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
一、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是学习中国地理的基础知识,学习难度虽然不大,但因涉及中国宏观地形分布,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由于缺乏感性经验积累,在具体学习过程中还是会存在一定的困难。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用好相关地图和景观图片,让学生在获得较为丰富的感性认知的基础上,对中国地形特征有一个理性的判断。?
二、教学内容分析
地形是组成地理环境的主要要素,它既受到其他地理因素的影响和地质作用的制约,同时又影响着其他要素,如气候、水文、植被、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等。因此,认识我国的地形特征,将为学习以后各章节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本课主要包括三部分:
第一部分,引导学生读中国地形图,认识我国陆地上主要的地形类型,找出我国主要的地形区及其分布位置,由学生归纳出我国复杂多样的地形特征。通过flash活动,以闯关的形式边游戏边巩固知识点。
第二部分,内容由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两部分构成。教学时充分利用中国地形图精讲多练,让学生从地形图中获取有关知识。
第三部分,引导学生完成教材P27活动1题表格,理解有些山脉是不同地形区的分界线,并从中感受山脉的“骨架”作用,进一步理解我国复杂多样的地形特征。教师实例展示,引导学生分析复杂多样的地形特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中国地图的拼图游戏检测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三、教学目标
1.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形的主要特征,掌握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分布;认知我国山脉分布基本格局,了解山脉控制着中国地形分布的大势。
2.引导学生发展读图、用图的能力;以直观的视频、有趣的"闯关"活动等,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主动探究的能力。
3.学会描述地形特征的方法,学会分析复杂多样的地形特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4.通过对中国壮丽山河的认识,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爱乡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分布位置,概括我国地形的特征;认识山脉的走向和分布,感受山脉的“骨架”作用。培养学生通过地图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难点:学会描述地形特征的方法;分析复杂多样的地形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五、媒体使用策略
本课使用乾能白板软件进行教学,具体使用如下:
1、教师使用自制短视频(使用Windows Live Movie Maker 软件,将我国不同地形区的自然景观图片配以童声音乐《歌唱祖国》制作)导入本课。
2、教师在白板上出示中国地形图,学生分四组在白板中使用不同颜色的笔圈画出我国不同类型的地形区。
3、教师在白板上以flash的形式出示中国地形图,学生分四组将flash中表示地形区的文字拖动到图中正确的位置。
4、教师在白板上出示中国山脉分布图,讲解我国山脉的走向,学生在白板图中沿山脉延生的方向使用不同颜色的笔画出我国不同走向的山脉。
5、教师在白板上出示小结山脉知识点的一部分,学生在白板中连线,完善知识点的小结。
6、教师在白板上以flash的形式出示中国山脉分布图,学生分四组将flash中表示山脉的文字拖动到图中正确位置。
7、教师在白板上出示聚落形态(或传统民居)、农业景观、人口城市交通分布图,学生依图分析我国复杂多样的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8、教师在白板上出示flash:中国地形拼图,学生在白板中完成拼图游戏。
六、新设计
1、教学过程中学生使用或参与白板率达到60%,充分展示了学生的学习能力,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2、活动形式、教学方法的创新。开篇以精美的视频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接着以竞选本班“地球小博士”为由,设计了很多的关卡,让学生边闯关边学习,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兴趣。最后,为倡导多样的地理学习方式,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理念,将拼图游戏运用到了课堂中,鼓励学生积极探究。
3、始终把握住课程基本理念: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课堂中引导学生从地理的视角思考问题,学会分析我国地形特征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4、各环节的教学中不断的设置悬念,课始激兴趣、课中见深度、课尾泛余波。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活动:上课之前,我们一起欣赏一段视频。
学生活动:观看视频,感受祖国大好山川的美。
设计意图:开篇以精美的视频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媒体使用:播放中国各地形区自然景观图片的配乐视频
2、教师活动:祖国美吗?江山如此多娇!中国的辽阔大地上蕴藏着全世界最丰富的地理、地貌资源。回顾刚才视频中的画面,我们不难看出,图中各地区在生产和生活方面有很大的差异,你认为造成这种差异的自然环境要素是什么?
