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下
《谈读书》
费兰西斯·培根
“猫式读法”,即慎重选择,分清良莠,吸取精华,抛弃糟粕。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短文两篇》,看看培根和马南邨又教给我们哪些读书方法。
读书有径。著名作家刘心武有所谓“狼式读法”,即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一目十行,匆匆翻页,颇似“狼吞”;“牛式读法”,即不但细嚼慢咽,而且通过反刍,再加以精磨详研
1、给加线字注音:
狡黠( ) 咀嚼( ) 诘难( )
滞碍( ) 怡( )情 统筹( )
藻( )饰 要诀( ) 蒸馏( )
劝诫( ) 吹毛求疵( )
xiá
jǔ jué
jiénàn
zhì
yí
chóu
zǎo
jué
liú
jiè
cī
2、根据意思填词语:
(1)使心情愉快。( )
(2)修饰文词,使之富有文采。( )
(3)诘问,为难。( )
(4)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断语词。 ( )
(5)形容写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 ( )
(6)这里指细致到烦琐、挑剔的地步。( )
怡情
文采藻饰
诘难
寻章摘句
味同嚼蜡
吹毛求疵
培根,毕业于剑桥大学,是英国著名哲学家、作家, 著有《随笔》《新工具》等。他的散文对英国乃至全世界影响都很大。他的作品风格平易流畅,笔法灵活,语言警辟,启人深思。
3、作者简介
1、《谈读书》视频朗读欣赏
2、自读课文,圈点勾画,思考问题。
(1)本文让你对读书有了哪些新的认识?结合课文,用自己的话谈一谈。
(2)速读,你在阅读中有什么疑难问题吗?
①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这句话让我对读书的作用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②“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惟明智之士用读书。”
这句话告诉我们,不同的人对待读书的态度是不同的。
③“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需咀嚼消化。”
这句话是说,不同的书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读法。
④我觉得文章主要谈论的是读书的益处,所以,它的论点就应该是: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⑤如何理解:读书费时过多易惰。
明确:读书速度太慢容易养成拖沓、懒惰的习惯。
⑥“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这句话什么意思?
明确:人的思维发展受阻,都可以通过读书得到疏通,就好像人体的各种疾病都可以通过运动得到治疗一样。
培根围绕“读书”这一话题,谈了些什么内容?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你完成下列填空:
第一层:谈读书的目的。
1、第一、二句:
(1)修辞方法: 。
(2)从 (论证角度)论证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 。重点阐述了读书的好处。
排比
正面
怡情、傅彩和长才
2、第三句:对比两种人(“练达之士”与“好学深思者”)的能力,论证方法: 。
3、第四句:从 (论证角度)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
4、第五句:论述读书和经验的关系,论证方法: ,用这种论证方法的作用:天生才干比作自然花草,读书比作修剪移接,说明读书对人的天赋的作用,这样写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5、第六句:写三种人对读书的不同态度: ,论证方法: 。
对比论证
反面
比喻论证
鄙、羡、用
对比论证
第二层:谈读书的方法。
1、第一句:指出读书的方法要推敲细思,反对三种读书方法:
。
2、第二、三、四句:对不同的书,采用不同的读书方法:
;论证方法: 。
3、第五、六句:论述读书、讨论、作文的不同作用,提倡把读书和讨论、作文结合起来;修辞方法: 。
诘难作者、尽信书、寻章摘句
选读、浏览、通读、精读、读摘要
举例论证、比喻论证
排比
第三层:谈读书的作用(益处)。
1、第一句:
①作者要表明的观点: 。
②阐述这一观点的方法: 。
③该句的论证角度: 。
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
归纳论证
正面论证
2、第二、三、四、五句:
①作者要表明的观点:
读书能够弥补人精神上的缺陷。
②阐述这一观点的方法: 。
③这几句的论证角度: 。
比喻论证
反面论证
④这几句所用修辞方法有: 。
⑤最后一句“如此头脑中凡有缺陷,皆有特药可医”,举例说明头脑的“缺陷”有哪些?“特药”是什么药?
