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同步练习 :专题13.2 内能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同步练习 :专题13.2 内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7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9-12-24 10:03:17

文档简介

第十三章 内能
第2节 内能
1.(2019·延庆县模拟)在国际单位制中,热量的单位是
A.牛顿 B.伏特 C.焦耳 D.瓦特
2.(2019秋·槐荫区期中)下列说法中的“热”字,其中是指“热量”的是
A.受热膨胀 B.摩擦生热
C.天热极了 D.熔化吸热
3.(2019·乌拉特前旗校级模拟)目前,各地十分关注空气质量,主要是PM2.5值走高,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小于2.5 μm的颗粒物,其浮在空中做无规则运动,很难自然沉降到地面,吸入后会进入血液对人体形成危害,下列关于PM2.5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温度低于0 ℃时,PM2.5不具有内能
B.PM2.5在空气中的运动属于分子热运动
C.PM2.5在空中受到的是非平衡力作用
D.PM2.5的颗粒物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来的
4.(2019·越秀区二模)如图是某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过程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物质是非晶体
B.t1时刻物体的内能比t4时刻小
C.t2时刻物体的内能比t3时刻大
D.在温度为0 ℃时,物质开始变为固态
5.(2019秋·孝感期末)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内能增大时,一定从周围吸热
B.物体内能减小时,它的温度一定降低
C.地球上的物体不一定都具有内能
D.相同质量的0 ℃的冰和0 ℃的水比较,0 ℃的冰的内能较小
6.(2019·沂水县二模)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一定减少
B.物体温度升高,一定吸收了热量
C.物体温度降低,它的分子运动一定减缓
D.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7.(2019·江阴市模拟)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内能越多的物体,放热越多
B.温度越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越多
C.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
D.物体温度升高,一定吸收热量
8.(2019·霍邱县二模)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吸了热,内能一定增加
B.一碗水倒掉一半后,内能减小
C.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热量最多
D.–10 ℃的冰块,内能可能小于零,可能大于零,也可能等于零
9.(2019·槐荫区模拟)寒冷的冬天,人们常常会感到手冷。为了使自己的手更暖和些,可采用如图所示的两名儿童所用的方法。从物理学的角度看
A.男孩通过热传递取暖,女孩通过做功取暖
B.男孩通过做功取暖,女孩通过热传递取暖
C.两人都是通过做功取暖
D.两人都是通过热传递取暖
10.(2019·番禺区一模)如图所示,在往玻璃瓶打气的过程中,玻璃瓶塞弹起,并且瓶口出现了白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出现的白雾是水蒸汽
B.瓶内气体温度降低,内能减小
C.瓶塞跳起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D.瓶塞跳起是打气筒对瓶塞做功
11.(2019·通州区一模)下列实例中,用做功的方式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用沸水煮饺子,饺子变熟
B.将冻柿子放在厨房,柿子解冻
C.饮料中放入冰块,饮料降温
D.用锯条锯木头,锯条发热
12.下列实例中,通过做功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冰箱内,饮料的温度降低
B.冬天里,两手互搓变温暖
C.阳光下,柏油马路被晒热
D.发烧时,冷毛巾给头降温
13.(2019·金水区校级模拟)如图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瓶内放一小团硝化棉,迅速下压活塞,硝化棉燃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迅速向上抽活塞,硝化棉也能燃烧
B.通过此实验可以验证做功能改变物体的内能
C.活塞与玻璃筒壁摩擦生热能使空气的温度升高
D.硝化棉燃烧,是因为下压活塞的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使筒内空气的温度升高
14.(2019·昆山市二模)将装有酒精的金属管固定在桌子上,并用塞子塞紧。快速来回拉动绕在管上的绳子,过一会儿塞子跳起来,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拉动绳子过程,金属管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B.拉动绳子过程,管内酒精温度升高,蒸发加快
