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金属的化学性质
单位: 教师: 甘基彬 课时:2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 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酸的置换反应,能利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过程与方法 1、能进行探究金属活动性强弱的实验设计,学会控制实验条件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 2、学习和体验对实验现象进行比较、分析、概括并获取结论的方法。
情感目标 1、通过学生亲自做探究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 2、通过对实验的探究、分析,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使学生在实验探究中学会与别人交流、合作,增强协作精神。
重、难点 重 点 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归纳得出置换反应的特点
难 点 金属活动性顺序和置换反应的理解和应用
教 材 分 析 《金属的化学性质》是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课题2的内容,具体内容主要常日常生活有见金属的化学性质和置换反应的定义。在课题1介绍金属的物理性质的基础上,本课题侧重介绍金属的化学性质,重点介绍金属与氧气的反应,以及金属活动性顺序。 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的关系非常密切,本教材将此内容单列一章,体现了“化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这一主题。本课题重点放在对金属活动性的探究上,采用实验——讨论的探究模式,通过对实验事实的分析,层层诱导,由学生自己归纳得出置换反应的特点,并通过对某些金属的活动性的比较,进而引出金属活动性顺序。通过练习,使学生能应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关的化学问题。
学 情 分 析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通过生活经验,对广泛应用于生活生产中的金属制品已有一定了解。前面的章节中零碎地接触过有关金属化学性质的知识,例如一些金属与氧气的反应,镁与盐酸的反应,实验室用锌与硫酸反应制取氢气,镁、锌被酸雨腐蚀,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等。但对金属的性质还没有系统、深入的认识。 通过前一段的探究学习活动,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已经熟悉,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够自主地进行实验,有从观察现象到分析得出结论的能力。
教法:问题——探究 学法:实验法、归纳总结 教具:多媒体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教学媒体
复习旧知:我们以前学过哪些金属可以和氧气反应?分别是哪些?有哪些反应现象?方程式又是怎么写的? 引入新课这些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程度如何?(引导) 进行实验P61实验探究9-2并比较金属的活动性 问题引导所有金属是不是都能与氧气反应? 提问:为什么铝锅不容易被腐蚀? 归纳总结:根据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可以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反应越容易,越剧烈,金属的活动性就越强 提问:前面我们酸的通性时,知道酸可以与某些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水。那是不是所有的金属都能和酸反应吗?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一下实验。 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和难易程度判断金属的强弱 归纳总结:根据金属和酸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可以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反应越容易,越剧烈,金属的活动性就越强 讲述:人们经过长期的实践,总结出常见金属在溶液中的活动性顺序如书本P63解释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内容并做相关的练习 请学生完成书本P63的活动天地9-3并分析反应特点 根据学生的分析得出置换反应的定义,指出其特点并进行相关的练习 进行实验探究,看看金属除了跟氧气和酸反应之外还可以和谁反应? 得出结论: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置靠前的金属可以把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练习巩固:P65在线测试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阅读P64了解湿法炼铜 本节小结:教师引导, 课堂检验 学生思考并回答 根据教师的引导回答并得出结论:活动性Mg>Fe>Cu 思考并得出结论:活动性 Mg>Al>Fe>Cu 学生阅读书本然后回答问题 学生看书 自愿上讲台做实验,并说出实验现象 说出金属的强弱顺序 看书并当堂记下来 通过练习学会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 学生完成并分析 学生看书并自愿上来做实验,展示实验现象,由实验现象判断反应有无发生。并写出方程式,说出反应基本类型 学生总结 学生做题 巩固学生的知识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归纳总结能力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展示金属与氧气反应的图片与现象、方程式 展示结论 展示结论 展示结论 展示练习 展示定义和习题 展示题目 展示本节主要内容
板 书 设 计
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1、在常温下,镁和铝可以和氧气反应2Mg + O2 ===== 2MgO4Al + 3O2 ===== 2Al2O3 2、在高温时,铁和铜也可以和氧气反应 3Fe + 2O2 ==== Fe3O4 2Cu + O2 ==== 2CuO 3、金在高温时也不能与氧气反应结论:镁和铝比较活泼,铁和铜次之,金最不活泼二、金属与酸反应 金属+酸反应→盐+H2↑结论:金属活动性 Mg > Zn > Fe > Cu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原理:活动性强的金属能把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它们的化合物溶液中反应出来三、金属活动性顺序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四、置换反应定义: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表达式:置换反应 A +BC ==B +AC五、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金属+盐溶液→新金属+新盐溶液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1、位置越靠前,活动性越强2、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 稀硫酸中的氢3、 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
教 学 反 思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1、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设想解决问题的途径,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2、科学引导,启发学生运用已学过的化学知识设计实验方案,验证提出的设想;3、集体讨论,组织学生在实验的基础上比较观察到的不同现象,分析产生的原因,得出正确的结论。通过问题、假设、验证、结论,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逐步懂得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知道观察和实验是获得知识的基本方法,初步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索勇气。 实际教学中,通过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操作、纪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现象这一系列步骤,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比较分析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高温
高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