神值得继承和发扬?(2分)
答案:(1)中国在“巴黎和会”的外交失败。
(2)是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力军的广泛群众爱国运动,具有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进步性。
(3)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4)关心国家和民族命运的爱国主义精神;敢于斗争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
?
变化:由前期宣传新文学、思想启蒙为主,转变为宣传马克思主义、政治革命为主。主要原因:五四运动的洗礼;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构建联系
试探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之间的关系
1.新文化运动的开展推动了思想解放,为五四运动作了思想准备;
2.五四运动促使新文化运动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叁 开天辟地
“中国共产党诞生”课标新表述
学习要点:李大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学习提示: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意义
不忘初心
一个人的初心
一群人的初心
一个政党的初心
基础梳理
中共成立条件 中共一大时间
中共一大地点 中共一大内容
中共成立意义 中共二大内容
一个人的初心
1918年李大钊接连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宣传马克思主义。
1919年,《新青年》出版“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刊载了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材料:十九世纪末,马克思主义零星传入中国,当时人们把它当作“均平治世”的学说。节译的《共产党宣言》中“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就曾翻译为“四海之内皆兄弟”。中国共产党早期创始人李大钊1918年在《新青年》上发表《庶民的胜利》,也满怀豪情地宣告“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当时)中国知识界对社会主义是热情向往的。——摘编自王芸《从天下大同到社会主义》
根据材料四及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国知识界对社会主义是热情向往的”原因。
答:原因:中国知识界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民族危机严重;近代仁人志士屡次探索的失败;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第一人
中共诞生的条件
一群人的初心
经过五四运动,宣传新思想、新文化的刊物大量涌现。
全国各地建立了许多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团体。
马克思主义开始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起来。
思想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阶级基础 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
组织基础 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2019·山东青岛)19.“中国历史选择了这个特别的日子,放射出中国革命最初的曙光。鲜红的党旗自从在十三个人身后飘起时,中国命运的希望一日比一日红火。”下列史实与“这个特别的日子”相关的是( )
A.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B.决定发动秋收起义
C.选举毛泽东为中央局书记 D.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2019·山东潍坊)12.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山东广播电台“齐鲁英烈谱”讲述了王尽美的革命事迹。他取名“尽美”表达了( )
A.坚定献身革命的信念 B.投身家乡建设的豪情
C.追求个人幸福的愿望 D.抗击外敌入侵的决心
A
A
一个政党的初心
材料一?时逢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红色旅游”成了热门话题.“红色旅游”是指以1921年中国共产党建立以后的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为吸引物,组织接待旅游者进行参观游览,实现学习革命精神,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振奋精神、放松身心、增加阅历的旅游活动。
中共“一大”召开的会址
(1)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它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请问“新”在哪些方面?
材料二: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习近平《十九大报告报告》
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开天辟地】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开始于何事?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答:(1)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领导阶级:无产阶级政党;所走道路:社会主义道路.
(2)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这次大会正式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工人运动三者之间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传播
共产党成立
工人运动
理论基础
指导推动
丰富完善
谢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