C.塞子跳起时,管内气体内能转化为塞子的机械能
D.塞子跳起时,管内气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15.(2019·武清区二模)下列事例中,属于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冬天用暖水袋取暖
B.冬天人们常搓手取暖
C.子弹击中木块,温度升高
D.装着开水的暖水瓶,瓶塞弹起来
16.(2019·建邺区一模)如图所示是古人锻造铁器的过程,下列关于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说法正确的是
A.加热和锻打属于热传递,淬火属于做功
B.加热和淬火属于热传递,锻打属于做功
C.加热属于热传递,锻打和淬火属于做功
D.加热和淬火属于做功,锻打属于热传递
17.(2019·南岗区模拟)下列过程中,属于利用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例子是
A.用砂轮磨刀,有火星迸出
B.反复捶打铁片,铁片会变热
C.壶中的水在沸腾过程中,壶嘴上方会生成“白气”
D.用打气筒给轮胎打气,打气筒会变热
18.(2019·秦安县模拟)下列现象中,通过热传递来改变内能的是
A.给冷水加热 B.压缩空气温度升高
C.下滑时臀部发热 D.搓手取暖
19.“热”字有的时候表示温度、有的时候表示热量、有的时候表示内能。热传递的“热”表示___________,天气热的“热”表示___________。
20.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___________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内能就越___________。
21.(2019·南充二模)物体的熔化需要吸热,这里的“热”是指___________;双手相互摩擦可以生热,这里的“热”是指___________。(填“内能”、“温度”或“热量”)
22.(2019·高新区模拟)火柴可以擦燃,也可以放在火上点燃,这两种方法都可以改变火柴的___________,后者是利用___________的途径。
23.(2019·黄冈模拟)金庸曾描述一种武功“寒冰掌”:发功时伸出手掌,罩在杯口,杯中水即可结成寒冰(假设降到–5℃)。根据物理知识,此时手掌温度应___________(填“低于”“等于”或“高于”)–5℃,按常理这种武功是___________(填“可能”或“不可能)练成的。
24.(2019·周村区一模)海南黎族钻木取火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钻木取火是通过___________(填“做功”或“热传递”)的方式把机械能转化为___________能的。阳春三月,校园中花香袭人,这属于___________现象。
25.(2019·聊城二模)夏天到了,人们常用电热驱蚊器灭蚊,当把蚊香片放在通电的驱蚊器发热板上时,蚊香片的温度会升高,这是通过___________方式改变蚊香片内能的,过一会儿整个房间都能闻到蚊香片的气味,这是蚊香分子发生了___________现象。
26.向图中两杯同时滴入同样多的红墨水,根据现象比较它们的内能大小___________(选填“甲大”、“乙大”或“一样大”),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2019秋·东城区校级期末)小明同学做探究改变物体内能的实验:如图所示,他用气筒向装有少量酒精的瓶内用力打气,瓶内气体的内能会___________。当他向瓶中继续打气,瓶塞从瓶口处跳出时,观察到瓶内有白雾产生。这是由于瓶内的气体对外做功使其内能___________,温度降低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2019秋·肇庆期末)将装有热奶的奶瓶放入水中冷却,如图甲所示;根据测得的数据,作出热奶和水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象,如图乙所示。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温度随时间变化比较缓慢的曲线是图乙中的___________;(填“A”或“B”)
(2)表示热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是图乙中___________;(填“A”或“B”)
(3)水的初温是___________℃,热奶的末温是___________℃,水的末温是___________℃。
(4)热奶和水会发生热传递,是因为它们具有不同的___________。这个过程中热奶的内能___________,水的内能___________。
29.(2019秋·东营区校级期末)去年教师节语文陈老师和数学赵老师每人发了一个完全相同的保温杯,学习了热量后,物理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们想设计实验比较哪个杯的保温效果好,如果你是小组成员请你帮助他们完成。
(1)需要的实验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实验步骤和判断哪个杯保温效果好的根据。
30.(2019·宿迁)如图所示,在空气压缩引火仪的玻璃筒底部,放入一小团干燥的棉花,用力将活塞迅速下压,玻璃筒内的空气温度升高,空气的内能___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空气的内能是通过___________方式改变的,筒内的棉花由于温度升高到着火点而燃烧,棉花的内能是通过___________方式改变的。
31.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热传导
