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复习检测卷(原卷+解析卷)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复习检测卷(原卷+解析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3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12-21 21:36:24

文档简介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
一单元复习检测题
(本卷共五大题,26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
1.本试卷由试题卷(1—6页)和答题卷两部分(7—10页)组成,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不能得分。
2.考生答题前,请先将学校、班级、姓名、学号等相关信息用黑色墨迹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卷上的指定位置。
一、 积累与运用(34分)(1-6小题为单选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全正确的一组是( )
A.窠(guō)巢 黄晕(yùn) 应和(hè) 披蓑(suō)戴笠
B.看(kān)护 着(zhuó)落 澄(chéng)清 终年贮(zhù)蓄
C.静谧 (mì) 粗犷(guǎng) 高邈(mǎo) 咄(duō)咄逼人
D.碣(jié)石 洛(luò)阳 萧瑟(shè) 流水潺潺(chán)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选项是( )
A.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婉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B.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
C.我出生在温暖明媚的国土,我又来自山青水秀的江南。
D.(曹)操出,顾左右,汗流夹背。
3.下面句子与课文内容一致的一项是(  )
A.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B.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C.无论什么季节的雨,我都喜欢。它给我的形象和记忆,永远是美的。
D.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项是( )
A. 一月的济南,在北方这个城市还是冬季,但人们并没有感觉到寒意。
B. 陈老师采取各种办法培养和提高我们写作水平,特别是差生的水平。
C.上次语文单元检测,我们班的成绩不错,及格率比年级平均及格率提高到百分之十。
D.刘湛秋被海内外文坛誉为现代山林文学的代表,他的散文有一种田园美。
5.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手法与其他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B.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C.雨,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母亲,显得端庄而又沉静了。
D.经过几场夏天的透雨的浇灌,大地就以自己的丰满而展示它全部的诱惑了。
6.能够体现右图所蕴含意境的诗句是( )
A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B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C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D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7.课文识记填空。(8分)
⑴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山___________起来了,水_________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2分)
⑵___________,若出其中;__________,若出其里( 曹操《观沧海》 )(2分)
⑶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明月人格化,表达对友人不幸遭贬的深切同情与牵挂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⑷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蕴含了“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深刻哲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8.名著阅读欣赏。(4分)
⑴《西游记》这部小说被鲁迅先生称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这部小说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2分)
⑵这部作品中的人物你最喜欢谁?在下面的横线中写出两个与他相关的经典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9.综合性学习。(4分)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如今,科技发达,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昔日高高在上的手机成为了寻常百姓的平常之物。近年来,在学生中间出现了一种新的潮流,那就是上学带手机。在校园里也有一句比较时髦的话,它就是:有事Call我。一些家庭条件好的同学,常常拥有好几部手机。那么,作为中学生,该不该带手机上学呢?
⑴上面的材料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其原因是什么?(2分)
⑵你认为作为中学生是否应该带手机上学?为什么?试从两个方面简要说明。(2分)
二、课文阅读与鉴赏。(18分)
比较阅读下面两则短文,然后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 《雨的四季》选段
刘湛秋
也许,到冬天来临,人们会讨厌雨吧!但这时候,雨已经化妆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但在南国,雨仍然偶尔造访大地,但它变得更吝啬了。它既不倾盆瓢泼,又不绵绵如丝,或淅淅沥沥,它显出一种自然、平静。在冬日灰蒙蒙的天空中,雨变得透明,甚至有些干巴,几乎不像春、夏、秋那样富有色彩。但是,在人们受够了冷冽的风的刺激,讨厌那干涩而苦的气息。当雨在头顶上飘落的时候,似乎又降临了一种特殊的温暖,仿佛从那湿润中又漾出花和树叶的气息。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咄咄逼人。远远地望过去,收割过的田野变得很亮,没有叶的枝干,淋着雨的草垛,对着瓷色的天空,像一幅干净利落的木刻画。而近处池畦里的油菜,经这冬雨一洗,甚至忘记了严冬。忽然到了晚间,水银柱降下来,黎明提前敲着窗户,你睁眼一看,屋顶,树枝,街道,都已经盖上柔软的雪被,地上的光亮比天上还亮。这雨的精灵,雨的公主,给南国城市和田野带来异常的( ),是它送给人们一年中最后的一份礼物。
【乙】 《春》选段
朱自清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这( )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10. 给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注音(4分)
莅临人间( ) 吝啬( )
笼着( ) 撑起伞( )
11. 从下面的词语中选择两个词语填入【甲】【乙】选段留出的括号中,填入的词语按顺序应为(只填番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A.安静 B.寂静 C.肃静 D.谧静
12. 比较两段短文对象的特点和描写角度,将比较结果填写中下面的横线上(4分)
⑴两段短文描写的都是雨,其中,[甲]段短文描写冬天的雨,其特点是___________;
[乙]段短文描写春天的雨,其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两段短文描写的是不同季节的雨,描写的角度也各不相同,[甲]是从________方面来描写冬雨的这个特点;[乙]是从________方面来描写春雨的这个特点。
13. 表达方式辨析。(2分)
在下面选项中,与“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一句表达方式相同的句子是( )
A. 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咄咄逼人。。
B.花朵怒放着,树叶鼓看浆汁,数不清的杂草争先恐后地成长,暑气被一片绿的海绵吸收看。
C. 我喜欢雨,无论什么季节的雨,我都喜欢。
D.啊,总是美丽而使人爱恋的雨啊!
