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统编教材八上第七单元
解 放 战 争
统编教材八上第七单元
写在前面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家前途命运处于重新选择的十字路口。而抗日战争引发了深刻的社会变革,给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一方面共产党经过了十四年抗战的磨练和积蓄,已经今非昔比,但从军队的数量、装备上与国民党依然相差悬殊。另一方面抗战胜利后,国民党以及蒋介石的威望在民众心中是很高的,蒋介石是国家与正统的化身,老百姓把他当作神一样顶礼膜拜。当蒋介石进入南京、上海、沈阳等地的时候,等待他的是狂呼“蒋委员长万岁的”人潮。
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及人民都期盼和平建设国家,要求成立举国一致的联合政府。但是国民党坚持一党独裁统治,于1946年发发动了全面内战。
统编教材八上第七单元
课标新表述
学习要点:
学习提示:
学习延伸:
重庆谈判;国民党发动内战;解放区军民的自卫反击。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七届二中全会。
理解农民通过土地改革自觉拥护中国共产党。理解农民通过土地改革自觉拥护中国共产党。
理解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历史的结论
背景:重庆谈判
知识网络
解放战争
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
共产党:争和平、揭阴谋
过程:全面内战
1945年10月10日签订“双十协定”
1946年1月10日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战略防御
内战爆发
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战略进攻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战略决战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战争胜利
渡江战役、解放南京
胜利原因
正确的战略战术、解放军英勇作战、 根据地强大的后盾
人心所向,土地改革为战争胜利提供人力、物力保障
国民党的腐败等
和平建国 —— 重庆谈判
统编教材八上第七单元
目录
壹
贰
叁
兵戎相见——内战爆发
胜利法宝——胜利原因
和平建国 —— 重庆谈判
消灭日本侵略者,这是谋独立。废止国民党一党专政,成立民主的统一的联合政府,使全国军队成为人民的武力,实现土地改革,解放农民,这是谋自由、民主和统一。
—1945年4月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作《论联合政府》的报告
大战方告终结,内争不容再有。深望足下体念国家之艰危,悯怀人民之疾苦,共同戮力,从事建设。如何以建国之功收抗战之果,甚有赖于先生之惠然一 行,共定大计,则受益拜惠,岂仅个人而已哉!特再驰电奉邀,务恳惠诺为感。
—1945年8月20日 蒋介石给毛泽东的第三封电报节选
第三党负责人章伯钧向记者发表谈话,要求国民党“立即结束党治,实行民主,给人民以民主权利,并承认现有一切抗日民主党派合法地位。”
抗战胜利前后中国各方政治力量对中国未来的前途有何规划?
建立一个自由、平等、和平、民主的联合政府
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双方同意以和平、民主、团结、统一为基础,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召开政治协商会议,邀集各党派代表和社会贤达协商国是,讨论和平建国方案。
1946年1月10日,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举行。会议讨论了建立联合政府、和平建国纲领、召开国民大会、修改宪法草案、整编军队等问题,并通过一系列决议,再一次确定了避免内战、和平建国的方针。重庆谈判与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为中国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带来了一线曙光。
和平建国 —— 重庆谈判
《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双十协定”)
意图:假和平 真内战
原因:①为准备内战赢得时间;②摆脱发动内战的罪名
材料二“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迫切悬盼之至。”
—1945年8月14日蒋介石给毛泽东的第一份电报节选
材料一 “今天的中心工作在于消灭共产党!日本是我们外部的敌人,中共是我们国内的敌人!只有消灭中共,才能达成我们的任务。”
——1945年5月蒋介石在国民党六大作的政治总报告
史料实证
阅读上面的两段材料,反映了蒋介石的真实意图什么?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和平建国—— 重庆谈判
1.“愿所有的人从这张照片上能够理解和体会,在抗日战争胜利以后,我们的国家处在十字路口,处在两种命运、两个前途决定胜败的斗争的严峻时刻。我们的党和毛主席为国家和人民作出了怎样的贡献!”这幅照片应拍摄于( C )
A.开遵义会议时 B.红军到达陕北时
C.去重庆谈判时 D.政协会议召开时
2.毛泽东评价道:这个会谈纪要,第一个好处是采取平等的方式双方正式签订,这是历史没有过的。也就是说,中共取得了与国民党的某种平等地位。“这个会谈纪要”最终( D )
A.实现了国共两党的再次合作 B.满足了人民对民主、和平的愿望
C.得到了金衡的贯彻和蓉实 D.在全面内战的枪炮声中被撕毁
兵戎相见——内战爆发
时空观念
1946年6月
1947年3月
1947年夏
1947年10月
1948年9月
1948年3月
1949年1月
全面内战爆发
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解放区土地改革
渡江战役解放南京
战略防御
战略反攻
战略决战
辽沈战役打响
淮海、平津战役胜利
七届二中全会召开
1948年4月
渡江战役
兵戎相见——内战爆发
时空观念
1946年6月——1947年3月
解放战争形势图
1947年夏千里跃进大别山
1948年9月——1949年1月
三大战役形势图
兵戎相见——内战爆发
2.(2019·山东泰安)下列选项属于人民解放战争期间邓小平参与的重大事件有( C )
①南昌起义 ②武汉会战 ③千里跃进大别山 ④淮海战役
A.②④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1.(2019·四川自贡)与右图相关的历史事件( B )
