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中的吉祥纹样》教学设计
目标分解依据:
1.课程标准中的相关陈述:
感受各种材料的特性,根据意图选择媒材,合理使用工具和制作方法,进行初步的设计和制作活动,体验设计、制作的过程,发展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形式原理。
选择身边的媒材,学习运用多种方法(如撕、剪、折、刻、叠、编、卷曲、插接、描绘等)进行简单的工艺制作。
基于标准的教材分析:
本课的教学力求使学生在百变团花的学习基础上逐渐摆脱团花造型的束缚,以左右对称、独立造型的纹样呈现在学生面前,并巧妙地将吉祥寓意融合在作品中,创作造型夸张而富于想象力的剪纸作品。
基于学情分析:
学生喜欢剪纸,喜欢信手拈来地剪出图案带来的欢乐。但是,吉祥纹样与团花又有许多不同,它打破了团花固定的外形模式,形式更为多样化,对学生来讲,难度也增加了。
学习目标:
了解我国传统文化中表达美好愿望的方法,学会分析吉祥纹样传达的美好寓意。
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吉祥寓意的形象的认知,了解借助吉祥纹样的寓意和与其相关事物的谐音表达美好祝福的方法,学会设计制作剪纸吉祥纹样,表达自己内心的美好期盼。
感悟我国吉祥纹样独特的情感表达方法。学习剪制吉祥纹样,并且用吉祥纹样表达对生活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巧妙利用具有吉祥寓意的形象传递美好情感的方法。
难点:设计制作一件具有美好寓意的吉祥纹样。
评价任务:
评价任务
针对目标
了解我国传统文化表达美好愿望的方法,学会分析剪纸纹样传达的美好寓意。
目标1
学会通过夸张变形,省略添加的方式设计制作一个富有吉祥寓意的纹样,并且能够运用剪纸的制作激发将作品较好的完成。
目标1、2
敢于大胆表达,向大家介绍自己的作品有什么吉祥寓意。
目标3
感受我国民间艺术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目标3
教学过程:
环节
目标
学习活动
评价要点
组织教学
目标1.2.3
稳定学生的情绪,检查工具是否齐全。
设计意图:调节气氛,舒缓学生的情绪。
做好课前准备。
实物导 入
引入课题
目标1、2
前些天,我收到一个朋友送的礼物,特别开心,想和大家一起分享,瞧!这是什么礼物?(教师出示剪纸作品)
学生回答:剪纸
(采用了怎样的艺术形式?)
朋友说,他把对我的祝福藏在了这幅剪纸作品里,你能看出来吗?
学生回答。
老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公鸡——吉祥、吉利
牡丹——富贵
运用公鸡和牡丹的组合,寓意吉祥富贵赠予他人,这真是一件花心思的礼物!像这样蕴含美好寓意的图案,我们把它做吉祥纹样。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中国剪纸艺术,感受一下《剪纸中的吉祥纹样》。
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以实物导入的方式引入课题,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初步的了解吉祥纹样的寓意,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同时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学生能否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回答问题。初步感受剪纸艺术的魅力。
解读吉祥寓意
目标1、2
1.吉祥纹样通常都来源于生活,老师带来了几件生活中的物品,你知道它们有什么吉祥寓意吗?
学生回答。
教师问:“你是怎么想到的?”
教师出示答案。
谐音法:
花瓶——平安
蝙蝠——幸福
鲤鱼——有余
象征法:
喜鹊——喜事
桃子——长寿
牡丹——富贵
物品的吉祥寓意通常是用谐音或象征的方法来体现的。
2.(展示这六件物品的剪纸作品)
老师把这6件物品用剪纸的形式展示给大家!(边贴边总结,寓意由学生说)刚才那幅作品巧妙的将公鸡和牡丹组合在一起,赋予了它更多的寓意——吉祥富贵,你们知道吗?这些富有吉祥寓意的物品,他们可以怎样组合呢?
学生主动发现:
福寿双全 (既有福分,又得高寿)
富贵平安
剩下的喜鹊和鲤鱼没有合适的组合,如果加上它呢?你还能说出来嘛?(出示梅花和莲花的形象,引导学生发现)
连年有余(每年都有剩余,表示富裕)
喜上眉梢(喜悦的心情从眉眼上表现出来)
(让学生主动发现二者之间有什么联系,用自己的话形容,教师总结为四字成语。)
除此之外,你们还了解哪些有吉祥寓意的纹样呢?
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从生活中进入,由单件物品再到组合,指导学生分析吉祥寓意,同时挖掘学生现有的知识,扩大全班学生的知识面。为之后的独立创作提供线索。教师出示的教具均由老师亲手剪制,增加了本节课民间艺术的韵味。
学生能否积极参与到教师设置的活动中的,积极的思考,联想吉祥寓意。
如何设计吉祥纹样
目标2
1.怎么样把现实中的物品变成一件剪纸艺术品呢?我们来看看,现实生活与剪纸艺术中的公鸡,对比!发生了哪些变化?
