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27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27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2-22 17:10: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7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学习目标】
1、了解20世纪50—7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发展和伟大成就,认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及教训。
2、理解政治、经济、外交、国防等领城新取得的成就在新中国历史上所具有的开创性、奠基性意义。
3、了解和感悟这一时期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精神风貌。
4、了解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贡献,认识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知识梳理】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探索
1、1956年中共八大:为社会主义建设指明方向,是一次成功的探索。
(1)提出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
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2)主要任务就是:集中力量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2、1957年,毛泽东提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思想,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
治生活的主题。全党整风运动和全国反右派斗争开展起来。反右派斗争被严重扩大化。
3、1958年,中共中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全国掀起了
“大跃进” 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评价: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但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4、1959—1961年:我国发生了严重经济困难和自然灾害。
5、1960 年冬开始,中共中央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同时在政治、文
化教育、科研等多方面,进行重要调整。
6、1962年初,七千人大会,深入总结了经验,取得了重要成果。
7、1962年下半年到1965年,国民经济稳步增长,接近并超过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高水平。
8、1964年,全国人大三届一次会议提出“四个现代化”目标,激发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积极性。
二、“文革”:曲折
1、原因: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认为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现实危险。为此,他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想通过发动“文化大革命”来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2、过程:
(1)1966年:陈伯达 江青 康生等组成的中央文革小组提出“打倒一切”和“踢开党委闹革命”。
(2)1967年:“全面夺权”的“一月风暴”,社会和生产秩序陷于混乱。
(3)1969年4月:中共九大之后,全国范围内普遍开展了“斗、批、改”运动。
(4)1970—1971年:林彪反革命集团阴谋夺权失败,客观上宣告了文化大革命理论和实践的失败。
(5)1972年和1975年:在毛泽东的支持下,周恩来、邓小平先后主持中央日常工作,进行了各方面
的整顿,各项工作出现转机,经济形势有了明显好转,这次整顿实际上是文革结束后拨乱反正的预演。
(6)1976年:9月,毛泽东逝世;10月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结束了“文化大革命”这场灾难。
三、伟大的建设成就
1、原因:全国人民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战胜各种困难,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
2、表现:
(1)经济方面:
①建成了一批门类比较齐全的基础工业项目,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②大规模的三线建设不仅增强了国防力量,而且改善了工业布局。
③中国成功地爆炸了原子弹、氢弹,试制并成功发射了中远程导弹和人造卫星。
④“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好战士雷锋,都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李四光、钱学森、邓稼先、华罗庚等科学家,在科技事业和经济文化建设事业中作出重大贡献。
(2)外交方面:
①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打开了新的局面,迎来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二次建交高潮。
②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③1972年,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中日正式建交。
3、意义: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物质基础、宝贵经验和理论准备。
【思维扩展】
? P163 思考点:20 世纪 60 年代初国家对国民经济进行各项调整的意义。
克服了困难,使国民经济稳步增长;为社会主义建设积累了经验。
? P166 学思之窗 结合材料,为什么艰苦奋斗、奋发图强是那个年代的时代精神
建国初期,我国的工业基础薄弱,西方国家对中国进行封锁。在这样艰难困苦的环境下,中国人民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战胜各种困难,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上取得重大成就,涌现出许多先进典型和英雄模范人物。
? P167 学思之窗 为什么毛泽东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创者
探索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培养的大批骨干,不仅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挥了重要作用。
【问题探究】通过邓小平这一结论,我们可以得到怎样的启示?
(1)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优越性,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2)从 1949年10 月新中国成立到1976年10 月"文化大革命"结束的20多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这期间,中国遭受了许多挫折,由于急于求成,出现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等失误,中国的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但是,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的经济建设仍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第一架喷气式战斗机、"两弹一星"研制成功,建成了成渝铁路等|基础设施。此外,在教育、卫生方面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这启示我们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 社会主义建设的失误
(1)表现:1958年,我国社会主义出现“左”倾思想,表现在“三面红旗”:“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2)危害:“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违反客观经济规律,造成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费,使经济比例严重失调,损伤人民劳动积极性,造成1959~1961年国民经济严重困难。
●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原因:①中国综合国力、国际地位的提升(根本原因)。②美国霸权地位的日益动摇衰落。③发展中
国家在联合国力量增强。④中国长期坚持和平外交的结果。
(2)影响:①宣告了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和中国外交事业的重大胜利。②奠定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
发挥更大作用的基础,进一步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③大大地增强了第三世界在联合国的力量。
● 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的原因
(1)对美国来说: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遏制和狐立"中国政策失败;与苏联争霸中处于守势。
(2)对中国来说:中苏关系破裂,苏联对中国国家安全构成严重威胁,解决台湾问题的需要。
● 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过程
(1)1971年4月,"乒乓外交"打开了中美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大门。
(2)1971年7月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华,为尼克松访华做准备。
(3)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中美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两国关 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4)1978年12月,中美建交的联合公报发表。
(5)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交,实现了两国关系的正常化。
● 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影响
(1)缓和了世界的紧张局势,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2)提供了解决台湾问题的契机,加速了统一大业进程。
(3)破解了建国以来外交困局,打开了与西方交往大门。
(4)促成了中日关系的改善,掀起了国际上与中国建交热潮。
?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失误

项目 特征 影响 原因 教训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多快好省” 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 (1)根本原因在于“左”倾 错误蔓延到经济领域(2)两极格局下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使党和国家领导 人加快社会主义建设步伐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热情空前高涨.湯望 祖国繁荣富强对于如何理设社会主义 缺乏经验 (1)经济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2)经济建设必须尊重客观规 律,不能片面追求高速度(3)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 产力的发展水平相适应(4)要发扬民主,加强党的建 设,反对个人崇拜和专断(5)要正确分析国内的主要矛 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
“大跃进”运动 大炼钢铁 国民经济比 例严車失调, 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人民公社化运动 一大二公 人民群众的 生产积扱性被严重挫伤
文化大革命 以阶级 斗争为 纲” 国民经济建设受到严重干扰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