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3 撒哈拉以南非洲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3 撒哈拉以南非洲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9-12-22 15:59: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年级地理备课教案
课题 第八章 东半球其他的地区和国家 第三节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1课时) 课 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黑种人为本区的主要人种,了解“黑非洲”的一些重要地理知识。了解本区经济快速发展的有利条件,了解本区以生产初级产品为主的经济的形成原因和后果。通过具体实例及图片,认识本区人口和粮食、干旱和荒漠化问题的严重性,探讨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具体表现的了解和内在成因的分析,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全球意识。
教学重点 1.以生产初级产品为主的经济区。2.黑人原始居住地分布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3.本区人口、粮食与环境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4.热带草原气候的特征。
教学难点 人口、粮食与环境问题的形成原因和解决途径。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彩图册、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彩图册填充图册 主要活动任务一(2 )读图8.24和8.26,找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读图分析任务二(2 ) 他们在哪里?在图8.26上找出以下地理名称:撒哈拉沙漠、刚果盆地、南非高原、东非高原埃塞俄比亚高原,并总结该地区的地形特点。观察总结任务三(4 )任务三:(1)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有哪些气候类型?什么气候分布最广?(2)分析图8.28,以乍得首都恩贾梅纳为例,说说热带草原气候的特点。(3)结合图8.28,图8.29,谈谈当地民居与气候的关系。观察、讨论分析任务四(4)阅读材料,以加纳为例,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努力摆脱全球“原材料仓库”境遇的原因及加纳经济发展的问题与出路。讨论分析任务五(4)1.撒哈拉以南非洲哪种气候分布最广泛?2.这种气候条件是否会造成粮食作物减产?3.为了增加粮食产量,该地区的人们通常采取什么方式?这种方式对生态环境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学生可能生成的问题
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录像《非洲风情》,让学生用眼用心去感受一下非洲这片神奇而又充满生机的土地。看完录像后,提出问题:①非洲是以什么人种为主?(黑人)②是不是所有非洲国家都是以黑人为主的?(不是,如埃及就是以白种人为主)一、黑种人的故乡老师讲述:非洲按照人种特征的明显差异可分为两部分,以撒哈拉沙漠为界,以北的是北非,它是以白人为主的阿拉伯世界;而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地区,黑人占90%以上,因此有“黑非洲”之称。今天我们就要走进“黑非洲”。讲授新课:电脑展示:课本66页图8.25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在世界中的位置,学生读图了解本区分布。过渡:这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上有哪些主要国家?绝大多数属于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在世界各大洲中的地位如何?这片土地上为什么会有如此绚丽多彩的文化和风俗习惯?我们还是先来了解一下本区的位置。任务一:读图8.24和8.26,找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半球位置:全部位于 半球(东\西),纬度位置:主要位于 线 和 线之间.海陆位置:东临 洋,西临 洋.大部分地区地处 带.(温度带)任务二:它们在哪里?学生读课本67页图8.26找出以下地理事物:撒哈拉沙漠、刚果盆地、尼罗河、东非高原、乞力马扎罗山。老师检查:分别让5名同学上讲台在电脑投影图上指出以上地理事物。提出问题:①本区地形以什么为主?②海拔大多在多少米以上?③地势向什么方向倾斜?学生活动:学生对照地形图讨论交流以上问题。  得出结论:本区地形以高原为主,海拔大多在1000米以上,本区地势东部和南部高,中部、西部及本区北部低。板书:地形→高原大陆任务三:(1)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有哪些气候类型?什么气候分布最广?亚热带和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雨林气候,高原山地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分布最广.(2)分析图8.28,以乍得首都恩贾梅纳为例,说说热带草原气候的特点。终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两季教师补充:热带草原有明显的干湿季节,农业季节性强,动物有迁徙的特征。(3)结合图8.28,图8.29,谈谈当地民居与气候的关系。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大部分地区地处热带草原,当地人建房充分考虑气候的影响,就地取材,搭建房屋。茅草屋墙体由木棍、树枝和泥土构成,比较薄,透气性好。房顶由厚的茅草覆盖。房屋,既适应了气候,也满足了当地人们居住的需要。承转:根据考古学家的发掘证明,非洲是远古人类的发祥地之一。在历史上,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曾建立过一些文明国家,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文化。课件展示:灿烂的非洲文化,并欣赏视频《非洲鼓表演》承转:但是,从15世纪起,欧洲殖民主义者相继侵入,最初从掠夺黄金、象牙、香料开始,进而从事罪恶的奴隶贸易,把黑人绑架、掳掠运往美洲贩卖。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非洲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土崩瓦解。现在,黑非洲的国家都已独立。许多国家独立后,正逐步摆脱殖民主义经济的束缚,发展自己的民族经济。电脑展示:撒哈拉以南非洲主要矿产资源和经济作物的分布图,学生读图指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有哪些自然资源? 学生回答:本区矿产资源非常丰富,不仅种类多,而且储量大,不少矿产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像黄金、金刚石的储量和产量都占世界第一位;铜矿、铁矿、铀矿和其他金属矿产的储量也很多。南非是出产黄金最多的国家,几内亚是出产铝土最多的国家,赞比亚是出产铜矿的重要国家。教师补充:被称为“原材料仓库”承转:由于历史上长期受殖民主义者占领和掠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许多国家经济发展缓慢,出口初级农矿产品,进口工业制成品。思考:金刚石和钻戒,两种事物的主要成分都一样,市场上售价一样吗?为什么?初级农矿产品价格便宜——工业制成品价格昂贵任务四:完成书上P65活动题:阅读材料:以加纳为例,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努力摆脱全球“原材料仓库”境遇的原因。1. 加纳的主要出口产品是什么?2. 为什么进口额远远高于出口额?3. 这种外贸结构对国家经济有利还是不利?为什么?4. 结合加纳的例子,为撒哈拉以南非洲发展经济提出建议承转:目前许多非洲国家正在努力改变经济过分依赖初级农矿产品生产和出口的情况,因地制宜,根据各国实际发展民族工业,发展多样化的经济。展示一组图片:今日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承转:但更多的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国家积重难返,贫困像恶魔一样笼罩着他们的生活。据世界银行统计,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贫困人口逐年增加,但人口自然增长率却是全世界最高的,看来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贫困加剧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本区自身造成的。三、人口、粮食与环境:展示世界人口增长图,读世界人口增长图,哪个地区人口增长最快?过快的人口增长对粮食需求会有什么影响? 人口增长快对粮食的需求更多。任务五:展示饥饿的干旱大陆(图片),思考:气候特征与干旱灾害的关系1.撒哈拉以南非洲哪种气候分布最广泛?2.这种气候条件是否会造成粮食作物减产?3.为了增加粮食产量,该地区的人们通常采取什么方式?这种方式对生态环境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分析:人口、粮食与环境问题的关系人口增长过快→粮食需求增长→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环境恶化→粮食减产活动:完成书P66页活动题。答案不唯一,只要学生说得有道理即可。本节课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自然环境特点及经济发展特点及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我们一定要了解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布置作业:填充图册
板书设计黑种人的故乡----黑非洲自然环境---高原大陆快速发展的经济----原材料仓库人口、粮食与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