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曹冲称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称、曹”等14个生字,会写“底、柱”等10个生字。能用“才……”,“到底……”说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课文,感悟曹冲的聪明,并能从他称象过程中受到启发。
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学生学习曹冲,平时多观察,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重点】
1、认识“称、曹”等14个生字,会写“底、柱”等10个生字。能用“才……”,“到底……”说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教学难点】
通过阅读,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自己思考其它称象办法,并能从他称象过程中受到启发。
【教法】引导,感悟。
【学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师:你们在市场,见过别人称东西吗?
称东西为了什么?
[出示课件:大象图片]那,大家见过有人称大象吗?
这节课,我们就坐时光机去古代,看看一个叫曹冲的孩子,他是怎么想办法称大象的。
[板书课题]
二、凭借情境,自主构建。
1、生认读“曹、称”。仔细看这两个字,你怎么记住它们?(曹是上下结构的字,上面部分的笔顺:横、竖、横折、横、竖、竖、横;称是左右结构的字,左:禾,右:尔。)
2、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生字。
3、学生回忆识字方法。(师: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怎么办呢?)
4、用你喜欢的方法,四人小组学习不认识的生字。
【设计意图】[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充分发挥。本环节同学们通过自主学习、小组互学互教,认识了不少生字,扫清了学生生字方面的障碍。]
5、针对发现的问题,指名当小老师组织大家交流学习经验。
6、检查生词、生字掌握情况。
过渡: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认真,小老师讲得这么精彩,一些词宝宝也要和我们交朋友呢!
(1)、[演示课件]出示生词,学生看课件自由读生词。
(2)、[卡片]学生领读生词。
(3)、提出词语中不明白的地方。学生交流。
(4)、测读
(5)、男女赛读。
(6)、同桌赛读。
【设计意图】[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认识、巩固生字词,享受到了学习汉字的乐趣。]
7、指导朗读。
三、拓展情境,达标训练。
(一)、学习写字。
1、认真观察字形,辨析形近字。
2、与横竖中线相关联的笔画,要着重观察描摹。
3、同桌交换本子写生字。
(二)、朗读词语。
四、聚焦情境,评价反思。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请同学们听一遍课文录音,边听边想,为什么要称大象?都有谁在想办法称大象?
二、凭借情境,自主构建。
1、讨论:为什么要称大象,都有谁在想办法称象?
官员们和曹冲的办法谁的更好,下面我们来比较一下。
2、详读第三段,为学习下一段打好基础
(1)、官员们想出了什么办法来称大象?是在哪一段找到的?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第三段。
(2)、先分组讨论,再指名回答:
官员们想出了一个办法是造一个特大的秤。曹操对这种办法满意吗?从哪可看出来?
比较:
曹操听了摇头。
曹操听了直摇头。
指名读这两句话。提问:这两句话表示的意思一样吗?
直:一个劲儿地,连续不断。句中加上“直”以后,表示的程度就不一样了,语气和语意更重了。表示曹操非常不满意。
(3)、分角色读第三段,再次体会。
3、精读第四段,突破全文的重难点。
(1)、可见这办法不行,那曹冲的办法又是什么呢?在哪一段找到的?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
(2)、曹冲的办法是用几句话说清楚的? 我请四名同学来分别来读这四句。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想,在这个办法中有什么地方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大胆地提出来。
(3)、同学们刚才提出了好多不懂的问题,下面,我们就按照这四句话的顺序,一个一个来分析。
在第一句中,有同学们提出“把大象赶上岸后,为什么要‘沿着水面’画一条线呢?”什么是“沿着水面”呀?“沿着”就是靠着水面、挨着水面、贴着水面,既不高也不低,画一条线,这就叫“沿着水面”画一条线。
那为什么要画这条线呢?很明显是为第二步船上装石头做准备的。这条线就像秤上的刻度、秤星,表示大象就有这么重。
在看第二句,为什么往船上装石头要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呢?“止”是什么意思?止是指“停”的意思。为什么船沉到线就停了,不能再装石头了呢?再装会怎么样?同学们四人一组讨论讨论。
出示字片比较:
船上装石头,船身超过那条线。这时,石头重量和大象相比,怎么样了?(说明石头比大象重了)
船上装石头,船身没有下沉到那条线,这时,石头重量和大象相比,又怎么样?(说明石头比大象轻了)
因此,只有当船上装石头,船身下沉到正好到那条线,这时石头的重量才会与大象相等。
第三句,称石头的重量。
第四句,把石头的重量加起来,就是大象的重量。
(4)、曹冲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很有条理地说出了称象的过程,同学们再把这段读一遍,试着总结一下每一句的重点内容:
赶象上船 沿水画线
赶象下船 装石到线
称出石重
加出石重 就是象重
4、学习第五段
三、拓展情境,达标训练。
1、你们觉得曹冲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2、完成课后习题第1、2、3题。
四、聚焦情境,评价反思。
你喜欢曹冲吗?为什么?
第3课时
(完成课堂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