答:“缺陷”指:智力不集中、不能辨异、不善求同等。“特药”指: 。
比喻、排比
读书
1.合作编写《读书名言精评》
例:“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
这个句子分别以“读书”“讨论”“作文”为例,论述了学以致用的观点。句式整齐,使论证更为有力
2. “诵读式”点评
①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点评:作者运用比喻巧妙而形象地论述了读书的重要性。这种论证方法叫比喻论证。
②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需咀嚼消化。
点评:句式整齐,论证有力。论述了读书需讲究方法。这个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
③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点评:用排比句式阐述了读书的好处。
④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点评:前六个分句分别举例论证了读书的作用,最后分句对前边的论述加以概括。
这里用了两种论证方法:
A、先列举个别现象,再由此归纳到一般的论证方法叫做归纳论证。
B、列举充分、确凿、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的方法叫举例论证。
小结:
“讨论使人机智”: “你和对方每人一只苹果,相互交换一下,每个人手里还是一只苹果,但是,你和对方每人一个思想,相互交换一下,每个人就拥有了两种思想。”
只有心与心的碰撞才以产生世间最灿烂的火花!
(1)你最喜欢文中哪一句读书名言?请以它作为论点说一段话。
(2)文中有没有你不同意的观点?勇敢地站出来与培根“对话”。
①“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我读到了安徒生的童话《丑小鸭》,我被丑小鸭在逆境中的坚强深深地感动了。从此,我也学会了坚强,学会了勇敢面对生活中的挫折。
②“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培根的意思是说,在每个人的心里都存在需要除去的杂草,难道花草都必须经“修剪移接”才美吗?我倒是觉得自然的就是最美的。
③ “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
明确:主要介绍了三种具体的读书方法,即浏览、精读和摘要。“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运用了比喻论证。极为生动地说明书经提炼后就容易丧失掉大量的精华,读者能获取的知识、信息、价值就会减少、降低。
④ “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明确:运用比喻论证,来说明读书对人的天赋的作用。这样写,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⑤文章的开头从正面论说了读书的目的,接着从反面说了读书的三种偏向。
明确:运用对比论证。正面说了,再从反面来说,使说理更加全面、有力。
古往今来,名人学者遨游书海留下了许多读书名言以激励后之学者。你还知道哪些读书名言?
一、名言警句
尽信书不如不读书。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贻。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英】莎士比亚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苏】高尔基
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
——【瑞士】凯勒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德】歌德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宋】苏轼
(2)名人论读书:
阅读《谈读书》,回答下面的问题:
1、给文段划分层次,并概括每层的大意。
第一层,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之”,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
第二层,从“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到“始能无知而显有知”,阐述读书的方法.
第三层,从“读史使人明智”到结尾,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的各种缺陷。
2、作者论述了读书的重要,为什么又说“不可尽信书上所言”?
