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中统编历史新教材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教案 第25课 人民解放战争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年高中统编历史新教材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教案 第25课 人民解放战争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2-22 21:25: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9高中部编版历史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课时教学案
学案编订人 万宝奎 审核人 使用时间
班级 姓名
教学内容 第25课时 主题 人民解放战争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 识与技能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全面内战的爆发及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分析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灭亡的原因。探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意义。【知识与能力】掌握1945年重庆谈判的背景、过程及意义,1946年内战爆发,人民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1947年战略反攻,1948年三大战役及意义;1949年渡江战役;国民党大陆政权覆灭。
过 程与方法 结合解放战争时期的重大事件,从“时空观念”角度了解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运用史料实证探究中共争取和平与民主的斗争,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危机。搜集国民党反动派坚持独裁和经济崩溃的史实,从“史料实证”和“唯物史观”角度分析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灭亡的原因。立足唯物史观认知中国共产党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故能领导人民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解放区土地改革,从“家国情怀”角度认识“民心向背”是决定政治局势的关键。渗透家国情怀感悟先进的中国共产党人为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努力奋斗的精神。
教材分析 重点 梳理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政治斗争的史实,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争取民主所作的努力。概括全面内战爆发和人民解放战争进程的史实,认识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
难点 全面内战的基本史实,分析认识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灭亡的原因
学情分析

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自主学习 归纳提升 学生依照教学目标参照课本归纳,完成基础再现部分。第一学习时间:自主学习、归纳提升(30分钟)一、网控全局——知识结构化一、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1、重庆谈判(1)背景①抗日战争胜利后, 是中国人民的强烈愿望。②当时的中国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建国方针:中国共产党以和平、民主、团结为号召,力争建立一个 的国家;国民党打着“和平建国”的旗号,坚持 和内战的方针。 (2)经过①1945年8月,蒋介石接连三次电邀毛泽东到 举行和平谈判。②中共决定接受邀请,争取和平民主新局面。8月底,毛泽东、 、王若飞等乘专机抵达重庆。 (3)结果:重庆谈判历时43天。10月10日,国共双方代表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 。协定规定: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 2、政治协商会议(1)经过:1946年1月10日,国民党、共产党、 、青年党和无党派人士代表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通过了和平建国纲领案等五项协议。(2)结果:国民党 很快否决了这些协议。【问题合作探究】 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的政治斗争史料一 想用软的一套手法把共产党吃掉,谈何容易!可是,国内有厌战情绪,国际形势也不允许中国打内战,一打起来我们更被动,利用谈判拖一拖也好。共产党拒绝谈判,我们更有文章可做。——1945年8月蒋介石的谋士陶希圣史料二 孙中山先生曾经说过:“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这一点已牢牢地印在我国的历史意识之中,正是这种意识才使我们能作为一个国家而被保存下来。”