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第12课 俄国农奴制改革
课标要求:
1、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2、探讨1861年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历程的影响。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前夜——克里木战争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过程——解放法令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后续——斯托雷平土地改革
3
2
1
目录
一、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前夜——克里木战争
克里米亚战争(英文:Crimean War,法文:Guerre de Crimée,俄文:Крымская война ,意大利文:Guerra di Crimea.,土耳其文:K?r?m Sava??,又名克里木战争、东方战争、第九次俄土战争),在1853年10月20日因争夺巴尔干半岛的控制权而在欧洲大陆爆发的一场战争,是拿破仑帝国崩溃以后规模最大的一次国际战争,奥斯曼帝国、英国、法国、撒丁王国等先后向俄罗斯帝国宣战,战争一直持续到1856年才结束,以俄罗斯帝国的失败而告终,从而引发了国内的革命斗争。
克里木战争的结果:
1856年,俄国战败,被迫接受苛刻的《巴黎和约》。和约禁止俄国在黑海拥有舰队和海军基地;俄国将比萨拉比亚南部和多瑙河口交给摩尔多瓦公国,将卡尔斯归还给土耳其。
知识拓展:
农奴主给农奴居住的“独立房”
农奴的贫困生活
俄国农奴制:
是15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上半叶,俄国在以劳役制为主要剥削形式的地主庄园经济基础上建立的经济、法律制度。农民被束缚在地主的土地上,在土地、人身、司法上依附于地主,处于社会最低层,实际上是农奴。
阅读下列材料归纳,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年代 农民起义
1801年~1810年 83次
1811年~1820年 124次
1821年~1830年 156次
1831年~1840年 143次
1841年~1850年 351次
1850年~1861年 591次
材料一:“农奴制是国家脚下的火药库,尤其是因为军队也是农民编成的,便是更加危险了。”
——时任全国警察局长给沙皇的报告
1、政治:农奴制激化了阶级矛盾。
材料:19世纪中期俄国与西方经济比较
国别 人均收入(卢布) 铁产量
(万吨) 铁路长度(千米) 制度
俄国 71 26 1606 封建农奴制
英国 323 385 14603 君主立宪制
法国 150? 108 9160 民主共和制
德国 175 40.2 10065 君主立宪制
材料二
2、经济:俄国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材料三:
黑暗的王国,没有光线,没有温暖,没有活动余地;腐烂潮湿的浊气使人感到是一座黑暗拥挤的监牢。
——杜勃罗留波夫
“我憎恨你和你的皇座,专制的暴君和魔王,我带着残忍的高兴看着你的覆灭,你子孙的死亡。”
——普希金《自由颂》
3、思想:出现反对农奴制和沙皇专制统治的新思潮。
材料四:
亚历山大二世·尼古拉耶维奇,史称亚历山大二世,是俄罗斯罗曼诺夫王朝第十六位沙皇,俄罗斯帝国第十二位皇帝。
1845年,尼古拉一世出国访问,亚历山大再次临时主持政务。到四十年代后期,亚历山大已经获得了任命个别部长的权利,也开始逐渐地处理一些日常政务。起初尼古拉一世委托亚历山大负责俄罗斯的农业问题,在1850年后又逐渐任命他担任军队职务。在这一期间,亚历山大对俄罗斯农奴制的看法发生了转变,逐渐放弃了原来的保守思想,决定要逐步废除落后的农奴制。
4、主观上:亚历山大二世认识到惟有改革才能自救。
知识拓展:历史上著名的“亚历山大”
亚历山大大帝,即亚历山大三世,马其顿王国(亚历山大帝国)国王,生于古马其顿王国首都佩拉,世界古代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是欧洲历史上最伟大的四大军事统帅之首(亚历山大大帝,汉尼拔·巴卡,恺撒大帝,拿破仑)。曾师从古希腊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以其雄才大略,先后统一希腊全境,进而横扫中东地区,不费一兵一卒而占领埃及全境,荡平波斯帝国,大军开到印度河流域,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占据其三 。征服全境约500万平方公里。