热可以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到温度低的物体,或者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这种现象叫做热传递。热传递的方式有三种:传导、对流、辐射。下面来介绍传导。
如图所示,用凡士林在金属棒上粘几根火柴,然后用酒精灯给金属棒的A端加热。可以看到,离A端最近的火柴先掉下,然后其它几根火柴依次掉下,离A端越远的火柴掉下得越迟。这表明,热是从金属棒温度高的一端沿着金属棒传到温度低的一端。
热从物体温度高的部分沿着物体传到温度低的部分,叫做传导。各种物质都能够传导热,但是不同物质传导热的本领不同。善于传导热的物质叫做热的良导体。不善于传导热的物质叫做热的不良导体。金属都是热的良导体,瓷、木头、棉花等都是热的不良导体。
(1)只要物体之间或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存在着___________差,就会有热传递现象发生。
(2)热传递的三种方式是:___________、对流和辐射。
(3)把钢勺和瓷勺同时放在热汤里面,钢勺柄很快就烫手,瓷勺柄很久也不烫手。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小明同学把金属勺放在热汤中,过一会儿,发现金属勺的温度升高了,它的___________增加;把金属勺从热汤中拿出来,过一段时间后,金属勺的温度降低了,它的___________减少了,于是李文静同学得出结论:通过___________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他们又把热的钢棒放入杯内水中,发现杯内水的温度会升高,即水的内能会___________,这一实验表明用___________的方法可以使物体的内能发生变化。
第十三章 内能
第2节 内能
1.(2019·延庆县模拟)在国际单位制中,热量的单位是
A.牛顿 B.伏特 C.焦耳 D.瓦特
【答案】C
【解析】在国际单位制中,A、牛顿是力的基本单位,故A不符合题意;B、伏特是电压的基本单位,故B不符合题意;C、焦耳是功和各种能量的基本单位,所以也是热量的基本单位,故C符合题意;D、瓦特是功率的基本单位,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2.(2019秋·槐荫区期中)下列说法中的“热”字,其中是指“热量”的是
A.受热膨胀 B.摩擦生热
C.天热极了 D.熔化吸热
【答案】D
【解析】A、热膨胀中的“热”是指温度。故A错误;B、摩擦生热中的“热”指的是内能,故B错误;C、天热极了中的“热”指的是温度高。故C错误;D、熔化吸热中的“热”是指热量。故D正确。故选:D。
3.(2019·乌拉特前旗校级模拟)目前,各地十分关注空气质量,主要是PM2.5值走高,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小于2.5 μm的颗粒物,其浮在空中做无规则运动,很难自然沉降到地面,吸入后会进入血液对人体形成危害,下列关于PM2.5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温度低于0 ℃时,PM2.5不具有内能
B.PM2.5在空气中的运动属于分子热运动
C.PM2.5在空中受到的是非平衡力作用
D.PM2.5的颗粒物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来的
【答案】C
D错误。故选:C。
4.(2019·越秀区二模)如图是某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过程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物质是非晶体
B.t1时刻物体的内能比t4时刻小
C.t2时刻物体的内能比t3时刻大
D.在温度为0 ℃时,物质开始变为固态
【答案】C
【解析】A、由图象可知,该物质在一定温度下凝固,所以是晶体,故A错误;B、t1时刻温度比t4时刻温度高,由于物体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所以t1时刻物体分子动能比t4时大,故B错误;C、t2时刻与t3时刻物体的温度相同,但是从t2时刻到t3时刻,物体要放出热量,因此t2时刻物体内能比t3时大,故C正确;D、在温度为0℃时,没有到达熔点,物质为液态,故D错误。故选:C。
5.(2019秋·孝感期末)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内能增大时,一定从周围吸热
B.物体内能减小时,它的温度一定降低
C.地球上的物体不一定都具有内能
D.相同质量的0 ℃的冰和0 ℃的水比较,0 ℃的冰的内能较小
【答案】D
6.(2019·沂水县二模)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一定减少
B.物体温度升高,一定吸收了热量
C.物体温度降低,它的分子运动一定减缓
D.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答案】C
【解析】A、内能的大小和温度、质量、状态等因素有关,故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不一定大;故A错误;B、一个物体的内能增加,可能是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因为对物体做功。故B错误;C、根据分子的热运动可知,物体的温度越低,分子运动越慢,故C正确;D、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不一定变化,如冰熔化吸热,内能增加,但温度不变,故D错误。故选:C。
7.(2019·江阴市模拟)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内能越多的物体,放热越多
B.温度越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越多
