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 地形和地势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运用地形图,总结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基本特征。
2.了解我国各阶梯的主要特征,并能识记各阶梯分界线的名称。
3.学会分析地势对我国气候和河流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示意(北纬36°剖面)图”,了解我国地势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我国地势特征,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人地观。
【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读图分析总结我国的地势特点。
二、难点:读图分析总结我国地势对气候和河流的影响。
【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七年级一年地理知识的学习,能够初步看懂地理图表,对于地形、地势的概念也有所了解,也具备了基本的归纳总结和分析推理能力,因此学习本节内容不是十分困难,但是,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不足,由于没有学习中国的气候,因此,对于地势特征对气候的影响这部分知识的理解应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尽量采用生动形象的方法加深学生对于地势知识的理解。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我国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纵横交错的山脉之间镶嵌着众多的地形区。地势是指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换句话说也就是哪边高,哪边低的问题。读我国地势分布图,分析我国地势有何特点。
(板书) 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讲授新课]
再次投影分层设色的《中国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后,启发学生:从这幅色彩斑斓的高低起伏的地形图面上,我们可以发现深色集中在哪里,而浅色又集中在哪里?(学生:图中的深色集中在西部地区,浅色集中在东部地区)从分层设色中国地形图上,我们还可以发现什么呢?(学生:我国西部多山地、高原,东部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投影)图2.9《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示意(北纬36°)》图,讨论一下问题:
⑴这是一张分层设色的中国地形图,图上不同的颜色代表的海拔大约是多少?
⑵请同学们读图分析中国地势哪边高,哪边低。
⑶谈谈你是如何分析的。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请同学们各抒己见,教师适时指导订正,学生派代表展示讨论的成果。
学生:西部棕黄色的区域代表海拔4000米以上,中部浅黄色的区域代表海拔1000~2000米,东部绿色的区域代表海拔500米一下。西部的海拔高,东部的海拔较低,所以我国地势西高东低。
(提问)投影屏幕上是两位同学在阅读中国地形图后,各自画出的我国地势自西向东变化的示意图。哪位同学能说出这两幅图所反映的地势有什么区别?哪一幅图比较接近实际?
(学生:图B)
同学们再仔细观察一遍图B,联想一下,中国的地势自西向东大致呈什么状分布?
(学生:阶梯状)
师:答得很好,你的联想能力很强!
(投影)《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并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观察地图。
(提问)我国地势最高的阶梯是第几级阶梯?它位于哪里?(学生:第一级阶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以南、横断山脉以西、喜马拉雅山脉以北)第二级阶梯位于哪里?(学生:昆仑山脉—祁连山—横断山一线以北以东,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以西的地区)我国地势最低的一级阶梯是第几级阶梯?它位于哪里?(学生:第三级阶梯;位于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以东至海为界)
(观察判断)同学们仔细阅读图2.9,观察并判断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依次以哪些山脉为分界线?第二、三级阶梯依次以哪些山脉为分界线?(学生:前者以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为分界线;后者以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为分界线)
(小结)从简化了的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图2.9)上可以看出:从西南部的青藏高原向北向东,各类地形呈阶梯状逐级降低。
(课堂活动)认识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界线及其影响。
(填图填表)前面我们已搞清了我国地势的基本特征是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我国的地势自西向东分为三级阶梯。那么我国三级阶梯以哪些山脉为界,各以什么地形类型为主,海拔高度有什么特点?下面同学们参照图2.9,在图2.10中相应位置标出三级阶梯的界线(山脉)名称(字的排列,横写从左向右,竖写自上而下),并填写下表(事先已印制):
三级阶梯概况
阶梯名称
平均海拔
主要地形类型
代表地形区
第一级
阶梯
4000米以上
山地、高原
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喜马拉雅山
分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
第二级
阶梯
1000~2000米
高原、盆地
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
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第三级
阶梯
500米以下
平原、丘陵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
??(分组探讨)我国地势特征对我国的自然环境要素(气候、河流)和东西部的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呢?
下面我们分成A、B、C三个大组,每个大组分成若干个四人小组,每个大组讨论一个问题(A组:2题;B组:3题;C组:4题),各小组讨论后选出代表发言,阐述本小组观点。
(A组发言,教师补充)A组各小组代表发言后,教师补充小结:(1)地势对气候的影响: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洋上的湿润气流(夏季风)向我国内陆推进,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了较为丰沛的降水,有利于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发展农业生产。(2)地势对河流的影响: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西高东低的地势,必然造成我国的大江大河自西向东奔流入海。难怪古人有诗云:“一江春水向东流”“大江东去”“滚滚江水东逝去”。
(B组发言,教师演示)B组各小组代表发言后,教师实验演示,加深学生理解。
(实验演示)河流流经阶梯交界处落差的变化:教师可用课前准备的水和自制的透明小水槽实验演示,让学生仔细观察水流的急缓。水能的大小变化,得出结论:河流从第一级阶梯流向第二级阶梯,再从第二级阶梯流向第三级阶梯,落差由大变小、水流由急变缓,水能资源由丰富变贫乏(由大变小)。河流落差大的河段便于人们建设水电站,利用其丰富的水能资源发电,支援工农业生产和改善人民生活条件。
(C组发言,教师补充)C组各小组代表发言后,教师补充小结:地势对交通的影响有两方面:一方面,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经济联系,有利于促进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西部地区经济的大开发。另一方面,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也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
[课堂小结]
通过以上学习,我们搞清了我国地势的基本特征是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阶梯状分布。我国的地势自西向东分为三级阶梯,这样的地势对我国的气候、河流以及东西部的经济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板书设计】
地形和地势
【作业设计】
一、选择题
1、我国地势的特点是 ( )
A、东高西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B、南高北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C、西高东低,呈两级阶梯状分布 D、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2、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上的地形类型主要是 ( )
A、山地和高原 B、山地和丘陵 C、丘陵和平原 D、高原和盆地
3、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上的地形单元是 ( )
A华北平原 B、柴达木盆地 C、塔里木盆地 D、青藏高原
4、我国水能蕴藏量较大的地带一般为 ( )
A、阶梯内部 B、两级阶梯交界处 C、南方低山丘陵区 D、平原河道上
5、下列省级行政单位中,兼跨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的是( )
A、山西 B、湖北 C、四川 D、河北
6、秦岭位于我国地势的 ( )
A、第一级阶梯 B、第二级阶梯 C、第三级阶梯 D、以上都不对
7、关于我国地势优越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使我国水能蕴藏量大 B、有利于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C、使我国耕地资源丰富 D、使我国内陆地区降水丰富
二、综合应用
如图是我国36°N的地形剖面图,完成下列各题(1)从图上可以看出,我国地势______,大致呈______?级阶梯分布.(2)在图上括号内填写阶梯的名称.(3)试判断图上字母所代表的地形区名称:A______B______?D______(4)我国地势的影响是:利于海洋上的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______;使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了______交通,便于沿海和内陆的经济联系;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多急流、瀑布,______丰富.