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
(时间:120分钟 分值: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8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是( )(2分)
A.头衔(xián ) 愚蠢(chǔn) 狡猾(huá) 较量(jiào)
B.称职(chèng) 缥缈(pi?o) 闪烁(shùo) 女娲(wā)
C.钦差(qīn) 蓬勃(péng) 澄澈(chéng) 掺和(chān)
D.滑稽(jī) 雕像(diāo) 爱慕(mù) 凯歌(k?i)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 )(2分)
A.圈定 袍子 不可救药 骇人听闻
B.蓬勃 泥潭 杞人忧天 爱慕虚荣
C.灵敏 气概 赫赫有名 眉开眼笑
D.狡猾 勋章 随声附合 神通广大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出现了一个神通广大的女神,叫作女娲。
B.近日,我区志愿者来到敬老院,为老人包饺子,老人们眉开眼笑的。C.人生路上,人人都有高低起落时,有时,一句简单的问候,也足以让疲惫不堪的人感到温暖。D.接着一阵手足无措的跳跃和欢呼,表示他获得生命的快乐。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2分)A. 女娲给她心爱的孩子取了一个名字,叫作“人”。
B.“是什么在飞?”盲孩子停下脚步仔细听着,“我听见翅膀扇动的声音”。C. “我要派诚实的老大臣到那儿去,”皇帝想:“他最能看出这布料是什么样子。”D.雕像者回答说:“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添头!白送!”
5.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白昼有一条神秘的航线,划来只镀金的巨船,驶过顶空的子午线。
B.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注视着和倾听着这位新来的老师的报告。
C.为了避免这类事故今后不再发生,交通局加大了宣传的力度。
D.她工作着,工作着,一直工作到星星和月亮射出幽光。
6. 下列关于本单元课文相关知识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天上的街市》是著名作家郭沫若创作的一首新诗。
B.《杞人忧天》是一则寓言,选自《列子.天瑞》。
C.《皇帝的新装》的作者是安徒生,法国作家,代表作有《海的女儿》。
D.《伊索寓言》里的故事短小精悍,描写形象生动,语言简练朴素。
7.诗词默写。(6分)
(1). ,我言秋日胜春朝。
(2). 君问归期未有期, 。
(3) .僵卧孤村不自哀, 。
(4). ,月是故乡明。
(5). 峨眉山月半轮秋, 。
(6).终古高云簇此城, 。
8.请根据上下文的语意,仿照画线句子,填写出两个句子,并与上文构成排比句。(2分)一朵鲜花点缀不出绚丽的春,一个音符谱写不了动人的乐章,______,______。只有万众一心,群策群力,才能建设好我们的家园。
9.名著导读 阅读下面一段节选文字,回答问题。(8分)行者连忙接了贬书道:“师父,不消发誓,老孙去罢。”他将书搁了,留在袖中,却又软款道:“师父,我也是跟你一场,又蒙菩萨指教,今日半途而度,不曾成得功果,你清坐,受我一拜,我也去得放心。”师傅转回身不踩,口里唧唧哝哝道:“我是个好和尚,不受你歹人的礼!”行者见他不踩,又使个身外法,把脑后毫毛拔了三根,吹口仙气,叫:“变!”即变了三个行者,连本身四个,四面围住师父下拜。(1).上面这段文字出自哪本名著?作者是谁?(2分)
(2).文段中的“行者”因为带领群猴找到安身立命的处所,被群猴尊为美猴王,拜师学艺时师傅给他取名?_________,被玉帝招安后封了个粥马温,最后因为去西天取经立下汗马功劳被封为__________?。(2分)
(3).上面这段文字出自《西游记》中的哪个故事?(1分)
(4).鲁迅评价《西游记》语“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那么,你从这段文字中读出了什么“人情世故”?(3分)
二.阅读理解(42分)
(一).诗歌鉴赏(4分)
潼关
清·谭嗣同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解不平。
10.诗歌描绘了北方怎样的景象?(2分)