14.调动多种感觉器官描写景物是这两篇课文一个相同的特点,下面的选项中,与“在冬日灰蒙蒙的天空中,雨变得透明,甚至有些干巴”一句描写角度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
B.闭上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C.“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D.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
15.联系上下文,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作用。(4分)
①也许,到冬天来临,人们会讨厌雨吧!但这时候,雨已经化妆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
②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三、古诗词阅读与鉴赏(14分)
比较阅读下面两篇诗词,然后完成后面的问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6.理解诗词文题及内容并填空。(4分)
《次北固山下》题目中的“次”的含义是__________,文中的“乡书”是___________;
《天净沙·秋思》一词中的“天净沙”是______________,词中“在天涯”的“断肠人”指的是_____________。(填人名);
17.上面的两首诗词都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但他们的侧重点又有所不同,从情感方面分析,《次北固山下》中透露的是一种____________,《天净沙?秋思》所表达的是一种___________。(2分)
18.《次北固山下》诗歌押的是_____韵,韵脚: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9.用楷体将该诗的颔联它正确、规范地书写在下面的田字格中。(2分)
20.对上面面这两首诗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客路在青山外,说明在行船之后,还要上岸再乘车前行,因此,诗句暗含有路途遥远、旅途劳累之意。
B.《天净沙?秋思》中的“小桥流水人家”创设了一种清新淡雅的境界,表现了游子对大自然的喜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C.“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句蕴含了“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深刻哲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
D.“古道西风瘦马”从侧面写出了游子孤寂愁苦的心情和长期漂泊之苦。在萧瑟、苍凉、孤寂的气氛中,诗人怎能不升起思乡之情啊!
21.诗歌的情感与“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完全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青枫江上孤舟客,不听猿啼亦断肠。
B.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C.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D.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四、拓展延伸阅读(14分)
比较阅读下面两则短文,然后完成后面的问题。
济南的秋天
老舍   济南的秋天是诗境的。设若你的幻想中有个中古的老城,有睡着了的大城楼,有狭窄的古石路,有宽厚的石城墙,环城流着一道清溪,倒映着山影,岸上蹲着红袍绿裤的小妞儿。你的幻想中要是这么个境界,那便是个济南。设若你幻想不出——许多人是不会幻想的——请到济南来看看吧。   请你在秋天来。那城,那河,那古路,那山影,是终年给你预备着的。可是,加上济南的秋色,济南由古朴的画境转入静美的诗境中了。这个诗意秋光秋色是济南独有的。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秋和冬是不好分开的,秋睡熟了一点便是冬,上帝不愿意把它忽然唤醒,所以作个整人情,连秋带冬全给了济南。   诗的境界中必须有山有水。那末,请看济南吧。那颜色不同,方向不同,高矮不同的山,在秋色中便越发的不同了。以颜色说吧,山腰中的松树是青黑的,加上秋阳的斜射,那片青黑便多出些比灰色深,比黑色浅的颜色,把旁边的黄草盖成一层灰中透黄的阴影,山脚是镶着各色条子的,一层层的,有的黄,有的灰,有的绿,有的似乎是藕荷色儿。山顶上的色儿也随着太阳的转移而不同。山顶的颜色不同还不重要,山腰中的颜色不同才真叫人想作几句诗。山腰中的颜色是永远在那儿变动,特别是在秋天,那阳光能够忽然清凉一会儿,忽然又温暖一会儿,这个变动并不激烈,可是山上的颜色觉得出这个变化,而立刻随着变换。忽然黄色更真了一些,忽然又暗了一些,忽然像有层看不见的薄雾在那儿流动,忽然像有股细风替“自然”调合着彩色,轻轻的抹上一层各色俱全而全是淡美的色道儿。有这样的山,再配上那蓝的天,晴暖的阳光;蓝得像要由蓝变绿了,可又没完全绿了;晴暖得要发燥了,可是有点凉风,正象诗一样的温柔;这便是济南的秋。况且因为颜色的不同,那山的高低也更显然了。高的更高了些,低的更低了些,山的棱角曲线在晴空中更真了,更分明了,更瘦硬了。看山顶上那个塔!   再看水。以量说,以质说,以形式说,哪儿的水能比济南?有泉——到处是泉——有河,有湖,这是由形式上分。不管是泉是河是湖,全是那么清,全是那么甜,哎呀,济南是“自然”的Sweet heart 吧?大明湖夏日的茶花,城河的绿柳,自然是美好的了。可是看水,是要看秋水的。济南有秋山,又有秋水,这个秋才算个秋,因为秋神是在济南住家的。先不用说别的,只说水中的绿藻吧。那份儿绿色,除了上帝心中的绿色,恐怕没有别的东西能比拟的。这种鲜绿色借着水的清澄显露出来,好像美人借着镜子鉴赏自己的美。是的,这些绿藻是自己享受那水的甜美呢,不是为谁看的。它们知道它们那点绿的心事,它们终年在那儿吻着水皮,做着绿色的香梦。淘气的鸭子,用黄金的脚掌碰它们一两下。浣女的影儿,吻它们的绿叶一两下。只有这个,是它们的香甜的烦恼。羡慕死诗人呀!   在秋天,水和蓝天一样的清凉。天上微微有些白云,水上微微有些波皱。天水之间,全是清明,温暖的空气,带着一点桂花的香味。山影儿也更真了。秋山秋水虚幻的吻着。山儿不动,水儿微响。那中古的老城,带着这片秋色秋声,是济南,是诗。   要知济南的冬日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选自1931年3月《齐大月刊》第一卷第五期
22. 这篇文章的体裁是__________,线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3.内容理解。(4分)
⑴所选短文第1自然段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对象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第4自然段中水的“质”具有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段中“济南有秋山,又有秋水,这个秋才算个秋”中加点的“秋”其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用“‖”给下面的文段划分层次。(2分)
在秋天,水和蓝天一样的清凉。天上微微有些白云,水上微微有些波皱。天水之间,全是清明,温暖的空气,带着一点桂花的香味。山影儿也更真了。秋山秋水虚幻的吻着。山儿不动,水儿微响。那中古的老城,带着这片秋色秋声,是济南,是诗。
25. 文句欣赏与探究. (6分)
⑴如何理解第2自然段画线句子中上帝对济南的恩赐?
