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大洲和大洋》说课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二章第一节
目录
CONTENTS
01 教学理念
02 课程标准
03 教学处理
04 教学设计
01 教学理念
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
教学理念的落实:以学生为主体
发挥地图的作用,通过读图、绘图等增强学生对大洲、大洋位置和轮廓的印象,以图导学,用图反馈,迈好地理学科学习的第一步。
能积极参与地理学习活动并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提高学习兴趣,建立自信心。
02 课程标准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
2、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地球表面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通过读图、填图、绘图等形式,积累地理学科的学习方法。
对学生进行科学史教育,培养科学兴趣。
03 教材处理
1、承接第一章地球和地球仪知识,并对其拓展延伸;
2、为进一步学习区域地理等奠定知识基础。
1、问题导语:地球?水球?
2、课文主体:正文和配图
3、探究活动:认识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轮廓
4、阅读资料: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历程、
大洲的命名
知识前后联系
教材内容
教学重难点
七大洲、四大洋
的名称、轮廓
和分布
特殊纬线与大洲
的相对位置
画图过程中,
大洲之间的比
例关系
重点
难点1
难点二
单元导语
遥感图片导入
三大问题引领
概述单元内容
课文主体
阅读资料
探究活动
正文
图文并茂,学科特点突出
两、三个子目,简明扼要
图片
内容概括
激趣
问题思考
利于探究
加强联系
增加趣味
扩充视野
拓展完善体系
编写体例
渗透情感
04 教学设计
激趣导入,激发学生
的求知欲。
创设情境
学案引领
活动展示
拓展提高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探究新知。
让学生在学习探究中,学习
总结,初步培养他们的地理思维。
凭借反馈练习,引导学生通过绘图,
识记大洲、大洋的轮廓和相对位置。
(一)单元编排体例
一、说教材
遥感图片导入
三大问题引领
由“地”到“理”
逐级层层深入
编排图文并茂
重视活动探究
阅读材料拓展
科学精神渗透
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我们通常习惯把图中的这个星球叫地球,但是就有人偏认为叫“水球”才合理,猜猜他为什么这么说呢?
引导学生通过看图发现,地球总是以蓝色作为主色调,这说明,除了我们脚下所踩的陆地外,地球上面积更大的是海洋。
教学建议:引导学生看图来谈,然后开展小组讨论,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学案引领,探究新知
1、 据图谈谈岛屿与大陆、海和洋、岛屿和半岛、海和海峡哪里不同?
2、据图说出赤道穿过的大陆和大洲分别有哪些?
3、主要分布在东半球的大洲和全部位于东半球的大洲分别有哪些(或哪个)?
4、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大洲和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分别有哪些(或哪个)?
活动展示,总结提升
教学建议:借助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各大洲的轮廓、形状、位置。把七大洲按照面积从大到小排序: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学生活动:观察各大洲的面积、轮廓,讨论各大洲在地球上的分布并试勾画大洲的轮廓。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大洲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反馈练习,拓展提高
小组竞赛:
在图中适当的位置,用简单的几何图形补充绘制大洲的轮廓,每组派两位代表参赛,评选地理优胜小组。
设计意图:力求使学生能够把海陆分布架构具体落实到地图上。
教学建议:引导学生抓关键的经纬线,宜简不宜繁。
亚
欧
非
北美
南美
大洋
南极洲
1
2
3
4
5
6
7
绘制一幅海陆分布简图(可以用几何图形如三角形,表示大陆轮廓)。
太 平 洋
大 西 洋
大 西 洋
印 度 洋
北 冰 洋
动动手:两手画“世界”
试找出大洲与大洲的分界线?
白令海峡
巴拿马运河
苏伊士运河
乌拉尔山脉
直布罗陀海峡
太平洋
印度洋
北冰洋
大
西
洋
大
西
洋
2、在图中填出四大洋的位置和名称
课后提升:你身边的大洲、大洋
重点项目
01
02
03
吾之日照,兼有舟楫之便,盐业之利,鱼米丰盛,万民乐业。
日照市城市规划展览馆位于海曲东路369号,是市民了解规划、参与规划、监督规划的展示场所,是城市对外宣传、交流的展示平台。
你能说出图中大洲、大洋的名称吗?
说课完毕,感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