11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11分)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②,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③,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④,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⑤,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⑥,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1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3分)
(1)身亡所寄??_________
(2)奈何忧崩坠乎__________
??(3)其人舍然大喜__________
13.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2分)
A.其不善者而改之 其人舍然大喜
B.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 学而时习之
C.为人谋而不忠乎 奈何忧崩坠乎
D.不亦说乎 晓之者亦舍然大喜[来源:学。科。网]
14.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又有忧彼之所忧者。
(2).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15.杞人为什么忧天?这则寓言嘲讽了什么样的人?(2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小题。(12分)
燃烧的木棉花
杨春山
①在金沙江、怒江、澜沧江三江并流的地带,木棉花如一位淸逸的隐士,不时把它孤傲的身影投射在江畔的某个地带。金沙江在高山峡谷里穿行。湍急时,江水激荡岸石,雷霆万钧,滚泻奔腾,形成了虎跳峡等壮美的奇观;泙缓时,江水波澜不惊,莹碧如玉,悠悠徐行,衍生了金江古渡等柔和的景致。在一疾一缓之间,具有神性和自由意味的金沙江,让滇西北高原具有了重叠的层次和流动的质感一条江的奔流,会让江岸承受无处不在的冲击,而一条江的静滞,会让江畔拥有云蒸霞蔚的江花。在金沙江沿线绽放的木棉花,聚成了一道绝美的风景。挺立在江岸边的木棉花树,不离不弃地依偎着金沙江,用自己的身影,点缀着江水的寂寞。有了木棉花的点缀,金沙江就拥有了明媚的色彩与春光。木棉花树的俊逸挺拔和金沙江的激情交织碰撞,滇西北高原停驻在人们的视野里。
③春会让木棉花隐忍了一年的生机在瞬间绽放,满树的鲜红与艳丽成就了木棉花,成就了它“英雄花”的称谓。一树木棉花,就是一树春夭里绽放的火红与希望。有了木棉花娇艳的容颜,滇西北高原就有了亮丽的底色;有了木棉花的陪伴,一路奔行的金沙江就不再感到疲惫。在金沙江的穿行路线图里,始终有木棉花若隐若现的身影。
④除了金沙江边的干热河谷地带,在滇西北的一个个村庄,木棉花树依然有着挺拔不凡的气度。在乡村,一只只在花朵旁驻足的小鸟,一只只在硕大花瓣里穿行的蜜蜂,会让木棉花变得更加生动和温情。五星形的花瓣,紧紧簇拥着蕊的花瓣,让木棉花充满了凝聚的象征意味。选择了乡村的木棉花,把自己的根深深扎进红土地里,用俊俏而大气的容颜,和村庄两相厮守。那些硕大而肥厚的花朵,在喧闹了春光之后,便会被摘下、晒干,成为味蕾上的诱惑。
⑤有了木棉花,乡村就拥有了另一副容颜。在木棉花树的绿荫下纳凉、聊天,或是做些手里的活计,是村人的最爱。爷爷在世时,曾守过生产队的窝棚多年,院里长着一棵高大的木棉花树。毎年春天木棉花如期绽放,他会把木棉花摘下,晒干后当作枕芯,或是用来做莱,让我们在儿时便享受到了来自木棉花的诱惑。这缕鲜香,至今让我回味,是我在外打拼的日子里不断的一缕乡愁。
⑥没有了木棉花,滇西北的金沙江肯定会失去不少美。河湾里的一树木棉花,倒映在河水里,与天空的云彩互相唱和;江岸边的一树木棉花,把笑脸展示在崖畔上,与山林中的飞鸟和鸣;村庄里的一树木棉花,用它的静默付出,温暖农人的朴素生活。给予、奉献、朴实、隐忍,是木棉花的气度,也应该是乡村的气度。
⑦木棉花始终在提醒着乡村,只有不断地弘扬美好,摒弃丑陋,才能获得踏实的幸福生活木棉花的美,在目光所及之内,也在目光所及之外,当它的一树花朵开始凋零,褪去了原有的繁华,失去了原有的光泽,它作为美食的历程却才刚刚开始。我们的生命,也应该如木棉花一样,勇敢绽放。
