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
第二节《奇妙的二氧化碳》(上海教育出版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理解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并能用化学方程式熟练表示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能解释验证二氧化碳的方法的原理,并学会操作;能初步通过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并尝试分析具体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训练学生实验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通过探究活动过程,即观察-分析、讨论-归纳、总结-理解和运用,体验化学方法的科学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二氧化碳的密度以及水溶性进行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思维的严密性。
(2)通过用浸过石蕊溶液的小花来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自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和对化学学习的持续兴趣。
教学重点: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1.二氧化碳与水反应2.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
教学方法:主要采用探究实验分析法,把部分教材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让学生亲自参与。
教学设计意图:
情境引入?? 提出问题??? 实验探究??? 知识归纳?综合运用
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在科学探索的过程中学习新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精神,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仪器和药品:仪器:试管、导管、集气瓶、装有高低蜡烛的烧杯、烧杯、小型喷雾器、镊子、塑料瓶、石蕊染成紫色的小花、酒精灯等。
药品:澄清的石灰水、一个盛满二氧化碳的塑料瓶、稀醋酸等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图片和音乐创设情景导入,
(展示)一瓶二氧化碳气体,并请学生观察和闻气味。并简介闻气体的方法。
(探究活动:提出探究任务1):
向收集满二氧化碳的塑料瓶和装有空气的塑料瓶中分别加入约1/3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会有什么现象?
你们还能设计一些其他的实验来证明二氧化碳可溶于水么?
让学生思考一会儿后再投影出一些提示
(提出探究任务2):
向有两支高矮不同蜡烛的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气体;
(引导学生思考猜测):
把二氧化碳倒下去,你猜想会观察到什么现象?”
追问:烧杯中还会出现几种情况?发生这些情况的原因你知道吗?
怎样进入一个久未开启的菜窖为妥当?
当你遇到这种情况如何救人?
雪碧喷泉
(提出探究任务3)
如何证明雪碧饮料逸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
检验汽水中的气体
教师要求学生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强调:常用这一反应来检验二氧化碳。
为什么叫做碳酸饮料而不叫二氧化碳饮料呢 ?
CO2溶于水时只发生了物理变化吗?
(提出探究任务4)
思考:溶有二氧化碳的水和原来的水一样吗?
投影并讲解:
知识补充:石蕊是一种植物的色素,呈紫色,遇酸变成红色。
设计方案:百花齐放
讲解: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的化学方程式。以及碳酸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小露一手:
紫花变红花
讲解固态二氧化碳的性质
投影:根据本课的有关知识点设计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习题来进行知识的巩固和运用
布置作业:
学生活动
学生回答:
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学生思考后回答:不变。
学生演示
当学生观察到瓶子变瘪了,很惊讶,觉得怎么会这样呢?随即在小声讨论。
学生描述实验现象,分析原因,总结结论。
学生演示
学生:讲述自己的设计和准备如何实施,并对实验现象进行猜想。
学生(大多数)
生:蜡烛熄灭。
学生各种说法都有。
学生很专注地观察,当观察到的现象与他的猜测一样时,非常的兴奋,并自觉交流
学生抄写、记忆
学生积极回答,显得很兴奋
学生思考、讨论
学生猜测:石蕊变红的可能原因有水、二氧化碳本身、二氧化碳与水作用后的产物;
过石蕊试液的4朵小花分别进行实验对比:(1)喷水(2)直接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3)喷水后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4)喷醋酸(5)把(3)中的小花用热风吹。
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的欲望,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引入出了本节课题。
使学生回忆所学过的知识,温故而知新。
使学生感到迷惑或兴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起兴趣。
学生因为有自己的猜测,都想知道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会很专注地观察。并引发自觉的交流。
使学生能把学到的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懂得运用有关的化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通过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自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并学会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得出结论,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和对化学学习的持续兴趣。
通过让学生讲述自己的设计提高学生的表述能力,并使学生初步学会评价和改进实验设计;通过赞美学生的设计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达到加深和会书写化学方程试的目的。
让学生多动手、多思考,他们就会有更多的心得和体会,对化学的学习也就更有兴趣。
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板书设计] 第二节 奇妙的二氧化碳
一、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①通常情况下,无色、无味的气体。
②能溶于水。
???????? ③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④二氧化碳的固体——干冰升华吸热。
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①通常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②与水反应生成不稳定的碳酸。????????? CO2+H2O=H2CO3
碳酸不稳定,易分解,加热时分解更快。? H2CO3=CO2↑+H2O
③与石灰水的反应
CO2+Ca(OH)2=CaCO3↓+H2O(利用此反应可鉴定二氧化碳气体)
?
课堂评价:
二氧化碳是继氧气之后的又一重要气体。该气体与日常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学生在前期的学习中就有所接触,但对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未必有科学的认识。本节课准备从生活实际引入课题,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二氧化碳的性质提出一些大胆的猜测;在此基础上先由教师提出四个探究任务:(1)分别向空气、收集满二氧化碳的塑料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会有什么现象?(2)向装有两只高矮不同蜡烛的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气体,提出一些问题;(3)如何证明雪碧饮料逸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4)向溶有二氧化碳的水溶液中滴加碳紫色石蕊试液,引导学生实验探究,并发现新问题:究竟是什么物质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从而引发学生的再次探究。通过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使学生初步经历科学探究过程,逐步学会用科学方法进行探究式学习,从而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保持和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本节课中,主要任务是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改变学生接受式学习的心态;教学的核心是发现并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