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山水画
【课题(学科和年级)】 :水墨山水画(美术学科、五年级)
【教材简介】 :山水画在我国艺术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其种类、画家更是数不胜数,本教材立足一个点,把面缩小,从众多的艺术家中选出元代大书画家倪云林的山水画来让学生学习,使得学生从中了解倪云林山水画的历史地位以及体会其独特的画面构图和枯笔淡墨的绘画技法。
【目标预设】 :
1.认知目标:通过学习引导学生了解倪云林以及其作品的空灵,孤寂意境,并了解倪云林书画的历史地位。
2.技能目标:指导学生体验倪云林的用笔用墨:用笔干枯、用墨清淡。并且临摹倪云林代表作品来表现其书画意境。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引导学生了解身边的书画大家倪云林,增强学生的自豪感,并提倡向倪云林学习将来也成为一代大家。
【重点、难点】 :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倪云林以及其作品空灵、孤寂的绘画意境。
教学难点:学生能掌握倪云林的用笔、用墨,并能表现其空灵、孤寂的绘画意境。
【设计理念】 :倪云林的山水画开创了中国文人山水画的新篇章,本设计选取众多书画大家中无锡籍画家倪云林为例,了解其人、其作品、其意境、其笔墨。旨在学习典型一人的方法上让学生学会以此类推举一反三的学习要领。
【设计思路】 :首先从不同的山水画构图对比引出倪云林独特的山水风格,其次了解倪云林以及其代表作品,再次分析其独特的画面以及形成的原因,最后教师示范其用笔用墨,学生进行临摹,引导学生学习倪云林的勤奋学习精神,将来也经过努力成为一代大家。
【教学过程】 :
导入
师:同学们好,课的一开始啊老师和大家一起随着古人的画作来领略不同的山水意境。
1:(PPT:出示《溪山行旅图》)
师:瞧,我们现在走进了一座大山,此时我们站在山脚之下抬头往上看,你会感觉到山?
生:高大、险峻······
师:对了,像这样的画面让我们感受到了山的高大、突兀、险峻,这是宋代画家范宽采用了高远构图给我们呈现的山水意境。
2:PPT出示《青卞隐居图》
师:下面我们随着画家王蒙来欣赏他眼中的山山水水。看,此时在我们面前首先出现了?
生:丛林
师:在丛林之后是?
生:大山
师:在大山时候又有?
生:大山······
师:像这样层次分明、重峦叠嶂、深邃幽远的意境是采用了深远的构图方式。
3:PPT出示《六君子图》
师:接下来我们来看一看元代大书画家倪云林的画,一起来领略他给我们展示的山水意境,瞧,他的画和前两位画家相比有没有画高大的山?
生:没有
师:有没有画茂密的树林?
生:没有
师:倪云林在画面中只画了?
生:几棵树,小土坡······
师:然而这样的画面使我们感受到了?
生:空旷、孤寂、悲凉、平淡······
师:确实如此倪云林运用了一河两岸平远构图,使得画面产生了平淡冲和的意境,倪云林这样的绘画风格开辟了中国文人山水画的新篇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水墨,领略其独特的山水绘画意境。(出示课题《水墨山水画》)
新授
1:了解倪云林以及其主要绘画作品
师:说到倪云林我看到每个同学都显的很兴奋,因为倪云林是元代大书画家,更重要的是我们无锡人。你看原来书画大家同样和我们一样生活在这里,想必大家对他很是了解,那么你知道倪云林有哪些有名的作品吗?
生:《六君子图》、《容膝斋图》、《秋林野兴图》······
师:同学们知道的真多,老师也带来了一些,瞧:(课件出示)有《江岸望山图》、《容膝斋图》、《紫芝山房图》、《渔庄秋霁图》等等。
师:下面我们具体来欣赏他的一张代表作品《渔庄秋霁图》,这张作品是倪云林50岁时候寄居在他的朋友王云浦的渔庄上画的,典型的一河两岸平远构图。这张画现在藏于上海博物馆,也是上海博物馆比较有名的一幅作品。从这张图的画面中,我们猜想下可能是画的南方还是北方的风景呢?
生:南方,因为南方多水,画面中空余的部分就是表了大面积的水域。
师:真有眼光,确实如此,那你们知道这是南方哪里的风景吗?
生:太湖地区
师:看来大家确实对倪云林的作品很了解,老师想问问大家太湖边你们去游玩过吗?
生:去过
师:那我们站在太湖边上可以看到近处有什么呀?
生:有树、有游人······
师:我们吧目光投向远处的湖面你看到过什么?
生:我看到过船,还有远处水鸟······
师:要是我们再往远处看呢?
生:会看到远处朦朦胧胧的山。
师:远山的后面呢?
生:······
师:或许还是山或许和天空连接在了一起。我们会看到这些,倪云林也和我们一样也会看到这些,然而他在画面中确只画了?
生:几颗树、小土坡、远山······
师:虽然只是画了这些,但是我们似乎从他的画面中可以联想到湖中有船,湖面?
生:平静
师:在远山的后面还有很多很多的景色。这就是倪云林的画,看似简洁的画面却能带来无限的遐想。而且能感受到一种?
生:空旷、孤寂、平淡······
师:确实如此让我们回味无穷。
2.意境分析及体验
师:此时此刻老师想到一个问题,倪云林的画怎么会有这种空旷、孤寂、空灵的意境呢?
说到这里主要有三个原因
第一:生活环境
大家都是倪云林是我们这边人,他常常看到的呢也是广阔朦胧的太湖流域的风景,因此他画面中所描绘的对象都是他观察生活得来的画面。
第二:生活经历
同学们我们从之前搜集的了解到的资料中知道倪云林早前生活条件是怎样的?