——胡锦涛在孙中山诞辰14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思考】 (2)为实现“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的目标,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进行过哪些努力和斗争? 二、全面内战的爆发1、标志:1946年6月,国民党以围攻 为起点,向解放区展开大规模的进攻,全面内战爆发。 2、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①中共清醒地估计国际国内形势,确定了 、以自卫战争粉碎国民党军队进攻的方针。②1946年7—10月,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国民党正规军 个旅,连同非正规军在内,共约30万人,粉碎了国民党的 。3、粉碎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①1947年3月,国民党军发动对 和 的重点进攻。②毛泽东、周恩来等率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出 ,转战陕北。③ 率领的西北野战军先后取得青化砭、沙家店等战役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对陕北的重点进攻。④华东野战军在陈毅、粟裕指挥下在山东 消灭国民党王牌主力整编 ,打退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三、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危机1、经济危机①全面内战爆发后,国统区 逐渐陷入崩溃的境地。②为了维持战争的庞大开支,国民政府无限制地发行 。1948年前8个月纸币的发行量已经是1937年全年发行量的47万倍。随之而来的是恶性的 ,物价飞涨。2、阶级矛盾:国民党的反动政策和 的巧取豪夺,使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受到残酷的 ,民族资产阶级也受到排挤和打击,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下降,民不聊生。国民党在人民中的信誉一落千丈。3、统治危机①1946年11—12月,在内战声中,国民党包办的 在南京召开。②中国共产党和 坚决反对,拒绝出席。出席大会的国民党代表占85%,此外是依附于国民党的青年党、民主社会党和若干“社会贤达”。③会议通过的 ,不过是国民党一党专政和蒋介石独裁的装饰品,进一步暴露了国民党当局坚持独裁和内战的真面目。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解放区的土地改革(1)过程:1947年夏,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在河北平山县 村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了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制度的 。(2)意义:各解放区贯彻全国土地会议的精神,掀起 群众运动,使亿万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获得了解放。2、战略反攻——千里跃进大别山(1)背景:经过人民解放军一年的作战,战争形势发生重大变化。(2)过程: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12万人,一举突破黄河天险,千里跃进 。(3)结果:直接威胁到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南京、武汉,揭开 的序幕。 3、战略决战——三大战役(1)过程①辽沈战役:1948年9月, 发动声势浩大的辽沈战役。辽沈战役历时52天,歼敌47万余人, 解放。人民解放军从此在数量上取得对国民党军队的优势。②淮海战役:1948年11月初,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发起规模空前的 。淮海战役历时66天,共歼灭国民党军55万余人,南线国民党军队的精锐主力已被消灭,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获得解放。③平津战役:11月下旬,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第二、三兵团联合发动平津战役。平津战役历时64天,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52万余人,基本解放 。(2)意义: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是国共两党的 ,共歼灭国民党军队154万余人,基本 了国民党的主要军事力量,为中国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4、中共七届二中全会(1)召开:1949 年春,中共在河北西柏坡召开 。(2)内容①毛泽东在会上提出了促进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基本方针,指出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 ,提出了革命胜利后党在各方面的基本政策。②毛泽东提醒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 的作风。” 5、北平谈判(1)背景①经过三大战役,国民党在长江以北的力量已全线崩溃。②迫于内外压力,1949年1月21日,蒋介石宣告引退,由 代理其总统职务。③李宗仁表示愿以中共提出的条件为基础进行和平谈判。(2)经过:1949年4月,以周恩来为首席代表的中共代表团和以 为首席代表的国民政府代表团,在 举行和平谈判。