⑵第3自然段中写山腰的变化,作者一连用了六个“忽然”,其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⑶文中最后一句“要知济南的冬日如何,且听下回分解。”在文中的作用?
五、作文(40分)
26.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在我们身边,每天都在发生不同的事,我们每天的心情也会因此而不同。爸爸、妈妈、老师、同学、朋友……,我们每天都会见到他们.在你与他们的接触中,你观察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他们的心里中又在想些什么?选择其中一位作为写作的对象,以“我的___________”为题作文。
要求:
⑴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⑵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500字。
提示:以上为试卷部分,不能在上面答题,请在下面的“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不能得分。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
一单元复习检测题答题卷
项目





总分
得分
得分
评卷人
一、 积累与运用(34分)
(1-6小题为单选题,每小题3分)
1
2
3
4
5
6
1-6小题选择题(18分)
7.课文识记填空。(8分)
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8.名著阅读欣赏。(4分)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2分)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9.综合性学习。(4分)
⑴(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分
评卷人
二、课文阅读与鉴赏。(18分)
10. 给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注音(4分)
莅临人间( ) 吝啬( ) 笼着( ) 撑起伞( )
11.(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4分)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__________, ___________。
13. 表达方式辨析。(2分)( )
14.( )(2分)
15.(4分)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分
评卷人
三、古诗词阅读与鉴赏(14分)
16.理解诗词文题及内容并填空。(4分)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填人名);
17. (2分)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18. (2分)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20.(?? ?)(2分)
21.( )(2分)
得分
评卷人
四、拓展延伸阅读(14分)
22. 这篇文章的体裁是__________,线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3.内容理解。(4分)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用“‖”给下面的文段划分层次。(2分)
在秋天,水和蓝天一样的清凉。天上微微有些白云,水上微微有些波皱。天水之间,全是清明,温暖的空气,带着一点桂花的香味。山影儿也更真了。秋山秋水虚幻的吻着。山儿不动,水儿微响。那中古的老城,带着这片秋色秋声,是济南,是诗。
25. 文句欣赏与探究. (6分)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分
评卷人
五、作文(40分)
26.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
一单元复习检测题
(本卷共五大题,26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
1.本试卷由试题卷(1—8页)和答题卷两部分(9—12页)组成,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不能得分。
2.考生答题前,请先将学校、班级、姓名、学号等相关信息用黑色墨迹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卷上的指定位置。
一、 积累与运用(34分)(1-6小题为单选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全正确的一组是( )
A.窠(guō)巢 黄晕(yùn) 应和(hè) 披蓑(suō)戴笠
B.看(kān)护 着(zhuó)落 澄(chéng)清 终年贮(zhù)蓄
C.静谧 (mì) 粗犷(guǎng) 高邈(mǎo) 咄(duō)咄逼人
D.碣(jié)石 洛(luò)阳 萧瑟(shè) 流水潺潺(chán)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选项是( )
A.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婉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B.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
C.我出生在温暖明媚的国土,我又来自山青水秀的江南。
D.(曹)操出,顾左右,汗流夹背。
3.下面句子与课文内容一致的一项是(  )
A.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B.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C.无论什么季节的雨,我都喜欢。它给我的形象和记忆,永远是美的。
D.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项是( )
A. 一月的济南,在北方这个城市还是冬季,但人们并没有感觉到寒意。
B. 陈老师采取各种办法培养和提高我们写作水平,特别是差生的水平。
C.上次语文单元检测,我们班的成绩不错,及格率比年级平均及格率提高到百分之十。
D.刘湛秋被海内外文坛誉为现代山林文学的代表,他的散文有一种田园美。
5.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手法与其他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B.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C.雨,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母亲,显得端庄而又沉静了。
D.经过几场夏天的透雨的浇灌,大地就以自己的丰满而展示它全部的诱惑了。
6.能够体现右图所蕴含意境的诗句是( )
A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B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C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D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7.课文识记填空。(8分)
⑴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山___________起来了,水_________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2分)
⑵___________,若出其中;__________,若出其里( 曹操《观沧海》 )(2分)
⑶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明月人格化,表达对友人不幸遭贬的深切同情与牵挂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⑷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蕴含了“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深刻哲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8.名著阅读欣赏。(4分)
⑴《西游记》这部小说被鲁迅先生称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这部小说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2分)
⑵这部作品中的人物你最喜欢谁?在下面的横线中写出两个与他相关的经典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9.综合性学习。(4分)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如今,科技发达,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昔日高高在上的手机成为了寻常百姓的平常之物。近年来,在学生中间出现了一种新的潮流,那就是上学带手机。在校园里也有一句比较时髦的话,它就是:有事Call我。一些家庭条件好的同学,常常拥有好几部手机。那么,作为中学生,该不该带手机上学呢?
