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期末复习-重难点集训
专题2.6 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
专题2.7 我国的气候特征与主要气象灾害
重难点1: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
气候:气候是长时间内大气物理状态的变化,它是天气的平均状况。
天气:天气是短时间内近地面的大气温度、湿度、气压等要素的综合状况。
影响气候的因素:①纬度位置(基本因素);
②海陆分布(海陆的比热差异)
③地形
重难点2:季风和气候变化
(1)定义:在大范围区域,冬、夏季盛行,风向相反或近于相反的风。
(2)风向:
夏季风,风从海洋吹向大陆(夏季陆地气温高,气压低,海洋气温低,气压高,风从高气压区吹向低气压区)。
冬季风,风从大陆吹向海洋(冬季陆地气温低,气压高,海洋气温高,气压低,风从高气压区吹向低气压区)。
(3)温室效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不断增加,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加速了全球气候的变暖趋势。
重难点3:季风气候与气候特征
①东部季风气候与西部干旱气候成因与影响
②季风气候的特点与优势
重难点4:气象灾害与生物的适应性
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
1.近海地区夏季的海陆风是风向昼夜交替变化的风,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甲图是白天形成的海风
B.甲图是白天形成的陆风
C.乙图是白天形成的海风
D.乙图是白天形成的陆风
2.如图所示,A地海拔200米,B、C两地海拔2200米,且A地长年刮东风。请据图回答问题:
(1)B地与A地的相对高度为2000米,A地和B地相比,气温较低的是B地,理论上两地的温差为_12_℃。
(2)B地和C地相比,降水较多的是__B__地,判断理由是:B地位于__迎风坡__,C地位于__背风坡__。
(3)山地两侧的气候不一样,迎风坡与背风坡相比__B__(填字母)。
A.气温高,降雨多 B.降雨多,气温无差异
C.气温低,降雨少 D.气温高,降雨少
3.以下城市为哈尔滨、乌鲁木齐、武汉、拉萨、昆明、海口,根据图中和表中气候资料分析,回答问题。
(1)哈尔滨和海口的城市代号是__⑥__和__④_,造成两城市气温的年较差大的主要因素是__纬度位置_。
(2)下述城市中,几乎不受季风影响的是__乌鲁木齐__(填城市名称)。
(3)城市②气温的年较差大的主要因素是__海陆位置__。
城市代号
一月平均气温(℃)
七月平均气温(℃)
年降水量
①
7.8
19.9
1060
②
-15.2
25.1
194
③
-4
14.6
500
④
18
28.8
1500
⑤
2.8
29
1255
⑥
-19.7
22.8
553
(4)每年到了夏天,各个城市的商家就开始打饮料战。比如有一种番茄饮料,商家的宣传语中就强调了“来自新疆的番茄”。请结合新疆的地理特点和气候特点,谈谈商家强调“来自新疆的番茄”的原因。
【答案】新疆白天日照时间长,植物更好地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更多的有机物;晚上温度低,呼吸作用弱,消耗的有机物少,这样积累的有机物多,番茄就特别甜。
4.读图,已知A、B两点纬度相同,完成以下问题。
(1)A点气温比B点__高__(填“高”或“低”),说明该地此时为__夏__(填“冬”或“夏”)季。
(2)图中区域为__南__(填“南”或“北”)半球,判断依据是 气温随纬度增高而降低,图中气温向北逐渐增高,说明纬度向北逐渐降低 。
季风和气候变化
1.读“亚洲东部和南部1月、7月的季风图”,回答问题。
(1)上左图中①处的风向为__西北风__。
(2)据图分析,东南季风成因是__海洋和陆地的热力性质的差异__。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工作组”最新完成的一份报告草案宣称,人为因素造成的温室气体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增加,很有可能是近50年来全球气温升高的重要原因。
材料二:漫画“啊!地球出汗了!”
