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空气质量的改善 温室效应的风险认知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 空气质量的改善 温室效应的风险认知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9-12-21 21:14: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专题一 洁净安全的生存环境
第一单元 空气质量的改善

温室效应的风险认知





风险预测


风险评估


解决对策
爆炸事故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还将带来哪些环境问题?
爆炸事故导致环境污染的风险等级:
严重
较重
中度
一般
附近居民应如何应对此次爆炸事故带来的污染?
事发日18时40分爆炸区域下风向3500米监测结果,二氧化硫浓度28.5mg/m3,氮氧化物浓度86.9mg/m3,超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比较多。不过截止至事故当晚20点45分公布的环境监测报告中,污染物二氧化硫及氮氧化物的浓度,在下风处4300米已经低于或接近限值。



风险预测
大量排放二氧化碳,会有什么风险?



风险评估
风险等级有多高?




解决对策
如何应对该的风险?

质疑:苯燃烧产生较多CO2,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对环境是否存在风险?
2015年世界气候大会于11月30日在法国巴黎召开,在经历了长达13天的艰难谈判,于2015年12月12号近200个缔约方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一致同意通过《巴黎协定》,为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做出制度性安排。
国际视野
LOGO
新闻链接



特朗普宣布美国退出《巴黎协定》
2017年6月1号,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宣布美国退出《巴黎协定》,将终止巴黎协定的所有条款。

特朗普认为《巴黎协定》“不公平”。

认为气候变化是个 “骗局”,不承认气候变化与CO2有关。

巴黎协定的碳排放指标严重制约美国的发展。

实验探究

实验前温度
实验后温度
记录
地球
地球大气层的保暖作用,使地球昼夜温差不大,气温保持在15℃左右.
你知道吗?
null
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允许部分太阳短波辐射透过,使地球表面升温;但同时这些温室气体能吸收地球表面向宇宙空间发射的长波辐射,使热量留在大气层,仅让很少部分热量散失到宇宙空间。
温室效应
大气的温室效应,使地球年平均气温保持在15℃左右,昼夜温差不大,适合人类及其他生物生存。
过去1000年北半球的温度变化
交流与讨论
过去140年地球表面气温的变化
近千年来大气CO2浓度的变化
温室气体对温室效应的贡献值
黑枸杞含有丰富的黑果色素(天然原花青素),花青素在水溶液中存在多个可逆过程,与颜色有关的可逆过程如下:

A + H+ AH+
蓝色 红色
早在1888年法国科学家勒夏特列总结出著名的化学平衡移动原理:改变影响化学平衡的一个因素,平衡将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我们生活的地球同样存在生态平稳系统,当人为改变系统中的一个因素,生态系统仅仅只能减弱这种改变,而不能回到原来的初始状态。



风险认知



风险评估
全球气温上升的风险等级有多高?




解决对策
如何应对全球气温上升的风险?

二氧化碳的过度排放,使温室效应加剧,全球气温上升。
气温上升会产生什么后果?
极地冰盖开始融化
1900年以来,全球海平面平均上涨了19厘米。近几十年中,海平面上升的速度在不断加快,这将使很多岛屿及低地国家被置于危险当中。
现有和20世纪80年代早期相比,极地冰盖大约了缩减了近1/2个中国。

气温上升后果有多严重?
20世纪以来全球海平面已上升了10-20厘米,2015年8月,美国宇航局(NASA)发布最新预测称,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未来100至200年内海平面上升至少1米。将造成2.8亿人居住的大片陆地被淹没。
来自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Delf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的地球科学家Thomas Frederikse对全球海平面的测绘工作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由于冰川与冰盖的持续融化,海洋的总体量也不断增加,这些增加的海水重量压在海床,导致海床开始下沉。也就是说,气候变化改变的不仅仅是温度,还有海底的高度。过去我们得到的数据只是海平面的表观上升量,并不包含由于海床下沉而增加的高度。因此,原来的研究大大低估了全球变暖的严重程度。
新闻链接
暴雨
干旱
台风
温度上升,极端天气变多
雾霾



风险认知
二氧化碳的过度排放,使温室效应加剧,全球气温上升。



风险评估
过度排放CO2使全球气温上升,风险等级严重。




解决对策
如何应对全球气温上升的风险?