⑴上面的材料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其原因是什么?(2分)
⑵你认为作为中学生是否应该带手机上学?为什么?试从两个方面简要说明。(2分)
二、课文阅读与鉴赏。(18分)
比较阅读下面两则短文,然后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 《雨的四季》选段
刘湛秋
也许,到冬天来临,人们会讨厌雨吧!但这时候,雨已经化妆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但在南国,雨仍然偶尔造访大地,但它变得更吝啬了。它既不倾盆瓢泼,又不绵绵如丝,或淅淅沥沥,它显出一种自然、平静。在冬日灰蒙蒙的天空中,雨变得透明,甚至有些干巴,几乎不像春、夏、秋那样富有色彩。但是,在人们受够了冷冽的风的刺激,讨厌那干涩而苦的气息。当雨在头顶上飘落的时候,似乎又降临了一种特殊的温暖,仿佛从那湿润中又漾出花和树叶的气息。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咄咄逼人。远远地望过去,收割过的田野变得很亮,没有叶的枝干,淋着雨的草垛,对着瓷色的天空,像一幅干净利落的木刻画。而近处池畦里的油菜,经这冬雨一洗,甚至忘记了严冬。忽然到了晚间,水银柱降下来,黎明提前敲着窗户,你睁眼一看,屋顶,树枝,街道,都已经盖上柔软的雪被,地上的光亮比天上还亮。这雨的精灵,雨的公主,给南国城市和田野带来异常的( ),是它送给人们一年中最后的一份礼物。
【乙】 《春》选段
朱自清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这( )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10. 给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注音(4分)
莅临人间( ) 吝啬( )
笼着( ) 撑起伞( )
11. 从下面的词语中选择两个词语填入【甲】【乙】选段留出的括号中,填入的词语按顺序应为(只填番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A.安静 B.寂静 C.肃静 D.谧静
12. 比较两段短文对象的特点和描写角度,将比较结果填写中下面的横线上(4分)
⑴两段短文描写的都是雨,其中,[甲]段短文描写冬天的雨,其特点是___________;
[乙]段短文描写春天的雨,其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两段短文描写的是不同季节的雨,描写的角度也各不相同,[甲]是从________方面来描写冬雨的这个特点;[乙]是从________方面来描写春雨的这个特点。
13. 表达方式辨析。(2分)
在下面选项中,与“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一句表达方式相同的句子是( )
A. 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咄咄逼人。。
B.花朵怒放着,树叶鼓看浆汁,数不清的杂草争先恐后地成长,暑气被一片绿的海绵吸收看。
C. 我喜欢雨,无论什么季节的雨,我都喜欢。
D.啊,总是美丽而使人爱恋的雨啊!
14.调动多种感觉器官描写景物是这两篇课文一个相同的特点,下面的选项中,与“在冬日灰蒙蒙的天空中,雨变得透明,甚至有些干巴”一句描写角度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
B.闭上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C.“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D.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
15.联系上下文,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作用。(4分)
①也许,到冬天来临,人们会讨厌雨吧!但这时候,雨已经化妆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
②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三、古诗词阅读与鉴赏(14分)
比较阅读下面两篇诗词,然后完成后面的问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6.理解诗词文题及内容并填空。(4分)
《次北固山下》题目中的“次”的含义是_________,文中的“乡书”是__________;
《天净沙·秋思》一词中的“天净沙”是______________,词中“在天涯”的“断肠人”指的是_____________。(填人名);
17.上面的两首诗词都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但他们的侧重点又有所不同,从情感方面分析,《次北固山下》中透露的是一种____________,《天净沙?秋思》所表达的是一种___________。(2分)
18.《次北固山下》诗歌押的是_____韵,韵脚: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9.用楷体将该诗的颔联它正确、规范地书写在下面的田字格中。(2分)
20.对上面面这两首诗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客路在青山外,说明在行船之后,还要上岸再乘车前行,因此,诗句暗含有路途遥远、旅途劳累之意。
B.《天净沙?秋思》中的“小桥流水人家”创设了一种清新淡雅的境界,表现了游子对大自然的喜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C.“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句蕴含了“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深刻哲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
D.“古道西风瘦马”从侧面写出了游子孤寂愁苦的心情和长期漂泊之苦。在萧瑟、苍凉、孤寂的气氛中,诗人怎能不升起思乡之情啊!
21.诗歌的情感与“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完全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青枫江上孤舟客,不听猿啼亦断肠。
B.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C.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D.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四、拓展延伸阅读(14分)
比较阅读下面两则短文,然后完成后面的问题。
济南的秋天
老舍   济南的秋天是诗境的。设若你的幻想中有个中古的老城,有睡着了的大城楼,有狭窄的古石路,有宽厚的石城墙,环城流着一道清溪,倒映着山影,岸上蹲着红袍绿裤的小妞儿。你的幻想中要是这么个境界,那便是个济南。设若你幻想不出——许多人是不会幻想的——请到济南来看看吧。   请你在秋天来。那城,那河,那古路,那山影,是终年给你预备着的。可是,加上济南的秋色,济南由古朴的画境转入静美的诗境中了。这个诗意秋光秋色是济南独有的。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秋和冬是不好分开的,秋睡熟了一点便是冬,上帝不愿意把它忽然唤醒,所以作个整人情,连秋带冬全给了济南。   诗的境界中必须有山有水。那末,请看济南吧。那颜色不同,方向不同,高矮不同的山,在秋色中便越发的不同了。以颜色说吧,山腰中的松树是青黑的,加上秋阳的斜射,那片青黑便多出些比灰色深,比黑色浅的颜色,把旁边的黄草盖成一层灰中透黄的阴影,山脚是镶着各色条子的,一层层的,有的黄,有的灰,有的绿,有的似乎是藕荷色儿。山顶上的色儿也随着太阳的转移而不同。山顶的颜色不同还不重要,山腰中的颜色不同才真叫人想作几句诗。山腰中的颜色是永远在那儿变动,特别是在秋天,那阳光能够忽然清凉一会儿,忽然又温暖一会儿,这个变动并不激烈,可是山上的颜色觉得出这个变化,而立刻随着变换。忽然黄色更真了一些,忽然又暗了一些,忽然像有层看不见的薄雾在那儿流动,忽然像有股细风替“自然”调合着彩色,轻轻的抹上一层各色俱全而全是淡美的色道儿。有这样的山,再配上那蓝的天,晴暖的阳光;蓝得像要由蓝变绿了,可又没完全绿了;晴暖得要发燥了,可是有点凉风,正象诗一样的温柔;这便是济南的秋。况且因为颜色的不同,那山的高低也更显然了。高的更高了些,低的更低了些,山的棱角曲线在晴空中更真了,更分明了,更瘦硬了。看山顶上那个塔!   再看水。以量说,以质说,以形式说,哪儿的水能比济南?有泉——到处是泉——有河,有湖,这是由形式上分。不管是泉是河是湖,全是那么清,全是那么甜,哎呀,济南是“自然”的Sweet heart 吧?大明湖夏日的茶花,城河的绿柳,自然是美好的了。可是看水,是要看秋水的。济南有秋山,又有秋水,这个秋才算个秋,因为秋神是在济南住家的。先不用说别的,只说水中的绿藻吧。那份儿绿色,除了上帝心中的绿色,恐怕没有别的东西能比拟的。这种鲜绿色借着水的清澄显露出来,好像美人借着镜子鉴赏自己的美。是的,这些绿藻是自己享受那水的甜美呢,不是为谁看的。它们知道它们那点绿的心事,它们终年在那儿吻着水皮,做着绿色的香梦。淘气的鸭子,用黄金的脚掌碰它们一两下。浣女的影儿,吻它们的绿叶一两下。只有这个,是它们的香甜的烦恼。羡慕死诗人呀!   在秋天,水和蓝天一样的清凉。天上微微有些白云,水上微微有些波皱。天水之间,全是清明,温暖的空气,带着一点桂花的香味。山影儿也更真了。秋山秋水虚幻的吻着。山儿不动,水儿微响。那中古的老城,带着这片秋色秋声,是济南,是诗。   要知济南的冬日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选自1931年3月《齐大月刊》第一卷第五期
