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历史
高中道德与法治(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生物
高中音乐
高中美术
高中体育
高中信息技术
高中通用技术
资源详情
高中数学
人教新课标A版
必修5
本册综合
必修5各章复习测试题(1个PPT+7个word版专项练习题)
文档属性
名称
必修5各章复习测试题(1个PPT+7个word版专项练习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新课标A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12-23 22:43:31
点击下载
文档简介
(共8张PPT)
必修5
第3章 不等式复习课
1
2
1.不等关系与不等式的性质,不等式的解法;
2.简单线性规划问题;
3
3.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
本节目标
性质4可乘性: ?______, ?______.
性质5同向可加性: ?________.
性质6同向同正可乘性: ?______.
性质7可乘方性:a>b>0?_____ (n∈N,n≥1).
性质8可开方性:a>b>0? (n∈N,n≥2).
1.不等式的性质
性质1对称性:a>b?____.
性质2传递性:a>b,b>c?____.
性质3可加性:a>b?________.
b
a>c
a+c>b+c
ac>bc
ac
a+c>b+d
ac>bd
an>bn
知识梳理
无实根
的图象
有两个不等
实根
有两个相等实根
2.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
x
x
x
y
y
y
O
O
O
知识梳理
3.确定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平面区域的方法:
(1)线定界.即若不等式不含等号,则应把直线画成虚线;若不等式含有等号,
把直线画成实线.
(2)点定域.即在直线Ax+By+C=0的某一侧取一个特殊点(x0,y0)作为测试点代入
不等式检验,若满足不等式,则表示的就是包括该点的这一侧区域,
否则就表示直线的另一侧区域.特别地,当C≠0时,常把原点作为测试点;
当C=0时,常选点(1,0)或者(0,1)作为测试点.
(3)交定区.即确定各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的公共部分.
知识梳理
4.
知识梳理
第3章不等式 随堂测试
同学们要认真答题哦!
随堂检测
命题人:张彩荣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月清”考试试题
高二(数学)
选择题
1.已知△ABC中,a=1,b=,B=45°,则A等于( )
A. 150° B. 90° C. 60° D. 30°
2.已知数列{an}满足a1=3,an-an+1+1=0(n∈N+),则此数列中a10等于( )
A. -7 B. 11 C. 12 D. -6
3.在正项等比数列{an}中, 则 a8 的值为( )
A. 35 B. 63 C. 168 D. 192
4.在中,设内角的对边分别为,若,则的形状是( )
A. 等腰三角形 B. 等腰直角三角形
C. 直角三角形 D. 等腰或直角三角形
5.已知等差数列{an}中,a2=2,d=2,则S10=( )
A. 200 B. 100 C. 90 D. 80
6.在中,三边长,则等于
A. 19 B. C. 18 D.
7.已知数列中,,则
A. B. C. 3 D. 4
8.一货轮航行至处,测得灯塔在货轮的北偏西,与灯塔相距80海里,随后货轮沿北偏东的方向航行了50海里到达处,则此时货轮与灯塔之间的距离为( )海里
A. 70 B. C. D.
9.等差数列{an}的前4项和为30,前8项和为100,则它的前12项的和为( )
A. 110 B. 200 C. 210 D. 260
10.已知数列满是等差数列,首项,使取得最小时的值
A. B. C. D.
11.的内角的对边分别为, , ,若, ,则的外接圆的面积为( )
A. B. C. D.
12.已知等差数列, 的前项和分别为, ,且有,则( )
A. B. C. D.
二、填空题
13.数列满足前项和,则数列的通项公式为_____________
14.在中, ,且的面积为,则__________.
15.各项为正数的等比数列中, 与的等比中项为,则__________.
16.在中,角, , 的对边分别为, , ,若, , 成等比数列,且,则 .
三、解答题
17.已知等差数列中满足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从第几项开始为负数
18.已知的内角的对边分别为,且.
(1)若,求的值;
(2)若的面积,求的值.
19.(1)设等差数列满足,前3项和,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数列是等比数列, , ,求其通项公式.
20.已知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
(1)求证:数列{}是等差数列;
(2)若数列{}是等比数列,且=,=,试求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项和.
21.已知数列为等差数列,数列为等比数列,满足
求数列通项公式;
令,求数列的前n项和.
22.在中,三个内角所对的边分别为,且满足.
求角C的大小;
若的面积为,求边c的长.
PAGE
1
必修5数列 测试题
1.已知等差数列中,,,则的值是( )
A. B. C. D.
2.已知等比数列的公比为正数,且,=1,则=( )
A. B.2 C. D.
3.已知等比数列满足,,则( )
A.64 B.81 C.128 D.243
4.设是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且,则 .
