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统编版】11 十六年前的回忆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统编版】11 十六年前的回忆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12-21 15:04: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9张PPT)
李大钊
李大钊同志是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不仅是我党早期卓越的领导人,而且是学识渊博、勇于开拓的著名学者,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事业中,占有崇高的历史地位。
课前导入
11
十六年前的回忆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课前预习
1
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国共合作期间,在帮助孙中山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和改组国民党的工作中起了重要作用。主要著作收录于《李大钊文集》。
李大钊(1889-1927)
2
1.初读课文,完成: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并画出生字词,注意把课文读通顺。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 交流学习情况
我会写
笔顺
组词
造句





笔顺
组词
造句

笔顺
组词
造句









笔顺
组词
造句

笔顺
组词
造句









笔顺
组词
造句

笔顺
组词
造句









笔顺
组词
造句

笔顺
组词
造句









笔顺
组词
造句

笔顺
组词
造句









笔顺
组词
造句

笔顺
组词
造句









笔顺
组词
造句

笔顺
组词
造句










hnɡ
右下角是“了”
易写错

xínɡ
这一笔是撇




多音字

hng(——)
hēng 哼哧
例:哼(hng),大家都累得哼(hēng)哧地直喘气,就小明在偷懒,什么活也不干!


词语解释
被难(nàn):因灾祸或重大变故而丧失生命。
幼稚:形容头脑简单或缺乏经验。
含糊:不明确;不清晰。
军阀:旧时拥有武装部队,割据一方,自成派系的人。
纷乱:杂乱;混乱。
恐怖:由于生命受到威胁或残害而恐惧。
一拥而入:一下子全拥了进去,挤了进去。拥,拥挤。
严峻:严厉;严肃。
沉着:镇静;不慌张。
怒气冲冲:形容满脸的怒气,异常激动。冲冲,形容愤怒、激动的样子。
会意:领会别人没有明确表达的意思。
词语对对碰
近义词
反义词
慈祥——和蔼 幼稚——天真
含糊——模糊 严峻——严厉
粗暴——粗鲁 残暴——残忍
幼稚——成熟 耐心——急躁
含糊——清楚 严峻——和气
粗暴——温和 残暴——仁慈


整体感知
课文题目是“十六年前的回忆”,在这么久的时间里,作者回忆了些什么,回忆了谁?
他就是——
李大钊先生
1927年4月28日
自读课文,思考:让作者永远忘不了的是哪一天?为什么永远忘不了?
父亲的被难日
课文按照时间顺序来叙述的。
课文按照什么顺序来叙述的?主要写了哪几件事情?
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
第一件事情(第2—7自然段):写被捕前父亲 ,以及 。
第二件事情(第8—17自然段):写父亲 ,

第三件事情(第18—29自然段):写在法庭上
的情景。
第四件事情(第30—32自然段):写父亲被害后, 。
烧掉文件和书籍
工友阎振三被抓
逮捕的经过
被敌人
我们和父亲最后一次见面
全家人无比悲痛的心情
一、连一连组词语。