学生活动:回答地形。
设计意图:用悬念的方式,课前激发学生兴趣。
3、过度:同学们的回答是正确的,今天我们共同亲近祖国的大好山川,学习中国的地形。(教师板书: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
(二)学习目标
1、教师活动:请同学们自学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
学生活动:自学,明确本课学习的知识要点。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媒体使用:白板出示“学习目标”。
2、过度:为了大家更好的、快乐的完成学习,老师设置了很多的关卡,希望大家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最终的胜利者,当选我们班的地球小博士。大家有没有信心?那下面,我们边闯关边学习,进入第一环节。
(三)第一环节 学地形
第一关 认识地形类型
教师活动:回忆初一所学知识,还记得世界上最基本的五种地形类型是哪些吗?
学生活动:学生回忆并举手回答:主要有高原、平原、盆地、丘陵、山脉。
设计意图:为学习我国的地形类型奠定基础。
教师活动:查找中国地形图,看看这五种地形类型在我国是不是都能找到?
学生活动:在自己的图中查找我国主要的地形类型。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通过地图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3、教师活动:出示中国卫星实拍图,指图讲解:这五种地形在我国都有分布,而且盆地、山脉、高原、平原、丘陵相互交错分布在一起,这说明我国地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活动:概括出我国地形的复杂多样的特征。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概括我国地形的特征,培养学生归纳知识点的能力。
媒体使用:出示中国卫星实拍图与中国地形分布图。
4、过度:同学们概括出了我国地形的特征,那么,第一关顺利通过,进入第二关。
第二关 认识地形区的分布
1、教师活动:根据五种不同的地形类型,你能在图中找出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分布位置吗?请大家在自己的中国地形图中用四种不同颜色的彩笔分别圈画出我国主要的高原、盆地、平原和丘陵。指导学生学会读中国地形图。
学生活动:使用不同颜色的彩笔在图中圈画出我国主要的高原、盆地、平原和丘陵。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展读图、用图的能力
教师活动:你们找到的高原(盆地、平原、丘陵)有哪些?我国的山脉多吗?
学生活动:说出所找到的主要高原(盆地、平原、丘陵)的数量;说出山脉众多。
教师板书: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众多山脉。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在地图中提取相关信息的能力。
教师活动:出示中国地形图。每组由一位同学代表本组答题闯关。
学生活动:每组各由一位选手在白板地图中分别圈画出高原、盆地、平原、丘陵。其他同学读出该选手所圈画地形区的名称。
设计意图:检测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习效果。
媒体使用:学生使用白板中的笔工具圈画主要地形区。
4、教师小结:四组选手表现的都很棒。讲解:我国高原面积广大,以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最为著名,其中面积最大的是?它不仅是我国面积最大的高原,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大大小小的盆地分布在纵横交织的山脉之间;平原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我国的丘陵很多,特别是在东部地区分布相当广泛。
5、过度:这张图上有文字,我们查找起来很容易,如果换一副空白地图,大家还能找到我国主要的地形区吗?我们来挑战一下自己,进入第三关。
第三关 挑战自我
1、教师活动:出示Flash:中国地形图。请将Flash图底部代表不同地形区名称的文字拖动到图中正确的位置。
学生活动:每组各由一位选手将Flash中的一行文字拖动到图中正确的位置。其他同学观察他们拖动的位置是否正确。
设计意图:考察学生的识记能力。让学生边闯关边学习,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兴趣。
媒体使用:将Flash应用到白板教学中,学生在白板上直接进行拖动。
2、小结过度:四组的选手又一次打成平手。通过第一环节的闯关学习,我们认识了我国大部分的地形区,可是还有一种地形我们没有认识,是什么?(学生回答:山脉)。对,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那进入第二环节,我们一起来认识我国众多的山脉。(教师板书:二、山脉)