A.粉碎了敌人的重点进攻
B.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序幕
C.为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奠定基础
D.宣告国民党在大陆22年反动统治的覆灭
3.(2019·湖南岳阳)解放战争时期,三大战役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奠定了人民解放 战争在全国的胜利的基础。三大战役是指( A )
①辽沈战役 ②渡江战役 ③淮海战役 ④平津战役 ⑤台儿庄战役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③④⑤ D.②④⑤
兵戎相见——内战爆发
4.(2019·山东德州)电影海报是影片上映前推出的一种招贴形式。用于介绍推广电影。以下反映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结束的影响是( D )
5.(2019·湖南怀化)1948年底,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大师梁思成先生曾写信给中共中央,提出要尽可能地保护故宫、颐和园等北京古代建筑,避免战争对文物的损坏。这与当时正在进行的哪一战役有直接关系( C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1、土地改革的背景
抗日战争胜利后,原有的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已不适应解放战争的新形势
2、土地改革内容
最大特点:耕者有其田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土地改革总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胜利法宝—— 胜利原因
3、意义
①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②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2.(2019·四川凉山)1947年,中共中央公布了一个彻底的反封建的土地革命纲领是( D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法》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中国土地法大纲》
1.(2019·山东济宁)16.历史图片蕴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
下列关于右图所反映历史事件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时间是1946年7月
B.地点在陕西西安
C.此后,土地改革运动在全国范国内迅速掀起
D.土地改革翻身后的农民踊跃参军,支援前线
胜利法宝—— 胜利原因
胜利法宝—— 胜利原因
共产党的人民军队建设
毛泽东的十大军事原则,是根据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初期的经验,在解放战争转入战略进攻阶段后不久提出的,集中地体现了建立在人民战争和人民军队基础上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战略战术,是人民解放军彻底打败国民党军队的主要方法,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战争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在毛泽东军事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十大军事原则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核心是强调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围绕这个核心,毛泽东就作战方针、歼击目标、作战形式、作战方法、作战准备、战斗作风及补充休整等方面的问题,规定了明确的指导原则
(2019·湖南衡阳)“毛泽东和中央军委走了两步最关键又最精彩的棋:一是首先歼灭黄伯韬兵团,争取了战役主动权;二是截断徐蚌线,对整个战役的发展起了加速作用。”材料中的战役是( D )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渡江战役 D.淮海战役
得到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
假和平,真内战
争取和平民主
挑起内战
依靠人民,渐掌主动
推卸罪责,图谋再战
尽力争取,解放全国
顺民意
逆民意
胜
败
人民的
支持
胜利法宝—— 胜利原因
材料 你这个坏东西,拉夫抽丁,征粮征来,拆散父子,拆散夫妻都是你,你的心肠和魔鬼一样的,别国在和平里复兴建设,只有你质天的在内战上玩把戏。你这个坏东西,其是该枪毙!
一陈孝全:《朱自清传》,267页,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1
材料 共产党把土地从地主手上转移到农民手上,农民当然觉得这个土地是共产党分给我的,我要死心塌地跟着他,如果共产党失败了,土地就会被地主夺国去。
—一王奇生:《蒋介石和国民党(下)》,载《理论视野》2011年第12期
(2019·太原一模)南京,见证了近代中国的沧桑历史,有人形象地说它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对下面四幅图片反映的史实解读正确的是( D )
(2019·山东烟台)在大规模的支前运动中,烟台各县涌现出了许多支前英雄模范和先进单位。淮海战役后,唐和恩被评为特等功臣,荣获“华东支前英雄”荣誉称号。淮海战役的胜利( C )
A.标志着人民解放军转人战略进攻 B.使东北全境解放
C.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D.标志着国民党政权垮台
A.图1条约签订,说明清政府沦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B.图2现象说明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制度,建立了民主政府
C.图3场景标志着中华民族摆脱民族压迫实现了完全独立
D.图4反映的史实标志着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的垮台
图1(南京条约》签字 图2孙中山与临时参议员在南京合影图3日本在南京递交投降书图4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