⑧蛰居小堿二十多年的时光里,我会在夜晚不时地怀念木棉花。怀念木棉花,其实也是在怀念曾经拥有的乡村生活与气度。那在味蕾上逐渐洇开的淡淡乡愁,那散发出木棉花瓣清香。
⑨被木棉花染红的春天是幸福的,有了木棉花的滇西北是幸福的。我们在外行走时略显踉跄的脚步,和故乡的明媚春光里的木棉花相遇之后,开始变得坚实,如同我们凝望故乡时的深情目光。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6. 文章第①段写金沙江对描写木棉花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17. 作者笔下的木棉花具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4分)
18. 第③段划线句子“有了木棉花的陪伴,路奔行的金沙江就不再感到疲惫。”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3分)
19. 请简要分析第⑧段在全文中的作用。(2分)
(四)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小题。(15分)
母爱像棉花盛开 徐学平??①听说,每一位母亲都是大地上盛开的花朵,有人说母爱温馨如康乃馨,有人说母爱圣洁如鲁冰花…然而,我那与泥土打了一辈子交道的母亲却从来没见过这些娇贵的花儿。我也一直在寻找,寻找一朵属于母亲的花。??②母亲是个勤劳朴实的农民,她用天底下最无私的爱养育着自己的三个儿女。小时候,家里的经济并不宽裕,母亲却总能让我们时常成为小伙伴们羡慕的对象,或是一本有趣的小人书,或是一根美味的冰棍儿……而母亲,她对自己却节俭到了几乎苛刻的程度。??③记得,我在一篇小学作文里曾经这样描述过母亲--“我从来没有看到妈妈穿过漂亮的衣服,她很普通,普通得就像田野里随处可见的狗尾巴花。”那是我第一次把母亲比作花儿,尽管那个懵懂的比喻一度成了村民的笑谈,但母亲那淳朴的形象却永远烙在了我心中。? ④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母亲的了解也不断地增多。我曾经见到过母亲年轻时候的照片: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两根乌亮亮的麻花辫,原来母亲也是很美的。然而不幸的是,她婚后不久父亲的身体就一直不好,母亲便不得不用柔弱的双肩挑起家庭的重担。??⑤母亲不分昼夜操劳着,家务、农活、牲口、孩子…母亲总有忙不完的事,再也无暇去照一下镜子梳理一下自己秀美的长发了。在我心中,我觉得母亲有时好像命运多舛的苦菜花,有时却像挺拔坚强的向日葵。然而,我又总感到这些花儿还是代表不了母亲,总觉得还缺了些什么。??⑥直到我大学毕业的那一年,刚找到工作的我便迫不及待地赶回家,因为我想早点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母亲。那天,见到母亲时,她正在棉花地里摘棉花。深秋的田野已是一片枯黄,只有星星点点的棉花还在竞相开放,洁白的神絮漫天飞舞,和母亲的白发一起在风中飘扬。??⑦得知我即将参加工作,母亲的双眼顿时噙满了欣慰的泪水。她高兴地说:“快,帮妈把地里的棉花摘了,明天就送去收购站,说不定还能给你换套象样点儿的西装呢!”望着母亲因长年累月的辛劳而过早苍老的身影,蓦然间,我觉得她仿佛也成了一株随风摇曳的棉花。??⑧棉花的一生共有两次“花”开:花龄期的棉花开出的花朵很美,白的纯洁,粉的淡雅,但是为了孕育棉花,她只能萎谢掉自己美丽的容颜;产棉期棉花会把自己所有的养分都毫不保留地提供给棉桃,于是叶蔫了,枝枯了,洁白的棉花终于盛开了,而这一次,她枯槁的却是自己全部啊!??⑨棉花,可谓是我再熟悉不过的乡间植物了,但那不正是我苦苦寻觅的母亲花么?母爱像棉花盛开,她穷其毕生的精力只为换取最终无私的绽放,吐出棉,纺成纱,拧成慈母手中线,织成游子身上衣。(选自2019年5月《贺州日报》)20.请简要分析文章以“母爱像棉花盛开”为标题的妙处。(2分)
21.请结合全文,品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6分)①深秋的田野已是一片枯黄,只有星星点点的棉花还在竞相开放,洁白的棉絮漫天飞舞,和母亲的白发一起在风中飘扬。
②得知我即将参加工作,母亲的双眼顿时噙满了欣慰的泪水。
22.第⑤段中“我又总感到这些花儿还是代表不了母亲,总觉得还缺了些什么。”你认为到底缺了些什么呢?(1分)
23.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简要分析。(4分)