5.在中,角,,所对边长分别为,,,若,则的最小值为_________.
6.(本题满分12分)已知等差数列中,,且成等比数列.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若,求数列的前项和.
7. 已知各项均为正数的数列的前n项和为,且对任意的,都有
(Ⅰ)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Ⅱ)数列满足,,若,求数列的前n项和为;
8.在数列中,,,,其中.
(1)求证:数列为等差数列;
(2)设,数列的前项和为,求;
9.已知等差数列中,为其前项和,,,.
(1)求的通项公式;
(2)设,求数列的前项和.
命题人:张彩荣
数学必修5全册测试题
1、选择题
1.已知△ABC中,a=1,b=,B=45°,则A等于( )
A. 150° B. 90° C. 60° D. 30°
2.已知数列{an}满足a1=3,an-an+1+1=0(n∈N+),则此数列中a10等于( )
A. -7 B. 11 C. 12 D. -6
3.不等式的解集是( )
A. B.
C. D.
4.在正项等比数列{an}中, 则 a8 的值为( )
A. 35 B. 63 C. 168 D. 192
5.在中,设内角的对边分别为,若,则的形状是( )
A. 等腰三角形 B. 等腰直角三角形
C. 直角三角形 D. 等腰或直角三角形
6.已知等差数列{an}中,a2=2,d=2,则S10=( )
A. 200 B. 100 C. 90 D. 80
7.在中,三边长,则等于
A. 19 B. C. 18 D.
8.已知数列中,,则
A. B. C. 3 D. 4
9.是成立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10.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A.若,则 B.若,则
C.若,则 D.若,则
11..不等式的解集是( )
A. B. C. D.
12.等差数列{an}的前4项和为30,前8项和为100,则它的前12项的和为( )
A. 110 B. 200 C. 210 D. 260
13.已知等差数列中,,,则的值是( )
A. B. C. D.
14.已知等比数列的公比为正数,且,=1,则=( )
A. B.2 C. D.
15.已知等比数列满足,,则( )
A.64 B.81 C.128 D.243
16.已知数列满是等差数列,首项,使取得最小时的值
A. B. C. D.
17.的内角的对边分别为, , ,若, ,则的外接圆的面积为( )
A. B. C. D.
18.设,若是与的等比中项,则的最小值为( )
A.2 B.8 C.9 D.10
二、填空题
19.数列满足前项和,则数列的通项公式为_____________
20.在中, ,且的面积为,则__________.
21.各项为正数的等比数列中, 与的等比中项为,则__________.
22.在中,角, , 的对边分别为, , ,若, , 成等比数列,且,则
23. 不等式解集为,则a、b的值分别为_________
24.若满足线性约束条件,则的最大值为
25.不等式的解集为________.
26.若,则的最小值为 ______
27.若关于x的不等式的解集为R,则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
三、解答题
28.已知等差数列中满足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从第几项开始为负数
29.已知的内角的对边分别为,且.
(1)若,求的值;
(2)若的面积,求的值.
30.(1)已知不等式的解集为,解不等式.
(2)已知当时,不等式恒成立,求的取值范围;
31.(1)设等差数列满足,前3项和,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数列是等比数列, , ,求其通项公式.
32.已知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
(1)求证:数列{}是等差数列;
(2)若数列{}是等比数列,且=,=,试求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项和.33
33.已知数列为等差数列,数列为等比数列,满足
求数列通项公式;
令,求数列的前n项和.
34.在中,三个内角所对的边分别为,且满足.
求角C的大小;
若的面积为,求边c的长.
PAGE
2
数学必修5测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
1.的否定是( )
A. 不存在,使 B.
C. D.
2.不等式的解集是( )
A. B.
C. D.
3.已知等差数列中,,,则的值是( )
A. B. C. D.
4.在中,,则( )
A. B. C. 或 D.
5.已知等比数列的公比为正数,且,=1,则=( )
A. B.2 C. D.
6.是成立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7.在中,角,,所对的边分别为,,,若,则这个三角形一定是( )
A.等边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等腰三角形 D.等腰直角
8.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A.若,则 B.若,则
C.若,则 D.若,则
9.已知等比数列满足,,则( )
A.64 B.81 C.128 D.243
10.函数的最大值是( )
A. B. C.1 D.2
11.设满足线性约束条件,若取得最大值的最优解有无数多个,则实数的值为( )
A. B. C. D.
12.设,若是与的等比中项,则的最小值为( )
A.2 B.8 C.9 D.10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5分,共20分.
1.若满足线性约束条件,则的最大值为
2.不等式的解集为________.
3.若,则的最小值为 ______
4.设是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且,则 .
