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声现象第2节 声音的特性
学情分析
? ? ?? 声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现象。学生的感性素材多,可动手操作的活动多,便于激发学生学习学习物理的兴趣。加之,第一章运动学的知识为学生学习声音奠定了知识基础。第二章第一节声音的产生,已经探究了声音的产生问题。所以很自然的进入声音的特性这一节。学习科学探究跟学习科学知识的方法一样,都要遵守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学生学习本节内容时,对探究活动相当陌生,对科学探究的认识还处于初级阶段。例如,在探究“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时,就选择了易于操作、易于观察的“振动的音叉可以使乒乓球弹起”的实验。活动中,“问题的提出”“实验方案”是由教材给出的,但结论需要学生认真观察和思考的基础上自己得出。所以对学生的归类和总结能力还是有要求的。
? ? ??所以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学生这一特点,并保持学生对物理的好奇心,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是要尽量通过小实验把声现象转化为可观察的现象,二是要注重对学生的启发,尊重学生的想法,适时反馈。我们社会的各个领域每时每刻都能发出各种声音,大家对声音也并不陌生。但对声音的特性可能并不了解,前面学生已经学过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知道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这些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根据学情,制定教学策略,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的双向互动过程,应体现“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解为辅”的精神,所以这节课采用教师问题引领,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基于此点,设计的教学方法有:情景创设法、直观演示法、探究讨论法。精心设置问题,充分调动学生,激发他们的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运用。 ? ? ?人们听得见的声——声音,大家已经习以为常了,探究起来比较方便快捷。而往往人们听不见的声——超声波、次声波也经常存在我们生活生产当中,比如蝙蝠的回声定位,倒车雷达的使用,伴随地震台风海啸的次声波等。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声音的特性。知道声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知道声音的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知道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通过实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研究物理学问题的方法。
同各研究现实世界中丰富多次的发声现象,使学生更加热爱科学。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2.通过实验探究活动,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 2.感受自然界声音的美妙与有趣,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3.落实学生物理的核心素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声音的三要素及其影响因素
2.学习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教学难点:音调的影响因素
教学方法
实验法、讲授法,引导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法,比较法,辩证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视频展示]儿歌《小兔子乖乖》
提问:聪明的小白兔只听声音就能识别门外的不是妈妈,你觉得奇妙吗?
其实小白兔是因为掌握了妈妈的声音的一项特性而辨别出危险的,声音到底有哪些特性?这些特性与什么因素有关?我们带着这些疑问开始今天的学习!
二,音调
Ⅰ、什么因素决定音调?
提问:男歌手和女歌手唱歌,他们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定义:我们把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学生活动(一)分组实验[手机投屏]
探究时间:5min
探究问题:什么因素决定声音的音调?
1)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
2)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
汇报交流:
钢尺伸出的长度 振动快慢 声音高低
伸出1/3
伸出1/2
伸出2/3
知识点:
1.物体在1s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频率的单位为赫兹,符号为Hz.
2. 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音调的高低,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
演示实验
探究时间:5min
1)把音叉发出的声音信号输入计算机,观察声音的波形。
2)换一个不同频率的音叉做实验,边听边分析它们的波形有何不同。
Ⅱ、超声波和次声波
正常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约从20 Hz—20000Hz
超声波—— 频率高于20 000Hz的声音。
次声波—— 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
学生活动(二)分组讨论
讨论时间:2min
小资料:人和一些动物的发声和听觉频率范围
三,响度
知识点:
物理学中,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
学生活动(三)演示实验[手机投屏]
探究时间:7min
探究问题:什么因素决定声音的响度?
1)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身上的乒乓球,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
2)使音叉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重做上面的实验。
知识点:
1.物理学中,用振幅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
2.响度跟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3.响度跟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演示实验
探究时间:2min
1)把音叉发出的声音信号输入计算机,观察声音的波形。
2)用不同的力度敲打音叉,将两个响度不同的声音信号输入计算机,边听边分析它们的波形有何不同。
四,音色
知识点:
音色又叫音品,它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征。
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五,跟踪练习
1、请解释下面几句话中的“声音”各指的是声音的哪个特征?
?(1)对不起,请您讲话声音高一点(???? )
?(2)李宁唱歌的声音真好听(???? )
?(3)电锯发出的声音很尖,很刺耳(??? )
2、寓言故事中的兔乖乖听见说话和敲门声之后,根据什么没有将门打开(?? )??
A. 说话声的响度???? B.说话声的音调
C.说话声的音色???? D.敲门声音的不同
3、一名男低音歌手正在放声歌唱,为他轻声伴唱的是位女高音。他们???????????的音调高,?????????的响度大。
4、比较牛和蚊子的叫声,_________的叫声响度大,___________的叫声音调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