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统编教材八上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写在前面】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抗争史、探索史,也是一部近代民族资本主义、近代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在中国产生和发展的历史。
从晚清到民国,伴随着外来文化的冲击和社会政权的更替,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在夹缝中曲折发展;西方的文化深刻改变了国人的生产、生活方式;近代教育和新闻出版业获得长足发展,涌现出了一大批文艺作品。
新经济成分
新经济成分
新阶级
新生事物
新生事物
课标新表述
学习要点: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民国以来社会习俗的变化、近代新式教育的发展、近代新闻出版以及文学艺术成就。
学习提示:通过实业家张謇的事例理解民族资本发展所受到的阻碍;知道辛亥革命前后的社会习俗变化;以京师大学堂的创办和科举制的废除了解新式教育的发展;了解大众传媒工具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文学艺术家的成就。
学习延伸:了解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认识新生事物的出现是外来文化冲击和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1897年
1898年 1899年
1905年 1912年
1918年
近代民族工业发展:
世界
20世纪初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
产生、缓慢发展
1872年
1949年
快速发展
凋谢萎缩
大生纱厂建成投产
教育文化事业发展:
创办商务印书馆
《申报》创刊
创办京师大学堂
宣布废除科举制
京师大学堂改名北京大学
目 录
壹
新经济成分——民族资本主义
贰
新生事物——社会生活、
教育文化的变化
战前(鸦片战争),中国在经济上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国家;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不断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逐渐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中国逐渐被纳入世界殖民主义体系,日益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的附庸。
——《中国近代史》中华书局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
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逐渐被纳入世界殖民主义体系。
“图”析背景
新经济成分:民族资本主义
发
展
历
程 时期 特征 原因 表现
洋务运动
时期到清末
产生和初步发展
外商企业的刺激;
洋务运动的诱导;
甲午战后“实业救国”浪潮的出现。
外国人纷纷在华开办工厂;
状元实业家张謇创办大生纱厂。
“一战”
期间
短暂的
春天
国际: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国内: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海外华侨归国创业。
各种实业团体纷纷涌现;
人们竞相投资设厂,掀起发展实业的热潮。
“一战”后到
新中国成立
前夕
凋谢
萎缩
国际: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国内: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发动内战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大部分民族企业陷入生存危机。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社会主义改造,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夹缝产生
初步发展
短暂春天
日益萎缩
获得新生
19世纪60年代和20世纪初我国轻重工业所占比重图
结合所学知识并根据两幅示意图,总结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特点。
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分布示意图
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特点
总体特征:先天不足,后天畸形
1、时间短暂,过程曲折,虽有长足发展,总的来说比较落后。(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差)
2、部门分布不平衡,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
3、地区分布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上海、武汉等沿海沿江的大城市
根据漫画信息,简短概括民族工业的处境,思考导致民族工业落后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饱受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多重压迫。
根本原因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启示:民族独立是国家富强的前提,国家富强是民族独立的保障
民族企业家的典型代表:实业家
状元实业家张謇
面粉大王荣氏兄弟
“中国船王”
卢作孚
侯氏制碱法的创始人侯德榜
山西近代民族工业之父
渠本翘
精神品质:敢为人先、勇于创新、胸怀天下的爱国主义精神。
结合张謇的言行,我们可以学习到这些民族企业家怎样的精神?
