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共52张PPT+7个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共52张PPT+7个视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0.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2-21 17:14:38

文档简介

课件52张PPT。人民解放军从战火中走来1945.81946.61947.61948.91949.11949.41949.10.1和谈时期战略防御战略进攻战略决战渡江战役温故知新战略反攻战略防御大决战1、全面内战什么时候爆发?2、国民党发动重点进攻时间、目标?1946年6月进攻中原解放区 1947年3月陕北与山东解放区全面
进攻重点
进攻主力决战时机已成熟温故知新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1.根据本课第一段内容和115页材料研读,分析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的背景.
2、阅读课本第一目内容,请回答115页问题思考。自学指导解放区军民反击与土地改革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占有土地比例所占农村人口比例?10%70-80%地主农民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阅读课本115页材料研读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1)土地改革的背景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适时调整了土地政策,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改为实行 的土地政策。耕者有其田(1)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
(2)制定土地改革总路线2、措施: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3、结果:4、意义: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
①②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阅读第3自然段正文解放区支前民工队伍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宣传《中国土地法大纲》冀东人民拥护《中国土地法大纲》翻身农民丈量土地分到土地后喜悦的农民翻身农民送子参军解放区人民踊跃支前中共农村土地政策的变化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打土豪,分田地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土地革命 没收地主土地,耕者有其田,
按照人口平均分配土地打倒地主 拉拢地主 消灭地主 1947年夏,战略进攻时机成熟!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推进大别山 1947年6月底,刘伯承、邓小平(指挥者)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强渡黄河天险,千里挺进大别山。(意义)直接威胁到南京和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1、挺进大别山——战略反攻挺进大别山时的邓小平与刘伯承大别山地处武汉和南京正中间,控制住大别山就意味着西可取武汉;东可取南京,可谓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唾手可得。问题1:为什么选择大别山作为战略进攻的地点?问题2:为什么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从敌我双方的战略及战场的变化进行分析) 战略:由敌人进攻,我方防御变成我方战略进攻
战场:由解放区转入国统区背景经过连续作战,人民解放军先后歼灭国民党军队精锐200多万,迫使国民党军队主力退守沈阳、北平、徐州等孤城,被动防御作战。1948年7月敌我力量对比表部别总兵力机动兵力装备后方士气人民解放军国民党军队 280万365万优于敌军不足大为改善略占优势巩固危机四伏高昂低落 人民解放军已增至280万人,共有五支野战部队:西北野战军、华北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华东野战军、东北野战军。并已基本形成野战军、地方军和游击部队三者结合的完整体系。军队素质和战术水平大为提高,不但能打运动战,而且能打阵地战;士气旺盛,斗志昂扬。解放区面积已占全国1/4,人口占全国1/3,土地改革大部完成,部队后方更加巩固。 国民党总兵力下降为365万人。蒋军虽然还有相当大兵力,但在战略上已被人民解放军分割为五个孤立集团,即东北为卫立煌集团,华北为傅作义集团,华东为刘峙集团,华中为白崇禧集团,西北为胡宗南集团东北55万人,国统区的经济危机日益加深,爱国民主运动深入发展,农村游击战争不断发展,蒋介石的反动政权已呈现不稳。 战略决战时机
已经成熟2、三大战役攻克锦州辽沈战役指挥者林彪(中)、罗荣桓(右)刘亚楼(左)等在作战前线林彪罗荣桓10月14日,对锦州发起总攻,经31小时激战,全歼守敌8万余,生俘东北“剿总”副总司令范汉杰,攻克锦州,完全封闭了东北境内敌人陆上的退路。17日,长春曾泽生率六十军全军2万余人起义。19日,国民党东北“剿总”另一副司令郑洞国率四万余人投诚。长春宣告解放。26日,援锦廖耀湘兵团十万全部就歼,廖耀湘等均被活捉。11月2日,沈阳、营口解放。10日,锦西被收复。辽沈战役胜利结束,歼敌47万人。关门打狗 战略决战为什么选择东北为突破口,有利条件有哪些?兵力对比
敌军态势
解放军兵力在五大战场中唯一超过国民党军队。孤立分散,补给困难,或战或守意图未定。我军态势
东北根据地支援,战争物质力量雄厚,人民群众踊跃参军支援。战局延伸
有利于华北、华东作战,以东北的工业支援全国的战争。淮海战役粟裕 邓小平 刘伯承 陈毅 谭震林 华东野战军分三路包抄全歼徐州东面的黄百韬兵团,黄百韬自杀。11月23日至25日,中原野战军在双堆集包围了增援黄百韬的黄维兵团。12月1日,徐州敌军西逃,被华野追击部队包围于陈官庄、青龙集地区。12月16日,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全部消灭了黄淮兵团12万人,生俘兵团司令官黄维。1949年1月6日,华东野战军分三路向被围困在陈官庄的杜聿明集团发起总攻击。仅仅四天,便歼敌30万。活捉杜聿明,击毙邱清泉。淮海战役歼敌55万余人。猛虎掏心陈毅司令员为什么这样说? 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是与人民群众对解放战争的全力支持分不开的。平津战役先打两头分割包围 1948年12月5日,东北解放军攻克密云。12月21日对华北敌军分割包围完成。1949年1月14日,进攻天津,经29小时激战,歼敌13万余人,活捉陈长捷,解放天津。塘沽敌人惧遭歼灭由海上逃跑。为了减少人民的损失,解放军平津前线司令部于向傅作义送出通牒,提出和平解放北平的办法。经过我党的努力工作,傅作义终于签订了《关于和平解放北平问题的协议》。1月31日,我军入城接防,古城北平遂告和平解放。
