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说屏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新人教版说屏教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9-12-11 08:0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5 说“屏”
营山金华希望学校 杨正伟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积累词语;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屏”的有关知识。
2、揣摩语言,感受浓浓的诗意和韵味,体会作者对屏的感情。
3、以屏为媒介,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了解“屏”的有关知识。
体会作者对屏的感情。
教学难点:
体味本文生动的语言,理解引用的古诗词的诗意。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图片欣赏,导入新课
展示一张屏风图片,引入对屏的欣赏和介绍。
屏风,一个富有诗意的名词,它有着神秘的作用,集实用与装饰功能于一身。虽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多见,但它独有的魅力仍能牵动我们的情思。今天,让我们与陈从周先生一道说“屏”.
(多媒体展示屏风图片,同时教师介绍屏风的知识 ( http: / / www. / 4.ppt )。)
屏风历来是我国室内的主要器具之一。
屏风有插屏和围屏之分。插屏多是单扇的,围屏则由多扇组成。
屏风可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石屏、木屏等。
二、配乐自读,梳理知识。
学生在阅读的同时,思考下面的问题:
(1)作者从哪三个方面介绍了有关屏的知识?
(2)作者对屏风的感情如何?请找出具体句子。
明确:
作者采用逻辑顺序,从下列三个方面介绍了屏的知识:
①屏风的作用:室外安置屏风,避免从门外直接望见厅室;屏,上面有书有画,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可以挡风,空间还是流通的;室内安置屏风与帷幕相同。
②屏风的分类:按屏风的建造材料及其华丽程度来分。
③屏的设置:需因地制宜,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诸方面,均要做到得体才是。
作者喜爱屏风,“富有诗意”、“心生向往之情、“更觉得它实在微妙”。把“屏”看作是一个富有诗意的名词,表露了作者对屏风的情有独钟;受古诗词和古画的感染和影响,作者从小就对屏风产生了喜爱和向往之情;后来在实际接触和研究工作中,对屏风的认识更深,也就“更觉得它实在微妙”。作者对屏风的感情逐步加深。此外,还有不少地方也流露出作者对屏风的赞赏之情。
三、选读课文,体会说明
(1)给屏风下定义。
①引用原文:屏者,障也。
②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屏风是一种上面有书有画,既起分隔作用,又可挡风的,功能与美感相结合的生活器具。
(2)文中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文中用了引用、作诠释、举例子、分类别等说明方法。
例如:
引用:“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作诠释:“屏者,障也,可以缓冲一下视线。”
举例子:“在古时皇家的宫廷中,屏就用得更普遍了。”
分类别:“按屏的建筑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银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
四、美读课文,品味语言。
师:我们欣赏了优美的画面,又了解了屏的特点,相信你一定知道作者喜爱屏的原因了。作者将自己的深情借助许多古诗词抒发出来,请同学们读一读,议一议,作者引用古诗词有什么好处?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 http: / / www. / 5.ppt )”,引用《秋夕》诗句,表达了作者幼时对屏风无限地向往与喜爱之情,放在开篇,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出自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牡丹亭》的“游园”一出。杜丽娘为自己没有珍惜大好春光而感到惋惜,也因此激起了追求青春幸福的热望。这句话凝聚着主人公心中的无限哀怨。放在屏风的定义后既补充了屏风的含义,又使语言生动有趣。
结尾两处引用古诗佳句,点出“屏”这种古代器具所具有的文化内涵,表达了作者希望人们更好地开发和使用屏风的愿望。
课文多处引用古诗词,使全文具有浓浓的诗意和韵味,这与本文的说明对象——屏风这种传统器具是相称的。
作者具有深厚的古典诗歌底蕴,而且屏的介绍与古典诗歌的引用相得益彰,突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美。那么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呢?  
生:让我们更好的去认识屏、欣赏屏、使用屏。
五、拓展延伸:
假如时光倒流500年,你是屏风店的老板,你将如何向顾客介绍屏风这种器具?
六、布置作业:
查找积累与屏风有关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