24.文章开头说:“每一位母亲都是大地上盛开的花朵”,你觉得你的母亲是一朵什么花?请联系实际说明理由。(2分)
三.写作表达(50分)
25.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写作。
(1).请以“有一种力量叫????????????”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1)半命题作文要在题目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词语(如诚信、执着、坚持等),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2)除诗歌、戏剧外,自选文体,文章不少于600字,严禁抄袭。(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2)以”那一声呼唤”为题写一篇作文。
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28分)
1.B 2.D 3.D?“手足无措”形容举动慌张或无法应付。用在这里不合语境。
4.A 5.C 6.C 7. (1)自古逢秋悲寂寥
(2)巴山夜雨涨秋池
(3)尚思为国戍轮台
(4)露从今夜白
(5)影入平羌江水流
(6)秋风吹散马蹄声
8.一枝麦穗衬托不出金色的秋天;一朵雪花覆盖不了苍茫的冬天
9.(1)《西游记》 吴承恩
(2)悟空 斗战生佛
(3)《三打白骨精》
(4)大闹天宫孙悟空被压五指山后被唐僧解救,随他前往西天取经。此次,悟空临行之前,再三拜别,这体现了悟空重情义,有感恩之心。
二.阅读理解(42分)
(一)10.描绘了北方辽远而壮阔的景象。
11.表现了作者渴望冲破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
心的一种冲破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
(二)12.(1)通“无”,没有? (2)掉下?(3)通“释”,解除,消除
13、D
14. (1) 另外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担心(忧愁)而担心(忧愁)。
(2)你跨步、跳跃,每时每刻都在地上活动,为什么还要担忧地会陷下去呢
15.怕天会塌下来。嘲讽对一些不必要的事或基本上不会发生的事担心的人
(三)16. 金沙江是木棉花生长的环境,描写它也是从侧面描写了木棉花;金沙江汹涌奔流的壮美、悠然徐行的柔美的特点也能烘托出木棉花所具有的特点。
17. ①花朵硕大肥厚,鲜红艳丽。②花树挺拔不凡(俊逸挺拔)。③瞬间绽放,勇敢热烈。④晒干后可当做枕芯,或是用来做菜。⑤拥有给予、奉献、朴实、隐忍的气度。
18. 本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木棉花与金沙江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的写出了金沙江沿线的木棉花树和金沙江的激情交织碰撞,用自已的身影点缀着江水的寂寞,让金沙江拥有了明媚的色彩与春光。
19. ①结构上总结上文引出下文。②內容上写出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怀念及木棉花对作者在人生道路上的陪伴。
(四)20.①标题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母爱”比作“棉花盛开”,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揭示母爱无私的主旨,棉花为了孕育棉桃,给棉桃提供养分,枯福了自己。21.①这句话是景物(环境)描写,层层烘托,营造了一种萧瑟悲凉的氛围,烘托了母亲坚韧的性格和苍老的形象,为下文盛赞母爱做铺垫。。②这句话运用了神态描写,传神地写出了母亲得知“我”找到工作后内心的激动和欣慰之情22.缺少了像母亲那样为子女无私奉献的品格。23.①吃苦耐劳,从“母亲不分登夜操劳着。……总有忙不完的事”可以看出。②节俭淳朴,从“我从来没有看到妈妈穿过漂亮的衣服”可以看出。(③)抵拔坚强,父亲身体不好,母亲用柔弱的双肩挑起家庭的重担。④无私奉献,母亲对自己节俭到了几乎背刻的程度,把毕生的精力无私奉献给子女24.我觉得我的母亲像向日葵,向日葵总是向着太阳的方向转动,而我的母亲也总是围着我们这个家转。(表述完整,言之成理,要写出人与花相似之处)
三.作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