练一练
二、将下列词语按意思相近的分组。
残暴 含糊 安宁 可惜 占据 坚决
模糊 残酷 坚定 安定 惋惜 占领
( )——( ) ( )——( )
( )——( ) ( )——( )
( )——( ) ( )——( )
残暴
残酷
含糊
模糊
安宁
安定
可惜
惋惜
占据
占领
坚决
坚定
三、课题《十六年前的回忆》中“回忆”的近义词是 ,“十六年前”指的是 。
记忆
距写文章的1943年16年的1927年
前面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理清了课文的顺序,知道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现在我们再深入学习课文,感受李大钊是一个怎样的革命者!
课文详解
第二课时
默读课文,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顺序,画出描写父亲李大钊语言、行动、表情的语句,说说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
早出晚归
工作忙碌
1927年春天
父亲为什么而忙碌?
被捕前
局势危急
必须争分夺秒工作
早出晚归
烧掉文件和书籍
局势越来越严重面对朋友和母亲的劝离,父亲是怎么说的,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
父亲对工作高度负责
反问句:不是常对你说吗?
我哪能离开呢?
李大钊坚决不离开北京,不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
坚持到底忠于党
为了革命工作,他早已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表现了他对革命高度负责的精神。
对工作高度负责
被捕前的父亲
对革命高度忠诚
说一说:被捕前的父亲是什么样子的?
短短的一段新闻还没看完,就听见啪,啪……几声尖锐的枪声,接着就是一阵纷乱的喊叫。
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把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
对比
敌人:虚张声势
父亲:不慌不忙
被捕时
动作描写:临危不惧、处变不惊
一拥而入,挤满了这间小屋子。他们像一群魔鬼似的,把我们包围起来。他们每人拿着一把手枪,枪口对着父亲和我。
父亲
来的人
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的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因为他明白,对他们是没有道理可讲的。
对比
敌人:兴师动众
父亲神态描写:从容镇定
坚定沉着
将生死置之度外
说一说:被捕时的父亲是什么样子的?
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
没戴眼镜
乱蓬蓬的长头发
平静而慈祥的脸。
暗示敌人对父亲施了重刑。
表明父亲经历残酷的折磨后依旧坚强。
充分体现了父亲对亲人的爱
法庭上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思考:联系上下文说说父亲为什么“安定”“沉着”?
“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
面对敌人严刑拷打不动摇
面对亲人不忧伤。
用“安定”“沉着”影响亲人,使他们化悲痛为力量
对革命事业必胜的信心
因为
所以
坚定沉着
将生死置之度外
说一说:法庭上的父亲是什么样子的?
在人们眼里,李大钊是一位忠诚的革命者;在他女儿的眼里,他又是一个怎样的父亲呢?读一读画出相应的句子体会一下。
父亲是很慈样的,从来没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充分表明了父亲对“我们”的慈爱
也表明父亲对革命事业是很慎重的
耐心
含糊
对比
对比 对比手法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
好处 善于运用对比的手法,把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对比来写,效果会更加突出。
对比
“无论……总是……”表示条件关系,我会用它造句。
无论刮风下雨,她总是按时到校,从不迟到。
仿写句子。
父亲平时对“我”的教育和熏陶。“我”看到了父亲在法庭上的表现。“我”从父亲那里获取了无穷的力量。
说一说:“我”在法庭上为什么能表现得那么积极勇敢?
父亲是一个对孩子慈爱,在危险面前给予亲人信心和力量的父亲。
在女儿眼里
说一说:女儿眼里的父亲是什么样子的?
读读最后两个自然段,思考:与开头有什么联系?你觉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
过了好半天,母亲醒过来了,她低声问我∶“昨天是几号?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
  我又哭了,从地上捡起那张报纸,咬紧牙,又勉强看了一遍。我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日。”母亲微微点了一下头。
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照应开头。这种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写法,使整篇文章显得非常紧凑,同时突出了作者一直把父亲被害的事情牢牢地记在心里。
当全家听到父亲被害的噩耗后悲痛万分,母亲说:“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想一想这些句子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出她们对敌人的无比仇恨,同时表明她们没有在悲痛中倒下,要铭记父亲被难的日子,要向反动派讨还血债,要继承父亲的斗志把革命进行到底。
找一找课文还有哪些前后照应的句子,画出来,并说说前后照应的好处。
“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使读者对人物的做法了解得更加清楚,得到更深的印象。
“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
前面埋下伏笔
后面揭示答案
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除了李大钊,你知道为国牺牲的革命者还有哪些?
面对敌人残酷审讯,坚贞不屈的赵一曼
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
为了不暴露目标,在火中纹丝不动的邱少云
宁死不屈的刘胡兰
被捕时
被捕前——忠于革命事业
十六年前
的回忆
法庭上
临危不惧,视死如归
层次梳理
本文按照时间顺序,写了被捕前父亲烧掉文件和书籍,工友阎振三被抓,反映出 ,被捕时,写了敌人的
与父亲的 ;法庭上描写了李大钊的 ,被害后写了 ,展现了革命先烈的
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 。
敬仰与怀念
形势险恶、危险
心虚、残暴
处变不惊
镇定、沉着
无比沉痛
忠于革命
主题概括
李大钊的墓碑上的评价
他对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无产阶级的革命前途无限忠诚。他为在我国开创和发展共产主义运动的大无畏的献身精神,永远是一切革命者的光辉典范。
拓展延伸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我希望有一天,

  地下的烈火,

  将我连这活棺材一起烧掉,

  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
到永生!
囚歌
叶挺

  我渴望自由,

  但我深深地知道——

  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
子里爬出!
1.他那披散的长头发中间露出一张苍白的脸,显然是受过苦刑了。( )
2.我又哭了,从地上捡起那张报纸,咬紧牙,又勉强看了一遍。 ( )
外貌描写
动作描写
一、下列句子各属于哪种描写?把答案写在括号里。
练一练
二、从课文中找出与下列句子相呼应的句子。
(1)我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
(2)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
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
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
三、结合课文内容选出正确答案。
《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 )
A.歌颂了李大钊忠于革命、坚贞不屈的伟大精神。
B.揭露了反动军阀凶狠残暴的本质。
C.抒发了作者对父亲深切的怀念之情。
A
四、课下查找资料,了解先烈的革命事迹,和同学交流。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