答:书上的内容,也许对,也许错;对读者来说也许有用,也许无用。不加分析,全盘吸收,效果不会好。
3、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这句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排比;这样写,句子整齐,造成一种气势,有力的证明了论点。
4、“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这句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用自己的话概括出这句的论点来。
答:比喻论证;人的精神上的缺陷,可以用读书来弥补。?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新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短文两篇(谈读书)》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从中反思自己对读书的目的、态度、方法和作用的认识。
2、学习文中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说理的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
3、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学重点】
1、课文中出现的名言警句的体会学习。
2、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方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
本文论述的语言十分简练,在学习时体会其作用。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读书有径。著名作家刘心武有所谓“狼式读法”,即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一目十行,匆匆翻页,颇似“狼吞”;“牛式读法”,即不但细嚼慢咽,而且通过反刍,再加以精磨详研;“猫式读法”,即慎重选择,分清良莠,吸取精华,抛弃糟粕。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短文两篇》,看看培根和马南邨又教给我们哪些读书方法。
二、自学检测
1、给加点字注音:
狡黠(xiá) 咀嚼(jǔ jué) 诘难(jiénàn) 滞碍(zhì)
怡( yí )情 统筹(chóu) 藻(zǎo)饰 要诀(jué )
蒸馏(liú ) 劝诫( jiè] ) 吹毛求疵( cī )
2、根据意思填词语:
(1)使心情愉快。(怡情)
(2)修饰文词,使之富有文采。(文采藻饰)
(3)诘问,为难。(诘难)
(4)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断语词。指书局限于文字的推求。(寻章摘句)
(5)形容写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味同嚼蜡)
(6)这里指细致到烦琐、挑剔的地步。(吹毛求疵)
3、作者简介
培根,毕业于剑桥大学,是英国著名哲学家、作家, 著有《随笔》《新工具》等。他的散文对英国乃至全世界影响都很大。他的作品风格平易流畅,笔法灵活,语言警辟,启人深思。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读书究竟有些什么好处?书到底应该怎么去读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名家怎么说。
1、《谈读书》视频朗读欣赏
2、自读课文,圈点勾画,思考问题。
(1)本文让你对读书有了哪些新的认识?结合课文,用自己的话谈一谈。
(2)速读,你在阅读中有什么疑难问题吗?
交流初读感受:
①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这句话让我对读书的作用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② “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惟明智之士用读书。”这句话告诉我们,不同的人对待读书的态度就是不同。
③“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需咀嚼消化。”这句话是说,不同的书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读法。
④我觉得文章主要谈论的是读书的益处,所以,它的论点就应该是: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⑤如何理解:读书费时过多易惰。
明确:读书速度太慢容易养成拖沓、懒惰的习惯。
⑥“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这句话什么意思?
明确:人的思维发展受阻,都可以通过读书得到疏通,就好像人体的各种疾病都可以通过运动得到治疗一样。
四、精读课文,探究写法
培根围绕“读书”这一话题,谈了些什么内容?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你完成下列填空:
第一层:谈读书的目的。
1、第一、二句:
(1)修辞方法:排比
(2)从 正面 (论证角度)论证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重点阐述了读书的好处。
2、第三句:对比两种人(“练达之士”与“好学深思者”)的能力,论证方法:对比论证。
3、第四句:从反面(论证角度)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
4、第五句:论述读书和经验的关系,论证方法:比喻论证,用这种论证方法的作用:天生才干比作自然花草,读书比作修剪移接,说明读书对人的天赋的作用,这样写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5、第六句:写三种人对读书的不同态度:鄙、羡、用,论证方法:对比论证。
第二层:谈读书的方法。
1、第一句:指出读书的方法要推敲细思,反对三种读书方法诘难作者、尽信书、寻章摘句。
2、第二、三、四句:对不同的书,采用不同的读书方法:选读、浏览、通读、精读、读摘要;论证方法:举例论证、比喻论证。
3、第五、六句:论述读书、讨论、作文的不同作用,提倡把读书和讨论、作文结合起来;修辞方法:排比。
第三层:谈读书的作用(益处)。
1、第一句:
①作者要表明的观点: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
②阐述这一观点的方法:归纳论证。
③该句的论证角度:正面论证。
2、第二、三、四、五句:
①作者要表明的观点:读书能够弥补人精神上的缺陷。
②阐述这一观点的方法:比喻论证。
③这几句的论证角度:反面论证。
④这几句所用修辞方法有:比喻、排比。
⑤最后一句“如此头脑中凡有缺陷,皆有特药可医”,举例说明头脑的“缺陷”有哪些?“特药”是什么药?
