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七章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下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07-01-30 19:55: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七章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第一节 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
备课时间 06、5、2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通过分组收集资料,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多方面影响;
2.通过讨论和交流,认识到人和生物圈的复杂关系,激发环境保护的意识;
3.对影响生态环境的活动进行讨论,体验进行科学决策的过程。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通过讨论和交流,认识到人和生物圈的复杂关系,激发环境保护的意识。
2.难点:对影响生态环境的活动进行讨论,体验进行科学决策的过程。
教学手段:
收集资料、投影片和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导入:
人类的生存依赖于环境:我们向环境索取食物、衣服、水和其他生存所必须的物质,人类的活动也极大地影响着环境。下面是有关环境破坏的一些资料,请同学们分析一下并回答有关问题。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收集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 根据书中的提示分组收集资料,每组负责一个选题。收集资料时应注意数据的详实,不能推测。 指导学生分组,提供线索,提醒学生收集环境破坏后治理的方法和效果。
课堂答辩 小组汇报,其他同学提问,小组给以解答。 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将讨论引向深入,最好不要替学生解答问题。
主题 森林、环境、人类 黄色的天空 鸟儿是人类的朋友 太湖水环境问题汇报
主要内容 1、森林对环境的四大功劳:保持水土、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生物栖所…还有很多潜在和间接的经济价值。2、对森林的破坏造成了严重的后果:洪水、干旱、泥石流、土地肥力下降和荒漠化等。3、我国森林保护的措施与现状:森林覆盖率持续恢复,但绝对值低,乱砍滥伐形势仍很严峻。 1、干旱少雨、强风、植被破坏、工地道路扬尘等共同构成了沙尘暴的元凶。2、沙尘暴使空气浑浊,疾病人数增加,影响交通,刮走农田沃土、沙漠化加剧,造成作物减产,使人心情沉闷,工作学习效率降低。3、对策:植树造林建立生态屏障,恢复和保护草地资源,保住天然绿洲,与蒙古国合作防治沙尘暴。 1、鸟是人类的朋友,可以消灭虫害、传播种子,观赏娱乐…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员。2、人们用枪、网、笼子捕鸟卖钱或尝鲜,农药和鼠药毒死了很多鸟、砍伐森林更是使鸟儿无家可归。3、保护鸟类的重要意义是保护我们复杂的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是需要多方共同努力的。 1、太湖水污染的原理:富营养化。主要污染源包括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以及垃圾等固体污染物。造成危害的方式主要是:藻类增殖、水体缺氧,鱼虾死亡、恶性循环。2、措施:建设污水处理厂处理居民生活污水,关闭污染严重的工厂或强制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提高人民教育、节约资源、减少垃圾。
作业:
1.森林遭到严重砍伐后,我们的生存环境可能发生哪些变化: ( )
A. 水土流失 B. 气候改变 C. 生物多样性受损 D. 以上都可能发生
【答案】 D
2.下列保护森林的措施中,那一项是科学的 ( )
A. 禁止砍伐 B. 有计划地合理砍伐已经成熟的木材
C. 大面积种植一种树,整齐美观 D. 喷洒高强度的农药,消灭森林害虫
【答案】 B
课后小结:
第二节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备课时间 06、5、3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通过酸雨和废电池对生物的影响,充分认识到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危害;
2. 通过设计两个探究实验的方案,进一步提高探究的能力。
3.对环境污染影响生物的情况进行讨论和调查,相互交流。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通过酸雨和废电池对生物的影响,充分认识到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危害。
通过设计两个探究实验的方案,进一步提高探究的能力。
2.难点:设计两个探究实验的方案,进一步提高探究的能力。
课前准备
投影片和多媒体课件;根据学生的设计方案,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药品和用具。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探究废电池对生物的影响 根据书中的提示分组讨论探究方案。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探究。 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把讨论引向深入。适当进行实验操作的指导。
课堂汇报 宣读设计方案,同学互相评价;展示实验结果。 启发学生进一步完善实验方案,肯定学生的成果。
课堂讨论 根据资料讨论酸雨的危害;收集资料,讨论我国酸雨污染的状况;收集资料,认识酸雨污染的全球化特点。 启发学生,将讨论进一步引向深入。
板书设计:
污染物 危害 生物防治
大气污染 化学性污染(烟尘、S02、氮氧化物、CO等)生物性污染,放射性污染 酸雨、慢性中毒、急性中毒、致癌作用、传染病。 绿色植物的净化作用。
水污染 重金属(汞、镉、铅)有害的化学药品(农药)过量的N、P等矿质元素人畜粪便、生活垃圾 生物富集作用富营养化效应传染病 需氧型生物的净化作用
固体废弃物污染 废石、废渣,废弃塑料制品,生活垃圾。 污染环境、传染病 填埋、堆肥、焚化
噪声污染 各类噪声。 损伤听力、干扰睡眠、诱发疾病、影响心理健康 行政管理、控制技术、文化修养、道德修养
酸雨的形成:
作业:
1.发电厂可以利用煤、 天然气、核能发电,这三种原料中最容易引发酸雨的是:
A. 煤和天然气 B. 煤 C. 核能 D. 三者都可能
【答案】 B
2.下列污染物中,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的是 ( )
A. 沙尘暴 B. 二氧化硫 C. 汞、镉等有毒物质 D. 氟利昂
【答案】 C
课后小结:
第三节 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影响
备课时间 06、5、5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通过分组调查自己周边的环境情况和人们的生活习惯,了解社会,提高社会责任感;
2.通过调查、讨论和交流,发现环保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培养学生应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讨论和交流,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通过讨论和交流,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2.难点:调查自己周边的环境情况和人们的生活习惯,通过讨论和交流,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教学手段:
1. 组织学生从网络、报纸、杂志上收集资料。
2.投影片及多媒体。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组织学生到社区和有关单位去参观调查 小组分工,每组负责一个选题。事先讨论制定调查计划,分工实施。 全班必须统筹规划,教师应帮助确定小组的调查方案,才能保证全班制定的计划有广泛的覆盖面。
制定计划 根据小组调查的结果,提出环境保护的计划 帮助小组审阅调查报告,提供科学指导和帮助
课堂汇报 小组汇报调查报告和环保计划,其他同学补充,全班制定班机环保公约。 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引导学生注意计划的可操作性。
号召学生做到:
1.节约用水,关紧水龙头,阻绝滴漏现象
2.用肥皂洗手,选无磷洗衣粉
3.节约用电,随手关灯
4.做“公交族”,当“自行车英雄”,减少家长用车接送
5.珍惜纸张,不送贺年卡,回收废纸
6.买环保电池,回收废电池
7.不用一次性筷子和餐具
8.回收废塑料
9.拒食野生动物
10.植树护林,每年参加义务植树
11.做环保的旅游者,除了脚印什么都不要留下,除了照片什么都不要带走
12.参与环保志愿者活动
13.塑料袋打个结
14.到超市购物自己带包装,少用塑料袋
作业:目前我国环境质量下降,生态系统稳定性降低的根本原因是: ( )
A. 长年的水旱灾害 B. 臭氧层空洞 C. 人口过度增长 D. 野生动植物死亡
【答案】 C
课后小结:
PAGE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