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妈妈的心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5.4妈妈的心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9-12-21 19:41: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妈妈的心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第5课“妈妈的歌”所有的歌曲都是紧紧围绕“音乐与人”这一主题进行选编的,通过五首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歌曲表达少儿对妈妈深切的爱,对学生进行爱心教育,培养学生尊敬父母,感恩父母的意识,引导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别人的“爱”。包括两首“表演”类的歌曲:《妈妈的心》、《唱给妈妈的摇篮曲》;三首“聆听”类的歌曲:《妈妈之歌》、《鲁冰花》、《小白菜》,此外还要进行编创和表演活动,内容极其丰富,形式非常活泼。
  《妈妈的心》是安排在第一课时进行教学的,根据教参的安排,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把这一课时的具体教学内容确定为:学唱《妈妈的心》,为《妈妈的心》配打击乐,聆听《妈妈之歌》。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性格活泼,热爱音乐,喜欢表演并打下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只是在音准方面有待提高。新授课前,我利用听音和唱音阶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演唱气息和听音的能力,并让学生听钢琴用“啦”模唱歌谱的方式学习歌曲。学生对“妈妈”二字的含义有一定的理解,因此初听歌曲后,让学生说一说对歌词的理解。教唱歌曲中,我不断引导学生用亲切、好听的歌声唱出对妈妈、对祖国的爱。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学唱《妈妈的心》,能用争取的歌唱方法,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并尝试用不同的方式来表现本曲,用自己的歌声表达对妈妈深切的爱。
  2、培养学生为歌曲配打击乐的能力,并会用打击乐器三角铁、双响筒为歌曲伴奏。
  3、学习四分休止符,理解四分休止符表达儿女对妈妈甜蜜的爱心。
  4、聆听《妈妈之歌》,了解女声、童声的演唱形式。
  (二)过程与方法:
  1.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体会音乐传递给我们的感情,让学生充分阐述和交流内心的感受,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素养;
  2.要切实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努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在合作学习和交流中不断反思,不断进步,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爱祖国、爱人民、爱长辈是我们少年儿童的崇高品格。《妈妈的心》表现妈妈牵挂孩子、爱孩子、孩子爱妈妈、爱祖国的歌曲。教学时要充分培养学生爱父母、爱祖国的高尚品质。
  2.通过音乐的学习、欣赏、交流和创作,提高学生与人交往、与人合作的态度,培养学生善于表达思想。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唱歌曲《妈妈的心》并为歌曲伴奏、学习四分休止符。
  2、难点:体会休止符的作用,为歌曲拍打击乐。
  五、教具准备
  妈妈的头饰一个、三角铁和双响筒若干个、多媒体、钢琴、标题、节奏卡。
  六、教学过程:
  教 学 流 程
  多媒体课件应用
  设计意图
  (一)
  师生
  问好
  学生听着《妈妈的心》伴奏曲进入音乐室,师生用演唱的形式问好。
  组织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为新课教学做好准备。
  (二)师生
  对话
  导入
  课题
  1.听音模唱“ ”
  2.唱音阶。
  3.由欣赏妈妈和孩子的图片引入课题。
  【课件演示】:
  设计意图:
  1、通过模唱和音阶进行练声,为学习歌曲做好准备。
  2、由妈妈悉心地呵护我们导入课题。
  (三)学习
  歌曲
  学习
  歌曲
  体会
  感情
  学习
  歌曲
  体会
  感情
  1.初听歌曲,阅读课本第20页。
  提出要求:这首歌是几拍子的歌曲,有几个乐段?它唱什么内容?
  2.师生交流讨论上述设问。
  3.教师小结。
  4.引导学生跟着弹琴用“la”模唱,感受歌曲的旋律。
  5.教师带领学生有节奏地朗诵歌词。
  6.听录音范唱并跟着哼唱歌词。
  要求:看书上的歌谱,可以在心里轻轻地跟着录音哼唱(不出声音)。
  7.设问:你们有没有发现歌谱上有休止(“0”)符?