22. 这篇文章的体裁是__________,线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3.内容理解。(4分)
⑴所选短文第1自然段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对象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第4自然段中水的“质”具有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段中“济南有秋山,又有秋水,这个秋才算个秋”中加点的“秋”其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用“‖”给下面的文段划分层次。(2分)
在秋天,水和蓝天一样的清凉。天上微微有些白云,水上微微有些波皱。天水之间,全是清明,温暖的空气,带着一点桂花的香味。山影儿也更真了。秋山秋水虚幻的吻着。山儿不动,水儿微响。那中古的老城,带着这片秋色秋声,是济南,是诗。
25. 文句欣赏与探究. (6分)
⑴如何理解第2自然段画线句子中上帝对济南的恩赐?
⑵第3自然段中写山腰的变化,作者一连用了六个“忽然”,其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⑶文中最后一句“要知济南的冬日如何,且听下回分解。”在文中的作用?
五、作文(40分)
26.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在我们身边,每天都在发生不同的事,我们每天的心情也会因此而不同。爸爸、妈妈、老师、同学、朋友……,我们每天都会见到他们.在你与他们的接触中,你观察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他们的心里中又在想些什么?选择其中一位作为写作的对象,以“我的___________”为题作文。
要求:
⑴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⑵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500字。
提示:以上为试卷部分,不能在上面答题,请在下面的“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不能得分。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
一单元复习检测题答题卷
项目





总分
得分
得分
评卷人
一、 积累与运用(34分)
(1-6小题为单选题,每小题3分)
1
2
3
4
5
6
1-6小题选择题(18分)
7.课文识记填空。(8分)
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8.名著阅读欣赏。(4分)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2分)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9.综合性学习。(4分)
⑴(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分
评卷人
二、课文阅读与鉴赏。(18分)
10. 给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注音(4分)
莅临人间( ) 吝啬( ) 笼着( ) 撑起伞( )
11.(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4分)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__________, ___________。
13. 表达方式辨析。(2分)( )
14.( )(2分)
15.(4分)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分
评卷人
三、古诗词阅读与鉴赏(14分)
16.理解诗词文题及内容并填空。(4分)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填人名);
17. (2分)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18. (2分)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19. (2分)
20.(?? ?)(2分)
21.( )(2分)
得分
评卷人
四、拓展延伸阅读(14分)
22. 这篇文章的体裁是__________,线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3.内容理解。(4分)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用“‖”给下面的文段划分层次。(2分)
在秋天,水和蓝天一样的清凉。天上微微有些白云,水上微微有些波皱。天水之间,全是清明,温暖的空气,带着一点桂花的香味。山影儿也更真了。秋山秋水虚幻的吻着。山儿不动,水儿微响。那中古的老城,带着这片秋色秋声,是济南,是诗。
25. 文句欣赏与探究. (6分)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分
评卷人
五、作文(40分)
26.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
一单元复习检测题参考答案及解析
(本卷共五大题,26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
1.本试卷由试题卷(1—8页)和答题卷两部分(9—12页)组成,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不能得分。
2.考生答题前,请先将学校、班级、姓名、学号等相关信息用黑色墨迹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卷上的指定位置。
一、 积累与运用(34分)(1-6小题为单选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全正确的一组是( )
A.窠(guō)巢 黄晕(yùn) 应和(hè) 披蓑(suō)戴笠
B.看(kān)护 着(zhuó)落 澄(chéng)清 终年贮(zhù)蓄
C.静谧 (mì) 粗犷(guǎng) 高邈(mǎo) 咄(duō)咄逼人
D.碣(jié)石 洛(luò)阳 萧瑟(shè) 流水潺潺(chán)
【答案】B
【解析】 A项中“窠(guō)巢”的“窠”应读(kē);C项中“高邈(mǎo)”的“邈”应读(miǎo); D项中“萧瑟(shè)”的“瑟”应读(sè)。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选项是( )
A.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婉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B.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
C.我出生在温暖明媚的国土,我又来自山青水秀的江南。
D.(曹)操出,顾左右,汗流夹背。
【答案】B
【解析】A项中 “婉转”应为“宛转”;C项的“山青水秀”应写作“山清水秀”; D “夹”字应写作“浃”。
3.下面句子与课文内容一致的一项是(  )
A.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B.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C.无论什么季节的雨,我都喜欢。它给我的形象和记忆,永远是美的。
D.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答案】B
