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与血型》第一课时[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血液与血型》第一课时[上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08-03-24 20:55: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麻烦请版主删除旧的文件,换上新文件。本课件力求简单适用,突破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导入了四段视频剪辑和几段声音解说。使用时请注意用鼠标点击封面文字进入(血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视频也是如此),进入后注意按钮进退。南京室六合区雄州镇初级中学 何振中 E-mail hotter2002@
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十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和能量供给》
第一节《血液和血型》(第一课时)教案
授课教师:雄州镇初级中学 卢存金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 了解血液的组成。理解血浆的功能。
2. 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
3. 掌握三种血细胞的和功能特点。
4. 了解贫血、发炎、血清的知识。
5. 初步学会看血常规化验单,了解血常规化验数据。
2、 能力目标:
1. 通过教师导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 通过对三种血细胞的比较,培养学生对比归纳的分析能力。
3. 通过学习三种血细胞的正常值,培养学生具有自我保健的实践能力。
4. 通过看血常规化验单,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 情感目标:
1. 通过探索血液成分的实验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 在分组活动中,使学生学会相互协作。通过对课堂学习目标的共同探索,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重点难点
1. 血细胞的形态结构及功能是本节课的重点。因为血细胞是血液的主要组成部分,在血液中承担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部分知识和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疾病密切相关,是教会学生看血常规化验单的基础。
2. 血细胞的功能及教会学生看血常规化验单是本节课的难点。因为血细胞对 人体起作用的过程学生难以观察到,需要借助一定的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学生看血常规化验单时,必须对各项目的正常测量值有准确的记忆,才能找出化验单中不正常的测量值,并且要对其进行综合分析,这对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
教具准备
CAI教学课件、人血永久涂片、显微镜。
教学过程
标题内容 教学主要程序 设计意图
第十章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和能量供给第一节 血液和血型血液的分层现象血浆的成分和功能观察人的血细胞血细胞的形态特征血红蛋白的作用红细胞的功能、正常值、缺乏症贫血患者的饮食调养白细胞的功能、正常值、缺乏症血清血液的功能反馈练习 师:人体是一个复杂的结构,它是由一千多万亿个细胞组成的,这些细胞都需要进行新陈代谢,这就需要人体内有四通八达、高效率的运输网络,它及时给细胞运来氧和养料,把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废物运走,这样才能保证人体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生:欣赏有关血液及循环系统的影片。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血液”二字,如医生为了诊断某些疾病,往往先要验血,有人在意外事故中失血过多,必须及时输血,有些疾病如乙肝、爱滋病,它们可通过血液传播。可见血液与人体关系非常密切。那么,血液是由什么组成的?有什么功能?下面我们来共同探索有关血液的奥秘。演示:血液的分层现象
可以看到,试管中的血液分为两部分:上面部分是淡黄色、半透明的液体——血浆,占血液容积的55%左右。下面的部分是血细胞,不透明,呈暗红色的是红细胞,在红细胞和血浆的交界处,有很薄的一层白色物质——白细胞和血小板。可见,血液是由血浆、血细胞组成的。看画面观察出血液中含有大量的细胞,我们称它为血细胞。观察血液的显微放大图,讨论分析出血细胞的类型。指出血浆的成分和功能。备用资料:
  (1)抢救大面积烧伤病人时,是输鲜血还是血浆?
  烧伤病人血液中的水分大量渗出,血液的浓度上升,粘度变大。所以在抢救时,应给病人输血浆,如输鲜血,血液粘度大,心脏负担大,反而威胁生命。
  (2)严重的贫血病人,救治时,如何输血
  严重的贫血病人,由于红细胞减少,血液的浓度下降,应输浓缩的红细胞。分组实验、观察:人血涂片
实验现象:
  血涂片里三种血细胞:红细胞:量最多,呈红色,圆饼状,无细胞核;白细胞:最大,有细胞核;血小板:最小,无细胞核。讨论:三种血细胞的形态和数量。血细胞的形态结构特点(1)红细胞:投放红细胞的形态动画,引导学生讨论,并进一步小结红细胞的形状、大小和数量。(2)白细胞:投放白细胞形态结构图,并与红细胞相比较,小结红细胞的结构和白细胞的形态结构特点。(3)血小板:投放血小板的形态结构图,并与红细胞和白细胞相比较,小结血小板的形态结构特点。介绍红细胞呈现红色的原因:红细胞里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做血红蛋白,所以红细胞呈红色。
让学生观察红细胞与氧气结合和分离的动画思考:血红蛋白有什么特性?红细胞有什么功能?指出:血液里红细胞的数量过少(正常范围:男子平均500万个/立方毫米,女子平均420万个/立方毫米),或者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含量过少(正常范围:男子为12—15克/100毫升,女子为10.5—13.5/100毫升)都叫贫血。贫血患者由于血液运输氧的能力低,影响体内各器官的正常生理活动,因而常常表现出精神不振、疲劳、头晕、面色苍白等症状。这时候应该找医生诊断和治疗。一般的贫血患者,应该多吃一些含蛋白质和铁质丰富的食物。观察白细胞吞噬病菌的录像思考:
1.当身体某一部分被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是如何到达感染处?