温室气体排放主要来自哪些行业?

如何控制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首先是从根而治,使用低碳、无碳能源,采用先进技术,减少能量生产过程中的温室气体的排放;大力开发新能源。
然后是对排放的温室气体进行收集,对收集来的温室气体或永久地储存或再利用。



解决对策
如何应对全球气温上升的风险?

艰难的全球气候谈判






1992年,各国齐聚巴西里约热内卢,签订《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要求各国政府应对气候变化,但未规定具体行动。
1997年,各国签订了《京都议定书》,在国家层面首次设定强制性减排目标。由于世界上最大的排放国——美国未通过该议定书,《京都议定书》搁浅
2007年,印尼巴厘岛气候大会确立了“巴厘岛路线图” ,为气候变化国际谈判的关键议题明确议程。
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第一次统一设定温室气体排放限额,但未达成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条约。
2015年12月12日,《巴黎协定》签订,首份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全球气候变化协议,标志着哥本哈根会议之后“减排裸奔时代”的终结。
全球气候谈判的历程
















2℃
1000亿
INDC
5年

确定长期目标
全球气温与工业化时期控制在升高2℃以内;到2050年后实现碳排放与碳吸收的平衡(净零排放)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2020年之前发达国家每年对发展中国家提供1,000亿美元共同资金。

“自下而上”方式
各国将以“国家自主贡献”( INDC)的方式参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
Ps: INDC(Intended Nationally Determined Contribution)

全球盘点的约束机制
建立从2023年开始每5年对各国行动的效果进行全球盘点的约束机制
《巴黎协定》涵盖了全球一致减排的目标、措施、资金补偿、技术援助、透明减排、减排核查等29大类内容,此协议将在2020年正式运作。


风险预测

特朗普退出《巴黎协定》对环境治理可能会造成什么风险。
中国和美国是碳排放量最高的国家。这两个国家都是在全球有着最多的人口、工厂和汽车的国家。
中国的挑战与契机

推动企业技术创新

5

企业能源利用结构调整,能效提高

2

产业结构调整

3

绿色金融政策给企业带来更多机会

4




绿色低碳
转型

行政法规增加企业责任与合规压力

1

解决对策
Pnull
中国积极推动巴黎协定通过,展现“负责任大国”担当








我国可再生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13.8%,距离所承诺的2020年达到15%还有一定距离,“中国已提前3年落实《巴黎协定》部分承诺,将在2020年百分之百兑现承诺。”
截至2017年底,我国碳强度已经下降了46%,提前3年实现了40%至45%的上限目标;我国森林蓄积量已经增加21亿立方米,超额完成了2020年的目标。
建立规模为200亿元人民币的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用以支持其他发展中国家。
2016年启动在发展中国家开展10个低碳示范区、100个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项目及1000个应对气候变化培训名额合作项目
中国积极落实《巴黎协定》,开展自主节能减排,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绿色投资,中国的国际话语权正在不断增强。大国的地位、历史的潮流和发展的召唤把中国推向国际治理的前沿,中国愿意、可以、也有能力在全球气候变化治理中起到引领作用,而中国提出的绿色、低碳“一带一路”倡议的逐步落实不仅是对全球温室气体减排的又一大贡献,也将极大地促进新一轮的全球化发展。
风险行为 风险等级 应对措施
? ? ?
电视机顶盒从来不关
17.25w×24h=414wh=0.414kwh
一天碳排放量=0.414kwh×0.997=0.413Kg
一年碳排放量=0.413Kg×365天=150.7Kg
从点滴做起
能否创建火星新家园?
二氧化碳运往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