答:“缺陷”指:智力不集中、不能辨异、不善求同等。“特药”指:读书。
五、赏读课文,品读积累
1.合作编写《读书名言精评》
文章中,作者妙语连珠,格言迭出,堪称为一本读书名言集锦。这些句子不仅透露出了作者对问题冷静而透彻的观察,而且具有种种特殊的美感。请你从课文中选取2~3句读书名言进行点评。点评角度自主确定,可以挖掘句子思想内涵,可以分析句式,赏析修辞,也可以涉及遣词造句。
例:“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
这个句子分别以“读书”“讨论”“作文”为例,论述了学以致用的观点。句式整齐,使论证更为有力
(小组合作编写《读书名言精评》。教师巡回参与)
2. “诵读式”点评
交流学习成果,展示合作编写的精彩点评:发言时采用“诵读式点评”的方式。即:先朗读你所点评的读书名言,然后诵读你的点评。
①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点评:作者运用比喻巧妙而形象地论述了读书的重要性。这种论证方法叫比喻论证。
②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需咀嚼消化。
点评:句式整齐,论证有力。论述了读书需讲究方法。这个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
③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点评:用排比句式阐述了读书的好处。
④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点评:前六个分句分别举例论证了读书的作用,最后分句对前边的论述加以概括。这里用了两种论证方法:
A、先列举个别现象,再由此归纳到一般的论证方法叫做归纳论证。
B、列举充分、确凿、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的方法叫举例论证。
……
小结:“讨论使人机智”: “你和对方每人一只苹果,相互交换一下,每个人手里还是一只苹果,但是,你和对方每人一个思想,相互交换一下,每个人就拥有了两种思想。”
只有心与心的碰撞才以产生世间最灿烂的火花!
六、品读课文,体味语言
鲁宾斯坦这样评价培根的作品:“文章中充满灵感的常理,迄今仍然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实用智慧,理解了它可以改造世界。”
现在,请运用你最喜欢的阅读方式读课文,进一步品味语言,感受文中喷涌而出的足以改造世界、改造自我的力量。
(1)你最喜欢文中哪一句读书名言?请以它作为论点说一段话。(2)文中有没有你不同意的观点?勇敢地站出来与培根“对话”。
①“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我读到了安徒生的童话《丑小鸭》,我被丑小鸭在逆境中的坚强深深地感动了。从此,我也学会了坚强,学会了勇敢面对生活中的挫折。
②“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培根的意思是说,在每个人的心里都存在需要除去的杂草,那么“人之初,性本善”又该如何解释呢?其次,难道花草都必须经“修剪移接”才美吗?我倒是觉得自然的就是最美的。
③ “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
明确:主要介绍了三种具体的读书方法,即浏览、精读和摘要。“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运用了比喻论证。极为生动地说明书经提炼后就容易丧失掉大量的精华,读者能获取的知识、信息、价值就会减少、降低。
④ “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明确:运用比喻论证,来说明读书对人的天赋的作用。这样写,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⑤文章的开头从正面论说了读书的目的,接着从反面说了读书的三种偏向。
明确:运用对比论证。正面说了,再从反面来说,使说理更加全面、有力。
六、延伸阅读,拓展迁移
古往今来,名人学者遨游书海留下了许多读书名言以激励后之学者。你还知道哪些读书名言?
一、名言警句
尽信书不如不读书。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贻。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2)名人论读书: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英】莎士比亚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苏】高尔基
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瑞士】凯勒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德】歌德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宋】苏轼
七、中考链接
阅读《谈读书》,回答下面的问题:
1、给文段划分层次,并概括每层的大意。
第一层,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之”,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
第二层,从“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到“始能无知而显有知”,阐述读书的方法:
第三层,从“读史使人明智”到结尾,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的各种缺陷。
2、作者论述了读书的重要,为什么又说“不可尽信书上所言”?
答:书上的内容,也许对,也许错;对读者来说也许有用,也许无用。不加分析,全盘吸收,效果不会好。
3、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这句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排比;这样写,句子整齐,造成一种气势,有力的证明了论点。
4、“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这句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用自己的话概括出这句的论点来。
答:比喻论证;人的精神上的缺陷,可以用读书来弥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