亚历山大港,埃及最大海港,全国第二大城市。在尼罗河河口以西一条东北-西南向伸展的狭长地带上,西北临地中海,东南靠迈尔尤特湖。人口338万(2006年)。曾为古埃及托勒密王朝都城,因亚历山大大帝时(公元前332年)兴建而得名。公元前四到前一世纪为地中海东部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十六世纪起一度衰落,十九世纪逐渐恢复。
知识拓展:欧洲国王的命名规则
以英国为例,英国王室是从征服者威廉的诺曼底王朝开始算起的,首先是威廉·德·诺曼底,征服了英国,为子孙后代打下江山。于是大家称呼他为“征服者”,他是威廉一世。之后他的儿子又叫威廉·德·诺曼底,那就是威廉二世。威廉二世的弟弟继位,叫亨利·德·诺曼底,第一个亨利,就叫亨利一世。后来诺曼底王朝没男丁了,于是亨利一世的外孙成为英国国王,但他不再姓德·诺曼底,他叫亨利·德·安茹,虽然姓氏换了,毕竟是征服者威廉的后代,为表示自己的王权合法的,有血统证明的,承认以前的国王都是我的祖先,于是他叫亨利二世。英国至今王朝为诺曼底——金雀花——兰开斯特——约克——都铎——斯图亚特——汉诺威——萨克森科堡哥达——温莎。在的英国国王是伊丽莎白·温莎,以前英国还有一个伊丽莎白·都铎,就是著名的童贞女王,于是现在的国王叫伊丽莎白二世。
二、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过程——解放法令
(一)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1、政治:农奴制激化了阶级矛盾。
2、经济:俄国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3、思想:出现反对农奴制和沙皇专制统治的新思潮。
4、主观上:亚历山大二世认识到惟有改革才能自救。
5、导火线:克里木战争激化了俄国的社会矛盾。
“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来解放农民”。
——亚历山大二世(1856年)
“继续拖延只会引起更大的灾祸,对整个国家,特别是对地主会造成有害的、灾难性的后果。因而宜尽快通过改革方案”。
——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在国务会议上
(二)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内容:
1、颁布“解放”法令(二一九法令),废除农奴制。
政治上:农民无条件获得了法律上的人身自由;
经济上:①土地仍属地主所有,农民可赎买一块份地;②份地须高价赎买。
组织上:强化村社制度,加强对农民的管理。
评价农奴制改革:
积极性:
提供了劳动力、市场、资金,有利于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局限性:
对农民的掠夺;并未取得完全自由,人身束缚还存在,农奴制残余;是妥协的产物。
2、其他改革:
司法改革:颁布《司法章程》,全面建立近代司法体系。
地方自治:在农村建立地方自治局,在城市建立城市杜马。
军事:建立西方式的军事管理体系,促进军队的近代化进程。
教育:鼓励社会和私人办学,允许西方书籍的引进。
从对俄国农奴制评价中看俄国农奴制改革在俄国近代化过程中的地位
1、性质:是沙皇主持下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2、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确立资本主义制度,促进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地位:俄国农奴制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资金,同时建立了近代的司法、地方自治、军事等制度,使得俄国从落后的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工业社会迈出了一大步。(理解)
3、局限性: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使得俄国近代化发展滞缓。
三、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后续——斯托雷平土地改革
1904年-1905年,俄国与日本交战,俄国战败。
日俄战争是指1904年到1905年间,日本帝国与俄罗斯帝国为了争夺朝鲜半岛和中国辽东半岛的控制权,而在中国东北的土地上进行的一场帝国主义列强之间战争。属非正义战争。
日俄战争以俄罗斯帝国的失败而告终。战争暴露了帝国的弊端,导致了1905年革命的爆发,动摇了沙皇的统治。日本经过战争跨入列强的行列。
1906年,斯托雷平推行新的土地改革。
基本内容:农民可以带着份地退出村社,独立的农民可以购买超过定额的份地。
评价:短时间内促进了俄国经济发展;但是从长期来看,拉大了贫富差距,激化了社会矛盾,俄国封建社会处于崩溃的边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