(四)第二环节 认识山脉
1、教师活动:出示中国地形立体地图与中国山脉分布图。指图讲解:每一列山脉都有自己延生的方向,这就是山脉的走向。板图讲解:同学们根据老师所画山脉延生的方向,判断山脉的走向。还有一列走向特殊的山脉:弧形山脉。
学生活动:根据老师所画山脉延生的方向,判断山脉的走向。
设计意图:使学生了解我国山脉的走向。
媒体使用:出示中国地形立体地图与中国山脉分布图。
2、过度:那我们就来认识下我国不同走向色山脉,进入第一关。
第一关 考考你的读图能力
教师活动:出示我国山脉分布图。请大家在图中找到我国东西走向的山脉并画出。
学生活动:在图中找到我国东西走向的山脉并画出,由第一组的选手在白板中画出。
教师小结:看看你所找到的山脉和板图中所画的一样吗?我国东西走向的山脉共有三列,最北的一列是:天山、阴山;中间的一列是:昆仑山、秦岭;最南的一列是:南岭。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媒体使用:学生使用白板中的笔工具画出我国东西走向的山脉。
2、教师活动:出示我国山脉分布图。请大家在图中找到我国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并画出。
学生活动:在图中找到我国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并画出,由第二组的选手在白板中画出。
教师小结:看看你所找到的山脉和板图中所找的一样吗?我国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也有三列,西侧的一列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中间的一列是:长白山-武夷山;最南的一列是:台湾山脉,主峰是玉山,是我国东部地区最高的山峰。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媒体使用:学生使用白板中的笔工具画出我国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
3、过度:还有两组同学没有参与本环节的闯关答题,做好准备,进入第二关。
第二关 考考你的自学能力
1、教师活动:出示我国山脉分布图。请同学们在图中找到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阿尔泰山、祁连山和喜马拉雅山并画出。
学生活动:在图中找到并画出这些山脉。由第三组的选手在白板中找到画出。
教师活动:大家共同来判断以上这些山脉的走向。
学生活动: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属于南北走向的山脉;阿尔泰山、祁连山属于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喜马拉雅山属于弧形山脉,其主峰珠穆朗玛峰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
设计意图:考察学生的自学能力。
媒体使用:学生使用白板中的笔工具画出以上这些山脉。
2、教师活动:大家已经认识了我国不同走向的山脉,通过连线检测一下你们的学习成果。谁愿意代表第四组同学连线闯关?
学生活动:由第四组的代表完成连线题,其他学生注意看他连得对不对。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总结意识,考察学生的识记能力。
媒体使用:使用白板中的笔工具连线。
3、过度:四组选手表现的都很优秀。下一关,难度升级,加油!
第三关 挑战自我
1、教师活动:出示Flash:中国山脉分布图。请将Flash图底部代表不同山脉的文字拖动到图中正确的位置。
学生活动:每组各由一位选手将Flash中的一行文字拖动到图中正确的位置。其他同学观察他们拖动的位置是否正确。
设计意图:考察学生的识记能力。让学生边闯关边学习,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兴趣。
媒体使用:将Flash应用到白板教学中,学生在白板上直接进行拖动。
2、小结过度:第二环节连闯三关,大家对山脉的走向和分布已经掌握的非常好。那你知道山脉在中国地形分布格局中具有什么样的地位或作用?我们来综合分析一下,进入第三环节。
(五)第三环节 综合大比拼
1、教师活动:要求学生参照中国地形分布图,完成教材P27活动1题的表格。
学生活动:完成自己教材中的表格,每组由一位同学在白板中填写其中的一行。
设计意图:理解有些山脉是不同地形区的分界线,为下面的总结奠定基础。
媒体使用:学生学会使用白板中的笔和橡皮擦工具。
教师指图小结:山脉不仅是不同地形区的分界线,山脉控制着中国地形分布的大势,构成了中国地形的骨架,高原、盆地、平原、丘陵镶嵌在其中。这进一步说明我国地形复杂多样。
过度:复杂多样的地形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同时也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产生了很多的影响。
2、教师活动:出示第一组图片 ,分析说明地形对生活的影响。
学生活动1:说出图片中的民居(窑洞)与沿河分布的聚落形态位于我国的哪些地形区?