【解析】A项中“花里带着甜味”后面的冒号应为分号;C项中“它”应为“她”;D 项中“说”字后面应为冒号。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项是( )
A. 一月的济南,在北方这个城市还是冬季,但人们并没有感觉到寒意。
B. 陈老师采取各种办法培养和提高我们写作水平,特别是差生的水平。
C.上次语文单元检测,我们班的成绩不错,及格率比年级平均及格率提高到百分之十。
D.刘湛秋被海内外文坛誉为现代山林文学的代表,他的散文有一种田园美。
【答案】D
【解析】A项中“一月的济南”与后面的“冬季”不能搭配,应改为“济南的一月”;
B项“培养”与“写作水平”搭配不当,可去掉“培养和”;C项“提高到百分之十”不是什么“不错的业绩”,应改为“提高了”。
5.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手法与其他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B.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C.雨,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母亲,显得端庄而又沉静了。
D.经过几场夏天的透雨的浇灌,大地就以自己的丰满而展示它全部的诱惑了。
【答案】C
【解析】A、B、D项为拟人,C项为比喻。
6.能够体现右图所蕴含意境的诗句是( )
A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B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C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D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答案】D
【解析】A项的环境是碣石山下的,与图片意境不符;B项的季节是暮春,在作者想象中,友人要到龙标,一路上要“过五溪”是一种伤感的基调,与图片意境不符;C项中,图片意境不能体现海日生残夜;D项中,图片中的青山、绿水、行舟能够体现”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的意境。
7.课文识记填空。(8分)
⑴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山 起来了,水 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2分)
⑵ ,若出其中; ,若出其里( 曹操《观沧海》 )(2分)
⑶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明月人格化,表达对友人不幸遭贬的深切同情与牵挂的名句是: 。((2分)
⑷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蕴含了“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深刻哲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的句子是 。(2分)
【答案】⑴朗润,涨。⑵日月之行,星汉灿烂。⑶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⑷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8.名著阅读欣赏。(4分)
⑴《西游记》这部小说被鲁迅先生称之为 ,这部小说的作者是 。(2分)
【答案】神魔小说、吴承恩。
⑵这部作品中的人物你最喜欢谁?在下面的横线中写出两个与他相关的经典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答案】孙悟空:孙悟空大闹天宫、孙悟空三借芭蕉扇、孙悟空偷吃人参果、真假孙悟空等;猪八戒:猪八戒戏嫦娥、猪八戒做女婿、八戒大战流沙河、猪八戒义激猴王、盘丝洞七情迷本等。沙和尚:大战通天河、流沙河收沙僧、四圣试禅心等。
解析:本题属于开放问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学名著的了解,学生回答此问题应该较为容易,答案也较多,只要符合要求即可给分。
9.综合性学习。(4分)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如今,科技发达,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昔日高高在上的手机成为了寻常百姓的平常之物。近年来,在学生中间出现了一种新的潮流,那就是上学带手机。在校园里也有一句比较时髦的话,它就是:有事Call我。一些家庭条件好的同学,常常拥有好几部手机。那么,作为中学生,该不该带手机上学呢?
⑴上面的材料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其原因是什么?(2分)
【答案】问题:中学生带手机上学成为普遍现象
原因:科技发达,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购买力增强等近似答案也可得分。)
⑵你认为作为中学生是否应该带手机上学?为什么?试从两个方面简要说明。(2分)
【答案】示例一:不能带手机上学,因为学生的自制能力较差,容易沉迷于游戏之中;学生容易通过手机进行交友聊天,分散学习经历;学生之间容易形成攀比心理等。
示例二:可以带手机上学,带手机上学与影响学习之间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带手机上学,便于家长与学生的及时交流,学生通过手机可以方便地查阅学习资料等、
【解析】此题为开放性问题题型,能用理由支持其观点,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不要先入为主,得出不能带手机上学的前提结论。通过此题,可以引导学生比较不同观点的利弊。
二、课文阅读与鉴赏。(18分)
比较阅读下面两则短文,然后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 《雨的四季》选段 【刘湛秋】
也许,到冬天来临,人们会讨厌雨吧!但这时候,雨已经化妆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但在南国,雨仍然偶尔造访大地,但它变得更吝啬了。它既不倾盆瓢泼,又不绵绵如丝,或淅淅沥沥,它显出一种自然、平静。在冬日灰蒙蒙的天空中,雨变得透明,甚至有些干巴,几乎不像春、夏、秋那样富有色彩。但是,在人们受够了冷冽的风的刺激,讨厌那干涩而苦的气息。当雨在头顶上飘落的时候,似乎又降临了一种特殊的温暖,仿佛从那湿润中又漾出花和树叶的气息。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咄咄逼人。远远地望过去,收割过的田野变得很亮,没有叶的枝干,淋着雨的草垛,对着瓷色的天空,像一幅干净利落的木刻画。而近处池畦里的油菜,经这冬雨一洗,甚至忘记了严冬。忽然到了晚间,水银柱降下来,黎明提前敲着窗户,你睁眼一看,屋顶,树枝,街道,都已经盖上柔软的雪被,地上的光亮比天上还亮。这雨的精灵,雨的公主,给南国城市和田野带来异常的( ),是它送给人们一年中最后的一份礼物。
【乙】 《春》选段 【朱自清】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这( )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10. 给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注音(4分)
莅临人间( ) 吝啬( )
笼着( ) 撑起伞( )
【答案】lì、sè、lǒng、 chēng
11. 从下面的词语中选择两个词语填入【甲】【乙】选段留出的括号中,填入的词语按顺序应为 , (只填番号)。(2分)
A.安静 B.寂静 C.肃静 D.谧静
【答案】D , A
12. 比较两段短文对象的特点和描写角度,将比较结果填写中下面的横线上(4分)
两段短文描写的都是雨,其中,[甲]段短文描写冬天的雨,其特点是 ;
[乙]段短文描写春天的雨,其特点是 。
⑵两段短文描写的是不同季节的雨,描写的角度也各不相同,[甲]是从 来描写冬雨的这个特点;[乙]是从 方面来描写春雨的这个特点。
【答案】⑴自然而平静,密、亮、细; ⑵ 性格,景致(或景色)。
13. 表达方式辨析。(2分)
在下面选项中,与“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一句表达方式相同的句子是( )
A. 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咄咄逼人。。
B.花朵怒放着,树叶鼓看浆汁,数不清的杂草争先恐后地成长,暑气被一片绿的海绵吸收看。
C. 我喜欢雨,无论什么季节的雨,我都喜欢。
D.啊,总是美丽而使人爱恋的雨啊!