(3)结果:但国民党最终拒绝在双方代表达成的 上签字,谈判破裂。 【问题合作探究二】 解放战争时期的北平和平谈判史料一 我作为和平谈判代表已经不是第一次了。1946年那一次,陈嘉庚先生对我说,与蒋介石谈判无异于与虎谋皮。但是我们还是满怀诚意地和他谈了,因为人民需要和平,广大人民还不了解蒋介石的假和平骗局。现在我们又和他谈了,但今天的情况与往昔大不相同,今天可以说,无论打也好,和也好,我们有信心有力量使它一定能实现……史料二 与此同时,我们的人民解放军壮大了,由原先的120万人发展到400万人以上,并且蒋介石做了很好的运输大队长,我们的战士有很大一部分是俘虏过来的,后来成为解放军战士。史料三 这次和平协定八条二十四款,中心问题是接受改编和渡江,这是不能妥协的,必须坚持。今天的革命绝不能再如辛亥革命和北伐战争那样,由于中途妥协而由反动派最后胜利。历史经验证明,革命不能进行到底,则一定失败。——以上材料均引自北平和谈期间周恩来的演讲 (3)和平协定的中心问题为什么是“接受改编和渡江”? 北平和谈失败后,中国共产党是怎样将革命进行到底的? 6、渡江战役(1)4月21日,毛泽东、 发出向全国进军的命令,解放军百万雄师在西起湖口、东至江阴的千里战线上,分3路发起渡江战役,迅速突破 防线。(2)23日,解放军占领国民党统治中心 ,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在大陆的统治覆灭,中华民国时期结束。7、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国民党因其不能解决中国社会的 ,不能应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要求,不能代表广大民众的切身利益,从而失去了民众的支持,丧失了在中国大陆的统治权。(2)中国共产党能够始终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代表了中国最广大 的根本利益,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支持,故能领导人民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3)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是 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胜利,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是 人类历史上最具影响的伟大事件之一。 对照提纲,知识系统整理,归纳记忆。
合作探究 知识升华 这一环节要求学生在积极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围绕核心知识和重点难点设问,启发诱导学生思考探究,从而达到环环相扣、绕疑深入的目的,帮助学生构建起完整的知识体系。第二学习时间:合作探究、高分跨栏——知识技能系统化老师指导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完成本节的知识结构及探究本课重点难点:一、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的斗争(1)政治斗争①通过1945年重庆谈判和1949年北平谈判,共产党揭穿了国民党假和谈的阴谋。②在1946年的政协会议中,共产党团结各民主党派同国民党进行了尖锐的斗争,会议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冲破了国民党的独裁统治。(2)军事斗争①1946年,国民党撕毁政协协议,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发动了全面内战。内战初期,人民解放军先后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②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渡过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③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中共中央领导解放军先后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④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23日,解放南京,国民党统治覆灭。二、近代国共关系发展演变的特征及影响因素(1)特征:近代史上,国共两党关系经历了“合作-对抗-再合作-再对抗”的曲折历程。从历史上看,国共两党合作或者对抗,是受多种因素制约的。(2)影响因素①两党的阶级性质不同。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共产党代表工农群众的利益。阶级性质不同是国共关系矛盾斗争直至分裂的根本原因。②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当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时,两党就有结束对抗走向合作的可能;当阶级矛盾上升时,两党合作关系就有可能破裂,走向对抗。③国际政治势力的态度与国际环境的影响。进步的国际政治势力的态度与有利的国际环境促成两党之间的合作;反之,反动的国际政治势力插手,就会加速两党关系的破裂。三、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1)根本: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2)灵魂: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作为指导。(3)中坚:有一支由党领导的革命军队,开展武装斗争。(4)保障:组织了一个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战斗。(5)基础:有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
