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香蕉》教学设计
教材解读:
本节教材选自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第四节,学生经历“分桃子”“分苹果”“分糖果”等教学内容的学习,对“平均分”有了一定的认识,从本节开始把“平均分”转换为列除法算式表示,从而理解除法与平均分的联系,初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学情分析:
学生年龄小开始接触除法要有一定困难,所以要通过多媒体教学直观演示和学生亲自动手摆一摆数一数来体会除法的意义。
教学目标:
结合平均分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与数学思考的能力。
重点:除法算式的读写法和各部分的名称及除法的意义。
难点:用除法表示等分的过程。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仪器及自制课件
学具准备:香蕉图片12张,小棒1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听一段音乐,看同学们知道它是什么动画片里的?(播放音乐)学生很快就回答出是《西游记》对!这就是《西游记》里面的歌曲。在这片子里面,有我们大家都喜欢的美猴王-------孙悟空。(点课件)我们都知道猴子都喜欢吃香蕉,美猴王刚摘了一些香蕉,数量是12个。它为了公平,使小猴子都满意,正愁怎么平分这些香蕉呢。大家能不能帮帮他呢?(能)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怎么分香蕉。(板书课题:分香蕉)
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探究分法
同桌之间商量一下,到底怎么分才算平均分。
学生在分时,教师应注意巡视指导。
汇报分法。
平均分成1份时,也就是说把12平均分成1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12;
平均分成2份时,也就是说把12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6;
平均分成3份时,也就是说把12平均分成3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4;
平均分成4份时,也就是说把12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3;
平均分成6份时,也就是说把12平均分成6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2;
平均分成12份时,也就是说把12平均分成12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1。
学习新知
学习12÷2=6
同学们分的非常棒,小猴子们都很高兴。下面我们就仔细来探讨一下平均分成2份的情况。在看这个平均分之前我们先来解决一个问题。
1只猴子有6根香蕉,2只猴子一共有多少根香蕉?
学生回答用乘法计算6×2=12(根)
那现在反过来了,有12根香蕉,把这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有6根,如果要列算式解决时我们就要学习一种新新的数学符号------除号(÷)。下面我们局认识一下除号并介绍它的写法。
这个问题的列式是12÷2=6
B.介绍它们所代表的意义:
12:所要平均分的香蕉总数
2:平均分后的份数
6:每一份所得的数量
C.介绍每一部分的名称
12 ÷ 2 = 6
(被除数)(除号)(除数) (商)
读作:12除以2等于6
分组列平均分成3份、4份、6份的算式
A.找代表汇报分的结果
B.提学生分的意义
利用新知,解决问题
我们帮美猴王解决了问题,他们都很高兴,并且也学习了新知识------除法。我们就用心知识来解决下面的问题吧!你们有问题吗?(没有)
分一分
18根小棍,平均分成2份或8份,每份是多少?
18根小棍,每份有3根,平均分成了几份?
说出每个算式中的被除数、除数和商。
12÷6=2
10÷2=5
15÷5=3
填一填。
8÷4=2
把( )平均分成( )份,每份是( )。
有( )个,每( )个1份,有( )份。
10÷2=5
把( )平均分成( )份,每份是( )。
有( )个,每( )个1份,有( )份。
4.写出除法算式。
(1)把12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2。
被除数是30,除数是5,商是6。
有8个苹果,每4个放1盘,可以放2盘。
40除以8等于5。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小结:今天我们都学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谈谈自己的收获吧!
作业:课本65页练一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