愿成一分一毫有用之事,不愿居八命九命可耻之官。
——张謇给沈曾植的信(1897年)
新经济成分
新阶级
论从史出,分析民族工业的影响。
材料一:甲午战后,面向国内市场的纺织、面粉、榨油、卷烟、水、电等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很快。这些工业的发展是有利于抵制帝国主义的资本输出和商品输出的。
——《简明中国近代经济史》
材料二:随后在洋务派兴办的军事工业和中国民族近代企业中,工人的人数也日渐增加。至1894年,除了码头工人缺乏统计数字之外,产业工人共有10万人左右。……洋务派经营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的工人占37%;民族自办经营的企业的工人约占28%。
——中华书局《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挣脱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势力的压迫和束缚。他们不但要求学习西方的和学技术,而且要求学习西方的资本主义政治社会制度,实行政治变革,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道路。
新的生产方式(经济):采用机器生产,加速了自然经济的解体,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侵略;
新的阶级(政治):促进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发展,为之后中国的民主改革和革命提供了社会基础和阶级基础。
新的思想(思想文化):为西方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基础,不断冲击、动摇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真题在线
(2019·安徽)4.图2是中国棉纺织业布机数(1912~1921年)和机制面粉业年产量(1913~1921年)柱状图。该图反映了( )
A.列强加大对中国的商品倾销 B.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开始起步
C.中国重工业获得了初步发展 D.民族工业获得快速发展良机
D
(2019·山西百校联考三)7.甲午中日战争以后,越来越多的民族企业做广告时,在其产品名称前特地加上“国货”二字,如“金叶牌国货线毯”“无敌牌国货牙粉”等。这种现象增多说明了( )
A.政府奖励发展实业
B.民族工业进人黄金时代
C.实业救国深入人心
D.西方列强侵略不断加深
(2019·江苏淮安)17.某历史学习小组搜集了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南通大生纱厂、上海福新面粉公司等组史料。据此判断.他们探究的主题是中国近代( )
A.民主政治的进程 B.新式教育的出现
C.民族工业的发展 D.社会生活的变化
真题在线
C
C
贰
新生事物——社会生活的变化
交通通信的发展
19世纪70年代以来轮船、火车、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铁路、公路、航线、新式马路、近代交通管理和通信得到发展。
史料链接
汽车改善了城市的交通,加强了人口流动,促进了城市商业发展,公共汽车线路的开辟,为社会交往提供了更加便捷的交通工具。
——马建华《汽车与近代中国的城市化》
同时铁路还带来了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改变了人们的时间观念,准时成为铁路运输的必要条件。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19世纪末,清政府在天津设立官营电话局,这是中国自营的电话局。1903年以后,广州、北京、天津等地设立电话局,服务于军事和政治。
——白寿彝《中国交通史》
方便了人们的出行;
促进了商品的流通,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新式交通、通信工具的引入对当时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贰
新生事物——社会生活的变化
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的变化
装束的变化
剪辫、易服、禁止缠足
辛亥革命后军警为行人剪辫子
改良旗袍
西服、中山装的流行
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的变化
礼节称谓的变化
鞠躬握手代替跪拜礼
“先生”取代“老爷”“大人”的称谓。
其他生活方式的变化
人们的饮食、服饰、婚丧及休闲娱乐方式日益开放。
跪拜之礼
梅兰芳与卓别林握手之礼
西式婚礼
西餐烹制全书
20世纪30年代,郁幕侠《上海鳞爪》记述:“现下上海所谓一般新时代的女子,她必穿着短旗袍,着了高跟皮鞋和肉色丝袜,烫了水波似的头发,画了笔直细长的眉......可惜头发不金黄,鼻子不高大,眼睛不深陷,和真正地道的外国摩登女子相形之下,还差一些,也是他们的遗憾。”
材料反映了近代上海社会哪方面的变化?
史料链接
根据所学知识,归纳近代社会习俗变化的原因。
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了革除社会陋习的法令;
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西方先进文明的冲击;国内政治运动的推动;民主平等思想的传播;近代工业的发展;先进人物的倡导。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社会生活呈现的特征及存在的局限性。
特征:新旧并程、多元发展。
局限性:近代中国社会的变化是不平衡的,传统习惯很难在短时间内完全改变。
近代上海女性生活习俗方面的变化。
(2019·山西百校联考一)7.晚清维新派代表人物梁启超等人在上海创办“不缠足会”,规定“凡入会人所生女子,不得缠足”“凡入会人所生男子,不得娶缠足之女”,一时间全国各地竞相效仿,入会者竟达30万众。这种现象说明了( )
①民主平等思想的传播
②男女婚姻自由的实现
③男尊女卑观念的动摇
④男女平等的最终实现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019·湖北孝感)9.梁实秋在《过年》一文中曾回忆道,早在民国建立前一两年,家中除岁方式已然做了“维新”。“我不再奉派出去挨门磕头拜年,我从此不再是磕头虫儿。”促使春节习俗发生变化主要是因为( )
A.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西方文化和民主思潮的影响
C.民国政府移风易俗,革除陋习 D.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A
B
真题在线
新生事物: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创办时期 新式学堂 作用
洋务运动时期
甲午战争后
百日维新期间
京师同文馆、福州船政局
北洋西学堂、南洋公学
京师大学堂
传播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了一批近代人才;为近代教育做出了突出贡献。
易混点:
京师同文馆是我国第一所新式学堂;
京师大学堂是近代我国建立的第一所高等学府,辛亥革命后(1912年)改为北京大学。
(2019·山东潍坊)10.1905年5月,依然被称为“老爷”的京师大学堂学生,穿起了短袖衫,开始了首届西式运动会。这反映了京师大学堂( )
A.是中国近代首所新式学校
B.具有新旧交织的时代特
C.创办于科举制度废除之后
D.首创完备的新式教育体制
B
中国近代新式教育逐渐发展起来
新式报刊、杂志
开阔了人们的视野,记录历史的变迁,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
《申报》注意报道社会新闻,发表关于当时社会情况的言论,并派记者到各地直接采访,及时发回报道。
《东方杂志》是我国近代历史上发行时间最长的综合性杂志,内容涉及政治、文学、教育等诸多方面,忠实地记录了历史的变迁,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引领了时代的潮流。
材料反映了新式报纸的出现对当时社会所产生的影响有哪些?
