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少版八上生物 4.2.1动物行为的特点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冀少版八上生物 4.2.1动物行为的特点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9-12-21 21:34: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动物行为的特点》教学设计
课题: 动物行为的特点
课时:
1课时




知识与技能
1.概述动物行为的概念
2.动物行为的特点
3.人类研究动物行为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视频与图片相结合,引导学生分析总结的方法。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认同动物在自然界中表现出来的各种各样的行为,都是动物对其周围复杂多变的生存环境的适应性表现。
教学重点
1.动物行为的概念
2.描述动物行为的特点
教学难点
动物行为的概念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活动一:导入新课
图片展示《家燕育雏》,《蜘蛛织网》《蚂蚁觅食》《海豚戏球》导入新课
学生观看图片,都是生活中常见或者是电视中常的图片。
有常见现象引起兴趣
活动二:讲授新课
1.PPt展示5幅(动态)图片,先对动物的行为有个了解,得出动物的行为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学生观察,并且说出这五种动物行为
使学生初步认识动物的行为。
2.再用PPt展示4幅(静态)图片,对学生提问,让学生思考“静止不动,竖起耳朵,发出声音,注目凝视等,是否也是动物的行为”。从而和学生一起分析得出动物行为的概念。
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和常识,回答自己的看法(一般的同学都会认为这样图片展示的应该不属于动物的行为)
学生通过学习分析,得出动物行为的概念。
3. 启发学生还能找到其他动物行为类型的例子吗?鼓励学生提取平时积累的知识,给他们表现的机会,激起竞争意识。
学生积极回答他们所熟悉的其他的动物行为。
使学生能够更深入的理解动物的行为
4.引导学生总结动物行为的概念
学生总结动物行为的概念
5.图片展示《鲸鱼“喷”水》
提问,是否是动物行为
教师总结,动物行为产生的原因,是外界刺激或者是内部的生理变化引起的,而鲸鱼的“喷”水,是属于内部的生理活动,所以不属于动物行为。
学生回答,根据已有的知识认为应该是动物行为
使学生能够理解动物行为和动物生理变化的区别。
活动三:动物行为的特点
1.视频播放《非洲野猫静悄悄》
学生观看视频
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分组讨论,总结动物行为的特点。
2.根据视频回答PPt展示的三个问题,分组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
回答问题。
3.问题一:用简单的词语概括非洲野猫捕食的过程。
学生回答问题
使学生能够理解动物行为的特点。
4.问题二:非洲野猫为什么要捕食?它的一系列捕食活动,是在哪些器官或系统的配合下完成的?这些器官或系统的活动又是怎样调节和控制的?
学生回答问题,根据以前所学习的知识能够答出运动器官,感觉器官,神经和激素的调节作用
5.问题三:非洲野猫捕食的行为与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对它的个体生存和种族繁衍有什么意义?
根据教师已经给出的几个方面具体去分析
活动四:人类研究动物行为的意义
引导学生举例说出人类研究动物行为的意义
让学生自己举例人类研究动物行为的意义。
学生理解人与动物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研究动物的行为的目的就是认识和利用对人有益的动物,控制和防除有害动物,使人类与各种动物在自然界中和谐相处。
八、板书设计:
一、动物的行为
1.概念:动物的活动包括动物的动作或者活动
2.产生的原因:外界刺激或体内的生理变化。
二、动物行为的特点
1.动物的行为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2.动物行为的产生离不开动物自身感觉器官、运动器官的作用,也离不开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作用。
3.动物的行为是对环境的适应,对个体生存和种族延续有重要作用。
三、人类研究动物行为的意义
九.教学反思:
本节课利用图片和资料引导学生学习分析有关动物行为实例类型,同时趁热打铁,观看视频《非洲野猫静悄悄》,顺理成章地指导学生从动物行为的动态过程、与环境的关系、行为的结构基础等方面总结出动物行为的特点。图片和视频,有效地吸引学生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