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蒸腾作用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1)描述植物的蒸腾现象,解释植物水分散失的主要原因;? (2)举例说明蒸腾作用的概念;? (3)举例说出气孔的数目和分布与植物蒸腾作用的关系;? (4)说出蒸腾作用对植物生活的意义。? 能力目标:? (1)观察植物蒸腾失水的演示实验,运用观察和分析能力;? (2)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运用科学探究的一般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结合植物蒸腾失水的观察实验,以及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的探究实验等,形成对生命科学研究的浓厚兴趣;? (2)通过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树立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教学重点? (1)蒸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2)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教学难点? (1)蒸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2)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实验。??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 本节课以学生探究为主,老师以一连串的问题引路,学生动脑思考、讨论、解答问题、自主总结,同时辅以教师的演示、讲授和点评,师生共同努力,圆满完成此部分的学习。?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一株玉米从出苗到结实的一生中,大约需要消耗200千克以上的水。这其中作为植物组成成分的水为1.827千克,维持植物生理过程的水为0.25千克,两者用水量加起来约为2.077千克,仅占植物吸入体内水分总量的1%,那其余的99%的水分"跑"到哪里去了呢?? 要弄明白这个道理,我们就得从植物的蒸腾作用说起,那么,什么叫做蒸腾作用呢?蒸腾作用对植物生活有什么意义呢??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这些问题。? 师生共同学习探究新课。? (一)植物的蒸腾现象? 请学生仔细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在观察时,请思考以下几个问题,并分组讨论:? ①描述两个塑料袋上出现的实验现象。? ②试解释发生上述实验现象的原因。? ③两个试管内的水面上为什么要滴些植物油?? ④为什么要将实验装置放在温暖、有阳光的地方?? 演示"植物的蒸腾失水"的实验目的,首先在于使学生观察到植物的蒸腾现象,然后,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这种生理现象,使他们认识到:植物体内水分能够以水蒸气形式散失(水珠的发生),从而解答了导入时提出的玉米一生所吸收总水量的99%的水"跑"哪去了的问题。? 通过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追问,植物体为什么要大量地散失水分?它们是怎样散失水分的呢?这样做有什么意义?从而引导出本节课的主题――植物的蒸腾作用。? (二)蒸腾作用? 教师在演示实验的基础上总结:? ①蒸腾作用的环境因素――温度、阳光。? ②蒸腾作用的主要结构基础――气孔。? ③什么是蒸腾作用?? 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体形式散发到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 ?
(三) 蒸腾作用的意义? 一开始上课我们就提到,一株玉米一生中要消耗200千克以上的水,其中,只有1%左右真正用于各种生理活动和保留在植物体内,而99%左右的水则被蒸腾掉了,这不是在做无用功吗?其实不是,植物的蒸腾作用对植物的生活意义可大了。? 1.降低植物体叶片的温度? 问:炎热的夏天,一只手是干燥的,另一只手沾满了水,哪一只手感到凉爽,为什么?? 答:沾满了水的手感到凉爽。这是因为水分蒸发会带走手上的热量。? 由此问题,让学生自己总结出蒸腾作用同样可以降低植物体的温度,使植物体不致于在炎热的夏天受到高温的伤害。这是因为通过植物体内水分的散失,带走了植物体内热量的缘故。? 2.促进根吸收水分? 问:由于地心的引力,水总是往低处流,为什么在大树的身体里,水却能往高处流?是什么原因使它克服了地心对水的引力?? 由此问题,让学生总结出蒸腾作用就像一个水泵,是水往高处流的动力来源。叶片里的水分蒸腾出去之后,叶肉细胞缺水,就要吸收叶脉中导管里的水分,从而促进水分从根通过导管上升到叶子里,这也就促使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 3.促进无机盐的运输? 问:无机盐是怎样进入植物体内的?? 学生通过复习已学过的这个问题,总结出无机盐只有溶解在水里,才能被根吸收,导管中的水分里就溶解有各种无机盐。所以无机盐随着水分在导管中的上升而上升,并且最终进入到植物体的各个器官。? 新知识的灵活运用:? 1.春季植树时,移栽的树苗常常被剪去了大量的枝叶,这是为什么?? 2.?为什么说"大树底下好乘凉?"? 3. 森林附近地区往往降雨较多,这是什么原因?? 4.森林附近地区往往降雨较多,这是什么原因??板书设计
第二节 蒸腾作用
一、蒸腾作用的概念
二、蒸腾作用的调节 保卫细胞 气孔
三、蒸腾作用的水量及意义
1.水量
2.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