学生活动2:据图分析:把村庄依山而建或建在山间小盆地会有哪些不利的影响?
设计意图:学会分析地形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媒体使用:出示图片。
3、教师活动:出示第二组图片 ,分析说明地形对生产(农业)的影响。
学生活动:了解我国不同地形区的农业景观存在很大的差异。
设计意图:学会分析地形对农业的影响。
媒体使用:出示图片。
4、教师活动:出示第三组图片 ,引导学生分析地形对人口、城市、交通分布的影响。
学生活动1:据图分析:我国人口、城市、交通在分布上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学生活动2:从地形的角度分析形成共同特征的原因。
设计意图:学会分析地形对人口、城市、交通分布的影响。
媒体使用:出示图片。
5、过度:同学们在学习中国地形和山脉的时候都很认真,而且很努力的闯过多个关卡。现在我们轻松一下,玩一个小游戏。
6、教师活动:出示Flash:中国地形图的拼图。
学生活动:玩拼图,看谁拼的最快最多,一旦出错将失去挑战的机会。
设计意图: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鼓励学生积极探究,检测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媒体使用:学生在白板中完成拼图游戏。
(六)结尾
教师活动:此刻,我们要选出本班的“地球小博士”,大家觉得这些殊荣该给谁呢?
学生活动:学生推荐出自己心中的“地球小博士”。
教师小结:其实老师觉得你们表现的都很棒,只要我们爱祖国、爱地理、保护环境,人人都是“地球小博士”。
设计意图:与开篇首尾呼应,将这条主线贯穿在整堂教学环节中,达到闯关学习的表面目的。
??(七)板书
第一节?中国的地形
一?地形复杂多样??????????????????????????????????????????????二?山脉
?????四大高原???????????????????????????????????????????????????
?????四大盆地
?????三大平原
?????三大丘陵
?????众多山脉???????
八、教学反思
我将从以下几方面对中国的地形这堂课进行评价反思:包括我对教材的处理、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对重难点知识的掌握、对教学方法的应用、以及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和信息技术的应用,还有教师素质评价,最重要的是对教学环节和教学效果的深刻总结。
一、评教材的处理
地形是组成地理环境的主要要素,它既受到其他地理因素的影响和地质作用的制约,同时又影响着其他要素。因此,认识我国的地形特征,将为学习以后各章节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授课的过程中达到了这一要求,为以后学习气候、水文、植被、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等奠定了好的知识基础。
二、评教学目标的实施
知识目标:通过学生活动和教师的引导讲述,课堂反馈和课后练习,学生能够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形的主要特征,掌握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分布;认知我国山脉分布基本格局,了解山脉控制着中国地形分布的大势。整体上达到了教学的知识目标。
? ? ? 能力目标:教材和白板中的文字性表述不是很多,主要以各种分布图、图片和表格的形式要求学生通过读图、观察、探索和思考总结知识点,并学会梳理和归纳知识点。最终的目是锻炼学生读图获取有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一目标的实现是一个长期培养的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虽然是以能力目标的培养为主,但初中学生的能力有限,不能在短时间内呈现出明显的效果。
? ? ? 情感目标:开篇以视频导入,通过对中国壮丽山河的认识,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爱乡情感。以选出本班的“地球小博士” 结尾,进一步教育学生爱祖国、爱地理、保护环境。
三、评重难点的把握
? ? ?本课不要求学生记忆大量的地名,重点在对我国地形特征的归纳和认识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上,并且把它们落实到中国地形图上。在强调重点知识时,首先通过教师引导和学生查找地图将知识点落实到地图上,然后以闯关活动的形式进行训练和巩固,达到了好的效果。难点是学会描述地形特征的方法和分析复杂多样的地形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通过图片直观呈现,并引导学生自主分析,学生基本上都能很好的掌握重点知识,学会了如何更轻松的处理难点知识。
四、评教学方法、数字化教学资源和信息技术的应用