学生观察、发现、回答问题。
板书:夸张 变形
将公鸡原有的形象进行夸张变形,使公鸡的特点更突出,保留外形,添加上装饰花纹,使其更加的具有艺术美感。
除了这种独立造型的形式,我们还可以采用对称的构图手法,给人均衡的美感。
2.我们二年级曾经学过《百变团花》、三年级学过《剪花花》
问:“你们都知道哪些装饰花纹?
学生回答:毛毛纹、月牙纹、水滴纹、锯齿纹、飞燕纹……
观察讨论:这些花纹被用在了剪纸作品中的哪些地方?起到了什么作用?(请同学们主动发现这些装饰花纹在剪纸作品的运用上有什么规律。)
根据老师提供的图片小组探讨。(教师彩印图片与黑板上展示的吉祥寓意物品相同)
教师出示幻灯片,引导学生根据教师出示的顺序进行回答总结,组员补充。
(1)圆点纹:常用于人物、动物的眼睛、花心、花瓣等
(2)柳叶纹:常用于植物造型、花蕊等。
(3)水滴纹:用于花蕊或局部点缀。
(4)月牙纹:常用于五官中的眼、口等,或者起到点缀和装饰作用。
(5)花朵纹:具有一定的装饰性。
(6)锯齿纹:也叫毛毛纹,常用于表现动物的皮毛、羽毛等。
(7)鱼鳞纹:表现鱼鳞、龙鳞等鳞片。
有了这些花纹,你的剪纸作品会变得更具有民间艺术味。
设计意图:先是从生活中进入,逐步的将学生拉进吉祥纹样的学习中,层层递进,复习旧知识,学习新知识,帮助学生解决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如何将一个物品转变为剪纸艺术品。师生一起探究剪纸纹样的设计及组合形式,攻克本节课的难点。
认真观察、学习,善于举一反三。掌握住独立设计制作剪纸的方法。
教师示范
指导创作
目标1.2.3
老师想制作一幅剪纸作品。马上快要过年了,老师想以“鲤鱼”为原型,剪制一幅“年年有余”,贴在我家的大门上,寓意生活富足,每年都有多余的财富及食粮。(教师利用投影仪现场制作一幅轴对称剪纸作品,同时板书步骤)
问学生:第一步应该先干什么?
学生回答:画外形(板书)夸张 变形
老师示范对折、画外形等步骤,强调夸张变形简化。(1.鱼生活在水中,老师将鱼鳍夸张变形成水波纹的样子,起到了装饰作用。2.为了使我设计的两条对称的鱼首尾相连,我将鱼的姿态也进行变形。)
第二步:装饰花纹(板书)
教师装饰花纹,征求学生建议。(让学生给建议,如鱼鳍用毛毛纹)
第三步:剪刻纹样(板书)(强调先内后外)
设计意图:教师亲自示范,完成技术引领,明确制作步骤。
教师创作,学生认真观看,在老师制作的过程中明确一些关键的知识点。
学生动手艺术实践
目标1.2.3
老师剪制了一幅年年有余,贴在我家大门上寓意生活富足,你们呢?想设计一件什么寓意的作品?把它送给谁呢?(渲染环境)
学生说自己的想法。
小艺术家们!接下来是你们大展身手的时候了!在设计之前先看要求!
要求:
1.运用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设计制作一幅蕴含吉祥寓意的剪纸作品。
2.添加适合的装饰花纹。
3.注意剪刀的使用安全。
开始动手吧!
(教师播放音乐,视频播放剪纸艺术品。)
学生动手实践
在剪制的时候要注意安全。
作品展示
抒发感想
目标1、2、3
剪制完成后,将你们美好的祝福贴在窗户上。(教师出示窗户粘贴板,创设情景,激发创作欲望。)播放欢快的音乐,教师巡视指导,随之指出优缺点。
好了!现在请小艺术家们放下你们手中的剪刀,抬起头让老师看到你们的笑脸。
1.谁能够谈谈你的作品?想送给谁?有什么祝福的话想对他说?
2.你认为哪位同学创作的剪纸作品设计的最巧妙?如果不好,请你大胆的指出,帮助改进。
3.之后由教师进行总结,积极的肯定学生的作品,适当的提出建议,并指出在今后的学习中要改进提高。
设计意图:采用自评、互评和师评的方式,评价点紧扣本节课教学的目标和重难点。
学生大胆的抒发自己的所思所想,互相进行交流,使本节课推向高潮。
拓展延伸
开阔眼界
目标3
剪纸作品不仅被贴在门、窗上,现在,还被运用到了我们的生活中,服装、家居用品、室内装潢等。剪纸艺术成了一种极具中国民俗味的装饰元素。我国国母彭丽媛女士还将一幅五年级小学生的剪纸作品作为“国礼”送给了哥斯达黎加儿童。可见我国的传统文化已经发扬光大!
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表达美好的祝愿不一定用剪纸,还有很多艺术形式。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使学生更加热爱本民族文化。
学生能否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热爱我国传统文化。
板书设计:
剪纸中的吉祥纹样
1.画外形 夸张
变形
2.装饰花纹
3.剪刻纹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