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少版七上 9静止的生命 外国静物画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少版七上 9静止的生命 外国静物画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少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9-12-22 17:57: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9课 静止的生命—外国静物画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建立一种新的绘画理念,让学生意识到绘画风格的多样性。
2、在欣赏画家作品的同时感受画家的创作思想和情感流露。
3、在小组研讨型学习模式下,让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见解
重点难点
学生对不同绘画风格的理解 ,特别是印象派绘画的特点。
教学准备
教师(投影仪、相关作品幻灯片);学生(美术课本,一支钢笔或圆珠笔)
教学方法:
讨论、释疑
教学过程:
一、 自习发现,提出疑惑
让学生自习课本,看课本范作提出疑惑。
二、 小组合作,研究释疑
通过几幅作品的分析、研讨,认识新的绘画风格。
具体作品:
《水果静物》油画(法国)塞尚
《日出·印象》、《睡莲》组画 -----(法国)莫奈
《向日葵》
三、 观念更新,联想表达
以新的观点重新认识画家作品,并通过欣赏作品作出相应联想与表达。
美术知识
印象主义作为绘画流派出现于法国 。1874年3月25日 ,.莫奈 、.雷诺阿、.毕沙罗、西 斯莱、.德加、.塞尚、.莫里索等一群年轻的法国画家,在巴黎举办了无名画家、雕塑家、版画家展览会,因莫奈展出的一幅题为《日出·印象》的油画的题目被一位观点守旧的记者借用,撰文嘲讽此展览为“印象主义画家展览会” ,遂产生印象主义或印象派之名。
画家介绍:
莫奈:法国画家。1840年11月14日生于巴黎,1926年12月5日卒于吉维尼。早年受业于革新画家.布丹门下,1859年来到巴黎和许多艺术家结识。其后服兵役到阿尔及利亚。1862年进入C.格莱尔画室,因对学院派教学法不满,很快离开,并和一群画家到枫丹白露森林中的巴比松对景写生,同时积极参加印象主义社团的活动,成为印象主义的中心人物。早期作品《日出·印象》等,重在对外光的探索,追求光和色的独立美。和其他印象主义画家一样,莫奈倾慕于东方绘画语言。代表作《睡莲》不仅对光色的处理达到高峰,而且技巧纯熟,笔法纵横不羁,油彩涂抹厚薄自由,构图奔放,含有浓郁的诗意和音乐感,是油画中大写意之杰作。他逝世之后,法国政府根据其生前愿望决定在伊勒里宫的橘园大厅永久陈列他的作品。
塞尚:法国画家 。1839 年 1 月 19日生于普罗旺斯地区艾克斯,1906年10月22日卒于家乡。他主张绘画摆脱文学性和情节性,强调主观感受的重要性;坚持把客观物象条理化、秩序化和抽象化,提出用圆柱体、球体和锥体来处理形象,以表达一种超自然的理想概念;在画面处理上追求平面感,用色彩表现空间。他对绘画的革新主张和实践,受到艺术家们的普遍重视,被誉为继印象主义之后的绘画革新家,归入后印象主义流派。他的某些偏激的艺术主张,则构成以后形式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
凡高:荷兰画家。1853年3 月30日生于津德尔特,1890年 7月29日在法国瓦兹河畔因患精神病自杀身死。早年经商,后热衷于宗教,1880年以后开始学习绘画。早期作品受印象主义和新印象主义画派影响。曾两次在咖啡馆和饭馆等劳工阶层展出自己的作品。不久厌倦巴黎生活,来到法国南部的阿尔勒,开始追求更有表现力的技巧;同时受革新文艺思潮的推动和日本绘画的启发,大胆探索自由抒发内心感受的风格,以达到线和色彩的自身表现力和画面的装饰性、寓意性。代表作《向日葵》、《星光灿烂》、等,都包含着深刻的悲剧意识以及强烈的个性和形式上的独特追求。当时他的作品虽很难被人接受,却对西方20世纪的艺术有深远的影响。法国的野兽主义、德国的表现主义以及20世纪初出现的抒情抽象主义等,都从他的主体在创作过程中的作用、自由抒发内心感情、意识和把握形式的相对独立价值、在油画创作中吸收和撷取东方绘画因素等方面,得到启发 ,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绘画流派。
教学反思:
本课通过对风景画和静物画的欣赏比较,了解印象派画家在不同时期的表现侧重点:莫奈的早期印象派注重光色点变化----塞尚的风格则在用色上更加厚重------凡高的风格则更大胆夸张,注重表现画家的内心世界。
印象派从客观到主观的这一变化,是本课要学生掌握的一个重点,只有通过欣赏比较和讨论,学生才能领会,因此,我把侧重点放在了学生自主学习上,先欣赏,提出疑问,然后讨论,教师在适当的时候介绍画家的生平背景,这样能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学生理解的也很快。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