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秋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同步习题课件(共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秋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同步习题课件(共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2-22 10:52:47

文档简介

(共14张PPT)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第1课 古代埃及


























2.古代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埃及是尼罗河的
馈赠。”意思是
(A)
A.尼罗河哺育了古埃及文明
B.尼罗河流域是古埃及的势力范围
C.古代埃及人民把尼罗河治理得很好
D.有了古代埃及文明就有了尼罗河
3.古埃及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下列属于古代埃及
文明成果的有
(C)
①金字塔②甲骨文③象形文字④太阳历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4.安徽某旅行社推出了某一地区的夏季旅游宣传
片,片中多次出现金字塔群,据此可以判断该地
区是
(A)
A.非洲埃及
B.西亚两河流域
C.南亚印度
D.地中海畔的雅典
5.他们相信“灵魂不死”,认为人死后还要在冥世,即
另一个世界中生活,只要保住肉体,灵魂就能依附
肉体万世长存。为此,他们利用多种材料,把尸体
制成“木乃伊”。这里的“他们”是指
(D)
A.古代犹太人
B.古代以色列人
C.古代印度人
D.古代埃及人
6.货币被称为一个国家的“名片”。它不仅具有经济
价值,它那精美的图案中还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它
集流通、观赏、收藏、研究等价值于一身。那么,你
知道下图这张精美的纸币应该是
A.美元B.英镑C.埃及镑D.印度卢比
二、非选择题
8.读图,回答问题。
地中海利
利比亚


苏(丹

图二
(1)根据图一简要分析埃及地理位置的特征
埃及位于非洲大陆东北角,是个地跨亚非两大
洲的国家,北回归线穿过其领土南部,大部分
领土位于(北半球)低纬度;北邻地中海,东濒
红海,是个北、东两面临海的国家;西与利比亚
为邻,南与苏丹接壤,东与巴勒斯坦、以色列相
邻,并与沙特阿拉伯隔红海相望。(只要从两
个方面准确描述埃及位置特征即可)
7.关于古代埃及文明的表述,不正确的是(D)
A.发源于尼罗河流域
B.公元前3100年左右出现了国家
C.法老是最高统治者,实行专制统治
D.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楔形文字
(2)埃及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许多古代文明遗
址,这些遗址现在都成为了世界闻名的旅游胜
地。请写出两个你知道的埃及著名景点。
金字塔、狮身人面像等。
(3)一名中国游客在埃及旅游时,在有三千多年历
史的卢克索神庙上刻下了“到此一游”的字样
(如图二)。该事经媒体曝光后引发了热烈的
讨论。有人辩解说:“不就是写了几个字吗?
有什么了不起的?”对此你有何看法?
提示:对旅游中的不文明行为有明确的批判意
识,条理清晰,表达流畅即可。
(共14张PPT)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



























◎课前预习
知识点1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两河”,是指西亚的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
斯河。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意即
“两河之间的地方”,大体上是以今天伊拉克首都
巴格达为中心的狭长地带。
2.大约在公元前24世纪,两河流域实现了初步
统一。此后,两河流域屡遭外族入侵和内部战乱
知识点2古巴比伦王国
3.公元前18世纪,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
对外采取各个击破的策略,完成了两河流域中下游
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
国家。
4.汉谟拉比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
还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他在位时
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
知识点3《汉谟拉比法典》
5.《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
整的成文法典。法典刻在一块黑色石柱上,
除前言外,正文共有282条,内容十分广泛,从中可
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
6.从法典中可知,古巴比伦分为拥有公民权的自由
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严格的社会等
级。奴隶制度在古巴比伦相当发达。同时,
法典中有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
的规定,说明商品经济在古巴比伦比较活跃
7.《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
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
流长。
◎课堂检测
一、选择题
1.许多地区的人民把当地河流比喻为母亲,从这个
意义上讲,古代巴比伦文明孕育于
(D)
A.长江流域
B.尼罗河流域
C.印度河流域
D.两河流域
2.两河流域在古代是哪个文明古国的发祥地(C)
A.古印度
B.古埃及
C.古巴比伦
D.古代中国
3.《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
整的成文法典。这一文明成果诞生于下列哪
地区
(C)

B
尼罗河
4.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曾制定了一部成文
法典,其主要目的是
(C)
A.保障公民利益
B.发展社会经济
C.维护奴隶主利益D.健全民主制度
5.有一种古老的文字,它有以下特点:由古代两河流
域的苏美尔人创造,主要“书写”在黏土做成的泥
版上。“它”指的是
(B)
A.甲骨文
B.楔形文字
C.字母文字
D.象形文字
6.古埃及、古印度、古中国、古巴比伦是四大文明古
国。下列文明成果属于古巴比伦文明的是(D)
A.金字塔
B.长城
C.佛教
D.《汉谟拉比法典》
7.下列古代文明成果中,较为全面地保存了两河流
域社会发展状况的是
(B)
A.金字塔
B.《汉谟拉比法典》
C.狮身人面像
D.奴隶主民主政治
(共15张PPT)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第3课 古代印度































◎课前预习
知识点1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1.古代印度在地理上是指今天的南亚次大陆。古代
印度文明最早出现于印度河流域。在印度河
流域发现的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等早期
文明遗址,年代大约为公元前23世纪一前18世纪
2.孔雀王朝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
期。除半岛最南端外,印度基本上实现了统一。
农业和工商业都比较繁荣,出现了许多工商业中
心城市,首都华氏城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
口最多的大城市之
知识点2森严的种姓制度
3.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
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
4.种姓制度
(1)第一等级是婆罗门,掌管祭祀。
(2)第二等级是刹帝利,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
(3)第三等级是吠舍,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
(4)第四等级是首陀罗,主要由被征服居民构
成,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要为
前三个等级服务
(5)在这四个等级之外,还有最卑贱的“不可接触
者”贱民,他们在社会上遭到歧视和
凌辱。
5.种姓制度下的各等级世代相袭。各等级之间
贵贱分明,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人
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知识点3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6.创立时间:公元前6世纪。
7.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
8.主张:提出“众生平等”,不拒绝低种姓的人入教。
9.发展:佛教宣扬“忍耐顺从”,得到国王和一些
富人的支持。信仰佛教的民众日益增多,佛教
度成为印度最重要的宗教之一。公元前3世纪后
佛教开始向外传播。公元前1世纪,佛教经中亚传
到中国新疆,再传入中国内地,后又传到朝鲜、日
本和越南等国。佛教往南经锡兰,传到缅甸、泰
国、柬埔寨等国
◎课堂检测
、选择题
1.一部印度电影里有这样的一句台词:“法官的儿子
永远是法官,小偷的儿子永远是小偷。”这种阶级
歧视源自于
(B)
A.禅让制度
B.种姓制度
C.分封制度
D.科举制度
2.阿育王是古印度孔雀王朝的国王。按种姓制度划
分,阿育王应该属于哪一等级
B
A.婆罗门
B.刹帝利
C.吠舍
D.首陀罗
3.某班级要进行一场关于古印度“种姓制度”的历史
话剧表演,他们采用的台词应该是
(C)
A.“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B.“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C.“别看我只是一个武士,但我和国王同属刹帝利”
D.“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动整个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