史料链接
出版机构
商务印书馆 中华书局 新华书店
史料链接
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除了出版发行书籍、杂志外,还以出版新式教科书在清末民初获得巨大声誉。……除国文外,还包括修身、算术、格致、地理、农业等。这些新式教科书满足了中国人对新知识、新思想、新文化的需求,对普及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材料反映了近代出版业对当时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近代出版业借助机器印刷技术,书籍数量更多,出版速度更快,传播范围更广,对文化与知识的传播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新生事物:文学艺术的成就
文学 鲁迅
20世纪初
20世纪中期
绘画 齐白石
徐悲鸿
音乐 聂耳
田汉
冼星海
电影 《定军山》
《歌女红牡丹》
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无情批判吃人的封建礼教,成为讨伐封建主义的檄文;《阿Q正传》是批判国民性问题的经典之作。
郭沫若《女神》、茅盾《子夜》曹禺《雷雨》巴金《家》老舍《骆驼祥子》
赵树理《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周立波《暴风骤雨》
擅绘花鸟草虫,画法上工笔、写意兼长,造诣颇深
《田横五百士》《愚公移山》等鸿篇巨作,在中国画技法和意
境上开辟了新时代。
《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等名曲
作词《义勇军进行曲》,后来被定为国歌
作曲《黄河大合唱》
1905年中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
1931年拍摄的第一部有声电影
著名文学艺术家:制作人物卡片
鲁 迅
文学家
《狂人日记》《阿Q正传》
中国近现代最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人物姓名:
身 份:
代表作品:
地 位:
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 ——毛泽东
材料一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河西山冈万丈高。河东河北高粱熟了。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端起了土枪洋枪,挥动着大刀长矛,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冼星海《黄河大合唱,保卫黄河(1939年)
材料二 他坚持了抗战八年多,他改善了人民的生活,他建设了敌后根据地,他实行了民主好处多。 ——曹火星《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节选(1943年)
材料三 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比铁还硬,比钢还强,向着法西斯蒂开火,让一切不民主的制度死亡,向着太阳,向着自由,向着新中国......
—牧虹《团结就是力量(1943年)
(1)材料一、二、三共同反映的时代主题是什么?
(2)材料一中“黄河”象征着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这首歌创作的背景。
(3)综上所述,结合所学,概括此次抗战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文学艺术的成就:欣赏歌曲
抗日救亡
坚韧的民族精神;七七事变,日本全面侵华,全民族抗战开始
1、中国人民勇敢、顽强和百折不挠的抗争精神;
2、中国共产党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3、空前的民族团结。
文学艺术成就是文化自信的基础
文艺创作是时代风貌的展现,是推动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力量。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
在几千年的历史流变中,中华民族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遇到了无数艰难困苦,但我们都挺过来、走过来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培育和发展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克服困难、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
——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2019·山东青岛)24.坚定文化自信,离不开对中华民族历史的认知和运用。下列文化艺术成就对应不正确的是( )
A.鲁迅——《狂人日记》 B.聂耳——《义勇军进行曲》
C.茅盾——《愚公移山》 D.冼星海——《黄河大合唱》
(2019·江苏盐城)10.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之际,《义勇军进行曲》赫然名列在盟军胜利凯旋的曲目表中,其作者是( )
A.田汉 B.冼星海
C.聂耳 D.徐悲鸿
真题在线
C
C
(2019.山西百校联考二)8“长城怒跃黄河吼。眺中华,平型猎豹,台庄擒狗。胜利凯歌频奏起倭寇投降低首。该词句中涉及的战役有( )
A.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 B.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
C.台儿庄战役、保卫大武汉 D.长沙会战、渡江战役
B
谢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