瓮中捉鳖①和平民主是当时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②可以避免不必要的伤亡,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保护古迹和文物不受破坏;
③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兵家所推崇的上策,有利于进一步瓦解敌人。为什么要用和平手段解放北平?傅作义部出城接受解放军改编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
人民解放军举行入城仪式三 大 战 役 概 况1948.9月至11月林彪、
罗荣桓解放了东北全境东北解放军关门打狗1948.11月至1949.1月中间突破分割歼灭先打两头后取中间中原、华东解放军东北、华
北解放军刘伯承、陈毅、邓小平、
粟裕、谭震林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1948.11至1949.1林彪 罗荣桓 聂荣臻华北全境基本解放三大战役影响 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1949年北平和谈情景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
——毛泽东、朱德 国共划江而治,好不好…渡江战役3、渡江战役1949.4.20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1949.4.23,解放南京毛泽东 朱德上海江阴湖口南京浙 江安徽江 苏江 西东路军中路军西路军1950年4月和5月,人民解放军渡海解放了海南岛和舟山群岛。至此,大陆除西藏外都获得解放。1949年4月23日解放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垮台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总统府南京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近代史的终点。渡江战役的意义
南京解放,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总代表被推翻);
捍卫了国家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维护了国家统一;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材料三:辽沈战役先打锦州……实行“关门打狗”的方针。淮海战役采取“中间突破、分段歼敌”的方针,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平津战役采取分割包围歼灭的方针,实现了“瓮中捉鳖”的战略。 材料四:1948年5月,董存瑞所在的第十一纵队奉命攻打隆化。董存瑞带领爆破组的战友们一鼓作气炸掉了敌人的四个炮楼和个碉堡,顺利地完成了扫除隆化中学外围工事的任务。正确的战略战术解放军作战勇敢,不怕牺牲材料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他领导中国走向光明,他坚持了抗战八年多,他改善了人民生活,他建设了敌后根据地,他实行了民主好处多。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材料二:陈毅元帅说:“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人民群众的支持启示:得民心者得天下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1)推翻了三座大山,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2)打败了国民党,解放了全中国,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3)使中国摆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态,进入到新民主主义社会。解放战争的胜利有什么历史意义?结合所学过的知识,归纳1927到1949年国共关系演变的四个阶段。并根据这四个阶段的影响,谈谈对我们今天处理国共关系的启示。1924-19271927-19371937-19451946-1949第一次合作分 裂分 裂第二次合作沉重打击了北洋军阀和帝国主义的反动统治国家内战,给日本进一步侵华以可乘之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利弊内战爆发,祖国至今未能统一 “合则两利,分则两伤。”如今国共两党更须以民族利益为己任,再次携手合作,为祖国统一作出贡献。1、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是什么?2、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开始的标志是什么?3、国共主力决战指什么?战略防御战略大决战1946年6月,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 1947年夏,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解放战争的历程 三大战役(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4、解放战争胜利的标志是什么?渡江战役战略胜利战略进攻总结:
解放区的
土地改革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战略进攻战略决战走向胜利随堂演练1.1948年9月,人民解放军首先发起哪次战役,解放了东北全境( )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渡江战役 D.淮海战役
2.1948年冬,陈毅赋诗《淮海前线见闻》:“几十万,民工走不通。骏马高车送粮食,随军旋转逐西东。前线争立功。……”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
A.人民解放军以徐州为中心同国民党主力决战
B.人民群众为淮海战役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C.华东与东北解放军合力进行了淮海战役
D.淮海战役的胜利奠定了解放黄河以南各省的基础AB3.采用和平方式解放的大城市是( )
A.天津 B.沈阳
C.北平 D.徐州
4.三大战役按开始时间排列正确的是( )
①平津战役
②辽沈战役
③淮海战役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①③② D.②③①CD学习了本课内容后你有何感想或认识?三大战役不同作战方针的制定是中共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方针的体现;中共善于抓住历史机遇、战略指挥英明果断、指挥艺术高超灵活;人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树立爱护文物、保护人文环境的意识。拓展延伸历史上宝岛台湾与祖国的离合明朝末年,荷兰侵占台湾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945年,抗战胜利,台湾光复分离至今1895年,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割占台湾1949年,国民党残余势力败退台湾蒋介石逃往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