  8.讲解:休止符。音符中有休止符表示停顿,简谱中“0”表示。四分休止符与四分音符的时值是一样的,都是一拍。
  9.再听录音范唱。
  要求:看到谱上有休止符——“0”要休止。
  10.师生讨论。设问:这首歌曲中的休止符——“0”起到什么作用?表达怎样的心理状态?
  11.小结:这里四分休止符表达出儿女对妈妈甜蜜的爱心。
  12.在教师的伴奏下,学唱《妈妈的心》曲调,分为两个乐段分段学唱,唱好一个乐段再唱第二乐段。
  13.教师弹琴,反复教唱,直到学生基本学会为止。
  设问:歌曲中“儿女”、“妈妈”、“祖国”三者的关系能理解吗?你能唱出对妈妈、对祖国的爱吗?
  14.强调mp和mf的强弱力度,全班有感情地跟着录音伴奏演唱歌曲。
  【课件演示】:
  【课件演示】:
  【课件演示】:
  设计意图:
  1、初听歌曲,分析节拍、乐段、内容,为学习歌曲做好铺垫。
  2、通过“la”模唱,感受旋律的优美。
  3、朗读歌词,理解歌词的含义,在理解歌曲的基础上学唱歌曲。
  4、教学休止符,让学生初步理解休止符的作用。为学习歌曲扫清障碍。
  5、通过演唱,比较,感受休止符着这首歌曲中的作用。
  6、通过强弱力度的演唱比较,体会强弱在歌曲表现力中的重要作用。
  (四)配打击乐
  为歌曲伴奏
  1.练习节奏型
  ① 0 ⅹⅹ ︱ 0 ⅹⅹ ︱
  ② ⅹⅹ — ︱ⅹ — ︱
  2.分组练习这两个节奏型。
  3.老师指挥,分两组敲击节奏型。
  4.师生合作,教师弹琴,学生打击乐器或唱歌。
  【课件演示】:
  设计意图:
  通过为歌曲配打击乐,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新意识。
  (五)聆听
  《妈妈之歌》
  (五)聆听
  《妈妈之歌》
  1.初听熟悉民歌演唱的内容:要求学生看着歌曲的歌词,听录音播放的演唱,听后议论歌曲所反映的内容。
  2.介绍纳西族民歌《妈妈之歌》的背景:包括云南省的地理位置及“阿哈巴拉调”善于抒发对母亲恩情的歌腔。
  3.复听本歌。
  设问:这首歌是由男声唱?女声唱?童声唱?
  4.通过音响感性地让学生感受男声、女声、童声音色的基本特征。
  5.再次复听,可让学生跟着录音看着歌词轻轻哼唱,以体验母子的深情。
  【课件演示】:
  【课件演示】:
  设计意图:
  了解少数民族歌曲《妈妈之歌》的相关知识后,欣赏这首民歌,体会歌曲中的妈妈和孩子之间爱的交流。通过男声、女声演唱的对比,感受男声、女声、童声音色的基本特征。
  (六)
  课堂
  小结
  1.这节课我们学唱歌曲《妈妈的心》,学习了四分休止符和听赏了云南西纳族民歌《妈妈之歌》。
  2.《妈妈的心》是一首用第一人称“我”,表达了生活在幸福时代的儿童对祖国妈妈的一片深情的歌曲。它用怎样的情绪、力度、速度演唱? (生答)
  【课件演示】:
  设计意图:
  回应本课主题,适时进行德育。
  (七)
  布置作业
  1.回家后把《妈妈的心》唱给家长听。
  2.教自己的弟弟、妹妹、邻居演唱《妈妈的心》。
  【课件演示】:
  设计意图:
  通过作业的布置为课后的母子交流创造沟通的平台,为本课的主题进行了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