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九上化学第3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 单元复习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沪教版九上化学第3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 单元复习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9-12-22 09:5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 题
构成物质的微粒专题复习
教材分析
学生在前两章的学习中通过观察和探究身边的一些常见物质,认识了它们所发生的不少奇妙变化,本章的学习,将帮助学生用微粒的观点去学习化学,通过观察、想象、类比、模型化的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化学现象的本质;教材首先让学生从身边的现象和简单的实验入手,通过想象建立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观念,并将微粒具体化为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分子、原子、离子,,通过实验现象的微观图示,说明在化学反应中,旧分子破坏和新分子的生成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原子的组合是依靠原子核外电子的变化来实现的,由此让学生明白分子、原子、离子不但具有微粒的一般性质,更具有自己的特殊性质。
教学目的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2.知道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相互转化,初步认识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化学性质的关系。
3.能用分子、原子的观念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和实验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交流与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对已学知识等信息进行类比、分析培养学生归纳和概括的能力,切实提高学习效率。
教 学
重难点
1.能运用微粒的观点来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和实验现象。
2.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及几种微粒的相同点、异同点和联系。
教学方法
师生合作共同学习、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 学 流 程 的 思 维 导 图
学情及学法分析
本节课内容为构成物质的微粒专题复习,由于学生已经学习了微粒的相关知识,但对知识的内在联系关注不够,更多的是机械的记忆,因而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对微粒共性的深入研究,分子、原子、离子三种微粒的个性特征的总结归纳、以及学生的易错知识的复习来对相关内容形成知识体系,更好的用微粒的观点学习化学。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 课
最近一段时间我们重点学习了哪些微粒?
这三种微粒对于我们建立物质的微观概念是非常重要的,为了更好地让大家突破这一难点,这节课我们就对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进行复习。
回答问题感受情境
进入课堂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组织教学
组织教学
组织教学
组织教学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老师希望同学们能够运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看懂粒子结构示意图、能用化学用语表示相关的粒子。
观看学习目标
通过学习目标的设定让学生清楚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应该达到什么程度。
其实我们对微粒的认识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日常生活和我们的生活经验。
倾听
使学生从日常生活中体会到
生活中我们能闻到沁人心脾的花香,能观察到扩散现象的神奇,能了解到铁轨之间留有空隙,湿衣服晒在阳光下干的更快……
这些现象都体现出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微粒也是客观存在的,它同时还能体现出微粒在不断地运动、微粒间有空隙。
学生思考
回答问题
运用微粒的观点可以解释许多日常生活的现象,从而引出有关微粒的性质的复习
下面我们就来进行第一部分的复习——微粒的基本性质,这部分内容来源于生活,对于大家而言有直观的认识,所以我们将对微粒的共性做进一步更深入的研究。
当我们把蔗糖放入水中,蔗糖逐渐消失,水有了甜味,这一现象除了体现出微粒很小以外还说明微粒具有哪些性质呢?
分析问题
回答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的某些现象中找出微粒的共性。
那么微粒的运动速度又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出示投影片)
思考
回答问题
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影响微粒运动速度的因素。
大家都知道1+1=2这一数学事实,但在化学上却存在着1+1不等于2的现象,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回顾一下有关微粒间有空隙的实验。
回忆相关知识
加深微粒间有空隙的学习以及气体微粒间的空隙大于液体微粒间的空隙。
我们通过直观地认识和学习,了解了微粒的客观存在和微粒的性质。下面我们就从知识的角度来认识这三种微粒各自的特殊性质。课前老师让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对这三种微粒的知识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先来展示自己的知识结构图。
点评每一组同学的知识构建图。
小组汇报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相关知识的能力。
大家花了很多的时间去总结这部分内容,在整理和归纳的过程中发现自己还有哪些感到困惑的地方吗?基于平时老师对大家的了解及作业的反馈,我觉得你们在以下几个方面还有待于提高,让我们一起把它攻破吧。
第一部分是有关粒子结构示意图的问题(投影)
第二部分是有关化学用语部分的内容。(投影)
学生思考
回答问题
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更进一步加深相关内容的理解。
课前老师给大家布置了课前作业,现在给大家一点时间来看一下还有没有什么需要改动的地方。看来大家已经熟练的掌握了这部分知识,那老师给大家布置一道综合性的问题作为今天的拓展训练。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完成相拓展延伸部分的内容
交流讨论完成问题
通过对相关知识拓展延伸,突破教学重点。同时,通过问题的设置,培养学生尊重实验事实的意识,善于用实验的手段解决问题。
课后作业
科学家通过测定古物中的碳14原子的含量来测定其年代,碳14是一种质子数为6,相对原子质量为14的原子,它与碳12原子一样原子核内都有6个质子,我们把这样的核内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统称为碳元素,在下一节我们将进一步学习有关元素的相关知识。
课后思考
通过题目的设置让学生强化本节课的学习并对下一节的宏观概念元素有初步认识。
板书设计: 构成物质的微粒专题复习

很小,有质量,有体积 分子

不断地运动 微粒 原子 物质

间有空隙 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