5.在中,角,,所对边长分别为,,,若,则的最小值为_________.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
17.(本题满分10分)已知对恒成立;有两个正根。若为假命题,为真命题,求的取值范围
18.(本题满分10分)
在锐角中,内角,,所对的边分别为,,,且.
(1)求角的大小;
(2)若,,求的面积.
19.(本题满分12分)已知等差数列中,,且成等比数列.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若,求数列的前项和.
20.(本题满分12分)
(1)已知不等式的解集为,解不等式.
(2)已知当时,不等式恒成立,求的取值范围;
21. (本题满分12分)
已知各项均为正数的数列的前n项和为,且对任意的,都有
(Ⅰ)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Ⅱ)数列满足,,若,求数列的前n项和为;
22.(本题满分12分)在数列中,,,,其中.
(1)求证:数列为等差数列;
(2)设,数列的前项和为,求;
23.(本题满分12分)在中,
(1)求角的大小
(2)若的外接圆半径为,试求该三角形面积的最大值.
24.(本题满分12分)设
(1)解关于的不等式;
(2)若对任意的,不等式恒成立,求的取值范围.
25.(本题满分12分)在数列中,,,,其中.
(1)求证:数列为等差数列;
(2)设,数列的前项和为,求;
必修5第三章不等式专项训练测试
1.不等式的解集是( )
A. B.
C. D.
2.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A.若,则 B.若,则
C.若,则 D.若,则
3. 不等式解集为,则a、b的值分别为_________
4.若满足线性约束条件,则的最大值为
5.若,则的最小值为 ______
6.不等式的解集是( )
A. B. C. D.
7.设,若是与的等比中项,则的最小值为( )
A.2 B.8 C.9 D.10
8.函数的最大值是( )
A. B. C.1 D.2
9.若关于x的不等式的解集为R,则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
10.设满足线性约束条件,若取得最大值的最优解有无数多个,则实数的值为( )
A. B. C. D.
(选做)设
(1)解关于的不等式;
(2)若对任意的,不等式恒成立,求的取值范围.
求数列的通项公式专题训练
1.归纳法(数学归纳法)
例1:根据数列的前4项,写出它的一个通项公式:
(1)9,99,999,9999,…(2)(3)
(4)(5),,,…
解:(1)变形为:101-1,1021,103―1,104―1,…… ∴通项公式为:
(2) (3)
(4). (5)
点评:关键是找出各项与项数n的关系。
例2. 已知数列满足,.
(1).计算 ,,,的值;
(2).根据以上计算结果猜想的通项公式,并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你的猜想.
答案:(1)由 和,得.
(2)由以上结果猜测: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如下:①当时,左边,右边,等式成立.
②假设当时,命题成立,即成立.
那么,当时,
这就是说,当时等式成立.
由①和②,可知猜测对于任意正整数都成立.
针对性训练:① 3 33 333 333 3333 … ()
②… ()
2. 公式法
直接利用等差或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写出,这种方法适用于已知数列类型的题目,也是最基本的方法之一。
例1. 已知数列中,,且是等比数列.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解:∵是等比数列且,
,,
∴,∴
例2 :等差数列是递增数列,前n项和为,且成等比数列,.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解:设数列公差为d(d>0)
∵成等比数列,
3. 与的关系
,即已知数列前n项和,求通项。
例3:已知下列两数列的前n项和的公式,求的通项公式。
(1)。 (2)
解: (1)=1
===3
此时,。∴=3为所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
当时
由于不适合于此等式 。 ∴
点评:要先分n=1和两种情况分别进行运算,然后验证能否统一。
针对训练:
1. 已知数列的前项和为,且满足,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解析:由已知条件可得, 则,
所以当时,,
当时,, ? ?
故.
2.设数列的前n项和为,若且当时,,则的通项公式为_______________.
解析:当时,由可得,
∴,即,
∴数列是首项为,公差为的等差数列,
∴.
当时,,
又,∴.
4.叠加法
递推公式为=+f(n)或=+f(n),通常把原递推公式转化为-=f(n) 或-=f(n),利用逐差相加法求解。
例4. 若在数列中,,,求通项。
解析:由得,
所以,
,
…,
,
将以上各式相加得:,
又所以 =
针对性训练:已知数列中,求的通向公式
解: 由已知得,,
令,代入个等式累加,即
5.叠乘法
递推公式为=f(n)或=f(n),通常把原递推公式转化为=f(n) 或=f(n),利用逐商相乘法求解。
例5 .已知数列满足,求的通向公式。
解:由条件知,分别令n=1,2,3……,(n-1),代入上式得(n-1)个等式累乘之,即
针对性训练:设是首项为1的正项数列,且(=1,2,3,…),则它的通项公式是=________.