默写过关 知识深化 【知识结构】
高效训练 不练不讲 高效训练、不练不讲——知识题目化、能力具体化当场训练、同步测控:一.选择题1.1945年10月12日,西安《秦风日报、工商日报联合版》发表社论:“分裂内战的阴霾可望由此扫清,和平建国的时代可望于兹开始……抗战的鲜血也将不至于白流,这是中华民族的福音!这是中国人民的胜利! ”这篇社论出现的背景是( )A.《双十协定》的签署 B.《国内和平协定》的签署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通过 D.抗日战争的胜利2.1945年9月,蒋介石密令各战区“围剿长江南岸、鄂浙皖东及桐柏山区奸匪。……警备阜阳、沈邱、商城、霍邱间地区,清剿各该地区奸匪。……除警备交通及剿匪外,并注意防范邻近战区之奸匪流窜。”该密令发出的背景是( )A.抗日战争进入决胜阶段 B.蒋介石正积极筹备内战
C.国共已经达成和平协定 D.国共两党全面内战爆发3.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在给山东战区的一份电报中指出:“敌军密集不好打,忍耐待机,让敌占领莱芜、沂水、莒县,陷入极大困境,然后歼击,并不为迟。”这是为了(???)A.消灭国民党的主力 B.粉碎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
C.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D.奠定解放长江以南的基础4.晋冀鲁豫解放军在鲁西南强渡黄河后,国民党方面“对于解放军下一步究竟是东越运河、直接策应华东野战军打破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还是南进截断陇海路直趋徐州、粉碎蒋介石的作战计划,捉摸不定”。解放军的“下一步”军事行动及其真实意图是(?? )A.跃进大别山,开始战略反攻B.夺取徐州,准备战略决战
C.破坏陇海路,支援淮海战役 D.强渡长江,迅速解放南京5.20世纪40年代朱自清总结了人们的普遍心情:“胜利到来的当时,我们喘一口气,情不自禁地在心头描画着三五年后可能实现的一个小康时代……但是胜利的欢呼闪电似的过去了,接着是一阵阵闷雷响着。这个变化太快了,幻灭得太快了。”当时人们的普遍愿望是(???)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B.“打倒列强,除军阀”
C.“还我河山,守土抗战” D.“要和平,争民主”6.美国驻华军事顾问团团长巴达维将军在给美国陆军部的报告中说:“由于国民党政府在长江以北的失败所造成的耻辱,纵令时间容许,国民党政府是否能在华南取得必要的支持,动员这一地区的人力,以重建其军队,实属极端令人怀疑。”这一史料表明,美国(? )A.对中国抗日战争持观望态度B.对武汉会战结果的不满
C.对共产党的肯定D.对蒋介石政权的失望7.1946年,梁漱溟(著名爱国民主人士)到上海去见周恩来,促其回南京继续和谈。次日梁返回南京,下车见报载“国军已攻下张家口”,不禁惊叹地对记者说:“一觉醒来,和平已经死了!”“和平死了”是因为(  )A.重庆谈判国共双方未达成一致意见B.国人和平建国的要求脱离实际C.国民党发动内战,撕毁政协协议D.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议上签字8.1948年7月,国民政府虽发行了面额25万元的纸币,但城市中的大宗买卖基本上都使用黄金、美元结算,农村中则恢复了银元交易,甚至用实物粮食来计价。上述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市场上货币流通量严重缺乏B.官僚资本大肆搜刮社会财富C.国民党统治区货币严重贬值D.国统区的社会经济走向崩溃9.蒋介石认为中共某一军事举动“东可威胁京畿,西可威胁武汉,南可阻碍长江运输,在战略上对于国民政府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顾虑”。此军事举动(  )A.扭转了解放战争的态势 B.揭开了战略决战的序幕C.解放了长江以北地区 D.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10.1948年底,著名的建筑学大师梁思成先生曾写信给中共中央,提出要尽可能地保护中华民族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如故宫、颐和园、雍和宫等。据所学知识判断,当时正在进行的与之有直接关系的战役是(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11.它“实行无后方作战和‘围魏救赵’战法,直插国民党军队战略纵深大别山地区,调动和吸引了大量国民党军队于自己的周围,配合陕北、山东战场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材料中的“它”(  )A.改变了国共内战形势 B.直接配合了延安保卫战C.保证了淮海战役的胜利 D.改变了国共军力的差距12.下图漫画《小距离》选自1945年8月《自由画报》。它反映出(  )A.双方皆缺乏和谈诚意 B.共产党做好应对策略C.国共由合作走向对抗 D.谈判没取得实质进展13.“我们提议(中共)中央能允许我们在本月底(注:当年为民国三十五年)即开始实施主力突围的计划,即经鄂中分两个纵队分别向陕南及武当山突围,然后转至陕甘宁边区。”该部队发此电文主要是由于(  )A.重庆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B.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C.国民党实行重点进攻 D.