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牛山歌》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放牛山歌》是小学人音版第五册第四课《放牧》中的演唱曲。这是一首以农村题材为内容的四川民歌。音乐素材简练、朴实,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曲调欢快、活泼,表现了农村的牧童娃娃愉快劳动生活的欢乐情绪。全曲用“6、1、2”三个音为轴心,,贯穿全曲,使其具有山歌高亢的特点。衬词“哟喂”,及“啥”字地方方言的运用,使歌曲增强了浓郁的四川民歌风格。从而形成了一领众和的对唱效果。第三乐句“X X. .”切分节奏的出现,使牧童在欢乐放牧时的心情得到了欢畅的抒发。第五乐句宽松舒展的旋律唱出了“哥儿啰喂”,犹如牧童在山坡上向远处呼唤的生动情景,热情而又奔放,歌声悠扬。最后一个乐句采用了与第四乐句同头换尾的手法,再现了牧童们放牧时欢乐的情景和劳动的喜悦之情。
学情分析:
学生整体情况参差不齐,音乐课对于部分农村学生来说较陌生,这样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这首歌曲中,重难点节奏较多,加大他们学习的难度。在教学时,应注重方法的运用。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音乐与地区有密切的关系,感受祖国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音调,激发对祖国民族音乐的热爱。
2、学会歌曲中重点节奏X —; X ;能够用动作表演,并记住节拍,运用到歌曲演唱中。
3、有感情地唱好《放牛山歌》的同时,并且能够用四川话演唱,感受地方音乐独有特色。
教学重点:
1、学会歌曲中重点掌握节奏X 、 X —,能够用动作表演,并记住节拍,运用到歌曲演唱中。
2、让学生掌握歌曲中出现的“背上那背个 哟啥”的节奏,并能够正确的演唱。
3、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同时,将表演运用到歌曲中。
教具准备:多媒体 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 师生问好
二、 导入新课
1,听四川歌曲《太阳出来喜洋洋》小牧童在什么时候唱的?歌声有什么特点?
生:砍柴
歌声高亢、明亮、自由,
很多的衬词等等
山歌举例: 《山歌好比春江水》
2,解释山歌
山歌产生在野外的劳动(放牛、唱歌、捡柴,放牛和捡柴是在玩耍还是在劳动)、生活之中,其曲调高亢嘹亮,节奏自由悠长,具有直畅而自由抒发感情的特点。
3,爬山游戏
爬 小 山 ( 6 -1- 2)
爬 大 山 (6 -1- 2-3-5-6)
聆听歌曲
听唱《放牛山歌》
1,小牧童上山劳动,他都做了些什么?,
2,理解“四川土语 ”
3,再听第一段歌词,感受四川山歌特点
(歌词:加了很多衬词。旋律:曲调高亢)
师:他们唱的歌词好象特别有意思,我们一起去读读看。
(跟着老师一起读歌词“背上那 背个 哟啥”重点解决)
师:谁知道有意思的歌词在那?
生:括号里的词
师:对,这是我们山歌的独有特色,一起再来感受一下,心里默默地跟着演唱一次。(听音乐)
师:歌词有意思吧,还有更有意思的等着大家,谁能来告诉我他们的名字?
生: X — 二分音符 2拍
X 四分音符 1拍
师:考考大家 X 是几分音符,几拍?
生: X 八分音符 半拍
X ?XX? ?XX? |? XX. | 三年级 孩子 真棒
背上那 背个 哟啥
四、学唱歌曲
师:现在我们就将这几个节奏放到歌曲中,看看谁最先学会歌曲,成为最能干的放牛娃!老师演唱同学们打节奏。(师范唱,利用电子琴)
生:打节奏
师:孩子们节奏打得不错,但唱得怎样呢?先请大家小声的默唱一遍,在来听听谁唱得最好。
师:相信大家早知道他们放牛的心情了吧!
生:高兴,愉快、、、、、
师:那我们带着愉快的心情来感受一次?
师:孩子们唱得不错,可是“背上背个哟啥”还要孩子们一起感受一下。
(解决难点节奏)
师:我看到的放牛娃可高兴了,再来一次,放牛去!!
生:演唱
师:好的,咱们一起放牛去!!
(师教动作,学生一起边唱边做动作)
五,攻克难关
1,找出你认为难唱的地方?互相帮帮忙吧!
2,再听,小声跟唱,完整唱,加上动作好吗?
3,牧童唱这首山歌时是什么心情呢?(喜悦),
4,高亢的一遍完整唱
六、拓展练习
师:放牛太好玩了,咦,我们还不知道他是哪的人啊?
生:四川人
师:四川人说什么话?四川人唱什么歌?
生:四川话、、山歌、、
师:我先来唱要得不?(师范唱,边唱边做动作)
生:要得
师:我们一起来劳动?
(师弹琴,生演唱)
师:现在我们来做个游戏,叫对山歌,我站在山顶,你们站在山脚,我们来对山歌。(提要求,演唱方式)
师生互动
师:孩子们,现在你们自己来对对山歌,要一起去捡柴,放牛哦。 (做动作,唱山歌)
师:放牛的孩子刚才告诉我他们要回家了,我们最后在一起来欢送他们吧。
七、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首好听的山歌让我们感受到了山里孩子对劳动的热爱,老师相信你们也能做个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孩子。从今天开始行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