C.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
D.物体温度升高,一定吸收热量
【答案】C
8.(2019·霍邱县二模)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吸了热,内能一定增加
B.一碗水倒掉一半后,内能减小
C.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热量最多
D.–10 ℃的冰块,内能可能小于零,可能大于零,也可能等于零
【答案】B
【解析】A、物体吸收了热量,同时还对外做功,则物体的内能不一定增加,故A错误;B、一碗水倒掉一半后,物体含有的物质减少,内能减小。故B正确;C、因为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用具有、含有来修饰,故C错误;D、任何物体都有内能,内能是大于0的,故D错误。故选:B。
9.(2019·槐荫区模拟)寒冷的冬天,人们常常会感到手冷。为了使自己的手更暖和些,可采用如图所示的两名儿童所用的方法。从物理学的角度看
A.男孩通过热传递取暖,女孩通过做功取暖
B.男孩通过做功取暖,女孩通过热传递取暖
C.两人都是通过做功取暖
D.两人都是通过热传递取暖
【答案】B
【解析】女孩手捧水杯,水杯温度较高,热量会从水杯转移到手上,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手的内能;男孩双手搓擦克服摩擦做功,机械能会转化为手的内能,此过程是靠做功改变手的内能。故选:B。
10.(2019·番禺区一模)如图所示,在往玻璃瓶打气的过程中,玻璃瓶塞弹起,并且瓶口出现了白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出现的白雾是水蒸汽
B.瓶内气体温度降低,内能减小
C.瓶塞跳起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D.瓶塞跳起是打气筒对瓶塞做功
【答案】B
11.(2019·通州区一模)下列实例中,用做功的方式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用沸水煮饺子,饺子变熟
B.将冻柿子放在厨房,柿子解冻
C.饮料中放入冰块,饮料降温
D.用锯条锯木头,锯条发热
【答案】D
【解析】A、用沸水煮饺子,饺子从水中吸收热量,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的,故A错误;B、将冻柿子放在厨房,柿子从空气中吸收热量,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的,故B错误;C、饮料中放入冰块,饮料放出热量,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的,故C错误;D、用锯条锯木头,克服摩擦做功,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内能的,故D正确。故选:D。
12.下列实例中,通过做功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冰箱内,饮料的温度降低
B.冬天里,两手互搓变温暖
C.阳光下,柏油马路被晒热
D.发烧时,冷毛巾给头降温
【答案】B
13.(2019·金水区校级模拟)如图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瓶内放一小团硝化棉,迅速下压活塞,硝化棉燃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迅速向上抽活塞,硝化棉也能燃烧
B.通过此实验可以验证做功能改变物体的内能
C.活塞与玻璃筒壁摩擦生热能使空气的温度升高
D.硝化棉燃烧,是因为下压活塞的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使筒内空气的温度升高
【答案】A
【解析】在将活塞迅速压下的过程中,主要是压缩空气,对筒内空气做功,使空气的内能增加(此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温度升高,达到硝化棉的燃点,硝化棉燃烧,所以BD是正确的,A是错误的;活塞迅速压下的过程中,活塞与玻璃筒壁摩擦生热,通过热传递也能使空气的温度升高,所以C正确。故选:A。
14.(2019·昆山市二模)将装有酒精的金属管固定在桌子上,并用塞子塞紧。快速来回拉动绕在管上的绳子,过一会儿塞子跳起来,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拉动绳子过程,金属管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B.拉动绳子过程,管内酒精温度升高,蒸发加快
C.塞子跳起时,管内气体内能转化为塞子的机械能
D.塞子跳起时,管内气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答案】D
【解析】A、拉动绳子过程,金属管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故A正确;B、拉动绳子过程,管内酒精温度升高,蒸发加快,故B正确;C、塞子跳起时,管内气体内能转化为塞子的机械能,故C正确;D、塞子跳起时,管内气体温度降低,内能减小,故D错误。故选:D。
15.(2019·武清区二模)下列事例中,属于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冬天用暖水袋取暖
B.冬天人们常搓手取暖
C.子弹击中木块,温度升高
D.装着开水的暖水瓶,瓶塞弹起来
【答案】A
16.(2019·建邺区一模)如图所示是古人锻造铁器的过程,下列关于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说法正确的是
A.加热和锻打属于热传递,淬火属于做功
