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是怎么样产生的
【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目标: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观察发声物体的实验;
(2)能通过对不同的发声物体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
(3)能将观察和实验结果记录下来,能对结果进行分析归纳概括,得出结论;
(4)能在教师指导下,小组合作制作小乐器。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愿意与同学合作探究;
(2)愿意把本组探究方法与结果和其他组交流;
(3)了解我国编钟的历史,培养民族自豪感;
(4)愿意与小组其他同学分工协作制作小乐器。
3.科学知识目标:
(1)能发现物体在发声时和不发声时的有什么不同,不同的物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教学重难点】
1.能通过对不同的发声物体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
2.能将观察和实验结果记录下来,能对结果进行分析归纳概括,得出结论;
3.能在教师指导下,小组合作制作小乐器。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小口空瓶或饮料瓶、水、水槽、幻灯机。
学生准备:锣、鼓、音叉、皮筋、钢尺、文具盒、米粒、橡皮筋等。
教师准备:利用科技史材料制成课件。
学生准备:皮筋、纸巾盒、空盒子(或铅笔盒)、水、水杯若干个、小口空瓶或饮料瓶、吸管、图钉等。(课前布置学生带好相应的东西)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今天老师为每一小组带来了一件礼物,请大家闭上眼睛仔细听,猜猜是什么东西?(敲鼓)大家一下就猜到了,说明大家对鼓声很熟悉,除小鼓声,我们周围还有许多大家熟悉的声音。今天,就让我们做一系列的实验来研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二)活动:观察发声的物体
1.要研究声音,就得制造声音,利用你们身边的器材(尺子、文具、鼓)让它发出声音,并观察发声时有什么现象?
2.交流:你让什么发声了,看到了什么现象?
3.猜测:这些物体发声了,我们也看到了它们都动了,你认为声音的产生可能与什么有关?
4.同学们都说声音的产生与动有关,让橡皮筋发声,看看它是不是在动?如果动,仔细观察,它的动有什么特点?
5.橡皮筋发声了,它动了,它的动我们看得很清楚,但是有一些物体发声时现象不十分明显,如我们先前的鼓,再如音叉,你能否有办法让他们发声时的现象体现得更明显,让我们观察得更清楚一些。
6.小组讨论,交流后完善方案。
7.学生动手探究。
8.汇报、交流。
9.教师演示液体发声实验:听到什么,看到什么,说明了什么。
10.向瓶口吹气发声实验。
(三)归纳概括
物体振动产生声音。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思考: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2.古人利用声音产生的原因制作了许多乐器。
(二)阅读编钟的相关材料
1.了解编钟:利用课件,向学生介绍。
2.让学生说一说钟声是怎样产生的?想一想,怎样才能敲出由高到低的钟声?
(三)活动:自制小乐器
1.准备:在制作小乐器前,将全班学生分成小组,每组为一个乐队。按所做内容命名。
2.设计:请学生说说自己打算用什么材料,制作什么样的小乐器。
3.制作修改:制作小乐器;交流介绍各自制作的小乐器,对不足的地方进行修改。
4.展示评价:开一个自制乐器演奏会,让每小组派代表用自制乐器在班上独奏,然后各小组合奏,其他同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