? ? ?1、教学方法的创新。开篇以精美的视频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接着以竞选本班“地球小博士”为由,设计了很多的关卡,让学生边闯关边学习,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兴趣。最后将拼图游戏运用到了课堂中,鼓励学生积极探究。各环节的教学中不断的设置悬念,课始激兴趣、课中见深度、课尾泛余波。
2、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应用。教学过程中使用音频和视频、地图、文本、图片、表格以及Flash等数字化教学资源,所用资源与本课教学内容联系紧密,内容丰富。数字化资源与白板融合起来,用白板软件教学,基本达到随意使用。
3、信息技术的应用。使用Windows Live Movie Maker 软件,将我国不同地形区的自然景观图片配以童声音乐《歌唱祖国》制作成视频导入本课。使用美图秀秀等软件对素材进行深加工。利用白板完成中国地形的拼图游戏。白板课件的设计符合学科的特点,而且媒体素材多样,但在课件制作技术上也有待于提高。
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合理的、熟练的使用白板软件。学生使用或参与白板率达到60%,充分展示了学生的学习能力,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交互式的学习方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并表现出了学习的积极性,让我感到了一点喜悦和安慰,但整体上没有充分的调动学生的激情,很遗憾。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更加注重这方面能力的培养。
五、评教学环节和教学效果
导入:开篇以精美的视频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接着又以设疑的方式,使学生明确本课学习的主题和任务。在这部分处理的较好,学生善于倾听,独立思考。
讲述:能过利用丰富直观的图片和各类中国地图进行知识的讲授,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但语言的趣味性还不够。
转承:每个环节结束后进行了小的总结,并自然的转承到下一环节的学习,在这点上处理的还可以。自然的转承这是以后教学中要经常要摸索学习和锻炼提升的。
教师提问: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提问后本应该从不同的角度逐步引导学生回答,听取学生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并进行总结,但总是会在某些问题上出现了自问自答而忽略了学生的活动,以后需要逐步的改进。
? ? ?学生回答: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积极的回答问题,教师应对他们的回答即时的做出评价并予以鼓励,我认为这点很重要,鼓励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好方法,我在这一点的应用上不是很到位。
组织教学:学生的学习是结合了白板与多媒体课件共同完成的。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我以竞选本班“地球小博士”为由,设计了很多的关卡,让学生边闯关边学习,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中国地形图和中国山脉分布图的Flash活动,边闯关边巩固训练。最后,为倡导多样的地理学习方式,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理念,将拼图游戏运用到了课堂中,鼓励学生积极探究。整个过程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能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能与老师协作学习,利用白板共享学习成果。但美中不足的是这种闯关的活动形式运用的不是很完善,不能激起学生的激情,所以课堂氛围不是很理想。
总结:通过练习反馈,采用学生先总结,教师补充并强调重点的方式,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六、评教师素质
教学中我始终把握住课程基本理念: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不仅教授学生知识,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新技术使用能力。在各环节的教学中不断的设置悬念,将悬念应用到了地理教学中。整堂课能用准确的语言清晰流畅的讲下来,不断的给与学生积极肯定的评价,板书书写工整。但我在有些教学环节中语速稍快了,如果语言中能够带入一定的感彩,相信还会有不同的教学效果和课堂气氛。
由于缺乏教学经验,不妥之处请各位评委和老师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