B.加热和淬火属于热传递,锻打属于做功
C.加热属于热传递,锻打和淬火属于做功
D.加热和淬火属于做功,锻打属于热传递
【答案】B
【解析】用铁锤锻打工件,工件会发热,属于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用火对铁器加热,铁器从火中吸收热量,把铁器放在水中淬火,铁器向水中放热,所以加热和淬火属于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故B正确。故选:B。
17.(2019·南岗区模拟)下列过程中,属于利用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例子是
A.用砂轮磨刀,有火星迸出
B.反复捶打铁片,铁片会变热
C.壶中的水在沸腾过程中,壶嘴上方会生成“白气”
D.用打气筒给轮胎打气,打气筒会变热
【答案】C
18.(2019·秦安县模拟)下列现象中,通过热传递来改变内能的是
A.给冷水加热 B.压缩空气温度升高
C.下滑时臀部发热 D.搓手取暖
【答案】A
【解析】A、给冷水加热,属于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符合题意。B、压缩空气温度升高,属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不符合题意。C、图中小孩下滑时臀部发热,属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不符合题意。D、搓手取暖,属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不符合题意。故选:A。
19.“热”字有的时候表示温度、有的时候表示热量、有的时候表示内能。热传递的“热”表示___________,天气热的“热”表示___________。
【答案】热量 温度
【解析】热传递,指的是物体在温度变化的过程中要从外界吸收或放出热量,这里的热指的是“热量”;天气热,指的是气温高,这里的热指的就是“温度”。
20.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___________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内能就越___________。
【答案】温度 大
【解析】物体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内能越大;
21.(2019·南充二模)物体的熔化需要吸热,这里的“热”是指___________;双手相互摩擦可以生热,这里的¨热”是指___________。(填“内能”、“温度”或“热量”)
【答案】热量 内能
22.(2019·高新区模拟)火柴可以擦燃,也可以放在火上点燃,这两种方法都可以改变火柴的___________,后者是利用___________的途径。
【答案】内能 热传递
【解析】火柴可以擦燃,是通过克服摩擦做功来改变火柴的内能;放在火上点燃,火柴从温度高的地方获得内能,由温度差引起了内能的改变,故是通过热传递来改变物体内能的。
23.(2019·黄冈模拟)金庸曾描述一种武功“寒冰掌”:发功时伸出手掌,罩在杯口,杯中水即可结成寒冰(假设降到–5℃).根据物理知识,此时手掌温度应___________(填“低于”“等于”或“高于”)–5℃,按常理这种武功是___________(填“可能”或“不可能)练成的。
【答案】低于 不可能
【解析】发功时伸出手掌,罩在杯口,杯中水即可结成寒冰(假设降到-5℃).根据物理知识,此时手的温度应低于-5 ℃,此时才能发生热传递,手吸收水的热量,使水结冰,按常理这种武功是不可能练成的,因为人的温度在37 ℃。
24.(2019·周村区一模)海南黎族钻木取火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钻木取火是通过___________(填“做功”或“热传递”)的方式把机械能转化为___________能的。阳春三月,校园中花香袭人,这属于___________现象。
【答案】做功 内 扩散
【解析】海南黎族人钻木取火是通过做功方式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阳春三月,校园中花香袭人,是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属扩散现象。
25.(2019·聊城二模)夏天到了,人们常用电热驱蚊器灭蚊,当把蚊香片放在通电的驱蚊器发热板上时,蚊香片的温度会升高,这是通过___________方式改变蚊香片内能的,过一会儿整个房间都能闻到蚊香片的气味,这是蚊香分子发生了___________现象。
【答案】热传递 扩散
26.向图中两杯同时滴入同样多的红墨水,根据现象比较它们的内能大小___________(选填“甲大”、“乙大”或“一样大”),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乙大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而相同的物体,其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解析】由图知,红墨水在乙中扩散速度快,所以乙的温度较高,分子运动的较快,又量杯水的体积相同,可知质量相等,所以乙的内能较大;
27.(2019秋·东城区校级期末)小明同学做探究改变物体内能的实验:如图所示,他用气筒向装有少量酒精的瓶内用力打气,瓶内气体的内能会___________。当他向瓶中继续打气,瓶塞从瓶口处跳出时,观察到瓶内有白雾产生。这是由于瓶内的气体对外做功使其内能___________,温度降低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增大 减小 使水蒸气液化