战略反攻的需要14.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在给山东战区的一份电报中指出:“敌军密集不好打,忍耐待机……让敌占领莱芜、沂水、莒县,陷入极大困境,然后歼击,并不为迟。”这是为了(  )A.消灭国民党的主力 B.粉碎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C.揭开战略进攻的序幕 D.奠定解放长江以南的基础15.下图是国民政府某一时期发行的一套纸币的面值之一。该套纸币的发行(  )A.推动了国统区经济的健康发展B.造成中国对外贸易严重入超C.使中国自然经济走向完全解体D.沉重打击了中国的民族工业二、非选择题16.《时代》周刊是美国影响最大的新闻周刊,有世界“史库”之称,蒋介石、毛泽东等许多中国人曾经成为《时代》周刊封面人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蒋介石曾先后10次出现在《时代》封面上,并且是1937年《时代》年度人物,当年《时代》封面图片是蒋介石和宋美龄的合影。材料二 毛泽东曾先后12次出现在《时代》封面上。其中1949年3月,毛泽东第一次成为《时代》封面人物。(1)《时代》周刊将蒋介石和毛泽东分别列为1937年和1949年年度人物和封面人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毛泽东与蒋介石曾在1945年进行过一次具有历史性的会面,请简述毛泽东参加这次会面的目的和意义。 (3)毛泽东和蒋介石公开正面对抗长达半个世纪,请列举在1949年毛蒋进行军事斗争的典型事例及其结果。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公开的全面的内战会不会爆发?这决定于国内的因素和国际的因素。国内的因素主要是我们的力量和态度。会不会因为国际国内的大趋势和人心所向,经过我们的奋斗,把内战限制在局部的范围,或者使全面内战拖延时间爆发?这种可能性是有的。——1945年8月13日毛泽东《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材料二 如果联合政府成立了,中共将尽心尽力和蒋主席合作,以建设独立、自由、富强的新中国,彻底实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1945年9月27日毛泽东答路透社记者问材料三 如果要使革命半途而废,那就是违背人民的意志,接受外国侵略者和中国反动派的意志,使国民党赢得养好创伤的机会,然后在一个早上猛扑过来,将革命扼死,使全国回到黑暗世界。——毛泽东《将革命进行到底》(1)归纳材料一中毛泽东对内战的基本观点并分析“国内的因素和国际的因素”的具体内涵。 (2)材料二和材料一有何内在的联系?材料二的主张在当时能否实现,为什么? (3)材料三和材料一、二相比,共产党在国共关系问题上的态度有什么显著变化,变化的主要条件是什么?

第25课 人民解放战争教学案参考答案
【问题合作探究一】 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的政治斗争
(1)原因:迫于当时国内外的厌战情绪;蒋介石尚未完成打内战的全部准备工作,争取备战时间。
真实目的:利用政治手段,将发动战争的责任转嫁给中国共产党。
(2)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重庆政治协商会议通过和平民主建国的路线;解放战争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
【问题合作探究二】解放战争时期的北平和平谈判
(1) 因为当时陈嘉庚看透了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
(2) 人民解放军取得三大战役的胜利,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人民力量空前壮大,革命即将取得全国性的胜利。
(3) 原因:只有渡江和接受改编,才能彻底、干净地消灭一切反动势力,在全国范围内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
进行到底的举措:发动渡江战役,推翻国民党政权;向全国进军,追歼残敌。
【高效训练】参考答案
1.【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中时间的限定和社论的内容可推断,其出现的背景应是《双十协定》的签署,A项正确。《国内和平协定》是在1949年国民党败局已定的形势下达成的。
2.【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中的时间可知,这一时期处于抗日战争胜利后、重庆谈判前蒋介石进行量庆谈判的原因之一是内战的准备工作没有完成,故选B项。
3.【答案】B。【解析】分析题干材料“解放战争时期”“山东战区”等信息可知,人民解放军与山东有关的军事行动是粉碎国民党军队对山东的重点进攻。A、D两项分别是三大战役的结果和意义;C项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影响。
4.【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解放战争的过程,考查学生解读和获取材料信息以及知识迁移的能力。题干有两处关键信息, 一处是“晋冀鲁豫解放军在鲁西南强渡黄河”,一处是“打破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根据这些信息可知当时仍处于战略防御阶段,而下一步的军事行动就是展开战略反攻,而揭开战略反攻序幕的正是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据此分析A项正确。B、C、D三项不符合题干材料所述的形势。