生:优越,无忧无虑的。
师:确实,倪云林早年生活优越无忧无虑,家业由他的哥哥操持,而他呢把主要的经历投入到了书画之中,(课件出示《张雨题倪瓒像》)从这张《张雨题倪瓒像》中我们看到倪瓒衣服富家公子的形象,家中还请了侍女和书童,在他的榻上以及书桌上还摆放着一些文房用具,可以想象当时他的生活条件十分优越的。但是倪云林一生并非十分安稳,在他27岁的时候他的哥哥去世,倪云林就被迫主持家业,大家知道倪云林对于书画很有研究,而对于家业的经验是一窍不通,因此当时他是感到压力很大,心情很压抑。而到了他40岁的时候倪云林再也无法操持庞大的家业,加上这一时期社会动荡了,我们知道倪云林生活的时代是元末明初的时代,而倪云林40岁的是各地爆发了农民起义,社会的动荡,家道的衰落倪云林不得已变卖了家产购得船只从此漂泊生活在了太湖之上。从早年的无忧无虑现在辗转流落到了生命堪忧的境地,使倪云林产生了落魄之感,因此在他的画面中又寄托了悲凉孤寂之情!
教师示范:那么我们要是要用笔墨怎样来表现呢,下面老师就用倪云林的笔墨来表现一下他画面中常常出现的树木。
我们首先用笔蘸水,调理下毛笔,把多余的水去掉,然后用笔尖蘸一点浓墨,在调色盘中调一下,边调墨边理一下毛笔。接下来我们来画一下树,一般都先画主杆,在转折处注意控制好节奏重按轻提,最后我们还可以用毛笔侧锋轻轻皴擦下主杆。倪云林所画的树大家可以发现他所画的主杆往往都是笔直的,就像他的为人一样显得挺拔孤傲。现在老师把画好的主杆放大,我们可以看到用的墨色是?
生:清淡的
师:用的笔触是?
生:干枯的
师:确实如此,这就是倪云林的用笔用墨方法,这样画出来的树呢似乎就显的更加的沧桑。下面我们给树画一下枝条,画的时候要控制好用笔不能把枝条画的比主杆都粗这样就影响的整课树的姿态了。
紧接着我们可以画上一些细树枝了,画细树枝的时候同样也要控制好节奏一来一往,同时画的时候注意不能画的杂乱无章了,还可以根据画面需要添加一些树枝。
最后我们来添加一下树叶,倪云林往往采用点叶法来画的,那么我们也在树枝上轻轻的点上一些树叶切忌不要点的过多。因为在树叶的处理上倪云林也是比较独特的,他往往画的树叶比较稀疏。有同学在画的是时候要是画了一些茂密的树,那又会产生怎样的感觉呢?(课件出示茂密的树)
生:······
师:大家说的不错,会觉得别扭,茂密的树是表现的生机勃勃,而倪云林要体现的是那一种空旷孤寂的绘画风格,所以我们在点叶子的时候不能一时兴起点很多。刚才老师演示了一棵树,从中我们了解到倪云林用墨是清淡的,用笔是?干枯的。这样画出来的树给我们的感觉很沧桑,和他的绘画风格是融合的,下面我们就来用这样的笔墨画一画他代表作品中的一棵树,体验下这种不同的表现方式。(课件出示倪云林作品中一棵单独的树,学生临摹,教师及时点评其用的笔墨)
第三:勤奋学习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是用倪云林的笔墨来表现了他的树,也体会了这样的笔墨给我们带来不同感受。下面我们再来讲讲倪云林这种绘画意境形成的第三个原因就是勤奋好学,倪云林早年刻苦向前代大家董源、巨然等学习,临摹他们的画作,(出示:董源画作)老师带来了董源的作品,我们从中可以看到倪云林早期的《秋林野兴图》和董源的有几分相似用笔相对比较清润的。除了向前代大家学习之外倪云林还向同一时代的画家学习,我们知道元朝时期出现了四位代表性的山水画家除了倪云林还有?
生:黄公望、王蒙、吴镇。
师:对了,元四家他们之间即使朋友又是老师,他们常常相聚一起切磋书画,相互学习。倪云林对书画勤奋好学,自己还根据自身特点创造出了自家的笔墨、自家的山水风格。
学生临摹练习:教师出示《渔庄秋霁图》
1:师:同学们接下来我们也发扬勤奋学习的精神,来向我们身边的书画大家倪云林学习。瞧,在倪云林的画中往往画了几棵树,它们有高有的低,有的叶子是横点的,有的是?
生:个子点
师:对了,说明树的品种不一样。还有的树枝之间相互穿插遮挡了。我们在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些细节。
接下来我们用大师的笔墨在你刚才的作业纸上也可以添加一些树木以及土堆和远山!(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2:师:现在大部分同学都基本完成了,但是细心的同学会发现在倪云林的画作中还有一些题跋,我们来看一看(教师诵读《渔庄秋霁图》题跋)这段诗呢是表达了倪云林的抑郁孤寂之情,那么同学在今天课堂学习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感触呢?面对你自己的画面有什么想说呢画呢?我们一起思考交流下。
生:······
师:同学们的感触真多,下面我们就在我们的画面上写上你们话语,最后把我们的作品展示出来吧。
三:点评
根据学生的作业评价其中的用笔用墨以及树木的组合等点评。
四:拓展
倪云林独特的绘画风格开辟的中国文人山水画的新篇章,对后人的山水画影响很大,也使得后来很多书画大家争相模仿,明朝明四家之一的书画家沈周也模仿倪云林绘画,但他师傅常常评价道又过矣、又过矣。可见倪云林的书画造诣很深。因此看了同学们的作品老师很欣慰,最后老师想对大家说,倪云林通过自己的勤奋好学成为了一代书画大家,我相信只要我们努力终将也能成为一代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