【解析】瓶子里装有一些酒精,用力打气,在瓶塞未跳起前,压缩瓶内的气体做功,瓶内气体的内能增大;继续打气,当瓶塞跳起时,瓶内气体对瓶塞做功,瓶内气体的内能减小、温度降低,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白气”。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要明确对气体做功和气体对外做功在改变内能上的不同。
28.(2019秋·肇庆期末)将装有热奶的奶瓶放入水中冷却,如图甲所示;根据测得的数据,作出热奶和水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象,如图乙所示。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温度随时间变化比较缓慢的曲线是图乙中的___________;(填“A”或“B”)
(2)表示热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是图乙中___________;(填“A”或“B”)
(3)水的初温是___________℃,热奶的末温是___________℃,水的末温是___________℃。
(4)热奶和水会发生热传递,是因为它们具有不同的___________。这个过程中热奶的内能___________,水的内能___________。
【答案】(1)B (2)A (3)20 40 40 (4)温度 减小 增加
(4)由于最初热奶与水具有不同的温度,它们间存在温度差,所以热奶和水会发生热传递;这个过程中热奶放出热量,内能减小;水吸收热量,水的内能增加。
【点睛】当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温度差时,物体间将发生热传递,分析清楚图乙所示图象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29.(2019秋·东营区校级期末)去年教师节语文陈老师和数学赵老师每人发了一个完全相同的保温杯,学习了热量后,物理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们想设计实验比较哪个杯的保温效果好,如果你是小组成员请你帮助他们完成。
(1)需要的实验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实验步骤和判断哪个杯保温效果好的根据。
【答案】见解析
30.(2019·宿迁)如图所示,在空气压缩引火仪的玻璃筒底部,放入一小团干燥的棉花,用力将活塞迅速下压,玻璃筒内的空气温度升高,空气的内能___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空气的内能是通过___________方式改变的,筒内的棉花由于温度升高到着火点而燃烧,棉花的内能是通过___________方式改变的。
【答案】增加 做功 热传递
【解析】迅速向下压活塞,活塞会压缩空气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使空气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这是通过做功的方法增大空气内能的;当温度达到棉花的燃点时,棉花就会燃烧,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加棉花的内能的。
31.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热传导
热可以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到温度低的物体,或者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这种现象叫做热传递。热传递的方式有三种:传导、对流、辐射。下面来介绍传导。
如图所示,用凡士林在金属棒上粘几根火柴,然后用酒精灯给金属棒的A端加热。可以看到,离A端最近的火柴先掉下,然后其它几根火柴依次掉下,离A端越远的火柴掉下得越迟。这表明,热是从金属棒温度高的一端沿着金属棒传到温度低的一端。
热从物体温度高的部分沿着物体传到温度低的部分,叫做传导。各种物质都能够传导热,但是不同物质传导热的本领不同。善于传导热的物质叫做热的良导体。不善于传导热的物质叫做热的不良导体。金属都是热的良导体,瓷、木头、棉花等都是热的不良导体。
(1)只要物体之间或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存在着___________差,就会有热传递现象发生。
(2)热传递的三种方式是:___________、对流和辐射。
(3)把钢勺和瓷勺同时放在热汤里面,钢勺柄很快就烫手,瓷勺柄很久也不烫手。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温度 (2)传导 (3)钢是热的良导体,瓷是热的不良导体
32.小明同学把金属勺放在热汤中,过一会儿,发现金属勺的温度升高了,它的___________增加;把金属勺从热汤中拿出来,过一段时间后,金属勺的温度降低了,它的___________减少了,于是李文静同学得出结论:通过___________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他们又把热的钢棒放入杯内水中,发现杯内水的温度会升高,即水的内能会___________,这一实验表明用___________的方法可以使物体的内能发生变化。
【答案】内能 内能 热传递 增加 热传递
【解析】金属勺在热汤中,从热汤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把金属勺从热汤中拿出来,放出热量、内能减少、温度降低;都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热的钢棒放入杯内水中,杯内水吸收热量,水的温度会升高,内能会增加,表明用热传递的方法可以使物体的内能发生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