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2.6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教科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2.6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教科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12-22 18:32: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教学设计
教材:教育科学出版社 小学科学 六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第6课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化学变化会伴随各种现象,根据这些现象可以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重点)
2、硫酸铜溶液和铁钉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过程和方法:
继续学习“假设—检验“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式。(难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
分辨现象与证据的关系,体会证据支持结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了解化学反应的一般现象。
【教学难点】做好硫酸铜溶液和铁的化学反应实验
【教学准备】每组:提前10个小时做好的硫酸铜溶液与铁丝反应;2杯硫酸铜溶液、2条铁丝;
淀粉、碘酒、滴管、培养皿;蜡烛、火机;小苏打、白醋、集气瓶、盖玻片;生锈与不生锈的铁钉;碳酸氢钠溶液;白糖、勺子。
【教学过程】
一、观察硫酸铜与铁钉的反应:
1、介绍硫酸铜溶液,从颜色、透明度、状态等方面观察硫酸铜溶液,并记录下来。
2、观察铁钉的特点并记录下来。
3、实验步骤(PPT)
4、实验记录
铁丝
硫酸铜溶液
变化前
银白色、有金属光泽、固体
蓝色、透明、液体
变化后
浸入硫酸铜溶液的铁丝有红色物质附着,没有浸入的那头铁丝没有变化
硫酸铜溶液本身的颜色变浅。
5、各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提示观察要细致,记录要清晰。
6、反馈交流:注重前后对比和推理。
(1)、铁丝和硫酸铜溶液各有什么变化?(对比:表格内容)
(2)、铁丝上红色的物质从哪里来?(推理:从硫酸铜溶液里来)
(3)、硫酸铜溶液颜色变浅说明什么?(推理:不是硫酸铜溶液了,变成另外物质了。
或者硫酸铜溶液已经减少了,有另外的物质生成了。)
7、引导思考:硫酸铜和铁钉的反应属于化学变化么?证据是什么?生答补充。
8、小结:可以从溶液的颜色以及铁钉颜色的变化看出发生了化学变化,这也是我们判断是否发生化学变化的方法之一。
二、初步归纳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回顾我们这个单元所学习的内容,做过了什么实验?
在我们的周围,有许多的化学变化在进行着。物质的化学变化过程往往伴随产生各种不同
的现象。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并归纳常见的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注意事项(PPT)
一边重新实验一边记录,完成表格《归纳常见的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物质的化学变化
伴随的主要现象
本质特征
淀粉与碘酒的反应
改变颜色
产生新物质
火柴、蜡烛燃烧
发光发热
小苏打和白醋的反应
产生气体
铁生锈
改变颜色
硫酸铜溶液和碳酸氢钠溶液的反应
产生沉淀物
白糖加热
改变颜色、有气泡、焦味
6、拓展思考:这里为什么要把小苏打配成碳酸氢钠溶液,才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呢?为什么不直接用小苏打粉末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呢?(因为硫酸铜溶液和碳酸氢钠溶液的反应生成沉淀物,如果用小苏打粉末和硫酸铜溶液反应,不知道这个沉淀是反应生成的还是小苏打的粉末)
总结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的同时,往往伴随着颜色改变、发光发热、产生气体、产生沉淀等现象。
我们常常根据这些现象,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三、总结性练习
1、下面图中所示现象都是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从中我知道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有
??????????、?????????、??????????、????????
2、化学变化不同于物理变化的本质特征是:
3、铁钉的一部分浸入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取出,发现铁钉变成了??????色,硫酸铜溶液颜色????? ??。这些现象证明,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属于?????? 变化。
4、判断对错
(1)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着发光、发热现象。
(2)产生气体的变化肯定是化学变化。
(3)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
(4)发光发热的现象是化学变化。
四、总结拓延:
1、生活中你发现了什么化学变化?现象或判断理由是什么?
2、阅读43页:在课本资料中的化学反应后,产生了哪些新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