【答案】B
【解析】A项是记叙,B项描写,C项是议论,D项是抒情,B项与题干相同,故选B。
14.调动多种感觉器官描写景物是这两篇课文一个相同的特点,下面的选项中,与“在冬日灰蒙蒙的天空中,雨变得透明,甚至有些干巴”一句描写角度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
B.闭上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C.“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D.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
【答案】D
【解析】题干是从视觉得角度描写冬雨,A项从听觉描写春花,B项是想象,C项从触觉描写春风,D项从视觉描写春雨,故答案选D.
15.联系上下文,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作用。(4分)
①也许,到冬天来临,人们会讨厌雨吧!但这时候,雨已经化妆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
【答案】“飘然”富有一种动态美,“莅临”是欢迎长辈、贵宾到来的书面敬语,是亲自到临的意思。句中的“莅临”表明了作者对冬雨到来的态度,表达了作者对冬雨的喜爱之情。
②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答案】从视觉角度侧面描写春雨,表现了作者对春雨的喜爱之情。慢慢走路的人与雨中静默的房屋共同营造出一种舒缓而和平的意境。“慢慢”一词,既写出了人们走路的速度,也侧面表现了人们走路时的平和心态;句中的“静默”一词用得最妙,它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烘托出了春雨中安静和平的气氛。
三、古诗词阅读与鉴赏(14分)
比较阅读下面两篇诗词,然后完成后面的问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6.理解诗词文题及内容并填空。(4分)
《次北固山下》题目中的“次”的含义是 ,文中的“乡书”是 ;
《天净沙·秋思》一词中的“天净沙”是 ,词中“在天涯”的“断肠人”指的是 。(填人名);
【答案】停留、家书、词牌名、马致远。
17.上面的两首诗词都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但他们的侧重点又有所不同,从情感方面分析,《次北固山下》中透露的是一种 ,《天净沙?秋思》所表达的是一种 。(2分)
【答案】淡淡的乡愁,对家乡愁肠绞断的思念(其他近似答案也可得分)
18.《次北固山下》诗歌押的是 韵,韵脚: ;(2分)
【答案】an,前、悬、年、边
19.用楷体将该诗的颔联它正确、规范地书写在下面的田字格中。(2分)
【答案】书写内容为“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解析】书写应准确、工整、规范。学生所写,部分不符合要求可酌情扣分。
20.对上面面这两首诗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客路在青山外,说明在行船之后,还要上岸再乘车前行,因此,诗句暗含有路途遥远、旅途劳累之意。
B.《天净沙?秋思》中的“小桥流水人家”创设了一种清新淡雅的境界,表现了游子对大自然的喜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C.“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句蕴含了“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深刻哲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
D.“古道西风瘦马”从侧面写出了游子孤寂愁苦的心情和长期漂泊之苦。在萧瑟、苍凉、孤寂的气氛中,诗人怎能不升起思乡之情啊!