(1)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__纬度位置__、__海陆位置__、__地形__;此外,材料一、二告诉我们,气候还受__人类活动__的影响。
(2)“地球出汗了”是指全球__气候变暖__现象,又 称温室效应,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大气中的__二氧化碳__等温室气体含量增加产生的。
(3)将下列地理知识重新排序,组成地理联系,并将序号填入对应空格内
A.全球气温升高 B.海平面上升
C.二氧化碳增加 D.燃烧煤、石油
E.沿海低地被淹 F.两极冰川融化
(4)如果这种现象继续发展下去,引起的后果是极地地区的冰雪大量融化,导致全球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没 。
你认为应该采取的对策是 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探索新能源;植树造林;减少私家车数量;等等 。
3.小宇家住市中心,奶奶嫌城里夏天太热而不住他家,这激发了他探究城乡温差的原因。某星期天,他请全班同学分别到选定的地点,于中午同一时间测出各测试点的气温,以此绘制出如图所示的“区域—温度坐标图”。
(1)图中气温最低的区域是__农村__;简析该区域气温低的主要原因: 水量多,水的比热容大,吸热不易升温 。
(2)随着新农村建设,越来越多城郊居民住进了新型社区,周围建有许多的公园湖泊,气候适宜,居住环境比市中心更为舒适,从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来看,这说明了__人类活动可以改良局部区域小气候__。
(3)如果图中所示为杭州夏季某日的气温,而在浙江东南部沿海此时正遭受台风的影响,这种现象说明浙江省在夏季处在__季风区__(填“季风区”或“非季风区”)。
(4)依据中国气象局气象资料,杭州被网友列为新“四大火炉”之一,引发广泛关注。受高楼、大气污染、人为热源等影响,夏秋两季杭州形成了较为严重的城市__热岛__现象。结合图中信息,请提出一种降低市中心环境气温的办法: 加大绿化面积,修建人工湖,建设城市“风道”,等等 。
季风气候与气候特征
1.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B)
A.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B.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冈底斯山一线
C.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D. 大兴安岭—北京西侧—兰州—昆明—西藏东南部
2.亚洲是世界上季风最强盛的地区,我国夏季盛行(D)
A. 从陆地吹向海洋的风
B. 西北风
C. 从高纬度吹向低纬度的风
D. 东南风
3.“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玉门”位于我国甘肃省,属于非季风区,此处“春风”最可能指的是(B)
A. 春天的风 B. 夏季风
C. 冬季风 D. 西北风
4.沙漠中的抬尾芥虫在大雾深夜爬上沙丘,高高翘起尾巴,你认为它这样做的目的是(C)
A. 沙漠中的动物喜欢高温环境,雾夜气温低,头部低埋可以保暖
B. 雾夜水汽充足,为了保证翅膀不被弄湿,尾巴翘起使水滴从腹部流下
C. 收集水滴,沿身体流下至头部,供饮用
D. 沙漠白天气温高,天敌雾夜活动频繁,翘起尾巴改变外形可以躲避敌害
【解析】 抬尾芥虫爬上沙丘,倾斜身体,高高地翘起尾巴,让雾气碰到它冰冷的身体凝结成水滴,水滴再沿着背部滑向口器。
5.读我国四城市1月和7月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四个城市中,年降水量最大的城市是__广州__,夏季降水量占全年比重最大的城市是__北京__。
(2)从图中可以得知,我国冬季南、北方温差__较大__(填“较大”或“较小”),我国气温年较差较大的是__北方__(填“南方”或“北方”)地区。
(3)由图可知,我国东部地区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是自南向北递减。
(4)我国南方地区夏季气候特征是高温多雨。
【解析】 由图可知,四个城市中年降水量最大的城市是广州,夏季降水量占全年比重最大的城市是北京。从1月气温曲线来看,冬季北方气温明显低于南方,夏季南、北方普遍高温。降水量自南向北递减,故南方夏季高温多雨。
气象灾害与生物的适应性
1.如图所示是我国某地区气象灾害成因示意图,其中甲、乙、丙气象灾害分别是(D)
A. 干旱、洪涝、霜冻 B. 寒潮、台风、霜冻
C. 干旱、暴雪、沙尘暴 D. 干旱、寒潮、沙尘暴
2.为了研究植被对土壤的保护作用,小红做了以下实验:把泥土按30°的坡度分别堆在玻璃箱的两侧,在A坡种上草皮(如图),用洒水壶以相同水量、相同速度先后对两个坡面洒水。
(1)实验过程中,小红观察到A坡汇入引水沟的水量和泥沙量较少,B坡的比较多。这说明植被可以减少__水土__流失。
(2)我国土地荒漠化现象相当严重,华北、西北地区频繁发生沙尘暴,导致__大气__污染。
(3)温州土壤资源短缺,请你提出一个保护土壤的措施:植树造林(合理均可)。
【解析】 (1)由实验现象可知,植被可以保持水土,减少水土流失。(2)土地荒漠化易引发的沙尘暴属于大气污染。(3)保护土壤、减少荒漠化可以积极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等。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冰岛约10万平方千米的国土面积中约有11%被冰川覆盖。专家称,未来200年间,冰岛的冰川将受全球变暖的影响而消失。如图所示为2008年7月10日,冰岛杰古沙龙湖漂浮的冰川。
材料二 孟加拉国经常洪水泛滥。1987年7月,孟加拉国发生了一次特大水灾。洪水袭击了大半个国家,造成2000多人死亡,2.5万头牲畜淹死,千万间房屋倒塌,大片农作物受损,受灾人数达2000万人。
(1)全球变暖导致高纬度地区冰川融化,会产生哪些影响?(请写出两点)
海平面上升,影响生物分布,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等。
(2)孟加拉国洪水泛滥的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气象灾害频发,暴雨、洪水增多。
(3)针对全球变暖应采取哪些具体措施?(请写出两条)
①减少温室气体排放;②开发和使用新能源;③植树造林,扩大绿地面积等。
【解析】 分析材料信息可知,全球气候变暖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生产影响明显;洪水泛滥的主要原因在于全球变暖导致气候异常,导致各类气象灾害事件频繁发生;针对全球变暖采取的具体措施应从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植树造林等方面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