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二十三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复习课件(共3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二十三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复习课件(共3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9-12-21 14:44: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5张PPT。第八单元第二十三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复习课件生态系统的概念1.生态系统:在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_____及其生活的__________共同构成生态系统生态系统= + 种群之和生物无机环境非生物的____和_____物质能量2. ________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地球上全部的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
它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水圈的全部、岩石圈的上层。有效训练: 在一个阴湿山洼的草丛中,有一堆长满苔藓和木耳的朽木,其中聚集着蚂蚁、蚯蚓、老鼠等动物,这些共同构成一个( )
A.生态系统 B.种群
C.群落 D.以上均不正确生态系统的类型自然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水域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冻原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人工林生态系统果园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海岛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美国落基山高山冻原美国落基山高山冻原吉林长白山高山冻原北极冻原农田生态系统人工林生态系统果园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生物圈生态系统组成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物质:自养生物主要指绿色植物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杂食性动物、寄生生物主要是细菌和真菌生态系统的组成阳光、热能等空气、水、无机盐等 绿色植物 光合作用浮游植物、蓝藻等  各种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 主要细菌和真菌分解有机物 蚯蚓等阳光、热能 水空气、无机盐等举例 特点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成分化能合成作用 1.植物都是生产者。2.生产者都是植物。3.绿色植物都是生产者。4.生产者都是绿色植物。5.生产者都是自养生物。6.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7.动物都是消费者。8.消费者都是异养生物。9、异养生物都是消费者。10.微生物都是分解者。11.分解者都是微生物。12.分解者都是异养生物。13.异养生物都是分解者。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第三营养级第四营养级食物链: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营养级:各种生物在食物链中所处的环节。食物链成分营养级植物 蝉 螳螂 黄雀(4)食物链中箭头的含义: 方向代表能量流动的方向,
同时体现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绝不能颠倒。(1)一条完整的捕食食物链从第一营养级(生产者)开始;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2)分解者不参与该种食物链的组成。(3)动物从第二营养级开始,所处的消费者等级比其
对应的营养级低一级。图中存在几条食物链?(5)食物链一般不超过五个营养级。共有 食物链7条6.食物网;许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形成复杂的网状联系,就称为食物网。生态系统的营养关系结构愈复杂,生态系统愈稳定。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以DDT为例富集1.3万倍富集17万倍富集833万倍富集66万倍浮游生物生物富集1.概念:
生物富集是指生物从周围环境中吸收并积累某种物质,使生物体内该物质的浓度不断增加的现象。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是所有生物生活活动的能量来源。
起点:生产者进行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
流向:沿着食物链传递(生产者流向分解者和消费者,消费者流向分解者)
流量:被下一个营养级所吸收的部分
散失:呼吸作用、遗体和遗物等太阳能能量流动的特点
单向流动,
不循环
逐级递减,传递效率为10-20%。
愈向食物链的后端,生物体数量愈少,储存的能量愈少,有毒的物质积累得愈多。形成能量金字塔。
十分之一定律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源头是______,而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却是由______提供的。地球为什么能为生物源源不断地提供各种物质呢?组成生物体的物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往返运动
1.物质循环的概念:2.物质循环的特点物质循环带有全球性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反复出现,循环流动,不会消失,生物可反复利用太阳能地球3.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和释放,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等过程。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概念:
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2.为什么有些生态系统能维持一定的稳定性?
因为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当外来干扰因素超过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失去自动调节能力,导致生态系统被破坏。
3.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调节能力的关系
生物种类越多,食物链、网越复杂,调节能力越强;
生物种类越少,食物链、网越简单,调节能力越弱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4.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因素:
因为入侵种适应性强,引入新的区域缺乏天敌的制约,使其迅速繁殖、扩张,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5.外来物种入侵为什么会破坏生态系统原有的稳定性:自然因素:火山爆发、地震、泥石流、洪水泛滥等
人为因素:人类在生产、生活活动中对自然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过度开发、环境污染、过度放牧、破坏植被、修建大型工程等)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