【答案】B
【解析】这是以乐景写哀情。这幅令人神往的安适、恬静的画面,与前句的萧瑟、荒凉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了词人的孤独凄凉。不是表现作者的喜爱之情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21.诗歌的情感与“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完全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青枫江上孤舟客,不听猿啼亦断肠。
B.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C.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D.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答案】A
【解析】A项诗句出自明代何景明的《竹枝词》,作者孤舟过三峡,眼见秋草荒芜,寒月当空,冷烟萦绕,峡深流急,令人胆寒心悸。因此,A项与题干的意境完全不相同。
四、拓展延伸阅读(14分)
比较阅读下面两则短文,然后完成后面的问题。
济南的秋天【老舍】   济南的秋天是诗境的。设若你的幻想中有个中古的老城,有睡着了的大城楼,有狭窄的古石路,有宽厚的石城墙,环城流着一道清溪,倒映着山影,岸上蹲着红袍绿裤的小妞儿。你的幻想中要是这么个境界,那便是个济南。设若你幻想不出——许多人是不会幻想的——请到济南来看看吧。   请你在秋天来。那城,那河,那古路,那山影,是终年给你预备着的。可是,加上济南的秋色,济南由古朴的画境转入静美的诗境中了。这个诗意秋光秋色是济南独有的。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秋和冬是不好分开的,秋睡熟了一点便是冬,上帝不愿意把它忽然唤醒,所以作个整人情,连秋带冬全给了济南。   诗的境界中必须有山有水。那末,请看济南吧。那颜色不同,方向不同,高矮不同的山,在秋色中便越发的不同了。以颜色说吧,山腰中的松树是青黑的,加上秋阳的斜射,那片青黑便多出些比灰色深,比黑色浅的颜色,把旁边的黄草盖成一层灰中透黄的阴影,山脚是镶着各色条子的,一层层的,有的黄,有的灰,有的绿,有的似乎是藕荷色儿。山顶上的色儿也随着太阳的转移而不同。山顶的颜色不同还不重要,山腰中的颜色不同才真叫人想作几句诗。山腰中的颜色是永远在那儿变动,特别是在秋天,那阳光能够忽然清凉一会儿,忽然又温暖一会儿,这个变动并不激烈,可是山上的颜色觉得出这个变化,而立刻随着变换。忽然黄色更真了一些,忽然又暗了一些,忽然像有层看不见的薄雾在那儿流动,忽然像有股细风替“自然”调合着彩色,轻轻的抹上一层各色俱全而全是淡美的色道儿。有这样的山,再配上那蓝的天,晴暖的阳光;蓝得像要由蓝变绿了,可又没完全绿了;晴暖得要发燥了,可是有点凉风,正象诗一样的温柔;这便是济南的秋。况且因为颜色的不同,那山的高低也更显然了。高的更高了些,低的更低了些,山的棱角曲线在晴空中更真了,更分明了,更瘦硬了。看山顶上那个塔!   再看水。以量说,以质说,以形式说,哪儿的水能比济南?有泉——到处是泉——有河,有湖,这是由形式上分。不管是泉是河是湖,全是那么清,全是那么甜,哎呀,济南是“自然”的Sweet heart 吧?大明湖夏日的茶花,城河的绿柳,自然是美好的了。可是看水,是要看秋水的。济南有秋山,又有秋水,这个秋才算个秋,因为秋神是在济南住家的。先不用说别的,只说水中的绿藻吧。那份儿绿色,除了上帝心中的绿色,恐怕没有别的东西能比拟的。这种鲜绿色借着水的清澄显露出来,好像美人借着镜子鉴赏自己的美。是的,这些绿藻是自己享受那水的甜美呢,不是为谁看的。它们知道它们那点绿的心事,它们终年在那儿吻着水皮,做着绿色的香梦。淘气的鸭子,用黄金的脚掌碰它们一两下。浣女的影儿,吻它们的绿叶一两下。只有这个,是它们的香甜的烦恼。羡慕死诗人呀!   在秋天,水和蓝天一样的清凉。天上微微有些白云,水上微微有些波皱。天水之间,全是清明,温暖的空气,带着一点桂花的香味。山影儿也更真了。秋山秋水虚幻的吻着。山儿不动,水儿微响。那中古的老城,带着这片秋色秋声,是济南,是诗。   要知济南的冬日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选自1931年3月《齐大月刊》第一卷第五期
22. 这篇文章的体裁是 ,线索是 。(2分)
【答案】散文,济南的秋天是诗境的。
23.内容理解。(4分)
⑴所选短文第1自然段写的是 ;该对象的特点是 。
⑵第4自然段中水的“质”具有 的特点;段中“济南有秋山,又有秋水,这个秋才算个秋”中加点的“秋”其含义是 。
【答案】⑴幻想中的济南;古朴、安静、秀美。
⑵清、甜、绿; 名副其实(或完美、真实)的秋天。
24.用“‖”给下面的文段划分层次。(2分)
在秋天,水和蓝天一样的清凉。天上微微有些白云,水上微微有些波皱。天水之间,全是清明,温暖的空气,带着一点桂花的香味。山影儿也更真了。秋山秋水虚幻的吻着。山儿不动,水儿微响。那中古的老城,带着这片秋色秋声,是济南,是诗。
【答案】在秋天,……带着一点桂花的香味。‖山影儿也更真了……水儿微响。‖那中古的老城,带着这片秋色秋声,是济南,是诗。
【解析】这一段得出是对前面内容的总结,紧扣“济南的秋天是诗境的”这一文章线索,具体层次分为“水”、“山”、“诗”三个层次。
25. 文句欣赏与探究. (6分)
⑴如何理解第2自然段画线句子中上帝对济南的恩赐?
【答案】画线句子用上帝对济南的厚爱侧面突出济南秋天之美。
⑵第3自然段中写山腰的变化,作者一连用了六个“忽然”,其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作者在描写山腰颜色的变化时,一连用了六个“忽然”,其作用是以此来突出山腰颜色的变化莫测(或“变化之快”)。
⑶文中最后一句“要知济南的冬日如何,且听下回分解。”在文中的作用?
【答案】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关注或《济南的冬天》。
五、作文(40分)
26.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在我们身边,每天都在发生不同的事,我们每天的心情也会因此而不同。爸爸、妈妈、老师、同学、朋友……,我们每天都会见到他们.在你与他们的接触中,你观察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他们的心里中又在想些什么?选择其中一位作为写作的对象,以“我的___________”为题作文。
要求:
⑴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⑵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500字。
【解析】
1.作文标题时“我的___________”,首先要将文题补充完整。
2.审题时要找准文题中的关键人称词是“我”而不是你和她,因此,写作角度应为第一人称。作文要求选择其中一位自己身边的人作为写作的对象,因此写作对象必须是学生自己熟悉的人;因为限定写作对象为一位,所以文中虽然可以涉及到多个人,但必须集中笔墨写一个人,其他人物只能起对比或衬托的作用。作文要求记叙发生在身边的事,应以记叙为主,有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或记叙的事件要相对完整。
3.在审题正确,语言通顺并达到以上要求时,其得分可在60—80分之间酌情给定。未完成以上要求,可酌情扣减分数。
4.如果作文在达到以上要求的基础上,其语言具有一定的生动性,文中有一到两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和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能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则可视情况给予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