2. 白细胞有什么功能?
3. 伤口化脓流出的脓液分别含有哪些成分?学生回答:白细胞可做变形运动,穿过血管壁,到达感染处,去吞噬病菌。伤口流出的脓液是病菌、及死亡的白细胞。生活现象:当不小心,把皮肤划破时,流出血液,不久又自然止血。
提出问题:为什么皮肤出血后回自然止血?
血浆中溶解着纤维蛋白原,它可转变成不溶性的纤维蛋白。当血管受伤而流血时,血小板会在出血的伤口处聚集成团,并经伤口粗糙表面的摩擦,即破裂而释放出一种物质——凝集素,使纤维蛋白原转为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是可溶的,纤维蛋白是不溶的,可交织成网,把血细胞网罗在内,形成血块而凝固。在血块之外,所遗留的澄清的液体,即是血清。比较一下:血液、血浆、血清三者成分上的差异。白细胞的功能:投放白细胞的显微动画和模式动画,引导学生分析探索白细胞的功能。进一步分析“发炎”的过程,板书白细胞的功能。血液的功能:引导学生根据血液各组分的功能,猜想血液的功能。明确指出血液最核心、最主要的功能是运输作用。让学生根据血液的各成分的功能归纳血液的总功能,教师在学生归纳的基础上,并联系在皮肤一章讲过的血液可调节体温,最后用下面的投影总结血液具有运输、防御、调节体温三大功能。教师用“123”总结:一即人体中一种重要的组织——血液,二是血液包括两大部分(血浆和血细胞),三即今天这堂课的重点——三种血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特点。教师引导:我们能不能就血液的组成、三种血细胞的区别作一个小结?任何形式都可以。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可通过树状图、列表等方法对知识进行总结。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为增加学生兴趣,教师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对应课件导入新课对应课件血液的分层现象联系生活,联系实际,拓宽视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通过自己的实验操作对三种血细胞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对应课件观察血液涂片通过课件引导学生总结出血细胞的形态特征分析化验单,解读数据注意营养,合理膳食,不挑食分别对应视频剪辑总结课文,反馈练习,加深印象
教材分析
本节知识结构体系
血液是体内物质运输的载体,关于血液这部分内容,是本章的重点之一。血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是本节的教学重点,人血永久涂片分组实验观察的组织与指导是本节的难点。按照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先让学生观察演示实验(加抗凝剂的血液)及实验(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永久涂片)获得感性知识,再结合讲解来突破重点和难点。
创造条件做好血液成分的演示实验,从感性认识入手,让学生通过观察从色泽和容积上将血浆和血细胞加以区别。识记血液是由血浆、血细胞两部分构成的。结合课上用显微镜“观察血液永久涂片”的分组实验和三种血细胞的挂图,来加深学生对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形态、数量、结构的认识,巩固所学的基础知识,而且结合阅读教材将有关知识以表格或两歧分枝表解式加以总结归纳,从而实现精加工和组织策略的训练。
关于血液的功能:先分析血浆的功能,再逐个探索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功能,最后根据血液的各成分的功能,让学生归纳血液的功能。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联系日常生活实际,理解血细胞的功能,加深识记效果。结合血液化验单分析相应的病症,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血液对于每个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说学生熟悉血液,是因为每个学生几乎都有流血、抽血和验血的经历,对血液的颜色等有一些感性的认识,还可以从报刊、杂志、电视和广播中获取到有关血液的信息。说学生对血液陌生,是因为学生大都不知道血液里到底含有哪些成分,以及每种成分各有什么功能。总之,学生对血液感到很新鲜,甚至有一些恐惧。因此,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由发言,交流各自对血液的认识,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教师可以出示一张医院的血液化验单,让学生回忆和讨论血液化验的主要内容。教师可以将学生的回答记录在黑板上,为后面的教学做铺垫。当然,学生的回答往往不很全面,不很系统。这时,教师不要忙着补充,而是要及时评价学生从生活经验和课本外获取信息的能力,鼓励学生继续积极补充,再进行归纳,为下一步的教学打好基础。教师可以将课前准备好的血液分层演示装置(可以用鸡、鸭或家鸽的血,也可以用猪、牛或羊的血)演示给学生看,并让学生讨论资料分析中的3个问题。
关于血浆,教师只需作简要的介绍。需要指出的是,水占了整个血浆的绝大部分,这可以为后面介绍无偿献血做铺垫。关于血细胞,教材的意图是让学生先通过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从感性上认识红细胞、白细胞的形态以及数量多少,然后从理性的角度进行学习,这样做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开动脑筋和主动求知的学习热情。在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中,教师介绍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时,应该特别注意与生活实际中的一些问题相联系,如贫血、化脓和伤口处血液逐渐凝固等,这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PAGE
7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雄州镇中学教师,江苏教育学院生物教育专业,中学一级。教研组长,学科带头人。江苏省生态学会会员,南京市教研室生物学科新课程指导小组成员,六合区教研室生物中心组成员,多次参加省、市级骨干教师培训。多篇论文省、市级获奖。联系方式:邮编211500 ,电话:025-57503747-8666,传真:025-57500037,E-mail:hotter2002@,h_z_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