解:已知等式可化为:
()(n+1), 即
时,
==
6.构造法
1)构造等比数列
若有递推关系(其中p,q均为常数,),一般采用待定系数法将原递推公式转化为:,其中,构造等比数列求解。
例.已知数列满足,且.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解析:∵,
∴.
由,知,可得.
∴.
∴数列是以为首项,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
即.
针对训练:已知数列中,,.求的通项公式;
解:由,
得,
,
数列是以3为公比,以为首项的等比数列,
从而,
2)构造等差数列
作除法:
例1.在数列中,, .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解:(1)将,两边同除以,
得.
∴,即数列{}是等差数列
则.
∴.
取倒法:
例2. 已知数列满足,且,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解:∵,
∴, 即
∴数列是等差数列
则,所以
针对训练. 已知数列满足当时,,且.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解析:(1)证明 由得:,
由及逆推式,,
两边同除以,得,
所以,数列是等差数列
则 ,
所以=
作差法
例1.已知数列满足:.求出数列的通项公式;
解:(1)因为 .
所以 ,
两式相减得:
当,时也符合上式,所以通项公式为:
针对训练.设数列满足.求的通项公式;
解:数列满足.
时,.
两式相减得,.
当时,,上式也成立.
.
待定系数法
例. 在数列中,,求通项.
解:原递推式可化为
比较系数可得:x=-6,y=9,上式即为
所以是一个等比数列,首项,公比为.
即:
故.
1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必修5,选修2-1 检测试题
评卷人得分
一、单选题
1.若的内角所对的边分别为,已知,则( )
A.或 B. C. D.
2.已知数列1,,,,…,,…,则是它的( )
A.第62项 B.第63项 C.第64项 D.第68项
3.已知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且满足,,则
A.3 B.4 C.5 D.6
4.已知数列是等比数列,若则的值为( )
A.4 B.4或-4 C.2 D.2或-2
5.下列命题为真命题的是( )
A.若,则 B.若,则
C.若,则 D.若,则
6.若实数,满足约束条件则的最大值为
A. B.4 C.7 D.9
7.命题“若x,y都是偶数,则x+y也是偶数”的否命题是( )
A.若x,y都是偶数,则x+y不是偶数
B.若x,y都不是偶数,则x+y不是偶数
C.若x,y都不是偶数,则x+y是偶数
D.若x,y不都是偶数,则x+y不是偶数
8.椭圆的离心率是
A. B. C. D.
9.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 )
A. B.
C. D.
10.抛物线上与焦点的距离等于3的点的纵坐标是( )
A. B. C.2 D.
11.若,则( )
A.1 B.2 C. D.4
12.设,则( )
A. B. C.1 D.
评卷人得分
二、填空题
13.在中,,则_____________
14.已知正数a,b满足3a+2b=1,则的最小值为____.
15.给下列三个结论:
①命题“”的否定是“”;
②若 ,则的逆命题为真;
③命题“若,则”的否命题为:“若,则”;
其中正确的结论序号是_______________(填上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
16.若点在椭圆上,分别是椭圆的两焦点,且,则的面积是__________________.
评卷人得分
三、解答题
17.在△ABC中,已知AB=2,AC=3,A=60°.
(1)求BC的长;
(2)求sin2C的值.
18.已知是等比数列,,是等差数列,,
(1)求和的通项公式;
(2)设,求数列的前项和.
19.已知不等式的解集为,不等式的解集为.
(1)求;
(2)若不等式的解集为,求、的值.
20.设命题:实数满足,其中,命题:实数满足.
(1)若且为真,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2)若是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21.已知抛物线 经过点.
(1)求的标准方程和焦点坐标;
(2)斜率为的直线经过抛物线的焦点,且与抛物线相交于,两点,求线段的长.
22.已知函数在点处的切线方程为.
(1)求函数的解析式;
(2)求函数在区间上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试卷第2页,总3页
试卷第3页,总3页
参考答案
1.D
2.B
3.A
4.A
5.B
6.D
7.D
8.D
9.A
10.D
11.A
12.B
13.
14.24
15.①
16.1.
17.(1); (2).
18.(1),(2)
19.(1) A∩B={x|-1
20.(1);(2).
21.(1)方程为,焦点为;(2)8.
22.(1)(2)见解析
答案第1页,总2页
答案第1页,总1页
点击下载
同课章节目录
第一章解三角形
1.1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1.2 应用举例
探究与发现 解三角形的进一步讨论
第二章 数列
2.1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
2.2 等差数列
2.3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2.4 等比数列
2.5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第三章 不等式
3.1 不等关系与不等式
3.2 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
3.3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
3.4 基本不等式
点击下载
VI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