5.【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从题干时间20世纪40年代和材料内容可知,当时的背景是抗日战争胜利,短暂和平后国共内战随即开始。所以当时人们的愿望是停止战争,争取和平、民主。答案选择D。A是孙中山提出同盟会的纲领。B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目标。C反映抗日战争。均不符合题意。
6.【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可以看出,美国对国民党政府在“长江以北的失败”感到失望,对“国民党政府是否能在华南取得必要的支持,动员这一地区的人力,以重建其军队”表示怀疑,故只有D项符合题意。
7.【答案】C。【解析】“1946年”“国军已攻下张家口”表明内战爆发,说明中国国内和平的可能性已不存在,故选C项。
8.【答案】C。【解析】内战期间,国民政府大肆发行金圆券导致货币贬值、物价飞涨,故A项错误;官僚资本主义搜刮社会财富会导致经济凋敝而非恢复黄金、白银的货币贸易,故B项错误;国统区货币严重贬值是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故C项正确;材料中现象是国统区经济走向崩溃的表现,故D项错误。
9.【答案】A。【解析】据材料“东可威胁京畿,西可威胁武汉”可知,此军事举动是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扭转了解放战争的态势,故A项正确;揭开战略决战序幕的是辽沈战役,故B项错误;解放了长江以北地区的是淮海战役,故C项错误;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是渡江战役和攻占南京,故D项错误。
10.【答案】B。【解析】故宫、颐和园、雍和宫都在北平,说明战役的地点跟北平有关,辽沈战役主要在辽宁,故A项错误;平津战役主要发生在北平和天津,故B项正确;淮海战役主要在淮河地区,故C项错误;渡江战役主要在长江中下游,故D项错误。
11.【答案】A。【解析】解读材料可得“它”是指解放战争期间的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使中原地区由国民党军队进攻解放区的重要后方变成了人民解放军夺取全国胜利的前进基地,带动了全国各战场的战略进攻,整个战争格局从此发生根本的转变,故A项正确。
12.【答案】B。【解析】为了争取国内和平,共产党参加重庆谈判,表现了和谈的诚意,蒋介石政府却是“假和平,真内战”,缺乏诚意,A项错误;图画中代表共产党的人手拿打狗棒,体现了共产党做好了应对的策略,B项正确;1946年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标志着内战爆发,国共由合作走向对抗,C项错误;漫画没有谈判结果的信息,D项错误。
13.【答案】B。【解析】由材料中时间“民国三十五年”即1946年,可排除C、D两项;依据材料“开始实施主力突围的计划”,可知应是针对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故选B项。A项与材料无关。
14.【答案】B。【解析】分析题干材料“解放战争时期”“山东战区”等信息可知,人民解放军与山东有关的军事行动是粉碎国民党军队对山东的重点进攻。A、D两项分别是三大战役的结果和意义;C项的标志是人民解放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15.【答案】D。【解析】“五百万元”表明通货膨胀严重。据“金圓券”并结合所学可知,解放战争时期国民政府滥发纸币,导致通货急剧膨胀,造成原料昂贵而产品滞销,民族工业陷入绝境,故D项正确。
16.解析:第(1)问结合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和1949年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有关史实进行回答。第(2)问根据1945年重庆谈判的内容具体分析其目的及意义。第(3)问根据1949年解放战争中国共双方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进行归纳总结。
答案:(1)中国实现全民族抗战,作为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受到世界的关注;中国人民的解放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毛泽东受到世界的关注。
(2)目的:争取和平;揭露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团结广大人民。意义:争取了政治上的主动,赢得了人民信任。
(3)三大战役胜利,国民党主力被消灭;渡江战役后占领南京,推翻了国民党统治。
17.解析:第(1)问,应根据材料一指出毛泽东认为内战必然爆发,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的国内和国际因素。第(2)问,应结合材料一指出材料二的主张不可能实现,并分析其原因。第(3)问,应依据材料三指出随着战局的变化,共产党对国共关系问题的态度的变化及变化的主要条件。
答案:(1)基本观点:内战必然爆发,但可以控制其时间和规模。国内外的因素包括:蒋介石坚持独裁内战但准备尚未完成;国内外要求和平的呼声高;美国为控制中国,实现全球霸权积极扶持蒋介石;中国共产党经过抗战实力得到增强等。
(2)材料二是毛泽东参加重庆谈判会见记者时的发言,它是材料一“我们的奋斗”的具体举措。材料二的主张不可能实现,因为中国共产党成立联合政府的前提就是要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
(3)变化:共产党在国共关系问题上已经掌握了主动权。条件:此时中国共产党已经基本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国民党企图以假和平作为缓兵之计。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